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
滇游日记十二
初九日令顾仆觅米具炊。
余散步村北,遥晰细看,辨析此坞。东北自牧养北梁王山西支分界,东界虽大脊,而山不甚高;西界虽环支,而西北有石崖山最雄峻。又南为沙朗西山,又南为天生桥,而南属于陡坡东峡之山。其山东西两界既夹成大坞,而南北亦环转连属。其中水亦发源于龙潭,合南北峡而成溪,西注于富民螳螂,然不能竟达也;从坞西南入峡,捣入山洞,其洞深黑莫测,穿山西出,与陡坡之涧合。
洞上之山,间道从之,所谓“天生桥”也。然人从其上行,不知下有洞,亦不知洞之西透,山之中空而为桥;惟沙朗人耕牧于此,故有斯名。
然亦皆谓洞不可入,有虎狼,有妖祟,劝余由村后逾山西上,不必向水洞迂折。余不从。
既饭,乃南循坡麓行。
一里半,与溪遇,遂同入西峡。
其峡南北山壁夹而成,路由溪北沿北山之麓入,一里,仰见北崖之上,石壁盘突,其间骈列多门,而东一门高悬危瞰,势独雄豁,而磴迹甚微,棘翳崖崩,莫可著足。乃令顾仆并行李俟于下。
余独攀跃而上。
久之,跻洞东,又见一门侧进,余以为必中通大洞,遂从其侧倒悬入大洞门。
其门南向甚穹,洞内层累北上,深十余丈,而阔半之,然内无旁窦,即前外见侧迸之门,亦不中达也。
出洞,欲东上侧门;念西洞尚多,既下,欲再探西洞;望水洞更异,遂直从洞下,西趋水洞。又半里,西峡既尽,山环于上,洞辟于下,水从东来逼南崖,捣西洞入,路从其北坠冈下。余令肩夫守行李于冈上,与顾仆入洞。洞门东向,高十余丈,而阔半之。始涉水从其南崖入,水漱北崖而环之。入五六丈,水环北崖,路环南崖,俱西转。
仰见南崖之上,层覆叠出,突为危台,结为虚楼,皆在数丈之上,氤氲阖辟,与云气同为吞吐。从其下循之西入,北崖尚明,水漱之;南崖渐暗,路随之。西五六丈,南崖西尽,水从北崖直捣西崖下,西崖遂下嵌成潭,水呜呜其中,作冲激声,遂循西崖北折去。路乃涉水循东崖,北向随之。洞转而北,高穹愈甚,延纳余朗,若昧若明。又五六丈,水漱北崖复西转,余亦复涉西涯。于是水再环北崖,路再环南崖,竟昏黑不可辨,但闻水声潺潺。又五六丈,复西遇水,其水渐深,既上不可见,而下又不可测,乃出。
出复四渡水而上冈。
闻冈上有人声,则沙朗人之耕陇者。
见余入洞,与负行李人耦语相对私语待之。为余言,水之西出,即陡坡北峡;山之上度,即天生桥间道所从,如前之所标记者。始恨不携炬,竟西从洞中出也。其人又为余言,富民有老虎洞,在大溪之上,不可失。余谢之。乃西上蹑岭,一里半,登其脊,是为天生桥。脊南石峰嶙峋,高耸而出,其脉自陟坡东,度脊而北,间道循其东陲,陡坡之涧,界其西麓;至此又跨洞北,属于沙朗后西山,水从其下穿腹西出,路从其上度脊西行。脊西瞰,即陡坡涧水,直走而北,至此西折,脊上之路,亦盘壑西坠。益信出水之洞,即在其下,心悬悬欲一探之。
西行山半者一里,见有岐直下峡底,遂令顾奴同负襄者由大道直前,余乃独下趋峡中。半里,抵峡底,遂溯水东行。
一里,折而南,则后洞庞然西向,其高阔亦如前洞,水从其中踊跃而出,西与南来之涧合而北去。余溯流入洞,二丈后,仰睇洞顶,上层复裂通于门外,门之上,若桥之横于前,其上复流光内映,第高穹之极,下层石影氤氲,若浮云之上承明旭太阳光也。洞中流,初平散而不深,随之深入数丈,忽有突石中踞,浮于水面,其内则渊然深汇,磅礴崖根,不能溯入矣。洞顶亦有石倒骞,以高甚,反不觉其夭矫。其门直而迥,故深入而犹朗朗,且以上层倒射之光,直彻于内也。出洞,还顾洞门上,其左悬崖甚峭,上复辟成一门,当即内透之隙。乃涉涧之西,遥审崖间层叠之痕,孰可著足,孰可倒攀,孰可以宛转达,孰可以腾跃上。乃复涉涧抵崖,一依所审法试之。
