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孙权答曹操书赏析
文章围绕曹操「同尊汉室」有无诚意的「诚」上做文章,针对来书要孙权「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效赤心,同复前好」的胁迫,予以严正的驳斥。文章通过征引史实和现实,逐一辨析,剥尽其试图以诈迫谋取江东的野心。
文章劈起就引汉高祖田横、韩信事,以「死」字领起全篇,与其如韩信拱手待毙,尚不如田横全节自刭。这里的全节指扶助汉天子,以正名声,其实表示了君子不怕死,还有何死可畏,敢于决一雌雄的强硬态度。这个论断斩钉截铁,气势压人,打了曹操的一切妄想,彷佛突兀高山敌挡万乘来犯。这一段叙中有论,以论为驳。为全文蓄势,为下文驳论伏笔。
下文叙事述理,驳在其中。曹书言「以效赤心」。这是个政治问题。文章历数父兄业绩,自陈「上以雪天子之耻,下以毕先将军之志」,只欲求义师,「同奖王室,上助天子」。而「退守藩国,无失春秋朝觐之节」则言明,决不失地称臣。紧接着指斥曹操「威挟天子,以令天下」,重蹈王莽覆辙。那么「以效赤心」的究竟应该是谁呢?妙在下一句却又拉回感情,叙婚姻之旧,以「同好」之情而婉诫之。措词严正却又婉而有节。
第二层,甚赞刘备「雄才大略」,拙于攻长于守,是东吴的唇齿之邦;夸张昭(子布)有孔明之才,是国家重臣。曹书教杀此二人,使内失谋士,外失明军,岂不叫孙权束手待毙吗?这儿照应了韩信拱土待毙的开头。文章藉引证春秋时假道虞国的典故,点出曹操险恶居心。
至此所谓「同复前好」的谎言已不破自现了。第三层,孙权问:杀士失土,以一匹夫托身于如此居心的人可靠吗?赤壁之仇记忆犹新,一个记过忘功,滥杀自己贤才的人还会放过一个赤手空拳的仇敌?
文章像剥笋般层层深入,使其狼心暴露无遣。在谋篇上,撒得开收得拢,挥洒自如。说理时,广征事例驳斥有力,其锋芒却深蓄其中,文中又常用被动语气,用缓和的方法表达严厉的指责,如:「见教杀昭与备,仆岂病狂也哉。」符合书信这种语体的特点,又显出孙权胸中自有百万雄兵从容不迫的大度。也体现了作者精研史事,善于审时度势和词令政治家风度。
拟孙权答曹操书: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373.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篇首极言金山楼观壮伟深沉,钟鼓声响亮清远,以见僧徒之众、香火之盛,并用此对比写出焦山的清静冷落。诗人对那些不愿前往冷寂焦山的同游者,进行了隐约的嘲讽,实际上也就是对名利场中俗子的鄙视。然后他又以自傲的口吻写到诗人以穷薄之命不畏江潭之险,独自遨游,饮酒歌啸的超然之乐。又写到焦山老僧惊见客至,迎笑交谈得知竟是同乡,于是诗人在观赏山水景色之外,得到了他乡遇故人的分外之乐。老僧简朴宁静的生活,引起了诗人对山林的向往。他慨叹自身不能见容于朝廷,刚直的生性也很难适应险恶的官场,因此在篇末表露出想要辞官归隐的意愿。全诗于纪游中多抒感慨,语言自然流利。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苏轼在京城任殿中丞直馆判官告院,权开封判官。当时王安石秉政,大力推行新法。苏拭写了《上神宗皇帝书》、《拟进士对御试策》等文,直言不讳批评新法,自然引起当道的不满。苏轼深感仕途险恶,主动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乃有通判杭州的任命,苏轼当时三十六岁。途经镇江,欣赏了金山美景而作此诗,从诗篇内容即可见其与《游金山寺》为同时之作。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微雪怀子由弟·岐阳九月天微雪》 《次韵子由岐下诗》 《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 《阳关曲·受降城下紫髯郎》 《江神子·恨别》 《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 《送宋希元·相从倾盖只今年》 《赠岭上老人》 《文与可有诗见寄云待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 《沐浴启圣僧舍与赵德麟邂逅》
古诗《拟孙权答曹操书》的名句翻译赏析
《拟孙权答曹操书》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 - 赏析 - - 苏轼
- 古诗《》- -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西江月·坐客见和复次韵》-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鉴赏 - - 苏轼
- 古诗《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除夜野宿常州城外·南来三见岁云徂》-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创作背景 -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