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注释译文
注释
①那畔:那边。
②吹断: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③若为情:若,怎。若为,怎为之意。此处意谓面对如此深秋野塞又是怎样的情怀呢!宋晏几道《南乡子》:“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又,宋毛滂《小重山》:“江山雄胜为公倾,公惜醉,风月若为情。”
④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戍,保卫。
白话译文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2693.html
纳兰性德: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44.html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下片。“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故而张草纫在《纳兰词笺注》前言中言,纳兰的边塞词“写得精劲深雄,可以说是填补了词作品上的一个空白点”。然而平心而论,无论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万帐穹庐人醉,星影要摇欲坠”,还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都不过是边塞所见所历的白描,作者本身并没有倾注深刻的生命体验,这类作品的张力无法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同日而语。不过,纳兰的边塞词当中那种漂泊的诗意的自我放逐感的确是其独擅。比如本篇的结尾“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虽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胜真诚,其感不胜拳挚。
作者纳兰性德资料
纳兰性德的诗词全集_纳兰性德的诗集大全,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一度因避讳太子胤礽的本名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之后又改回纳兰性德之名,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 查看详情>>
纳兰性德古诗词作品: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天仙子·月落城乌啼未了》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好事近·马首望青山》 《扈跸霸州》 《采桑子·严霜拥絮频惊起》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鬓云松令·枕函香》 《曹子建七哀》
古诗《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 - 纳兰性德 - -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 - 纳兰性德 - -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 赏析 - - 纳兰性德
- 古诗《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 注释译文 - - 纳兰性德
- 古诗《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 创作背景 - - 纳兰性德
- 古诗《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创作背景 - - 纳兰性德
- 古诗《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注释译文 - - 纳兰性德
- 古诗《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注释译文 - - 纳兰性德
- 古诗《浣溪沙·寄严荪友》- -注释译文 - - 纳兰性德
- 古诗《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创作背景 - - 纳兰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