徐霞客游记
滇游日记三十
己卯(公元1639年)四月初十日闪知愿早令徐使来问夫,而昨所定者竟不至。徐复趋南关觅一夫来,余饭已久矣。乃以衣四件、书四本、并袜包等寄陶道,遂同至夫寓。
候其饭,上午乃行,徐使始去。出南门,门外有小水自西而东,吊桥跨其上,即太保山南峡所出者。南行五里,有巨石梁跨深溪上,其下水断而不成流,想即沙河之水也。
又南半里,坡间树色依然,颇似余乡樱珠,而不见火齐映树,一二家结棚树下,油碧舆五六肩,乃妇人之游于林间者,不能近辨其为何树也。
又南半里,有堤如城垣,自西山环绕来。
登其上,则堤内堰水成塘,西浸山麓,东筑堰高丈余即诸葛堰,今尚存。随东堰西南行,二里堰尽,山从堰西南环而下,有数家当曲中在山湾中。南转行其前,又二里,有数十家倚西山下,山复环其南,是为卧狮窝。盖其西大山将南尽,支乃东转,其北先有近支,东向屡下,如太保、九隆皆是也;又南为卧狮,在西南坳中,山形再跌而下,其上峰石崖盘突,俨然一如狻猊suāní即狮子之首,其下峰颇长,则卧形也。
余先望见大路在南坡之上,初不知小路之西折而当狮崖盘突间,但遥见其崖突兀,与前峰凑峡甚促,心异之。候土人而问,初一人曰:“此石花洞也。”再问一人,曰:“此芭蕉洞也。”小路正从其下过,石花即其后来之名耳。盖大路上南坡,而小路西折而由此,余时欲从小路上,而仆担俱在后,坐待久之。俟其至,从村南过小桥,有碑称卧佛桥。过桥,即西折从小路上坡。一里余,从坡坳间渡小水,即仰见芭蕉洞在突崖之下,盖突崖乃狮首,而洞则当其卧脐之间。
涉涧,又西上而探洞。洞门东向,高穹二丈,正与笔架山遥对。洞内丈余,即西北折而下。
其洞下虽峻而路颇夷平坦,下三丈渐暗,闻秉炬入,深里余,姑挨归途携炬以穷也。
出洞,循崖西上一里,过突崖下峡,透脊而西半里,度一洼。脊以内乃中洼之峡,水东挨突崖脊,下捣其崖麓,无穴以泄,水沫淤浊,然而所渡芭蕉洞前小水,即其透崖沥峡而出者。从水上循岭南转,一里,逾南坡之脊,始见脊南亦下坠成大洼,而中无水。南坡大道,从右洼中西南上;而余所从小道,则循西大山南行岭间。五里,连逾二坡脊。共二里,则西界大山南向坠为低脊,此其东转之最长者也,南坡涉洼之路,至此而合。乃共转西向,循低脊而进,脊北亦中洼潴水焉。西一里,降而下坡,半里而得洼底铺,五六家在坑峡间。
其峡虽纵横而实中洼,中无滴水。
随洼西下一里,直抵大山下。复南行洼峡中二里,又得东坠之脊,脊南坞稍开,于是小圆峰离立矣,然其水犹东行。一里,又南上坡,盘坡南离立圆峰,取道峰隙而南。一里,转峰腋,始东南上盘而西南。共里余,则南北两支,俱自北大山之西分支东绕,中夹成峡甚深。路逾北支,从其上西向入峡;其南支则木丛其上,箐树木丛生的山谷为箐,此为云贵之地所称坠其下。虽甚深而不闻水声焉。
西行二里,乃西下箐中。
又一里,有数家当箐底,是为冷水箐,乃饭于鬻腐者买豆腐的人家。
于是西南随箐上,一里,过一脊,其脊乃从西而东度之脉也。脊南始见群山俱伏,有远山横其西南。路又逾冈西上,一里,登其南突之崖,是为油革关旧址,乃旧之设关而榷税处,今已无之。其西即坠崖西下,甚峻。下二里,渐平。又二里,西峡渐开,有僧新结楼倚北山下施茶,曰孔雀寺。
由寺西循山嘴南转,共一里,逾嘴而西,乃西北盘其余支,三里而得一亭桥。
桥跨两峡间,下有小涧,自北而南,已中涸无滴。桥西逾坡西北下,路旁多黄果,即覆盆子也,色黄,酸甘可以解渴。其西坞大开,坞西大山,一横于西,一横于南,而蒲缥之村,当西大山下。
其山南自南横大山,又东自油革关南下之支,横度为低脊而复起者;其中水反自南而北,抵罗岷而西入潞江焉。共西下二里,乃得引水之塍,其中俱已插秧遍绿。
又西北行二里余,过蒲缥之东村。村之西,有亭桥跨北注之溪,曰吴氏舆梁。又西半里,宿于蒲缥之西村。其地米价颇贱,二十文可饱三四人。蒲缥东西村俱夹道成街,而西村更长,有驿在焉。
十一日鸡鸣起,具饭。昧爽,从村西即北向循西大山行,随溪而北,渐高而陟崖,共八里,为石子哨,有数家倚西山之东北隅。