半晌,遂及上层外,门更廓然高穹也。
入其内,为龛为窝,为台为榭,俱浮空内向。内俯洞底,波涛破峡,如玉龙负舟,与洞顶之垂幄悬帔,昔仰望之而隐隐者,兹如缨络随身,幢幡覆影矣,与蹑云驾鹤,又何异乎?坐久之,听洞底波声,忽如宏钟,忽如细响,令我神移志易。及下,层崖悬级,一时不得腠理còu纹理,攀挂甚久。忽有男妇十余人,自陡坡来,隔涧停睇,迨余下,问何所事。余告以游山。两男子亦儒者,问其上何有。余告以景不可言尽。恐前行者渐远,不复与言,遂随水少北转而西行峡中。
一里,渐上北坡。缘坡西行,三里,峡坞渐开。又四里,坞愈开。其北崖逾山南下者,即沙朗后山所来道;其南坡有聚落倚南山者,是为头村。路至此始由坞渡溪。溪上横木为桥,其水即陡坡并天生桥洞中所出,西流而注于螳螂川者也。
从溪南随流行一里,过头村之西。沿流一里半,复上坡西行。
二里,再下坞中。半里,路旁有卖浆草舍倚南坡,则顾仆与行李俱在焉。
遂入饭。
又西盘南山之嘴,一里余,为二村。
村之西有坞北出,横涉而过之。
半里,复上坡,随南山而西,上倚危崖,下逼奔湍急流。五里,有村在溪北,是为三村。至是南界山横突而北,北界山环三村之西,又突而南,坞口始西窒焉。路由溪南跻北突之坡而上,一里半。抵峰头。其峰北瞰三村溪而下,溪由三村西横啮北峰之麓,破峡西出。峡深嵌逼束,止容水不容人,故路逾其巅而过,是为罗鬼岭,东西分富民、昆明之界焉。过岭西下四里,连过上下罗鬼两村,则三村之流,已破峡西出。界两村之中而西,又有一溪自北坞来,与三村溪合并西去。路随之,行溪南二里,抵西崖下,其水稍曲而南,横木梁渡之。有村倚北山而聚,是为阿夷冲。
又从其西一里半,逾一波。又一里半,昏黑中得一村,亦倚北山,是为大哨。觅宿肆不得,心甚急。又半里,乃从西村得之,遂宿其家。
初十日鸡鸣起饭,出门犹不辨色。西南行塍中,一里半,南过一石桥,即阿夷冲溪所出也。溪向西北流,路度桥南去。半里,又一水自东南峡中来,较小于阿夷冲溪,即《志》所云洞溪之流也。二流各西入螳螂川。度木桥一里余,得大溪汤汤大水奔流,即螳螂川也;自南峡中出,东北直抵大哨西,乃转北去而入金沙江。有巨石梁跨川上,其下分五巩,上有亭。其东西两崖,各有聚落成衢,是为桥头。过桥,西北一里,即富民县治。由桥西溯川南行七里,为河上洞。先是有老僧居此洞中,人以老和尚洞呼之,故沙朗村人误呼为老虎洞。余至此,土人犹以为老和尚也。及抵洞,见有刻为河上洞者,盖前任县君以洞临溪流,取河上公之义而易之。
甫过桥,余问得其道,而顾仆与负囊者已先向县治。余听听任其前,独沿川岸溯流去。
一里,西南入峡。
又三里,随峡转而南,皆濒川岸行。
又二里,见路直蹑山西上,余疑之,而路甚大,姑从之。一里,遇樵者,始知上山为胡家山道,乃土寨也,乃复下,濒川而南。一里,其路又南上山,余觇其旁路皆翳,复随之。蹑山南上,愈上愈峻,一里,直登岭脊,而不见洞。其脊自西峰最高处横突而东,与东峰壁夹川流,只通一线者也。盖西岸之山,南自安宁圣泉西龙山分支传送而来,至此耸为危峰,屏压川流,又东北坠为此脊,以横扼之;东岸之山,东自牛圈哨岭分支传送而来,至此亦耸为危嶂,屏压川流,又西与此脊对而挟持之。登此脊而见脊南山势崩坠,夹川如线,川自南来,下嵌其底,不得自由,惟有冲跃。脊南之路,复坠渊而下,以为此下必无通衢,而坠路若此,必因洞而辟。复经折随之下,则树影偃密,石崖亏蔽,悄非人境。
