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鲁迅的诗 > 莲蓬人 >赏析的意思

莲蓬人赏析

朝代:现代 作者:鲁迅 出自:莲蓬人 更新时间:2017-06-29

这是一首借物寓情、托物言志的诗作。作者通过对莲蓬人“芰衣荇带”的外貌装束,“风定犹香’的内在神韵,却红衣、学淡妆的绰约风姿,亭亭净植的正直风骨的叙写,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莲蓬人的画像,赞美了莲蓬人“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节操和迎着秋风净植荷塘的抗争品格。作者正是假借莲蓬淡雅绝尘的特征,寄托和体现自己对奴颜媚骨的鄙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更体现了作者敢于与世俗抗争的精神。因此,全诗以咏莲蓬为形,以抒情怀为本,正是作者立世为人的自况自勉,标举风骨的真实写照,也是作者对他人的忠言警谏。

全诗可分为四层。起联侧重述写莲蓬人的外表风姿:她以菱叶为衣,以荇茎为带,居住仙乡,清香不散,真是高洁雅致,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境界的神往。颔联侧重述写莲蓬人的典型环境:秋风萧瑟,鹭鸶远飞,夜深露浓,芦花伴宿,勾勒出一幅秋景的画面。这是作者另寻新路,独立自持的写照。颈联侧重述写莲蓬人的风骨神采。洗净脂粉,脱去矫饰,换上淡妆,更显高雅别致。是描其形,摄其神。这既是对莲蓬人改红妆为淡妆的实写,又是作者与世抗争的虚写。尾联侧重抒发作者的劝谏之情:莲蓬亭亭净植,迎秋风,斗秋雨,沐秋露,不随残叶坠荷塘,永“呈风骨”。作者劝谏他人勿与鄙俗之辈同流合污,永葆独立挺拔的本色。全诗至此,情感愈真,格调愈高,意境愈深。

这首诗通过对寒秋凄凉的荷塘上仍直立水际的莲蓬美好形象的描绘,借物寓情,抒发诗人淡雅绝尘、高标净植的人格理想。拟人的手法,脱俗的妙思,寄托着纯洁的精神境界,显示出崇高的品格追求。

莲蓬人: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5889.html

鲁迅: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743.html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3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运用借古喻今手法写钱王之流的统治下,坏人当道,好人难活,敢于直言的人被害后投入钱塘江。颔联运用隐喻手法指出迁居杭州的危害。颈联仍用隐喻手法说抗金名将死后遭到了冷落,一代逸士林逋生前洁身自好,梅为妻、鹤为子,不肯同流合污,死后名声清寂凄凉。尾联则是直言相告,不如全家迁往他处到那旷达自由的地方去,足以发挥郁达夫长于行吟做诗的才华,表达了作者劝阻之意。诗意寓意深沉,情文并茂,感人至深。

鲁迅与郁达夫之间早在1923年就开始有了交往,两人感情颇深,且相互了解。

鲁迅这首诗是1933年12月30日写给郁达夫夫人王映霞的。王映霞后来在其自传《王映霞自传》中说明了此诗写作经过:“1933年春末,我们全家搬到杭州去住,但我们每个月总要到上海来办点事情,也常去看望鲁迅。有时在鲁迅寓所见面,有时在内山书店碰头。1933年12月29日下午,郁达夫和我一起看鲁迅时,我对鲁迅说:‘大先生,我们搬到杭州半年多了,你应该送一样东西给我,留作纪念,最好是你自己的作品。’说完,我就拿出四张事先带来的虎皮笺交给鲁迅。当然我知道鲁迅是会答应我的请求的,但我怕他忙,一时给忘了,所以特地把纸笺带去,放在鲁迅处比较保险。果然,鲁迅第二天就写了上面提到的那首诗(即‘钱王登假仍如在……’)。”其实,郁达夫早在这年夏天为避军阀迫害已离开上海回到浙江富阳故里,不久又移居到杭州。这年11月,他接受“杭州铁路局”的邀请到浙东旅行,途中写了一些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的游记文章,颇有点缀升平之嫌,鲁迅对此大不以为然,于是写了这首诗对他进行劝告。但是,当时郁达夫并没有接受鲁迅的劝告。后来他提及此事时说:“我因不听他的忠告,终于搬到杭州去住了,结果不出他之所料,被一位党部的先生弄得家破人亡。”这位“党部的先生”,就是提出通缉鲁迅的许绍棣,他以卑劣手段破坏了郁达夫的家庭,使郁达夫含恨终生。

作者鲁迅资料

鲁迅

鲁迅的诗词全集_鲁迅的诗集大全,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查看详情>>

鲁迅古诗词作品: 《祭书神文》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从来一别又经年》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还家未久又离家》 《偶成·文章如土欲何之》 《庚子送灶即事》 《替豆萁伸冤》 《报载患脑炎戏作》 《自题小像》 《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教授杂咏

《莲蓬人》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