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晏婴论和与同(昭公二十年)
-----和是万物人事的最高境界
【原文】
侯至自田(1),晏子待于遄台②,子犹驰而造焉③。公曰:“唯据与我和夫1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④,以烹鱼肉,燀执以薪⑤2宰夫和?6),之以味(7);济其不及(8),以泄其过(9)。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10);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11),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嘏无言。时靡有争(12)。’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13),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14)、二体(15)、一三类(16)、四物(17)。五声(18)、成律(19)、七音(20)、八风(21)、九歌(22),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23)’。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一专,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注释】
①侯。指景公。田:打猎。这里指打猎处。②遄(chuan)台:国地名,在今山东临淄附近。③子犹。国大夫梁丘据的字。造。到。往。④羹:调和五味(醋、酱、盐、梅、菜)做成的带汁的肉。不加五味的叫大羹。醯(XT):醋。醢(hai):用肉、鱼等做成的酱。梅:梅子。⑤燀(chan):烧煮。(6)和:调和。(7):调配使味道适中。。(8)济:增加,添加。(9)泄;减少。过:过分,过重。(10)献:进言指出。(11)干:犯,违背。(12)这四句诗出自《诗·商颂·烈祖》。戒:具备,意思是指五味全。平:和;指味道适中。(zong):通“奏”,进献。嘏(gu):通“假”。至:指神灵来到。无言:指肃敬。(13)济。这里的意.思是相辅相成。五味:指、甜、苦、辣、咸五种味道。五声:指宫、商、角、徽、羽五个音阶。(14)一气;空气,指声音要用气来发动。(15)二体:指舞蹈的文舞和武舞。(16)三类:指《诗》中的风、雅、颂三部分。(17)四物:四方之物,指乐器用四方之物做成。(18)五声:即五音。(19)六律:指用来确定声音高低清浊的六个陽声,即黄钟、太簇、姑洗(xian)、蕤(rui)宾、夷则、无射(yi)。(20)七音:指宫、商、角、微、羽、变宫、变微七种音阶。(21)八风:八方之风。(22)九歌;可以歌唱的九功之德,即水、火、木、金、土、谷、正德、利用、厚生。(23)这句诗出自《诗·豳风·狼跋》。德音:本指美德,这里借指美好的音乐。瑕:玉上的斑点,这里指缺陷。
【译文】
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也驾著车赶来了。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协啊1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协呢?”景公说:“和协与相同有差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差别。和协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味道不够就增加调料,味道太重就减少调料。君子吃了这种肉羹,用来平和心性。国君和臣下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里下进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丁,百姓没有争斗之心。所以《诗·商颂·烈祖》中说:‘还有调和的好羹汤,五味备又适中。敬献神明来享用,上下和睦不争斗。’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迅速、高下、出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可以平和心性。心性平和,德行就协调。所以,《诗·豳风·狼跋》说:‘美好音乐没瑕疵。’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一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听得下去?不应当相同的道理,就像这样。”
【读解】
晏婴在这里所发的议论,是抽象的哲理。看来,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还是有知书识理的人,还是有人沉下心来思索社会。人生、宇宙的一些重要问题。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这个浮躁轻慢的时代,是不是也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呢?莫非现代化就是让大伙儿急功近利地全往一条觅食的道上去挤吗?莫非我们真像动物一样只知道吃饭穿衣?莫非我们除了物质、金钱以外,就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关心了吗?
话说回来。
晏婴所讨论的“和”与“同”,很典型地代表了咱们国人的思维特点和方式。
和与同,表面上看起来很相似,它们的表现有一致性,。但在实质上,它们完全不同。同,是绝对的一致,没有变动。没有多样性,因此,它代表了单调、沉闷、死寂,它也没有内在对活力和动力,不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东西,也不符合宇宙万事万物。起源、构成、发展的规律性。
和,却是相对的一致性,是多中有一,一中有多,是各种相互不同、相互对立的因素通过相互调节而达到的一种统一态、平衡态。因此,它既不是相互抵消、溶解,也不是简单地排列组合,而是融合不同因素的积极方面结成和谐统一的新整体。它保留了各个因素的特点,又不让它们彼此抵消,因而是一个具有内在活力、生命力、再生力的整体。
和的观念,既是宇宙万物起源、构成、发展的规律之一,同时也是咱们祖先对事物的独特理解。换句话说,和的内涵,既包括了自然规律,也包括了人的理智对秩序的追求,即人为的秩序。
和的观念被付诸实践,就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国家兴盛的理想状态是和谐:君臣之间、官民之间、国与国之间、朝野之间,相互理解、支持、协调,利益趋于一致;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和谐:有限和无限、虚与实、似与不似、刚与柔、抑与扬等等因素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补充,相互调节;人们处理事务、人№关系也崇尚“和为贵”,用自我克制来消除矛盾、分歧,用相互切磋来发扬各自所长,通过寻找利益的一致之处,把各方的不同之处加以协调。
我们还应注意到,“和”的最终旨归,是人的内心的心性平和,也就是说,“它的最后落脚点,还是人自身的生存状态。因此,它是内向的,而不是外向的;是人本的,而不是物质的。
晏婴论和与同(昭公二十年)相关文章
- 《汉纪十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光二年(戊申、前133)》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汉纪十汉武帝元光二年(戊申,公元前133年)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冬季,......
- 《汉纪九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无年(辛丑、前140)》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汉纪九汉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
- 《汉纪八 孝景皇帝下前三年(丁亥、前154)》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汉纪八汉景帝前三年(丁亥,公元前154年)冬,十月,梁王来朝。时上未置太......