下坠一里,路直逼西南高峰下,其峰崩削如压,危影兀兀欲坠。路转其夹坳间,石削不容趾,凿孔悬之,影倒奔湍间,犹窅yǎo深远然九渊比喻其水很深也。至是余知去路甚远,已非洞之所丽,而爱其险峭,徘徊不忍去。忽闻上有咳声,如落自九天。已而一人下,见余愕然,问何以独踞此。余告以寻洞,曰:“洞在隔岭之北,何以逾此?”余问:“此路何往?”曰:“沿溪蹑峭,四十里而抵罗墓。”则此路之幽阒,更非他径所拟矣。
虽不得洞,而觇此奇峭,亦一快也。
返跻一里,复北上脊。见脊之东有洞南向,然去川甚远,余知非河上洞,而高揽南山,凭临绝壑,亦超然有云外想,遂披棘攀崖入之。其洞虽不甚深,而上覆下平,倒插青冥苍天,呼吸日月,此为最矣。
凭憩久之,仍逾脊北下。
一里抵麓,得前所见翳路,瞰川崖而南,半里,即横脊之东垂也。前误入南洞,在脊南绝顶,此洞在脊北穷峡。洞门东向,与东峰夹束螳川,深嵌峡底,洞前惟当午一露日光,洞内之幽阻可知也。洞内南半穹然内空,北半偃石外突;偃石之上,与洞顶或缀或离;其前又竖石一枝,从地内涌起,踞洞之前,若涌塔然。
此洞左之概也。
穹入之内,崆峒窈窕,顶高五六丈,多翱翔卷舒之势。
五丈之内,右转南入,又五丈而窅然西穹,阒黑莫辨矣。
此洞右之概也。
余虽未穷其奥,已觉幽奇莫过,次第滇中诸洞,当与清华、清溪二洞相为伯仲。而惜乎远既莫闻,近复荒翳,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而已!
出洞,遂随川西岸遵故道七里,至桥头。
又北一里余,入富民县南门,出北门;无城堞,惟土墙环堵而已。盖川流北向,辟为大坞,县治当西坡之下,其北有余支掉臂而东,以障下流,武定之路,则从此臂逾坳北去,川流则湾此臂而东北下焉。
时顾仆及行李不知待何所,余踉跄而前,又二里,及之坳臂之下,遂同上峡中,平逾其坳。三里,有溪自西南山峡出,其势甚遥,乃河上洞西高峰之后,夹持而至,东注螳川者。其流颇大,有梁南北跨之。北上坡,又五里,饭于石关哨。逾坳北下,日色甚丽,照耀林壑。西有大山曰白泥塘,其山南北横耸,如屏插天。土人言,东下极削而西颇夷,其上水池一泓,可耕可庐也。山东之水,即由石关哨北麓而东去。
共二里,涉之,即缘东支迤逦北上。其支从白泥东北环而南下者,其腋内水亦随之南下,合于石关北麓。路溯之北,八里,又逾其坳。
坳不甚峻,田塍叠叠环其上,村居亦夹峙,是为二十里铺。又四里为没官庄,又三里为者墕关。其处坞径旁达,聚三流焉。一出自西南峡中者,最大,即白泥塘山后之流也,有石梁跨其上,梁南居庐,即者墕关也。越梁西北上一里,复过一村庐,又一小水自西峡来,又一水自西北峡来,二水合于村庐东北,稍东,复与石梁下西南峡水合而东北去,当亦入富民东北螳川下流者。过村庐之西北,有平桥跨西峡所出溪上,度其北,遂西北上岭。其岭盖中悬于西北两涧之中,乃富民、武定之界也。盘曲而上者三里,有佛宇三楹,木坊跨道,曰“滇西锁钥”,乃武定所建,以为入境之防者。又西上一里余,当山之顶有堡焉,其居庐亦盛,是为小甸堡。有歇肆在西隘门外,遂投之而宿。
十一日自小甸堡至武定府歇。
余散步村北,遥晰细看,辨析此坞。东北自牧养北梁王山西支分界,东界虽大脊,而山不甚高;西界虽环支,而西北有石崖山最雄峻。又南为沙朗西山,又南为天生桥,而南属于陡坡东峡之山。其山东西两界既夹成大坞,而南北亦环转连属。其中水亦发源于龙潭,合南北峡而成溪,西注于富民螳螂,然不能竟达也;从坞西南入峡,捣入山洞,其洞深黑莫测,穿山西出,与陡坡之涧合。
洞上之山,间道从之,所谓“天生桥”也。然人从其上行,不知下有洞,亦不知洞之西透,山之中空而为桥;惟沙朗人耕牧于此,故有斯名。