又北二里,乃盘山西转,有峡自西而东,合于枯飘北注之峡。溯之,依南山之北,西入二里,下陟南来峡口。峡中所种,俱红花可制作胭脂的一种菊科植物成畦,已可采矣。西一里,陟西来峡口,其上不多,水亦无几,有十余家当峡而居,是为落马厂。度峡北,复依北山之南西入,一里,平上逾脊。其脊自南而北度,起为峡北之山,而北尽于罗岷者也。逾脊西行峡中,甚平,路南渐有涧形依南崖西下,路行其北。三里,数家倚北山而居,有公馆在焉,是为大坂铺。
从其西下陟一里,有亭桥跨涧,于是涉涧南,依南山之北西下。二里,有数家当南峡,是为湾子桥。有卖浆者,连糟而啜之,即余地之酒酿即醪糟,云贵一带称甜酒也。
山至是环耸杂沓,一涧自东来者,即大坂之水;一涧自南峡来者,坠峡倒崖,势甚逼仄,北下与东来之涧合而北去,小木桥横架其上。度桥,即依西山之东北行,东山至是亦有水从此峡西下,三水合而北向破峡去。
东西两崖夹成一线,俱摩云夹日,溪嵌于下,蒙箐沸石,路缘于上,鏖壁摭崖鏖áo摭zhí该句意即道路从崖壁间艰难地穿过。排石齿而北三里,转向西下,石势愈峻愈合。又西二里,峡曲而南,涧亦随峡而曲,路亦随涧而曲。半里,复西盘北转,路皆凿崖栈木。半里,复西向缘崖行。一里,有碑倚南山之崖,题曰“此古盘蛇谷”,乃诸葛武侯烧藤甲兵处,然后信此险之真冠滇南也。水寨高出众险之上,此峡深盘众壑之下,滇南二绝,于此乃见。
碑南渐下,峡亦渐开。
又西二里,乃北转下坡。
复转而西一里,有木桥横涧而北,乃度,循北崖西行。一里,逾南突之脊,于是西谷大开,水盘南壑,路循北山。又西平下三里,北山西断,路乃随坡南转。西望坡西有峡自北而南,俱崇山夹立,知潞江当在其下而不能见。南行二里余,则江流已从西北嵌脚下,逼东山南峡之山,转而南去矣。乃南向下坡,一里,有两三家倚江岸而栖,其前有公馆焉,乃就瀹水以饭。
时渡舟在江南岸,待久之乃至。登舟后,舟子还崖岸而饭,久之不至,下午始放渡而南。
江流颇阔,似倍于澜沧,然澜沧渊深不测,而此当肆流之冲,虽急而深不及之,则二江正在伯仲间也。其江从北峡来,按《一统志》云,“其源出雍望”。不知雍望是何彝地名。
据土人言“出狗头国”,言水涨时每有狗头浮下也。
注南峡去,或言东与澜沧合,或言从中直下交南,故蒙氏封为“四渎dū独流发源注海的大河”之一。
以余度之,亦以为独流不合者是。
土人言瘴疠lì指疟疾痛毒甚毒,必饮酒乃渡,夏秋不可行。余正当孟夏,亦但饭而不酒,坐舟中,擢流甚久,亦乌睹所云瘴母哉。
渡南崖,暴雨急来,见崖西有树甚巨,而郁葱如盘,急趋其下。树甚异,本根干高二丈,大十围,有方石塔甃其间,高与干等,干跨而络之,西北则于密而石不露,东南临江,则干疏而石出,干与石已连络为一,不可解矣,亦穷崖一奇也。
已大风扬厉,雨散,复西向平行上坡。望西北穹峰峻极,西南骈崖东突,其南崖有居庐当峰而踞,即磨盘石也。望之西行,十里,逼西山,雨阵复来。已虹见同“现”,出现之意东山盘蛇谷上,雨遂止。从来言暴雨多瘴,亦未见有异也。稍折而南,二里,有村当山下,曰八湾,数家皆茅舍。一行人言此地热不可栖,当上山乃凉。从村西随山南转,一里,过一峡口。
循峡西入,南涉而逾一崖,约一里,遂从南崖西上。
其上甚峻,曲折盘崖,八里而上凌峰头,则所谓磨盘石也。百家倚峰头而居,东临绝壑,下嵌甚深,而其壑东南为大田,禾芃芃pēng茂盛之状焉。
其夜倚峰而栖,月色当空,此即高黎贡山之东峰。忆诸葛武侯、王靖远骥之前后开疆,方威远政之独战身死,往事如看镜,浮生独倚岩,慨然者久之。
十二日鸡再鸣,饭,昧爽出门。其处虽当峻峰之上,而居庐甚盛,有公馆在村北,潞江驿在其上。山下东南成大川,已插秧盈绿,潞江沿东山东南去,安抚司依西南川坞而居。遂由磨盘石西南上,仍峻甚。二里,逾其南峡之上,其峡下嵌甚深,自西而东向,出安抚司下。峡底无余隙,惟闻水声潺潺在深箐中。
峡深山亦甚峻,藤木蒙蔽,猿鼯wū即鼯鼠,前后肢之间有飞蹼,可滑翔飞跃昼号不绝。峡北则路缘崖上,随峡西进,上去山顶不一二里,缘峡平行西四里,有石洞南临路崖,深阔丈余,土人凿石置山神碑于中。又四里,稍折而北上崖,旋西,西登临峡之坡。北峡之上,至是始南垂一坡,而南峡之下,则有峡自南山夹底而出,与东出之峡会成“丁”字,而北向垂坡焉。又西二里,或陟山脊,或缘峰南,又三里,有数家当东行分脊间,是为蒲满哨。盖山脊至是分支东行,又突起稍高,其北又坠峡北下,其南即安抚司后峡之上流也。
