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蛙·兔边分玉树创作背景
《咏蛙》是唐代诗人杨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一虚一实,或用典故,或描形态,把蛙的动人之处活画出来了;后两句表示设想,借物咏怀,表现了少年诗人的崇高志向和博大胸怀。此诗题为“咏蛙”,但诗中未提蛙字,连用四个典故,颇具新意。
据《旧唐书·杨收传》:“兄发戏令咏蛙,即曰云云。”可知这首诗是作者应大哥杨发之请,即景创作的。
1.蛙:这里指蟾蜍。
2.兔:指月中的玉兔,传说月中有玉兔捣药,因此玉兔也作月亮的代称。玉树:仙树,这里指月中桂树。
3.“龙底”句:是指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震仪,仪器用铜制成,内设机关,外置八龙,每个龙嘴里含着一粒铜丸,龙嘴下各蹲一只张口向上的铜蛤蟆,若哪个方向发生地震,那个方向的龙就吐出铜丸,落进铜蛤蟆口中。见《后汉书·张衡传》。
4.“会当”句:此句用的是南北朝时期的隐士孔稚珪的典故,孔稚硅不喜与人交际,听任住宅院内杂草丛生,蛙声乱鸣。别人取笑他太邋遢,他却说:“青蛙自由地叫来叫去,我把它们的叫声当成两部鼓吹,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好听呢?”见《南齐书》本传。
5.“不复”句:此句用的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名言”,晋惠帝智力低下,是个白痴皇帝,有一次在洛阳御苑华林园中闲逛,听到青蛙的叫声,便问左右侍从:“这些青蛙是为官家叫唤呢,还是为私人叫唤呢?”侍从难以答复这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便顺势哄骗他说:“一半是为官家叫,一半是为私人叫。”见《晋中州记》。
白话译文
在月宫,蟾蜍和白兔分列于桂树的两旁;在地上,蟾蜍又显耀于地动仪龙嘴的底下。
天上的、地上的蟾蜍一同呜叫起来,那就无须再问它们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了。
据《旧唐书·杨收传》:“兄发戏令咏蛙,即曰云云。”可知这首诗是作者应大哥杨发之请,即景创作的。
咏蛙·兔边分玉树: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2682.html
杨收: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256.html
注释1.蛙:这里指蟾蜍。
2.兔:指月中的玉兔,传说月中有玉兔捣药,因此玉兔也作月亮的代称。玉树:仙树,这里指月中桂树。
3.“龙底”句:是指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震仪,仪器用铜制成,内设机关,外置八龙,每个龙嘴里含着一粒铜丸,龙嘴下各蹲一只张口向上的铜蛤蟆,若哪个方向发生地震,那个方向的龙就吐出铜丸,落进铜蛤蟆口中。见《后汉书·张衡传》。
4.“会当”句:此句用的是南北朝时期的隐士孔稚珪的典故,孔稚硅不喜与人交际,听任住宅院内杂草丛生,蛙声乱鸣。别人取笑他太邋遢,他却说:“青蛙自由地叫来叫去,我把它们的叫声当成两部鼓吹,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好听呢?”见《南齐书》本传。
5.“不复”句:此句用的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名言”,晋惠帝智力低下,是个白痴皇帝,有一次在洛阳御苑华林园中闲逛,听到青蛙的叫声,便问左右侍从:“这些青蛙是为官家叫唤呢,还是为私人叫唤呢?”侍从难以答复这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便顺势哄骗他说:“一半是为官家叫,一半是为私人叫。”见《晋中州记》。
白话译文
在月宫,蟾蜍和白兔分列于桂树的两旁;在地上,蟾蜍又显耀于地动仪龙嘴的底下。
天上的、地上的蟾蜍一同呜叫起来,那就无须再问它们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了。
作者杨收资料
古诗《咏蛙·兔边分玉树》的名句翻译赏析
- 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 - 杨收 - - 《咏蛙·兔边分玉树》
- 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 - - 杨收 - - 《咏蛙·兔边分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