然亦皆谓洞不可入,有虎狼,有妖祟,劝余由村后逾山西上,不必向水洞迂折。余不从。
既饭,乃南循坡麓行。
一里半,与溪遇,遂同入西峡。
其峡南北山壁夹而成,路由溪北沿北山之麓入,一里,仰见北崖之上,石壁盘突,其间骈列多门,而东一门高悬危瞰,势独雄豁,而磴迹甚微,棘翳崖崩,莫可著足。乃令顾仆并行李俟于下。
余独攀跃而上。
久之,跻洞东,又见一门侧进,余以为必中通大洞,遂从其侧倒悬入大洞门。
其门南向甚穹,洞内层累北上,深十余丈,而阔半之,然内无旁窦,即前外见侧迸之门,亦不中达也。
出洞,欲东上侧门;念西洞尚多,既下,欲再探西洞;望水洞更异,遂直从洞下,西趋水洞。又半里,西峡既尽,山环于上,洞辟于下,水从东来逼南崖,捣西洞入,路从其北坠冈下。余令肩夫守行李于冈上,与顾仆入洞。洞门东向,高十余丈,而阔半之。始涉水从其南崖入,水漱北崖而环之。入五六丈,水环北崖,路环南崖,俱西转。
仰见南崖之上,层覆叠出,突为危台,结为虚楼,皆在数丈之上,氤氲阖辟,与云气同为吞吐。从其下循之西入,北崖尚明,水漱之;南崖渐暗,路随之。西五六丈,南崖西尽,水从北崖直捣西崖下,西崖遂下嵌成潭,水呜呜其中,作冲激声,遂循西崖北折去。路乃涉水循东崖,北向随之。洞转而北,高穹愈甚,延纳余朗,若昧若明。又五六丈,水漱北崖复西转,余亦复涉西涯。于是水再环北崖,路再环南崖,竟昏黑不可辨,但闻水声潺潺。又五六丈,复西遇水,其水渐深,既上不可见,而下又不可测,乃出。
出复四渡水而上冈。
闻冈上有人声,则沙朗人之耕陇者。
见余入洞,与负行李人耦语相对私语待之。为余言,水之西出,即陡坡北峡;山之上度,即天生桥间道所从,如前之所标记者。始恨不携炬,竟西从洞中出也。其人又为余言,富民有老虎洞,在大溪之上,不可失。余谢之。乃西上蹑岭,一里半,登其脊,是为天生桥。脊南石峰嶙峋,高耸而出,其脉自陟坡东,度脊而北,间道循其东陲,陡坡之涧,界其西麓;至此又跨洞北,属于沙朗后西山,水从其下穿腹西出,路从其上度脊西行。脊西瞰,即陡坡涧水,直走而北,至此西折,脊上之路,亦盘壑西坠。益信出水之洞,即在其下,心悬悬欲一探之。
西行山半者一里,见有岐直下峡底,遂令顾奴同负襄者由大道直前,余乃独下趋峡中。半里,抵峡底,遂溯水东行。
一里,折而南,则后洞庞然西向,其高阔亦如前洞,水从其中踊跃而出,西与南来之涧合而北去。余溯流入洞,二丈后,仰睇洞顶,上层复裂通于门外,门之上,若桥之横于前,其上复流光内映,第高穹之极,下层石影氤氲,若浮云之上承明旭太阳光也。洞中流,初平散而不深,随之深入数丈,忽有突石中踞,浮于水面,其内则渊然深汇,磅礴崖根,不能溯入矣。洞顶亦有石倒骞,以高甚,反不觉其夭矫。其门直而迥,故深入而犹朗朗,且以上层倒射之光,直彻于内也。出洞,还顾洞门上,其左悬崖甚峭,上复辟成一门,当即内透之隙。乃涉涧之西,遥审崖间层叠之痕,孰可著足,孰可倒攀,孰可以宛转达,孰可以腾跃上。乃复涉涧抵崖,一依所审法试之。
半晌,遂及上层外,门更廓然高穹也。
入其内,为龛为窝,为台为榭,俱浮空内向。内俯洞底,波涛破峡,如玉龙负舟,与洞顶之垂幄悬帔,昔仰望之而隐隐者,兹如缨络随身,幢幡覆影矣,与蹑云驾鹤,又何异乎?坐久之,听洞底波声,忽如宏钟,忽如细响,令我神移志易。及下,层崖悬级,一时不得腠理còu纹理,攀挂甚久。忽有男妇十余人,自陡坡来,隔涧停睇,迨余下,问何所事。余告以游山。两男子亦儒者,问其上何有。余告以景不可言尽。恐前行者渐远,不复与言,遂随水少北转而西行峡中。
