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鉴赏
上片写词人刚刚病愈,身体尚瘦损虚弱,夜晚登上望湖楼。“多病休文都瘦损,不堪金带垂腰。”因为梁朝文学家沈约体弱多病,这里词人以休文自比,说自己已衰弱到连垂腰的金带都不堪佩系了。金带是指翰林学士服饰,故此时词人正穿着官服登楼,其腰间佩系着金带服饰。这两句埋下后面心境变化的依据。“望湖楼上暗香飘。和风春弄袖,明月夜闻箫。”这是词人在楼上所见所闻,词人大病初愈登高望远,顿感浑身轻快惬意,精神为之抖擞。
下片则转入了心绪孤寂的抒发。“酒醒梦回清漏永,隐床无限更潮。”这两句写词人在望湖楼上与友人同僚对月畅饮,酒醒梦回,听见漏壶的声响,感到床上潮湿。其实,漏壶滴水,与卧床潮湿并无干系,这是一种艺术通感描写,听觉与感觉的相互贯通,却真实而生动地透露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心绪顿然不适。于是,词人一阵孤寂感霎时涌上心头:“佳人不见董娇饶,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可怜宵”,指可爱、可惜的夜宵。词章显示出词人此时的虚度光阴的哀怨心境,词人似乎感到心绪不定,前途未卜,而与词首的“多病瘦损”处境相互关含。结尾三句,实推衍出词人这位孤寂老人,正在人生旅途上疲惫衰弱地行进着。故词中的“徘徊”、“空度”,应是全词的词眼。
全词的妙处在于含蓄蕴藉、藏锋不露,给人以种种联想的启迪。词中的花丛暗香、和煦春风、皓月当空、箫声悠扬,组合成一幅清丽的春夜图。如此美景,引发出词人虚度光阴的感叹。词人的仕途坎坷、环境乖赛、人事艰险、国事日非等种种心理悲哀,正仍在脑海中索绕。这些心理悲哀,词人并没有正面标出,却通过“酒醒梦回清漏永、隐床无限更潮”及“佳人不见董娇饶,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等空寂画面委婉透出,艺术手法高超。
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9321.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菩萨蛮·西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天意留人,然后推进一层刻画作者内心活动,即使今日留得友人,明日行者终当行,那情景仍然令人肠断,所以今日留君终是徒然。下片借佳人泣别再写离情,最后写送行者比行者更加伤心。该词用第三人称写法几经转折,将离别情思表达得委婉曲折。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八月,陈襄罢杭州知州任,将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任知府,该词是苏轼在西湖送别陈襄时所作。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遶城观荷花登岘山亭》 《题净因壁·瞑倚蒲团卧钵囊》 《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 《成伯席上赠所出妓川人杨姐》 《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 《山村·野水开冰出》 《马融石室·未应将军聘》 《饮酒·民劳吏无德》 《送乔仝寄贺君》 《次韵江晦叔·人老家何在》
古诗《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的名句翻译赏析
- 佳人不见董娇饶。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 - - 苏轼 - - 《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
- 酒醒梦回清漏永,隐床无限更潮 - - 苏轼 - - 《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
- 望湖楼上暗香飘。和风春弄袖,明月夜闻箫 - - 苏轼 - - 《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
- 多病休文都瘦损,不堪金带垂腰 - - 苏轼 - - 《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
《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 - 鉴赏 - - 苏轼
- 古诗《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 -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 -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吉祥寺赏牡丹》-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望江南·暮春》- -赏析 - - 苏轼
- 古诗《西江月·咏梅》- -赏析 - - 苏轼
- 古诗《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 -注释译文 -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