由此西望,一尖峰当西复起,其西北高脊排穹,始为南渡大脊,所谓高黎贡山,土人讹错传为高良工山,蒙氏僭僭越,私自作主之意封为西岳者也。其山又称为昆仑冈,以其高大而言,然正昆仑南下正支,则方言亦非无谓也。由蒲满哨西下一里,抵所望尖峰,即蹑级数转而上。两旁削崖夹起,中坠成路,路由夹崖中曲折上升,两岸高木蟠空,根纠垂崖外,其上竹树茸密,覆阴排幕,从其上行,不复知在万山之顶,但如唐人所咏:“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情与境合也。
一里余,登其脊。
平行脊上,又二里余,有数家倚北脊,是为分水关,村西有水沿北坡南下,此为潞江安抚司后峡发源处矣。
南转,西逾岭脊,砖砌巩门,跨度脊上。其关甚古,顶已中颓,此即关之分水者。关东水下潞江,关西水下龙川江。
于是西下峡,稍转而南,即西上穿峡逾脊,共五里,度南横之脊,有村庐,是为新安哨。由哨南复西转,或过山脊,或蹈踩过岭峡,屡上屡下,十里,为太平哨。于是屡下屡平,始无上陟之脊。五里,为小歇厂。五里,为竹笆铺。自过分水关,雨阵时至,至竹笆铺始晴。数家夹路成衢,有卖鹿肉者,余买而炙脯烤干肉。于是直下三里,为茶庵。又西下五里,及山麓,坡间始盘塍为田。其下即龙川江自北而南,水不及潞江三分之一,而奔坠甚沸。西崖削壁插江,东则平坡环塍。
行塍间半里,抵龙川江东岸。溯江北行,又半里,有铁锁桥架江上。
其制两头悬练,中穿板如织,法其制作方法一如澜沧之铁锁桥,而狭止得其半。
由桥西即蹑级南上,半里为龙关,数十家当坡而居,有税司以榷què征税负贩者。又西向平上四里余,而宿于橄榄坡。其坡自西山之脊,东向层突,百家当坡而居,夹路成街,踞山之半。其处米价甚贱,每二十文宿一宵,饭两餐,又有夹包。
龙川江发源于群山北峡峨昌蛮即阿昌族七藏甸,经此,东为高黎贡,西为赤土山。下流至缅甸太公城,合大盈江。
十三日平明而饭。由坡西登岭西北上,八里,稍北,逾北峡西上,二里,从岭上平行。
望西北有层峰排簇岭上,初以为将由其南垂行,一里,忽从岭头转北,三里,乃西南下峡中。一里,有四五家当峡而居,竹篱茅舍,颇觉清幽,是为赤土铺。
其村当西面排簇层峰之麓,东与橄榄坡夹而为坳。
村西有亭桥架小涧上,其水自南峡来,捣北峡去,桥名建安。
按《志》,大盈江之水,一出自东北赤土山,而此铺名赤土,水犹似东北下龙川者,岂其西排簇层峰为赤土山,而此犹其东麓之水,以其在麓,即以名铺耶?由桥西即南向上坡,二里,西南登脊,即自排簇峰东南分支下者。又转而西一里余,有庵施茶,当脊北向而踞,是为甘露寺。又西一里,坡间水北向坠崖,路越之西向下峡。峡中有水自北而南,又与坡上水分南北流,以余意度之,犹俱东下龙川者。半里,乃从峡底溯水北入。其峡东西两崖,俱从排簇层峰分支南下者,西崖即其本支,东崖乃分支,东南由甘露寺脊而下者也,第峡水南出东转,不知其北合于建安桥,抑直东而下龙川否也?
北行峡底一里余,水分二道来,皆细甚。遂从坡西蹑峻上,一里,北穿岭夹,半里,透脊。其脊自东北度西南,脊以北即坠峡西下。路从峡端北转而西,有数家倚北山之上,是为乱箭哨,至是始出排簇层峰岭脊之西。按《志》,赤土山在州城东三十里,水至是始分,则前之赤土铺犹东岸之麓,非分流之正脊可知也。
饭于岭哨。西向行稍下,共二里,有坞自南而北,细流注其中。按《志》,大盈江有三源,一出赤土山,当即此矣,从此而西,出马邑河,绕州城北而西合巃嵸lóngzōng、罗生二水,同为大盈之源者也。
又北上坡二里余,有一二家当坡之南,环堵围南峡之坳甚遥,杂植果树于中,是为板厂。由其西二里,又西下半里,有十余家当峡坳而居,是为芹菜塘。其前小水,东北与大盈之源合。村庐不多,而皆有杜鹃灿烂,血艳夺目。
若以为家植者,岂深山野人,有此异趣?