一里,渐上北坡。缘坡西行,三里,峡坞渐开。又四里,坞愈开。其北崖逾山南下者,即沙朗后山所来道;其南坡有聚落倚南山者,是为头村。路至此始由坞渡溪。溪上横木为桥,其水即陡坡并天生桥洞中所出,西流而注于螳螂川者也。
从溪南随流行一里,过头村之西。沿流一里半,复上坡西行。
二里,再下坞中。半里,路旁有卖浆草舍倚南坡,则顾仆与行李俱在焉。
遂入饭。
又西盘南山之嘴,一里余,为二村。
村之西有坞北出,横涉而过之。
半里,复上坡,随南山而西,上倚危崖,下逼奔湍急流。五里,有村在溪北,是为三村。至是南界山横突而北,北界山环三村之西,又突而南,坞口始西窒焉。路由溪南跻北突之坡而上,一里半。抵峰头。其峰北瞰三村溪而下,溪由三村西横啮北峰之麓,破峡西出。峡深嵌逼束,止容水不容人,故路逾其巅而过,是为罗鬼岭,东西分富民、昆明之界焉。过岭西下四里,连过上下罗鬼两村,则三村之流,已破峡西出。界两村之中而西,又有一溪自北坞来,与三村溪合并西去。路随之,行溪南二里,抵西崖下,其水稍曲而南,横木梁渡之。有村倚北山而聚,是为阿夷冲。
又从其西一里半,逾一波。又一里半,昏黑中得一村,亦倚北山,是为大哨。觅宿肆不得,心甚急。又半里,乃从西村得之,遂宿其家。
初十日鸡鸣起饭,出门犹不辨色。西南行塍中,一里半,南过一石桥,即阿夷冲溪所出也。溪向西北流,路度桥南去。半里,又一水自东南峡中来,较小于阿夷冲溪,即《志》所云洞溪之流也。二流各西入螳螂川。度木桥一里余,得大溪汤汤大水奔流,即螳螂川也;自南峡中出,东北直抵大哨西,乃转北去而入金沙江。有巨石梁跨川上,其下分五巩,上有亭。其东西两崖,各有聚落成衢,是为桥头。过桥,西北一里,即富民县治。由桥西溯川南行七里,为河上洞。先是有老僧居此洞中,人以老和尚洞呼之,故沙朗村人误呼为老虎洞。余至此,土人犹以为老和尚也。及抵洞,见有刻为河上洞者,盖前任县君以洞临溪流,取河上公之义而易之。
甫过桥,余问得其道,而顾仆与负囊者已先向县治。余听听任其前,独沿川岸溯流去。
一里,西南入峡。
又三里,随峡转而南,皆濒川岸行。
又二里,见路直蹑山西上,余疑之,而路甚大,姑从之。一里,遇樵者,始知上山为胡家山道,乃土寨也,乃复下,濒川而南。一里,其路又南上山,余觇其旁路皆翳,复随之。蹑山南上,愈上愈峻,一里,直登岭脊,而不见洞。其脊自西峰最高处横突而东,与东峰壁夹川流,只通一线者也。盖西岸之山,南自安宁圣泉西龙山分支传送而来,至此耸为危峰,屏压川流,又东北坠为此脊,以横扼之;东岸之山,东自牛圈哨岭分支传送而来,至此亦耸为危嶂,屏压川流,又西与此脊对而挟持之。登此脊而见脊南山势崩坠,夹川如线,川自南来,下嵌其底,不得自由,惟有冲跃。脊南之路,复坠渊而下,以为此下必无通衢,而坠路若此,必因洞而辟。复经折随之下,则树影偃密,石崖亏蔽,悄非人境。
下坠一里,路直逼西南高峰下,其峰崩削如压,危影兀兀欲坠。路转其夹坳间,石削不容趾,凿孔悬之,影倒奔湍间,犹窅yǎo深远然九渊比喻其水很深也。至是余知去路甚远,已非洞之所丽,而爱其险峭,徘徊不忍去。忽闻上有咳声,如落自九天。已而一人下,见余愕然,问何以独踞此。余告以寻洞,曰:“洞在隔岭之北,何以逾此?”余问:“此路何往?”曰:“沿溪蹑峭,四十里而抵罗墓。”则此路之幽阒,更非他径所拟矣。
虽不得洞,而觇此奇峭,亦一快也。
返跻一里,复北上脊。见脊之东有洞南向,然去川甚远,余知非河上洞,而高揽南山,凭临绝壑,亦超然有云外想,遂披棘攀崖入之。其洞虽不甚深,而上覆下平,倒插青冥苍天,呼吸日月,此为最矣。
凭憩久之,仍逾脊北下。
