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路转山腰足未移创作背景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前四句前四句以故作放旷的语调,抒写去国离乡被迫外任的政治失意之慨,同时显示自己不改素志,关切国计民生,不忘讥刺时弊的“顽固”精神。后四句以古人高节赞誉毛、方两位同游者,并写出自己与他们邂逅结伴同游的难得和因此信笔赋诗的豪兴。第二首诗纪游。诗中描绘了西菩提寺内外、前后、上下的自然景观,水清石瘦、白云明月,不一而足。诗中又点出时当秋令,田野中黑黍黄粱、朱柑绿桔,果实累累,色彩斑斓。尾联总束登临游观之乐,且暗寓政治失意之慨。两首诗写景如画,对仗工整,语言流于滑熟。
这组诗写于熙宁七年(1074年)杭州通判任上,时诗人年三十九。是年苏轼因察看蝗灾,过於潜,八月二十七日与毛、方二人同游西菩提寺,作此二诗。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路转山腰足未移: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9679.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注释
⑼足未移:一作“未足移”。
⑽便能奇:看见奇丽之景。
⑾黑黍黄粱:泛指谷类作物。初熟后:一作“初熟候”。
⑿朱柑绿橘:泛指果树。
⒀“人生”二句:用王羲之典故。《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既去官,与东土士人尽山水之游······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天赋,一本作“天付”。儿曹,儿辈,一本作“儿郎”。取次,随便。
白话译文
道路转过半山腰脚步还没移,已看见水清澈石枯瘦一片奇丽。白云兀自笼盖了东山西岭,上下各一轮明月分不清天上池底。果园中半甜的是红橙绿桔,田野里初熟了黑米黄米。人生这种陶情山水的愉悦须老天赐与,可别让儿辈知觉减损了乐趣。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次韵章子厚飞英留题》 《送红梅栽·年年芳信负红梅》 《李公择过高邮见施大夫与孙莘老赏花诗忆与仆》 《送范中济经略侍郎分韵赋诗以元戎十乘以先启》 《和陶答庞参军》 《刁同年草堂》 《五绝·东麓云根露角牙》 《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 《游径山·众峰来自天目山》 《甘露寺·江山岂不好》
古诗《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路转山腰足未移》的名句翻译赏析
- 人生此乐须天付,莫遣儿曹取次知 - - 苏轼 - -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路转山腰足未移》
- 黑黍黄粱初熟后,朱柑绿橘半甜时 - - 苏轼 - -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路转山腰足未移》
- 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 - - 苏轼 - -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路转山腰足未移》
- 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 - - 苏轼 - -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路转山腰足未移》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路转山腰足未移》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路转山腰足未移》- - 赏析 - - 苏轼
- 古诗《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路转山腰足未移》- -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路转山腰足未移》- -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 -赏析 - - 苏轼
- 古诗《瑞鹧鸪·观潮》-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西江月·坐客见和复次韵》-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虞美人·琵琶》-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醉翁操·琅然》- -赏析 -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