若以为山土所宜,何他冈别陇,杳然无遗也?由村西复西上坡一里余,转峡而平行顶上三里余,乃出西岭之端。下望其坞甚深,而中平如砥,良畴远村,交映其间。其坞大而圆,乃四面小山环围而成者,不比他川之沿溪成峡而已。
西向峻下者五里,循峡东北折,又折而西三里,乃循东山北行,其下稍平。又二里,有村当东山之麓,是为坡脚村。
有卖浆者,出酒甚旨味美,以醋芹为菜。
与同行崔姓者,连啜二壶乃行。于是西行平畴中,一里,有小水自南而北,即《志》所云罗生山之水,亦大盈三源之一,分流塍中者也。又西北二里余,有村曰雷打田。其东亦有小溪,自南而北,则罗生山之正流也,与前过小流,共为大盈之一源云。是溪之东田洼间,土皆黑坟这里指高出地面的土堆,土人芟shān铲除其上层曝干供爂,盖煤坚而深入土下,此柔而浮出土上,而色则同也,由村北又西三里,有庐舍当坡塍间,曰土锅村,村皆烧土为锅者。于是其西庐舍联络,一里为东街,又半里,西交大街,则“十”字为衢者也。腾越州城之南门,即当大街之北,城南居市甚盛,城中所无,而此城又迤西所无。
乃税驾于大街东黔府官舍,时适过午也。
时黔府委官王仰泉者已返省,阮玉湾导书,姑与店中。
候其饭,上午乃行,徐使始去。出南门,门外有小水自西而东,吊桥跨其上,即太保山南峡所出者。南行五里,有巨石梁跨深溪上,其下水断而不成流,想即沙河之水也。
又南半里,坡间树色依然,颇似余乡樱珠,而不见火齐映树,一二家结棚树下,油碧舆五六肩,乃妇人之游于林间者,不能近辨其为何树也。
又南半里,有堤如城垣,自西山环绕来。
登其上,则堤内堰水成塘,西浸山麓,东筑堰高丈余即诸葛堰,今尚存。随东堰西南行,二里堰尽,山从堰西南环而下,有数家当曲中在山湾中。南转行其前,又二里,有数十家倚西山下,山复环其南,是为卧狮窝。盖其西大山将南尽,支乃东转,其北先有近支,东向屡下,如太保、九隆皆是也;又南为卧狮,在西南坳中,山形再跌而下,其上峰石崖盘突,俨然一如狻猊suāní即狮子之首,其下峰颇长,则卧形也。
余先望见大路在南坡之上,初不知小路之西折而当狮崖盘突间,但遥见其崖突兀,与前峰凑峡甚促,心异之。候土人而问,初一人曰:“此石花洞也。”再问一人,曰:“此芭蕉洞也。”小路正从其下过,石花即其后来之名耳。盖大路上南坡,而小路西折而由此,余时欲从小路上,而仆担俱在后,坐待久之。俟其至,从村南过小桥,有碑称卧佛桥。过桥,即西折从小路上坡。一里余,从坡坳间渡小水,即仰见芭蕉洞在突崖之下,盖突崖乃狮首,而洞则当其卧脐之间。
涉涧,又西上而探洞。洞门东向,高穹二丈,正与笔架山遥对。洞内丈余,即西北折而下。
其洞下虽峻而路颇夷平坦,下三丈渐暗,闻秉炬入,深里余,姑挨归途携炬以穷也。
出洞,循崖西上一里,过突崖下峡,透脊而西半里,度一洼。脊以内乃中洼之峡,水东挨突崖脊,下捣其崖麓,无穴以泄,水沫淤浊,然而所渡芭蕉洞前小水,即其透崖沥峡而出者。从水上循岭南转,一里,逾南坡之脊,始见脊南亦下坠成大洼,而中无水。南坡大道,从右洼中西南上;而余所从小道,则循西大山南行岭间。五里,连逾二坡脊。共二里,则西界大山南向坠为低脊,此其东转之最长者也,南坡涉洼之路,至此而合。乃共转西向,循低脊而进,脊北亦中洼潴水焉。西一里,降而下坡,半里而得洼底铺,五六家在坑峡间。
其峡虽纵横而实中洼,中无滴水。
随洼西下一里,直抵大山下。复南行洼峡中二里,又得东坠之脊,脊南坞稍开,于是小圆峰离立矣,然其水犹东行。一里,又南上坡,盘坡南离立圆峰,取道峰隙而南。一里,转峰腋,始东南上盘而西南。共里余,则南北两支,俱自北大山之西分支东绕,中夹成峡甚深。路逾北支,从其上西向入峡;其南支则木丛其上,箐树木丛生的山谷为箐,此为云贵之地所称坠其下。虽甚深而不闻水声焉。
西行二里,乃西下箐中。
又一里,有数家当箐底,是为冷水箐,乃饭于鬻腐者买豆腐的人家。
于是西南随箐上,一里,过一脊,其脊乃从西而东度之脉也。脊南始见群山俱伏,有远山横其西南。路又逾冈西上,一里,登其南突之崖,是为油革关旧址,乃旧之设关而榷税处,今已无之。其西即坠崖西下,甚峻。下二里,渐平。又二里,西峡渐开,有僧新结楼倚北山下施茶,曰孔雀寺。
由寺西循山嘴南转,共一里,逾嘴而西,乃西北盘其余支,三里而得一亭桥。
桥跨两峡间,下有小涧,自北而南,已中涸无滴。桥西逾坡西北下,路旁多黄果,即覆盆子也,色黄,酸甘可以解渴。其西坞大开,坞西大山,一横于西,一横于南,而蒲缥之村,当西大山下。