一里抵麓,得前所见翳路,瞰川崖而南,半里,即横脊之东垂也。前误入南洞,在脊南绝顶,此洞在脊北穷峡。洞门东向,与东峰夹束螳川,深嵌峡底,洞前惟当午一露日光,洞内之幽阻可知也。洞内南半穹然内空,北半偃石外突;偃石之上,与洞顶或缀或离;其前又竖石一枝,从地内涌起,踞洞之前,若涌塔然。
此洞左之概也。
穹入之内,崆峒窈窕,顶高五六丈,多翱翔卷舒之势。
五丈之内,右转南入,又五丈而窅然西穹,阒黑莫辨矣。
此洞右之概也。
余虽未穷其奥,已觉幽奇莫过,次第滇中诸洞,当与清华、清溪二洞相为伯仲。而惜乎远既莫闻,近复荒翳,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而已!
出洞,遂随川西岸遵故道七里,至桥头。
又北一里余,入富民县南门,出北门;无城堞,惟土墙环堵而已。盖川流北向,辟为大坞,县治当西坡之下,其北有余支掉臂而东,以障下流,武定之路,则从此臂逾坳北去,川流则湾此臂而东北下焉。
时顾仆及行李不知待何所,余踉跄而前,又二里,及之坳臂之下,遂同上峡中,平逾其坳。三里,有溪自西南山峡出,其势甚遥,乃河上洞西高峰之后,夹持而至,东注螳川者。其流颇大,有梁南北跨之。北上坡,又五里,饭于石关哨。逾坳北下,日色甚丽,照耀林壑。西有大山曰白泥塘,其山南北横耸,如屏插天。土人言,东下极削而西颇夷,其上水池一泓,可耕可庐也。山东之水,即由石关哨北麓而东去。
共二里,涉之,即缘东支迤逦北上。其支从白泥东北环而南下者,其腋内水亦随之南下,合于石关北麓。路溯之北,八里,又逾其坳。
坳不甚峻,田塍叠叠环其上,村居亦夹峙,是为二十里铺。又四里为没官庄,又三里为者墕关。其处坞径旁达,聚三流焉。一出自西南峡中者,最大,即白泥塘山后之流也,有石梁跨其上,梁南居庐,即者墕关也。越梁西北上一里,复过一村庐,又一小水自西峡来,又一水自西北峡来,二水合于村庐东北,稍东,复与石梁下西南峡水合而东北去,当亦入富民东北螳川下流者。过村庐之西北,有平桥跨西峡所出溪上,度其北,遂西北上岭。其岭盖中悬于西北两涧之中,乃富民、武定之界也。盘曲而上者三里,有佛宇三楹,木坊跨道,曰“滇西锁钥”,乃武定所建,以为入境之防者。又西上一里余,当山之顶有堡焉,其居庐亦盛,是为小甸堡。有歇肆在西隘门外,遂投之而宿。
十一日自小甸堡至武定府歇。
上一篇:滇游日记十三
下一篇:滇游日记十一
滇游日记十二相关文章
- 《溯江纪源 / 江源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江、河(指长江、黄河)为南北二经流主要河流,以其特达于海也。而余邑......
- 《法王缘起》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吐蕃bō国有法王、人王。人王即领主主兵革,初有四,今并一。法王喇嘛......
- 《丽江纪略》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丽江名山牯冈、辇果,俱与腊罗相近。东北界。胡股、必烈,俱丽江北界......
- 《鸡山志略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诸寺原始俱以年次为先后。接待寺嘉靖间,天心和尚跪华首门,遥礼初祖......
- 《鸡山志略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灵异十则放光老僧香金鸡泉收蛇穴石门复开土主报钟经声应耳然身雷......
