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孙权答曹操书注释译文
孙权向足下告白:承蒙您修书示我以祸福,叫我内杀张昭,外擒刘备以报效。如果出自真心,那么即使是三尺童子,也显然知晓利害所在。然而我素来见识浅陋,只敢略作答复。
昔日的田横乃是齐国的流亡贵族,汉高祖忘却郦生被杀的仇恨,派遣使者到海岛,告谕田横说如能归顺,原来地位高的封王,低的封候。但田横仍然自刎,不肯身辱于刘邦。韩信以全齐之地,束手就擒,不能死于户下。自古以来,立有大功的英雄豪杰,乱世时凭借他征伐四方,承平时期则必遭猜忌。与其受韩信似的诛杀,何如田横那样有气节的死去呢。
想我先祖孙将军,正值汉室陵夷,董卓作乱,焚烧宗庙,发掘陵墓。于是借助袁术之力举正义之师,所到之处各城响应,天下人恨不能食董卓之肉。不幸壮志未酬,英年早逝。兄长伯符继承遗命,驰骋江汉,岂有二心。只为上雪天子之耻,下复将军之志罢了。没想到袁术僭居帝号,有辱义师之名。又听说你们各位盗以天子名义,兄长进无所归,退无所守,只好凭借江东为基业,没想到却有荆柯、秦武阳那样的变故。故而由我这样的不肖之人来统领士卒,以完成先人的遗志。我受命以来,卧薪尝胆,感慨光阴如电,叹息功名不立。上负先祖未报之忠,下愧兄长知人之明。而且我家世代以德行显耀于吴地,如果效仿你们有非常之志,即使不遭杀戮,难道不也有损于家声吗?
汉朝自桓帝和灵帝以来,上失其道,政出多门。宦官之乱才息,董卓之祸复兴。李傕、郭汜还未受诛,袁绍和刘表就已割据。天下所能仰仗的,只有我、刘备和您了。等到听说董卓伏法,天子复位,我本以为您将消除余孽,同扶王室。上助天子,恢复宗庙社稷之灵。下守藩国,不失春秋时朝觐的礼仪。没想到您却有欺孤之志,挟持天子,以令天下。妄称天命,阴图不轨。以前嘲笑王莽的愚笨,现在窃叹您重蹈覆辙。我和您有姻亲关系,加上我们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然而自从听说你求九锡,纳椒房,不仅同仁失望,天下人也议论纷纷。
刘备兵力虽少,然而我观其为人,雄才大略,心胸宽广,拙于攻战,巧于驭人,有汉高祖刘邦的风范。又有诸葛亮辅佐,前景不可限量,并且
忠义不减于往昔。我觉得天下人抱有希望的,只有我们两个了。我之有张昭,正如刘备之有孔明,左提右携,以成大事。国家的文武大事全盘委托于他,如果听从你的话去杀张昭及刘备,那我岂不是发了疯吗。古语有云:“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我与刘备实在有如唇齿相依之势。足下之所以既不能取武昌,又不能取成都,就是因为我吴、蜀皆存啊。现在假如我攻下了蜀,那么吴也不能独存。蜀若亡,吴也随之而亡。以前晋国假道虞国而讨伐虢国,灭虢就是为了灭虞,而虞以不知其意图故及于祸。你的想法与此有何不同呢。
古人有云:“白首如新,倾盖如故”。意思是说,以身托人,一定要
找可靠的。您看我是吝惜这方寸之地的人吗?只不过认为您并非可以托付的人罢了。荀文若与您曾共渡艰危,而一旦劝您辞让九锡,违背您的意愿,最终忧虑而卒。我与您有赤壁的过节,虽说尽释前嫌,但又岂敢保证您不自食其言呢?现在我如果归附朝廷,只是一匹夫而已,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即使您不加害于我,但以前两军交锋,杀伐过当,他们的父兄子弟现都在您的身边。我的仇家多了去了,又怎能安心呢?季布数次陷刘邦于窘境,等到刘邦即位,还曾下过要夷其三族的命令。而您记人之过,忘人之功。既然不肯忘记荀文若阻止您受九锡,又怎会忘记我在赤壁给您造成的耻辱呢?孔文举、杨德祖都是海内奇士,您却像对待奴隶一样杀了他们,又怎会爱护我孙权呢?才能在您之上的,都要加害。一旦失去江东,还容我后悔么?甘言厚币,幸勿复来。
拟孙权答曹操书: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373.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文章围绕曹操「同尊汉室」有无诚意的「诚」上做文章,针对来书要孙权「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效赤心,同复前好」的胁迫,予以严正的驳斥。文章通过征引史实和现实,逐一辨析,剥尽其试图以诈迫谋取江东的野心。
文章劈起就引汉高祖田横、韩信事,以「死」字领起全篇,与其如韩信拱手待毙,尚不如田横全节自刭。这里的全节指扶助汉天子,以正名声,其实表示了君子不怕死,还有何死可畏,敢于决一雌雄的强硬态度。这个论断斩钉截铁,气势压人,打了曹操的一切妄想,彷佛突兀高山敌挡万乘来犯。这一段叙中有论,以论为驳。为全文蓄势,为下文驳论伏笔。
下文叙事述理,驳在其中。曹书言「以效赤心」。这是个政治问题。文章历数父兄业绩,自陈「上以雪天子之耻,下以毕先将军之志」,只欲求义师,「同奖王室,上助天子」。而「退守藩国,无失春秋朝觐之节」则言明,决不失地称臣。紧接着指斥曹操「威挟天子,以令天下」,重蹈王莽覆辙。那么「以效赤心」的究竟应该是谁呢?妙在下一句却又拉回感情,叙婚姻之旧,以「同好」之情而婉诫之。措词严正却又婉而有节。
第二层,甚赞刘备「雄才大略」,拙于攻长于守,是东吴的唇齿之邦;夸张昭(子布)有孔明之才,是国家重臣。曹书教杀此二人,使内失谋士,外失明军,岂不叫孙权束手待毙吗?这儿照应了韩信拱土待毙的开头。文章藉引证春秋时假道虞国的典故,点出曹操险恶居心。
至此所谓「同复前好」的谎言已不破自现了。第三层,孙权问:杀士失土,以一匹夫托身于如此居心的人可靠吗?赤壁之仇记忆犹新,一个记过忘功,滥杀自己贤才的人还会放过一个赤手空拳的仇敌?
文章像剥笋般层层深入,使其狼心暴露无遣。在谋篇上,撒得开收得拢,挥洒自如。说理时,广征事例驳斥有力,其锋芒却深蓄其中,文中又常用被动语气,用缓和的方法表达严厉的指责,如:「见教杀昭与备,仆岂病狂也哉。」符合书信这种语体的特点,又显出孙权胸中自有百万雄兵从容不迫的大度。也体现了作者精研史事,善于审时度势和词令政治家风度。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老翁井·井中老翁误年华》 《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 《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 《戏足柳公权联句》 《闻潮阳吴子野出家》 《菩萨蛮·碧纱微露纤纤玉》 《景贶履常屡有诗督叔弼季默唱和已许诺矣复以》 《次韵张十七九日赠子由》 《王维吴道子画》 《和陶神释·二子本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