其山南自南横大山,又东自油革关南下之支,横度为低脊而复起者;其中水反自南而北,抵罗岷而西入潞江焉。共西下二里,乃得引水之塍,其中俱已插秧遍绿。
又西北行二里余,过蒲缥之东村。村之西,有亭桥跨北注之溪,曰吴氏舆梁。又西半里,宿于蒲缥之西村。其地米价颇贱,二十文可饱三四人。蒲缥东西村俱夹道成街,而西村更长,有驿在焉。
十一日鸡鸣起,具饭。昧爽,从村西即北向循西大山行,随溪而北,渐高而陟崖,共八里,为石子哨,有数家倚西山之东北隅。
又北二里,乃盘山西转,有峡自西而东,合于枯飘北注之峡。溯之,依南山之北,西入二里,下陟南来峡口。峡中所种,俱红花可制作胭脂的一种菊科植物成畦,已可采矣。西一里,陟西来峡口,其上不多,水亦无几,有十余家当峡而居,是为落马厂。度峡北,复依北山之南西入,一里,平上逾脊。其脊自南而北度,起为峡北之山,而北尽于罗岷者也。逾脊西行峡中,甚平,路南渐有涧形依南崖西下,路行其北。三里,数家倚北山而居,有公馆在焉,是为大坂铺。
从其西下陟一里,有亭桥跨涧,于是涉涧南,依南山之北西下。二里,有数家当南峡,是为湾子桥。有卖浆者,连糟而啜之,即余地之酒酿即醪糟,云贵一带称甜酒也。
山至是环耸杂沓,一涧自东来者,即大坂之水;一涧自南峡来者,坠峡倒崖,势甚逼仄,北下与东来之涧合而北去,小木桥横架其上。度桥,即依西山之东北行,东山至是亦有水从此峡西下,三水合而北向破峡去。
东西两崖夹成一线,俱摩云夹日,溪嵌于下,蒙箐沸石,路缘于上,鏖壁摭崖鏖áo摭zhí该句意即道路从崖壁间艰难地穿过。排石齿而北三里,转向西下,石势愈峻愈合。又西二里,峡曲而南,涧亦随峡而曲,路亦随涧而曲。半里,复西盘北转,路皆凿崖栈木。半里,复西向缘崖行。一里,有碑倚南山之崖,题曰“此古盘蛇谷”,乃诸葛武侯烧藤甲兵处,然后信此险之真冠滇南也。水寨高出众险之上,此峡深盘众壑之下,滇南二绝,于此乃见。
碑南渐下,峡亦渐开。
又西二里,乃北转下坡。
复转而西一里,有木桥横涧而北,乃度,循北崖西行。一里,逾南突之脊,于是西谷大开,水盘南壑,路循北山。又西平下三里,北山西断,路乃随坡南转。西望坡西有峡自北而南,俱崇山夹立,知潞江当在其下而不能见。南行二里余,则江流已从西北嵌脚下,逼东山南峡之山,转而南去矣。乃南向下坡,一里,有两三家倚江岸而栖,其前有公馆焉,乃就瀹水以饭。
时渡舟在江南岸,待久之乃至。登舟后,舟子还崖岸而饭,久之不至,下午始放渡而南。
江流颇阔,似倍于澜沧,然澜沧渊深不测,而此当肆流之冲,虽急而深不及之,则二江正在伯仲间也。其江从北峡来,按《一统志》云,“其源出雍望”。不知雍望是何彝地名。
据土人言“出狗头国”,言水涨时每有狗头浮下也。
注南峡去,或言东与澜沧合,或言从中直下交南,故蒙氏封为“四渎dū独流发源注海的大河”之一。
以余度之,亦以为独流不合者是。
土人言瘴疠lì指疟疾痛毒甚毒,必饮酒乃渡,夏秋不可行。余正当孟夏,亦但饭而不酒,坐舟中,擢流甚久,亦乌睹所云瘴母哉。
渡南崖,暴雨急来,见崖西有树甚巨,而郁葱如盘,急趋其下。树甚异,本根干高二丈,大十围,有方石塔甃其间,高与干等,干跨而络之,西北则于密而石不露,东南临江,则干疏而石出,干与石已连络为一,不可解矣,亦穷崖一奇也。
已大风扬厉,雨散,复西向平行上坡。望西北穹峰峻极,西南骈崖东突,其南崖有居庐当峰而踞,即磨盘石也。望之西行,十里,逼西山,雨阵复来。已虹见同“现”,出现之意东山盘蛇谷上,雨遂止。从来言暴雨多瘴,亦未见有异也。稍折而南,二里,有村当山下,曰八湾,数家皆茅舍。一行人言此地热不可栖,当上山乃凉。从村西随山南转,一里,过一峡口。
循峡西入,南涉而逾一崖,约一里,遂从南崖西上。
其上甚峻,曲折盘崖,八里而上凌峰头,则所谓磨盘石也。百家倚峰头而居,东临绝壑,下嵌甚深,而其壑东南为大田,禾芃芃pēng茂盛之状焉。
其夜倚峰而栖,月色当空,此即高黎贡山之东峰。忆诸葛武侯、王靖远骥之前后开疆,方威远政之独战身死,往事如看镜,浮生独倚岩,慨然者久之。
十二日鸡再鸣,饭,昧爽出门。其处虽当峻峰之上,而居庐甚盛,有公馆在村北,潞江驿在其上。山下东南成大川,已插秧盈绿,潞江沿东山东南去,安抚司依西南川坞而居。遂由磨盘石西南上,仍峻甚。二里,逾其南峡之上,其峡下嵌甚深,自西而东向,出安抚司下。峡底无余隙,惟闻水声潺潺在深箐中。
