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蛙·兔边分玉树鉴赏
这首诗很有特点,题为“咏蛙”,但诗中都没有一处提到一个蛙字,他是用了四个典故来写蛙的。第一句借神话传说来显示蛙,第二句借物体构造来暗示蛙。这两句有点象谜语一样,谜底都是一个“蛙”字。虽然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但构思还是很奇的。第三、四两句,运用典故,表现蛙鸣的此起彼伏,喧闹异常,不但准确,而且富有诗意,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诗前两句是偶对,一虚一实,或用典故,或描形态,把蛙的动人之处活画出来了。后两句表示设想,借物咏怀,表现了少年诗人的崇高志向和博大胸怀,确实显得出口不凡。
从这些典故的运用,也可以看出杨收年纪虽小,但读书不少,学识是很广博的。上至古代神话故事,下至前朝历史掌故都能应用自如,确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长篇五言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春天,杜牧三十一岁。当时作者正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幕中,奉沈之命至扬州聘问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经过镇江,见到年老色衰而孤苦无助的杜秋,倾听其诉说平生,“感其穷且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宋代李昉《太平广记》引《本事诗》:“李锜之擒也,侍婢一人随之。锜夜自裂衣襟,书己冤,筦榷之功,言为张子良所卖。教侍婢曰:‘结之于带。吾若从容赐对,当为丞相、扬、益节度使;若不从容,受极刑矣。我死,汝必入内,上必问汝,汝当以是进。’……按李锜宗属、亟居重位,颇以尊豪自奉,声色之选,冠绝于时。乃浙西之败,配掖庭者,曰郑、曰杜。郎得幸于宪宗,是生宣宗皇帝,实为孝明皇太后。次即杜,杜名秋,亦建康人也,有宠于穆宗,穆宗即位,以为皇子漳王傅姆,太和中,漳王得罪,国除。诏赐秋归老故乡,或曰:系帛书者,即杜秋也。而宫闱事秘,世莫得知。夫秋,女婢也。而能以义申锜之冤,且逮事累朝,用物殚极。及其被弃于家也,朝饥不给,故名士闻而伤之,中书舍人杜牧为诗以唁之。”
从这些典故的运用,也可以看出杨收年纪虽小,但读书不少,学识是很广博的。上至古代神话故事,下至前朝历史掌故都能应用自如,确是难能可贵的。
咏蛙·兔边分玉树: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2682.html
杨收: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256.html
《杜秋娘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叙述了杜秋娘一生的坎坷命运,刻画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叹。全诗一百一十二句,可分两部分:从开头到“夜借邻人机”为第一部分,写杜秋生平,以叙事为主,但叙事中又有抒慨;从“我昨金陵过”到末尾为第二部分,着重抒写诗人由杜秋生平而生发出来的感叹,但在抒情中也有叙事。诗歌风格清丽中显刚劲。这首长篇五言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春天,杜牧三十一岁。当时作者正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幕中,奉沈之命至扬州聘问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经过镇江,见到年老色衰而孤苦无助的杜秋,倾听其诉说平生,“感其穷且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宋代李昉《太平广记》引《本事诗》:“李锜之擒也,侍婢一人随之。锜夜自裂衣襟,书己冤,筦榷之功,言为张子良所卖。教侍婢曰:‘结之于带。吾若从容赐对,当为丞相、扬、益节度使;若不从容,受极刑矣。我死,汝必入内,上必问汝,汝当以是进。’……按李锜宗属、亟居重位,颇以尊豪自奉,声色之选,冠绝于时。乃浙西之败,配掖庭者,曰郑、曰杜。郎得幸于宪宗,是生宣宗皇帝,实为孝明皇太后。次即杜,杜名秋,亦建康人也,有宠于穆宗,穆宗即位,以为皇子漳王傅姆,太和中,漳王得罪,国除。诏赐秋归老故乡,或曰:系帛书者,即杜秋也。而宫闱事秘,世莫得知。夫秋,女婢也。而能以义申锜之冤,且逮事累朝,用物殚极。及其被弃于家也,朝饥不给,故名士闻而伤之,中书舍人杜牧为诗以唁之。”
作者杨收资料
古诗《咏蛙·兔边分玉树》的名句翻译赏析
- 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 - 杨收 - - 《咏蛙·兔边分玉树》
- 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 - - 杨收 - - 《咏蛙·兔边分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