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苏轼的诗 > 菩萨蛮·咏足 >注释译文的意思

菩萨蛮·咏足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出自:菩萨蛮·咏足 更新时间:2017-11-01

注释

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咏足:咏妇女的小脚。

⑶涂:道路,通途。

⑷莲承步:《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后世称妇女之小脚为“三寸金莲”。

⑸罗袜:丝罗制的袜。

⑹凌波:起伏飘浮于波涛之上。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体迅飞亮,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⑺风:旋风。

⑻行处踪:行经场所的踪迹。

⑼偷:暗暗地。

⑽宫样:宫廷样式的衣裳,这里借指小鞋。

⑾双趺(fū):脚。

⑿纤妙:纤细美妙。

⒀应:该。

白话译文

道路留香不吝惜美女的脚步,久久敛束着丝罗袜如在水波上走。只见她那舞步如旋风,都不留下步履踪迹。

暗暗地穿着宫廷样式的鞋适合走路稳健,而并立两脚行路就困难。你说纤细美妙到何种程度,该是很难。要说“纤妙”,必须把妇女托在手掌上去看她的脚。

菩萨蛮·咏足: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9333.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上片描绘侍妓或歌妓的小脚步态。“审美理想渗透于审美感受之中,主宰着一定民族、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审美趣味、风尚和趋向。”苏轼写作该词所带的审美倾向也不例外。“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特写侍妓或歌妓轻飘的步姿。莲上“承步”,“罗袜凌波”,如洛水女神飘在水面上。中国古代爱恋民歌就是承袭这种小脚美的审美观来吟咏“莲承步”,“罗袜凌波”的。“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特写轻飘的舞姿。正因为脚小舞起来就显得轻盈多了。飞舞起来如“回风”一般,且不留下脚印。对于这种迅疾轻盈的舞姿,苏轼是带着赞美的态度来评判的。

下片描叙侍妓或歌妓的小脚的痛苦与慰藉。“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描写侍妓或歌妓缠足所带来的痛苦。即是暗暗地想换穿宫廷贵夫人鞋,合适是合适,但不能并立站起来,走路更困难。宋代这种残忍的缠足审美观,使很多妇女痛苦一生,苏轼毫不回避地披露了这种痛苦与困难。“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纤妙是指人们以习惯的审美观为准绳,脚是缠得越小越“纤妙”。“说应难”,意思是用语言难以表达。“须从掌上看”,反映了苏轼虽然反对妇女缠足,但是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与审美上的局限性。

该词是苏轼站在欣赏的角度和批判的立场上,通过写侍妓、歌妓,披露缠足给妇女带来痛苦,对北宋社会这一陋习表示不满。该词有些庸俗,近乎游戏文字,不完全是 “恶谑、恶趣”之词。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夜泛西湖五绝》 《过岭寄子由·山林瘴雾老难堪》 《寄题梅宣义园亭》 《陪欧阳公燕西湖》 《鸦种麦行·霜林老鸦闲无用》 《念奴娇·赤壁怀古》 《渼陂鱼·霜筠细破为双掩》 《杏·开花送余寒》 《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 《访张山人得山中字·鱼龙随水落

《菩萨蛮·咏足》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