峡深山亦甚峻,藤木蒙蔽,猿鼯wū即鼯鼠,前后肢之间有飞蹼,可滑翔飞跃昼号不绝。峡北则路缘崖上,随峡西进,上去山顶不一二里,缘峡平行西四里,有石洞南临路崖,深阔丈余,土人凿石置山神碑于中。又四里,稍折而北上崖,旋西,西登临峡之坡。北峡之上,至是始南垂一坡,而南峡之下,则有峡自南山夹底而出,与东出之峡会成“丁”字,而北向垂坡焉。又西二里,或陟山脊,或缘峰南,又三里,有数家当东行分脊间,是为蒲满哨。盖山脊至是分支东行,又突起稍高,其北又坠峡北下,其南即安抚司后峡之上流也。
由此西望,一尖峰当西复起,其西北高脊排穹,始为南渡大脊,所谓高黎贡山,土人讹错传为高良工山,蒙氏僭僭越,私自作主之意封为西岳者也。其山又称为昆仑冈,以其高大而言,然正昆仑南下正支,则方言亦非无谓也。由蒲满哨西下一里,抵所望尖峰,即蹑级数转而上。两旁削崖夹起,中坠成路,路由夹崖中曲折上升,两岸高木蟠空,根纠垂崖外,其上竹树茸密,覆阴排幕,从其上行,不复知在万山之顶,但如唐人所咏:“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情与境合也。
一里余,登其脊。
平行脊上,又二里余,有数家倚北脊,是为分水关,村西有水沿北坡南下,此为潞江安抚司后峡发源处矣。
南转,西逾岭脊,砖砌巩门,跨度脊上。其关甚古,顶已中颓,此即关之分水者。关东水下潞江,关西水下龙川江。
于是西下峡,稍转而南,即西上穿峡逾脊,共五里,度南横之脊,有村庐,是为新安哨。由哨南复西转,或过山脊,或蹈踩过岭峡,屡上屡下,十里,为太平哨。于是屡下屡平,始无上陟之脊。五里,为小歇厂。五里,为竹笆铺。自过分水关,雨阵时至,至竹笆铺始晴。数家夹路成衢,有卖鹿肉者,余买而炙脯烤干肉。于是直下三里,为茶庵。又西下五里,及山麓,坡间始盘塍为田。其下即龙川江自北而南,水不及潞江三分之一,而奔坠甚沸。西崖削壁插江,东则平坡环塍。
行塍间半里,抵龙川江东岸。溯江北行,又半里,有铁锁桥架江上。
其制两头悬练,中穿板如织,法其制作方法一如澜沧之铁锁桥,而狭止得其半。
由桥西即蹑级南上,半里为龙关,数十家当坡而居,有税司以榷què征税负贩者。又西向平上四里余,而宿于橄榄坡。其坡自西山之脊,东向层突,百家当坡而居,夹路成街,踞山之半。其处米价甚贱,每二十文宿一宵,饭两餐,又有夹包。
龙川江发源于群山北峡峨昌蛮即阿昌族七藏甸,经此,东为高黎贡,西为赤土山。下流至缅甸太公城,合大盈江。
十三日平明而饭。由坡西登岭西北上,八里,稍北,逾北峡西上,二里,从岭上平行。
望西北有层峰排簇岭上,初以为将由其南垂行,一里,忽从岭头转北,三里,乃西南下峡中。一里,有四五家当峡而居,竹篱茅舍,颇觉清幽,是为赤土铺。
其村当西面排簇层峰之麓,东与橄榄坡夹而为坳。
村西有亭桥架小涧上,其水自南峡来,捣北峡去,桥名建安。
按《志》,大盈江之水,一出自东北赤土山,而此铺名赤土,水犹似东北下龙川者,岂其西排簇层峰为赤土山,而此犹其东麓之水,以其在麓,即以名铺耶?由桥西即南向上坡,二里,西南登脊,即自排簇峰东南分支下者。又转而西一里余,有庵施茶,当脊北向而踞,是为甘露寺。又西一里,坡间水北向坠崖,路越之西向下峡。峡中有水自北而南,又与坡上水分南北流,以余意度之,犹俱东下龙川者。半里,乃从峡底溯水北入。其峡东西两崖,俱从排簇层峰分支南下者,西崖即其本支,东崖乃分支,东南由甘露寺脊而下者也,第峡水南出东转,不知其北合于建安桥,抑直东而下龙川否也?
北行峡底一里余,水分二道来,皆细甚。遂从坡西蹑峻上,一里,北穿岭夹,半里,透脊。其脊自东北度西南,脊以北即坠峡西下。路从峡端北转而西,有数家倚北山之上,是为乱箭哨,至是始出排簇层峰岭脊之西。按《志》,赤土山在州城东三十里,水至是始分,则前之赤土铺犹东岸之麓,非分流之正脊可知也。
饭于岭哨。西向行稍下,共二里,有坞自南而北,细流注其中。按《志》,大盈江有三源,一出赤土山,当即此矣,从此而西,出马邑河,绕州城北而西合巃嵸lóngzōng、罗生二水,同为大盈之源者也。
又北上坡二里余,有一二家当坡之南,环堵围南峡之坳甚遥,杂植果树于中,是为板厂。由其西二里,又西下半里,有十余家当峡坳而居,是为芹菜塘。其前小水,东北与大盈之源合。村庐不多,而皆有杜鹃灿烂,血艳夺目。
若以为家植者,岂深山野人,有此异趣?
