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祠记评析
这又是一篇阐明作者“致良知”的观点的论文。全文从宣君修缮象祠写起,作者连着用了两个“胡然乎”的质疑句子带动了全文。在正面论证“致良知”这一中心内容时,作者采取了层层深入、水到渠成的手法。他首先指出,人们之所以为象立祠,是为了纪念舜,即所谓“爱屋及乌”之意,然后具体到舜是如何感化象的。(关于象在早年是如何的“不善”,在古代是人人熟知的,所以作者不再列举。)这就很自然地得出了第四段结尾中所说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结论。
王阳明的文章比较通俗明快,这是为了宣扬他的哲学思想的需要。同时,为了触类旁通,他惯于在行文时多举例证。例如,在这篇短文中,他援引的古书就有《书经》《孟子》;还用“管蔡不免”的史实反衬舜的感化之功。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象祠记: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324.html
王守仁: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21.html
《瘗旅文》这篇文章选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五,作于1509年(正德四年),这时作者被贬于龙场驿已是第三个年头了。瘗(yì)就是埋葬。该文是作者埋葬三个客死在外的异乡人以后所作的一篇哀祭文。这三个异乡人,仅为了微薄的薪俸而万里奔走,终于暴死异乡。他们与作者素昧平生,但祭文的感情却写得相当深切,其关键是作者被贬龙场驿,其景况略如客死之人,悲客死之人也是作者借以抒发自己被贬异域的凄苦哀伤之情。但作者能“达观随寓”,终于生活下来了。这既是实情,也是作者的自宽自解。
作者王守仁资料
王守仁的诗词全集_王守仁的诗集大全,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 查看详情>>
王守仁古诗词作品: 《武陵潮音阁怀元明》 《将游九华移舟宿寺山》 《秋声·秋来万木发天声》 《无相寺·坐望九华碧》 《九华山下柯秀才家》 《送德声叔父归姚》 《重登黄土脑》 《登金山·水心龙窟只宜僧》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 《书悟真篇答张太常》
古诗《象祠记》的名句翻译赏析
- 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 - 王守仁 - - 《》
- 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 - - 王守仁 - - 《》
- 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 - - 王守仁 - - 《》
-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 - - 王守仁 - - 《》
- 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 - - 王守仁 - - 《》
-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 - - 王守仁 - - 《》
- 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 - 王守仁 - - 《》
- 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 - - 王守仁 - - 《》
- 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 - - 王守仁 - - 《》
-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 - 王守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