鰕䱇篇创作背景
《鰕䱇篇》是汉末三国文学家曹植的诗作。全诗可分两层。前十句是对追名逐利的世俗小人的轻蔑讥斥;后六句是对胸怀大志的壮士的崇高赞美,同时抒发他们不被人知的痛苦。此诗多用典故和比兴手法,产生了既蕴藉深沉、又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诗中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感奋交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千古同慨的悲壮之境。
这首诗是曹植抒发烈烈壮怀的明志之作,当是曹植后期的作品,大约写于魏明帝太和二年(228)、三年(229)间。
⑴鰕(xiā):同“虾”;一说大鲵,一种小鱼。䱇(shàn):即“鳝”,黄鳝一类。
⑵潢(huáng)潦(liáo):雨水积的水池。潢,积水池。潦,雨水。
⑶藩柴:篱笆。
⑷鸿鹄(hú):天鹅。
⑸世士:志士。此诚明:真正知道上面所喻之理。一作“诚明性”,又作“比诚明”。
⑹大德:大功德。固:必定。一作“故”。无俦(chóu):无比。
⑺驾:驾车。言:语助词。
⑻上路人:指在仕途上奔走营私的小人。
⑼“势利”句:只图谋势利。惟是谋,一作“是谋雠”。
⑽“雠(chóu)高”句:一作“高念翼皇家”。高念,最高的信念。皇家:指魏国。
⑾远怀:远大的抱负。柔:安定。九州:此指全国。
⒀而:如。雷音:雷霆之声,形容剑鸣声大,威力震人。
⒁泛泊:漂荡,指混日子的人。嗷(áo)嗷:呼叫声。
白话译文
鱼虾游戏于池塘小流之间,不知道还有江海;
燕雀在树枝柴篱间上下,又岂能识得鸿鹄的志向!
世俗之事由此可见一般,德行高尚之人总是孤独的。
乘车登上五岳这般高峰,然后下到大丘之上。
俯观仕途上奔波的人,熙熙攘攘间皆为利去。
在皇室之中得到高的礼遇,远大的抱负得以在天下实行。
抚剑高歌处雷音浩荡,猛士之气纵横浮沉。
那些飘荡无根之人唯有徒然抱怨,又哪里了解壮士的志向?
这首诗是曹植抒发烈烈壮怀的明志之作,当是曹植后期的作品,大约写于魏明帝太和二年(228)、三年(229)间。
鰕䱇篇: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00047946406576.html
曹植: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6.html
注释⑴鰕(xiā):同“虾”;一说大鲵,一种小鱼。䱇(shàn):即“鳝”,黄鳝一类。
⑵潢(huáng)潦(liáo):雨水积的水池。潢,积水池。潦,雨水。
⑶藩柴:篱笆。
⑷鸿鹄(hú):天鹅。
⑸世士:志士。此诚明:真正知道上面所喻之理。一作“诚明性”,又作“比诚明”。
⑹大德:大功德。固:必定。一作“故”。无俦(chóu):无比。
⑺驾:驾车。言:语助词。
⑻上路人:指在仕途上奔走营私的小人。
⑼“势利”句:只图谋势利。惟是谋,一作“是谋雠”。
⑽“雠(chóu)高”句:一作“高念翼皇家”。高念,最高的信念。皇家:指魏国。
⑾远怀:远大的抱负。柔:安定。九州:此指全国。
⒀而:如。雷音:雷霆之声,形容剑鸣声大,威力震人。
⒁泛泊:漂荡,指混日子的人。嗷(áo)嗷:呼叫声。
白话译文
鱼虾游戏于池塘小流之间,不知道还有江海;
燕雀在树枝柴篱间上下,又岂能识得鸿鹄的志向!
世俗之事由此可见一般,德行高尚之人总是孤独的。
乘车登上五岳这般高峰,然后下到大丘之上。
俯观仕途上奔波的人,熙熙攘攘间皆为利去。
在皇室之中得到高的礼遇,远大的抱负得以在天下实行。
抚剑高歌处雷音浩荡,猛士之气纵横浮沉。
那些飘荡无根之人唯有徒然抱怨,又哪里了解壮士的志向?
作者曹植资料
古诗《鰕䱇篇》的名句翻译赏析
- 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 - - 曹植 - - 《鰕䱇篇》
- 俯观上路人,势利惟是谋。雠高念皇家,远怀柔九州 - - 曹植 - - 《鰕䱇篇》
- 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 - - 曹植 - - 《鰕䱇篇》
- 鰕䱇游潢潦,不知江海流。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 - 曹植 - - 《鰕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