若以为山土所宜,何他冈别陇,杳然无遗也?由村西复西上坡一里余,转峡而平行顶上三里余,乃出西岭之端。下望其坞甚深,而中平如砥,良畴远村,交映其间。其坞大而圆,乃四面小山环围而成者,不比他川之沿溪成峡而已。
西向峻下者五里,循峡东北折,又折而西三里,乃循东山北行,其下稍平。又二里,有村当东山之麓,是为坡脚村。
有卖浆者,出酒甚旨味美,以醋芹为菜。
与同行崔姓者,连啜二壶乃行。于是西行平畴中,一里,有小水自南而北,即《志》所云罗生山之水,亦大盈三源之一,分流塍中者也。又西北二里余,有村曰雷打田。其东亦有小溪,自南而北,则罗生山之正流也,与前过小流,共为大盈之一源云。是溪之东田洼间,土皆黑坟这里指高出地面的土堆,土人芟shān铲除其上层曝干供爂,盖煤坚而深入土下,此柔而浮出土上,而色则同也,由村北又西三里,有庐舍当坡塍间,曰土锅村,村皆烧土为锅者。于是其西庐舍联络,一里为东街,又半里,西交大街,则“十”字为衢者也。腾越州城之南门,即当大街之北,城南居市甚盛,城中所无,而此城又迤西所无。
乃税驾于大街东黔府官舍,时适过午也。
时黔府委官王仰泉者已返省,阮玉湾导书,姑与店中。
上一篇:滇游日记三十一
下一篇:滇游日记二十九
滇游日记三十相关文章
- 《溯江纪源 / 江源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江、河(指长江、黄河)为南北二经流主要河流,以其特达于海也。而余邑......
- 《法王缘起》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吐蕃bō国有法王、人王。人王即领主主兵革,初有四,今并一。法王喇嘛......
- 《丽江纪略》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丽江名山牯冈、辇果,俱与腊罗相近。东北界。胡股、必烈,俱丽江北界......
- 《鸡山志略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诸寺原始俱以年次为先后。接待寺嘉靖间,天心和尚跪华首门,遥礼初祖......
- 《鸡山志略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灵异十则放光老僧香金鸡泉收蛇穴石门复开土主报钟经声应耳然身雷......
- 《鸡山志目》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一卷真形统汇此山之纲领也。山名山脉山形山界开辟鼎盛二卷名胜分......
- 《滇游日记四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晨起,问沈翁,犹未归。兰宗具饭,更作饼食。余取纸为狮林四奇诗......
- 《滇游日记四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八月二十三日雨浃日jiá整天,憩悉檀。二十四日复雨......
- 《滇游日记四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八日从冷泉庵晨起,令顾仆同妙乐觅驼骑,期以明日行。余亟饭,出北门......
- 《滇游日记四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二日饭于龙泉。命顾仆入城觅夫,而于殿后静室访讲师。既见,始知其......
- 《滇游日记四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六日晨起而饭。其夫至,付钱整担而行;以一饭包加其上,辄弃之去,遂不......
- 《滇游日记四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八月初一日余自小腊彝东下山。腊彝者,即石甸北松子山北......
- 《近腾诸彝说略》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腾越密迩近诸彝,实滇西藩屏。而滇境大势,北近吐蕃,南皆彝缅,郡邑所置......
- 《永昌志略》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汉永昌郡,元为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总管置司治于永昌,后改为宣慰使司......
- 《滇游日记四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四日从蛮边饭而行。仍从旧路东南一里,宜东下,误循大路倚西山南行......
- 《滇游日记三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晨起,霁色可挹。遂由阁东竹坞,绕石崖之左,登其上。其崖高五六......
- 《滇游日记三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七月初一至初三日抄书麓馆,亦无竟日之晴。先是俞禹锡有......
- 《滇游日记三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五、初六两日憩会真楼。初七日闪知愿来顾,谢余往叩灵几,礼也。知......
- 《滇游日记三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五日晓霁。崔君来候余餐,与之同入市,买琥珀绿虫。又有顾生者,崔......
- 《滇游日记三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八日大雨,不成行,坐李君家作田署州《期政四谣》,以李君命也。初九......
- 《滇游日记三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五月初一日平明起,店主人言:“自往尖山后,参府吴公......
- 《滇游日记三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七日晨起,饭而行。仍取木胆肩负之。由冈东南下峡一里余,复有烟......
- 《滇游日记三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二日晨起,宿雾净尽,宝藏先以点饷余,与余周历峰前。凭临而南为南......
- 《滇游日记三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四日早雨。命顾仆觅潘秀才家,投吴方生书。上午雨止,潘来顾。下午......
- 《滇游日记三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四月初十日闪知愿早令徐使来问夫,而昨所定者竟不至。徐......
- 《滇游日记二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六日鸡再鸣鸡叫第二遍,具饭。平明,随江西岸行。四里余,南至岔路......
- 《滇游日记二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日晨起候夫,余以其欲壑无厌即贪欲太大,永不满足,另觅寺僧为负。......
- 《滇游日记二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二日觉宗具骑挈餐,候何君同为清碧溪游。出寺即南向行,三里,过小纸......
- 《滇游日记二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雨止而余寒犹在,四山雪色照人。迨饭而担夫逸去暗中走掉,刘君......
- 《滇游日记二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三月初一日何长君以骑至文庙前,再馈赠送餐为包,乃出南门......
- 《滇游日记二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六日平明,炊饭而行,遵南街出,七里至罗尤邑。余以为将滨湖而行,而大......
- 《滇游日记二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三日早饭,平明抵北门。从门外循旧城而西,一里,转而南。半里,其南则......
- 《滇游日记二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晨餐后,大把事复来候往木家院。通事具骑,而大把事忽去,久待不......
