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秦太虚梅花赏析
苏轼一向喜爱梅花,他的诗集中,以梅为题的就有近四十首,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秦观的原作《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同参寥赋》也是一首和诗。苏轼的这首次韵和诗,于赏诗、咏梅之中,暗暗流露出自己的深沉感喟。全诗可分四个层次,每四句为一层。
首层赞美秦观的诗。西湖处士林逋在诗坛上以咏梅驰名,其“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梅花》),以及“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另首《梅花》)等名句,为人称赏,尤其是《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被推为咏梅绝唱。苏轼在这里却认为林逋死去已很久了,只有秦观这首梅花诗才压倒了他。其实,秦观诗写得虽也不差,但终究不能与林逋诗相敌,苏轼未尝不知,他自己就一向对林逋咏梅诗,尤其是“疏影”一联十分倾倒,称道其有“写物之功”(《东坡题跋·评诗人写物》卷三),因此,他在这里对秦观此诗的评价,只不过是欣赏之余冲口而出的夸大之辞,并非深思熟虑的确论。接下二句引到苏轼自身,然其意仍是赞美秦观诗。“东坡先生”是他自称,对秦观这位门人,自称“先生”算不得自大,反有一种亲密感。他说自己本来“心已灰”,这里的“灰”,是《庄子·齐物论》中“槁木死灰”的“灰”,诗人遭受打击,贬官黄州到此时已五年,心境极坏,犹似槁木死灰,不大容易起感情的波澜了,此时却因为喜爱秦观这首梅花诗,故而“被花恼”,被梅花撩拨起了看花的兴致。
第二层便写赏看梅花。诗人兴致勃发,等不到翌日,当天黄昏就骑着马兴冲冲地赶到长江边上,勒马伫立江头,观赏梅花。诗人赏梅必要咏梅,下面三句,他便即景取材,用先衬托后对比的手法来写梅。先说“残雪消迟月出早”,节令虽已届春季,但还有一部分残雪迟迟不曾消溶;时正黄昏,月儿却早早地钻出了云缝,诗人将彼时所有的白雪、皓月拈入诗中,展现出一个冰清玉洁的境界来作为梅的背景,映衬得梅花更加高洁了。后说“江头千树春欲暗”。江头梅花盛开,争娇斗艳,使得明媚的春光也相形暗淡了。繁花竞丽固然好,然而,诗人看到竹外有一枝斜开的梅花,相比之下,显得“更好”。“竹外一枝斜更好”,在这里,诗人并没有雕镂其幽艳丰姿之形,而侧重勾画梅花斜倚修竹的幽独闲雅之神,这正暗合诗人自己的落寞情怀。所以他才分外欣赏那枝“无意苦争春”的竹外孤梅。这一句诗是苏轼的得意之笔,评论家们也赞赏备至。
三层回忆旧游。面对苔枝缀玉,色清香幽,看着它,诗人回想起当年在杭州赏梅时的雅兴了:那时,他在通判任上,因为向往林逋“梅妻鹤子”的风采,公务之暇常常在孤山一带赏梅饮酒,在哪里醉了,就在哪里醉眠。往往一觉醒来,睁开眼睛看时,便见梅花纷纷扬扬落满身上和地下。洒在身上的,如同是在装点他的裙腰;掉在地下的,多得不能扫、也不舍得去扫掉。“裙腰”,根据白居易《杭州春望》“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诗意,一般认为是用来借喻长着碧草的山腰,或是指孤山。此解虽可通,但是,“裙”在古代指衣裳的下半部分,男女同用,联系上句“醉眠处”,这里也有可能是指诗人的裙腰。第三句,诗人继续遐想:以后自己由杭州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今属浙江),最后被贬在此地黄州,今日于春光之中重睹梅花芳容,就好像春也不远万里相随而来;离杭至今,又恰好十个年头,年年花开花落,人也逐年老去(已四十九岁),此情此景,就像那梅花年年岁岁在送作者老去。逐客、佳人,都是诗人自喻。逐客指被朝廷贬谪之人,正是诗人当时的身份;“佳人”一词在古代不专指美女,还指美好的人、有才干的人,后两者诗人都可以当之无愧。
末层抒发此时的感慨。上层忆旧游,已有感慨的意思在其中了,此层则由花送人老想到命途多舛,身心都欠佳:前一年花开,在病中捱过;这一年春天赏梅,心情仍不舒畅。诗人思及自己这个穷愁潦倒的逐臣,觉得有负良辰美景,倒不如让风雨送春归去,把那些梅花和其他的花儿都交还给上天算了。诗至此黯然而结,语意沉痛,寄慨遥深。
全诗由梅及人、由人及梅,曲尽意致,感情沉郁。在语言上,出语虽多用典,除“裙腰”、“槁木死灰”外,还有“江上被花恼不彻”(杜甫《绝句》)、“劳人草草”(《诗经·小雅·巷伯》)、“投畀有昊”(同上)等,不过由于牵搭自如,便如同“水中著盐,但存盐味,不见盐质”,所以使人看不出用典的痕迹,而依旧给人一种造语平易、不事雕琢之感,这也只有像苏轼这样的大手笔才能做到。
和秦太虚梅花: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9651.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竹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写竹阁及其中的竹,抒发了对白居易的思念之情和自己的孤独之感。诗中写景虚实结合,用典贴切。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苏轼通判杭州时作《孤山二咏》,《竹阁》即其中的一篇。竹阁在杭州广化寺柏堂之后,唐代诗人白居易为鸟窠禅师而建。元和年间(806-820年),白居易任职杭州,入山拜谒,并建竹阁于西湖之滨,请禅师来阁内居住,自己也常游息其间。白居易因“上疏论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旧唐书·白居易传》),于是任杭州知州;苏轼也因“论事愈力,介甫愈恨,······乞外任避之,通判杭州”(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苏轼非常仰慕白居易的为人,曾自称“出处依稀似乐天”。这首诗便是对白居易的思慕之作。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读仲闵诗卷因成长句》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散木支离得自全》 《赠清凉寺和长老》 《城南县尉水亭得长字》 《杭州次周焘韵游天竺观激水》 《岐亭·酸酒如虀汤》 《池上·不作太白梦日边》 《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 《赠莘老七绝》 《余去金山五年而复至》
古诗《和秦太虚梅花》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 - 苏轼 - - 《和秦太虚梅花》
-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 - - 苏轼 - - 《和秦太虚梅花》
-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 - 苏轼 - - 《和秦太虚梅花》
-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 - 苏轼 - - 《和秦太虚梅花》
- 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 - 苏轼 - - 《和秦太虚梅花》
-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 - 苏轼 - - 《和秦太虚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