- 《鸡山志目》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一卷真形统汇此山之纲领也。山名山脉山形山界开辟鼎盛二卷名胜分......
- 《滇游日记四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晨起,问沈翁,犹未归。兰宗具饭,更作饼食。余取纸为狮林四奇诗......
- 《滇游日记四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八月二十三日雨浃日jiá整天,憩悉檀。二十四日复雨......
- 《滇游日记四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八日从冷泉庵晨起,令顾仆同妙乐觅驼骑,期以明日行。余亟饭,出北门......
- 《滇游日记四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二日饭于龙泉。命顾仆入城觅夫,而于殿后静室访讲师。既见,始知其......
- 《滇游日记四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六日晨起而饭。其夫至,付钱整担而行;以一饭包加其上,辄弃之去,遂不......
- 《滇游日记四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八月初一日余自小腊彝东下山。腊彝者,即石甸北松子山北......
- 《近腾诸彝说略》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腾越密迩近诸彝,实滇西藩屏。而滇境大势,北近吐蕃,南皆彝缅,郡邑所置......
- 《永昌志略》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汉永昌郡,元为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总管置司治于永昌,后改为宣慰使司......
- 《滇游日记四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四日从蛮边饭而行。仍从旧路东南一里,宜东下,误循大路倚西山南行......
- 《滇游日记三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晨起,霁色可挹。遂由阁东竹坞,绕石崖之左,登其上。其崖高五六......
- 《滇游日记三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七月初一至初三日抄书麓馆,亦无竟日之晴。先是俞禹锡有......
- 《滇游日记三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五、初六两日憩会真楼。初七日闪知愿来顾,谢余往叩灵几,礼也。知......
- 《滇游日记三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五日晓霁。崔君来候余餐,与之同入市,买琥珀绿虫。又有顾生者,崔......
- 《滇游日记三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八日大雨,不成行,坐李君家作田署州《期政四谣》,以李君命也。初九......
- 《滇游日记三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五月初一日平明起,店主人言:“自往尖山后,参府吴公......
- 《滇游日记三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七日晨起,饭而行。仍取木胆肩负之。由冈东南下峡一里余,复有烟......
- 《滇游日记三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二日晨起,宿雾净尽,宝藏先以点饷余,与余周历峰前。凭临而南为南......
- 《滇游日记三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四日早雨。命顾仆觅潘秀才家,投吴方生书。上午雨止,潘来顾。下午......
- 《滇游日记三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四月初十日闪知愿早令徐使来问夫,而昨所定者竟不至。徐......
- 《滇游日记二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六日鸡再鸣鸡叫第二遍,具饭。平明,随江西岸行。四里余,南至岔路......
- 《滇游日记二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日晨起候夫,余以其欲壑无厌即贪欲太大,永不满足,另觅寺僧为负。......
- 《滇游日记二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二日觉宗具骑挈餐,候何君同为清碧溪游。出寺即南向行,三里,过小纸......
- 《滇游日记二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雨止而余寒犹在,四山雪色照人。迨饭而担夫逸去暗中走掉,刘君......
- 《滇游日记二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三月初一日何长君以骑至文庙前,再馈赠送餐为包,乃出南门......
- 《滇游日记二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六日平明,炊饭而行,遵南街出,七里至罗尤邑。余以为将滨湖而行,而大......
- 《滇游日记二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三日早饭,平明抵北门。从门外循旧城而西,一里,转而南。半里,其南则......
- 《滇游日记二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晨餐后,大把事复来候往木家院。通事具骑,而大把事忽去,久待不......
- 《滇游日记二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二月初一日木公命大把事以家集黑香白镪qiǎng白银十两来馈......
- 《滇游日记二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二日晨餐后,弘辨具骑候行,余力辞之。遂同通事就道,以一人担轻装......
- 《滇游日记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一日饭后,觉左足拇指不良,为皮鞋所窘也。而复吾亦订余莫出,姑停憩......
- 《滇游日记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五日暂憩悉檀寺。莘野乃翁沈君,具柬邀余同悉檀诸禅侣,以初六日供......
- 《滇游日记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正月初一日在鸡山狮子林莘野静室。是早天气澄澈,旭日当......
- 《滇游日记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七日(有缺文)余见前路渐翳,而支间有迹,可蹑石而上,遂北上攀陟之。......
- 《滇游日记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日饭而行,犹寒甚而天复霁。由西门北向循西山行,五里,抵一村,其北......
- 《滇游日记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早寒甚。出北门,半里,经南门,转而西南上坡。一里,有桥跨溪上,曰......