- 《汉纪七 太宗孝文皇帝下前十一年(壬申、前169)》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汉纪七汉文帝前十一年(壬申,公元前169年)冬,十一月,上行幸代;春,正月,自......
- 《汉纪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前177)》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汉纪六汉文帝前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冬季,......
- 《汉纪五 高皇后元年(甲寅、前187)》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汉纪五汉高后元年(甲寅,公元前187年)冬,太后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
- 《汉纪四 太祖高皇帝下八年(壬寅、前199)》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汉纪四汉高帝八年(壬寅,公元前199年)冬,上击韩王信余寇于东垣,过柏人......
- 《汉纪三 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前202)》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汉纪三汉高帝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
- 《汉纪二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三年(丁酉、前204)》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汉纪二汉高帝三年(丁酉,公元前204年)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
- 《汉纪—太祖高皇帝上之元年(乙未、前206)》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汉纪—汉高帝元年(乙未,公元前206年)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
- 《秦纪三 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已、前208)》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秦纪三秦二世皇帝二年(癸已,公元前208年)冬,十月,泗川监平将兵围沛公......
- 《秦纪二 始皇帝下二十年(甲戌、前227)》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秦纪二秦始皇帝二十年(甲戌,公元前227年)荆轲至咸陽,因王宠臣蒙嘉卑......
-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前255)》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秦纪一秦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河东守王稽坐与诸侯通,弃......
- 《周纪五 赧王下四十三年(己丑、前272)》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周纪五周赧王四十三年(己丑,公元前272年)楚以左徒黄歇侍太子完为质......
- 《周纪四周赧王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97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周纪四周赧王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97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
- 《周纪三周慎靓王元年(辛丑,公元前320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周纪三周慎靓王元年(辛丑,公元前320年)卫更贬号曰君。卫国国君再次......
- 《周纪二 显王元年(癸丑、前368)》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周纪二周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368年)齐伐魏,取观津。齐国攻打魏国,夺......
-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周纪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
- 《伍员奔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佞小人如耗子屎【原文】楚子之在蔡也①,矍陽封人之女奔之②......
- 《楚国白公之乱(哀公十六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宫廷之争难说清【原文】楚太子建之遇谗也,自城父奔宋;又辟华......
- 《伍员谏许越平(哀公元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穷寇不可不猛追【原文】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1),报檇李也(2)......
- 《齐鲁夹谷之会(定公十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圣人知礼而有勇【原文】十年春,及齐平。夏,公会齐侯于祝其(1)......
- 《晏婴论和与同(昭公二十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和是万物人事的最高境界【原文】侯至自田(1),晏子待于遄台②......
- 《子产论为政宽猛(昭公二十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胡萝卜和大棒都不可少【原文】郑子产有疾,谓于太叔曰:“......
- 《申包胥如秦乞师(定公四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为臣以尽忠为天职【原文】初,伍员与申包胥友①。其亡也,谓申......
- 《晏婴叔向论楚晋季世(昭公三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末世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原文】候使晏婴请继室于晋(1)。。。......
- 《子产不毁乡校(襄公三十一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民心可疏导不可左右【原文】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②。然......
- 《子产坏晋馆垣(襄公三十一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对傲慢无礼还以颜色【原文】公薨之月①,子产相郑伯以如晋②,......
- 《季札观乐(襄公二十九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听乐观舞论德政【原文】吴公子札来聘①。……......
- 《蔡声子论晋用楚村(襄公二十六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人才在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原文】初,楚伍参与蔡大师子朝友①,......
- 《伯州犁问囚(襄公二十六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一上下其手最可恨【原文】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1),闻吴有备......
- 《祁奚举贤(攘公三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不偏不党的滋味【原文】祁奚请老(1),晋侯问嗣焉(2)。称解狐(......
- 《鱄设诸刺吴王僚(昭公二十七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刺客的赌博游戏【原文】吴子欲因楚丧而伐之①,使公子掩余、......
- 《晋楚鄢陵之战(成公十六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对外扩张治不了政治病【原文】六月,晋、楚遇于鄢陵(1)。范文......
- 《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有关说客的是与非【原文】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1),曰:&l......
- 《楚归晋知蓥(成公三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国家利益重于个人恩怨【原文】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
- 《晋鞌之战(成公二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勇斗须在关键时【原文】楚癸酉,师陈于鞌(1)。邴夏御侯,逢丑父......
- 《宋及楚平(宣公十四年、十五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尔虞我诈不会绝迹【原文】楚子使申舟聘于(1),曰:“无假......
- 《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光明与黑暗的抗争【原文】晋灵公不君①:厚敛以雕墙(2);从台......
-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利令智昏必遭惩罚【原文】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1)。出......
-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晓之以利益,动之以利益【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
- 《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仗越打越精【原文】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
- 《展喜犒齐师(僖公二十六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依*智慧和实力才能无畏【原文】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 《晋国骊姬之乱(僖公四、五,六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最能适应者为强者【原文】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1),卜之(2......
-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二年、五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唇亡齿寒的历史教训【原文】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
- 《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智慧是弱者的盾牌【原文】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1),蔡溃,遂......
-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两军交战智者胜【原文】十年春,齐帅伐我①。公将战(2),曹刿请......
- 《石碏大义灭亲(隐公三年、四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让自然本能服从于道义【原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①,......
-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庄公寤(wù)【通......
- 《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磨难是一笔财富【原文】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1)。晋人伐诸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