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注释译文
注释
⑴孟亨之:孟震,东平人,曾中进土。
⑵拒霜:即木芙蓉。
⑶君猷:徐君猷,字大受,东海人,当时知黄州,苏轼贬黄州,君猷待之甚厚。
⑷两两轻红半晕腮:形容两朵芙蓉呈粉红色,像美人晕红的脸腮。晕腮,红脸。
⑸独:唯一,特地。回:量词。
⑹双花:两朵芙蓉花。
⑺低昂:前栽后仰。十分杯:满杯酒。
⑻尊前:酒席前。狂副使:东坡自称狂醉团练副使,无事可做的酒官。
⑼来岁:明年。
白话译文
两朵芙蓉渐渐地红起,像美人半红的脸一样。恋恋不舍地特地为开一次。假说徐守没有这种感受,为什么这两朵芙蓉花不对别人开放?
看见芙蓉在濛濛细雨中摇摆不止,劝徐守停止说喝满杯酒的话了。进一步问酒席前的东坡醉官,明年,芙蓉花开时,我们再为谁来敬一杯?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9316.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上片,以拟人的手法,烘托徐守的美好人格和丰厚政绩。“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推出一个动感镜头:如美人晕腮般的千瓣半白、半桃红的芙蓉花,特地甜甜地为徐守开放。作者总是以灵敏的眼光,丰富的感情,微妙的想象来观察、来体验客观世界,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灵性,于是写进作品里,就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作者用美丽、名贵的芙蓉花来敬赠一位“非使君莫可当此花”者,足见东坡对这位贤明的地方官的仰慕深情。“坐客喜笑”,人花通情。拟人之法,高超绝妙。“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以设问的句式,更深透一层地把这种花如人意、花超人意的敬仰之情升华起来。“双花不向别人开?”这一过片问话结句,收而难止,留有余味,为下片的深化题旨作了铺垫。
下片,“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承上问话,由写芙蓉花的动人美貌、诱人感情到写芙蓉花感人精神、令人忘返:使君呀,好好地看看濛濛细雨中的芙蓉花,它在为你动情而翩翩起舞!劝君多喝几杯满杯酒表示谢意。“但”字一用,上下意蕴,一脉相通。“更向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自问无答的三句话令人回味。东坡问:明年,芙蓉花开时节,我们与谁喝酒而来?芙蓉花与谁“依依”而开,答案便是余下的想象空间了。
全词,采用拟人、设问的手法,强化了词的主观感情色彩。“双拒霜独向君猷而开”,景语含蓄,比直说更有意味。芙蓉花是那样的真情痴情,谁不为之动心。“来岁,花开时节为谁来?”用笔越曲,含情越深,留下了长久的回味。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偶于龙井辨才处得歙砚甚奇作小诗》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 《赠月长老·天形倚一笠》 《满庭芳·三十三年》 《琴枕·高情闲处任君弹》 《子由在筠作东轩记或戏之为东轩长老》 《悼朝云诗》 《橄榄·纷纷青子落红盐》 《和张耒高丽松扇》 《七月一日出城舟中苦热》
古诗《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的名句翻译赏析
- 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 - - 苏轼 - -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 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 - - 苏轼 - -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 更问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 - - 苏轼 - -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 - - 苏轼 - -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 赏析 - - 苏轼
- 古诗《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赏析 - - 苏轼
- 古诗《念奴娇·中秋》-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菩萨蛮·夏景回文》- -鉴赏 - - 苏轼
- 古诗《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创作背景 -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