- 《滇游日记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十二月初一日在官庄茶房。时顾仆病虽少瘥chài病愈......
- 《滇游日记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九日令顾仆觅米具炊。余散步村北,遥晰细看,辨析此坞。东北自牧养......
- 《滇游日记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一月初一日晨起,余先作书令顾仆往投阮玉湾,索其导游缅甸书,并谢向......
- 《滇游日记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六日鸡再鸣,饭而出店,即北向循西山行。三里,曙色渐启。见有岐自......
- 《滇游日记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四日街鼓未绝,唐君令人至,言早起观天色,见阴云酿雨,风寒袭人,乞再......
- 《滇游日记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十月初一月凌晨起,晴爽殊甚。从三家村啜粥启行,即西由峡......
- 《盘江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南北两盘江,余于粤西已睹其下流,其发源俱在云南东境。余过贵州亦资......
- 《滇游日记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四日余初欲行,偶入府治观境图,出门,左有肆,中二儒冠者,问《图》、......
- 《滇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四日雨竟日不霁,峭寒砭biān。骨刺骨,惟闭户向火,不能移一步也。翠峰......
- 《滇游日记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七日晨起,云尚氤氲。饭而行。有索哨者,还宿处,解囊示批而去。于是......
- 《滇游日记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九月初一日雨达旦不休。起观两界山,已出峡口,碧峒在西南......
- 《滇游日记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五日其妇平明始觅炊,迟迟得餐。雨时作时止。出门即东上岭。盖......
- 《滇游日记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七日晨起,雨色霏霏。饭而行,泥深及膝,出门即仆向前摔倒。北行一里......
- 《滇游日记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八月初七日余作书投署府何别驾,求《广西府志》。是日其......
- 《随笔二则》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黔国公沐昌祚卒,子启元嗣爵。邑诸生往祭其父,中门启,一生翘首内望,门......
- 《游颜洞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临安府颜洞凡三,为典史颜姓者所开,名最著。余一至滇省,每饭未尝忘钜......
- 《滇中花木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山鹃杜鹃为最。山茶花大逾碗,攒合成球,有分心......
- 《游太华山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huán苇长成后的......
- 《黔游日记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五月初一日余束装寄逆旅主人符心华寓,兰溪人。乃南抵普安北门外,东......
- 《黔游日记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八日出西坡城之西北门,复西向陟岭。盘折而上二里,始升岭头,其北......
- 《黔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四月二十五日晨起,自鼎站西南行。一里余,有崖在路右,上下......
- 《黔游日记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日早餐,随担夫出平坝南门,循西山麓南行。二里,有石坊当道,其南丛......
- 《黔游日记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八日辞自然师下山。一里半,抵山麓。西一里半,有数家在南麓,为永丰......
- 《黔游日记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五日昧爽,出青崖南门,由岐四向入山峡。南遵大路为定番州道。五里......
- 《黔游日记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三十日平明饭,出独山州北隘门,西北向循西界山行。六里,有小水亦自西......
- 《黔游日记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三月二十七日自南丹北鄙岜bā歹村,易骑入重山中,渐履无人......
- 《粤西游日记三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一日平明起,天已大霁,以陆公书投莫。莫在囤,不及往叩,以名柬去,余......
- 《粤西游日记三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五日晨起,天色如洗,亟饭而行。刘君来送,复往谢之,遂同杜实徵同至其......
- 《粤西游日记三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晨起饭于香山寺,云气勃勃未已,遂别慧庵行,西〔取南丹道去。〕......
- 《粤西游日记三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三日余憩足寺中。郡人祉zhi祈福会寺前,郡守始出行香。余倚北檐作达......
- 《粤西游日记三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八日天色晴霁甚。早饭龙隐。僧净庵引,由山北登蚺蛇洞,借宿二人偕......
- 《粤西游日记三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四日晨起,阴云四布,即索骑游东岩。岩在东石峰之麓,由独山入隘,度土......
- 《粤西游日记三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正月初一日阴雨复绵连,至初六稍止。陆君往宾州,十一日归......
- 《粤西游日记三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丁丑(公元1637年)十二月十一日夜雨达旦。余苦疮,久而后起。然疮寒体惫,殊......
- 《粤西游日记三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二日早起,阴云如故。饭久之,夫至乃行。东向三里,即前往观鱼道也。......
- 《粤西游日记三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日晨起,小雨霏霏。待夫,而饭后至。乃雨止,而云不开。于是东向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