- 《滇游日记二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二月初一日木公命大把事以家集黑香白镪qiǎng白银十两来馈......
- 《滇游日记二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二日晨餐后,弘辨具骑候行,余力辞之。遂同通事就道,以一人担轻装......
- 《滇游日记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一日饭后,觉左足拇指不良,为皮鞋所窘也。而复吾亦订余莫出,姑停憩......
- 《滇游日记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五日暂憩悉檀寺。莘野乃翁沈君,具柬邀余同悉檀诸禅侣,以初六日供......
- 《滇游日记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正月初一日在鸡山狮子林莘野静室。是早天气澄澈,旭日当......
- 《滇游日记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七日(有缺文)余见前路渐翳,而支间有迹,可蹑石而上,遂北上攀陟之。......
- 《滇游日记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日饭而行,犹寒甚而天复霁。由西门北向循西山行,五里,抵一村,其北......
- 《滇游日记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早寒甚。出北门,半里,经南门,转而西南上坡。一里,有桥跨溪上,曰......
- 《滇游日记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十二月初一日在官庄茶房。时顾仆病虽少瘥chài病愈......
- 《滇游日记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九日令顾仆觅米具炊。余散步村北,遥晰细看,辨析此坞。东北自牧养......
- 《滇游日记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一月初一日晨起,余先作书令顾仆往投阮玉湾,索其导游缅甸书,并谢向......
- 《滇游日记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六日鸡再鸣,饭而出店,即北向循西山行。三里,曙色渐启。见有岐自......
- 《滇游日记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四日街鼓未绝,唐君令人至,言早起观天色,见阴云酿雨,风寒袭人,乞再......
- 《滇游日记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十月初一月凌晨起,晴爽殊甚。从三家村啜粥启行,即西由峡......
- 《盘江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南北两盘江,余于粤西已睹其下流,其发源俱在云南东境。余过贵州亦资......
- 《滇游日记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四日余初欲行,偶入府治观境图,出门,左有肆,中二儒冠者,问《图》、......
- 《滇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四日雨竟日不霁,峭寒砭biān。骨刺骨,惟闭户向火,不能移一步也。翠峰......
- 《滇游日记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七日晨起,云尚氤氲。饭而行。有索哨者,还宿处,解囊示批而去。于是......
- 《滇游日记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九月初一日雨达旦不休。起观两界山,已出峡口,碧峒在西南......
- 《滇游日记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五日其妇平明始觅炊,迟迟得餐。雨时作时止。出门即东上岭。盖......
- 《滇游日记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七日晨起,雨色霏霏。饭而行,泥深及膝,出门即仆向前摔倒。北行一里......
- 《滇游日记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八月初七日余作书投署府何别驾,求《广西府志》。是日其......
- 《随笔二则》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黔国公沐昌祚卒,子启元嗣爵。邑诸生往祭其父,中门启,一生翘首内望,门......
- 《游颜洞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临安府颜洞凡三,为典史颜姓者所开,名最著。余一至滇省,每饭未尝忘钜......
- 《滇中花木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山鹃杜鹃为最。山茶花大逾碗,攒合成球,有分心......
- 《游太华山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huán苇长成后的......
- 《黔游日记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五月初一日余束装寄逆旅主人符心华寓,兰溪人。乃南抵普安北门外,东......
- 《黔游日记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八日出西坡城之西北门,复西向陟岭。盘折而上二里,始升岭头,其北......
- 《黔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四月二十五日晨起,自鼎站西南行。一里余,有崖在路右,上下......
- 《黔游日记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日早餐,随担夫出平坝南门,循西山麓南行。二里,有石坊当道,其南丛......
- 《黔游日记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八日辞自然师下山。一里半,抵山麓。西一里半,有数家在南麓,为永丰......
- 《黔游日记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五日昧爽,出青崖南门,由岐四向入山峡。南遵大路为定番州道。五里......
- 《黔游日记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三十日平明饭,出独山州北隘门,西北向循西界山行。六里,有小水亦自西......
- 《黔游日记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三月二十七日自南丹北鄙岜bā歹村,易骑入重山中,渐履无人......
- 《粤西游日记三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一日平明起,天已大霁,以陆公书投莫。莫在囤,不及往叩,以名柬去,余......
- 《粤西游日记三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五日晨起,天色如洗,亟饭而行。刘君来送,复往谢之,遂同杜实徵同至其......
- 《粤西游日记三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晨起饭于香山寺,云气勃勃未已,遂别慧庵行,西〔取南丹道去。〕......
- 《粤西游日记三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三日余憩足寺中。郡人祉zhi祈福会寺前,郡守始出行香。余倚北檐作达......
- 《粤西游日记三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八日天色晴霁甚。早饭龙隐。僧净庵引,由山北登蚺蛇洞,借宿二人偕......
- 《粤西游日记三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四日晨起,阴云四布,即索骑游东岩。岩在东石峰之麓,由独山入隘,度土......
- 《粤西游日记三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正月初一日阴雨复绵连,至初六稍止。陆君往宾州,十一日归......
- 《粤西游日记三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丁丑(公元1637年)十二月十一日夜雨达旦。余苦疮,久而后起。然疮寒体惫,殊......
- 《粤西游日记三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二日早起,阴云如故。饭久之,夫至乃行。东向三里,即前往观鱼道也。......
- 《粤西游日记三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日晨起,小雨霏霏。待夫,而饭后至。乃雨止,而云不开。于是东向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