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诗·畴昔国士遇赏析
“畴昔国士遇,生平知己恩”,“畴昔”,往日。“畴”为助词,无意。“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这二句说,过去梁朝以国士相待于我,对此恩情,一生有知己之感。“直言珠可吐,宁知炭可吞”,前句用蛇吐珠以报隋侯的故事,晋干宝《搜神记》:“隋侯出行,见大蛇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下句用豫让吞炭的典故,《战国策。赵策》载:战国初,晋人豫让初事范中行氏,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甚见尊崇。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这二句说自己要像蛇吐珠那样报答梁王朝的恩情,又要学豫让吞炭为梁室复仇。"“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顾”,眷念,眷顾,垂爱关注之意。这二句承接一、二句,意思是梁王朝对我的眷顾重于尺璧,而我的一言也使千金为轻,写自己知遇之隆。“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刘孺子指汉宣帝玄孙刘婴,平帝死,婴年二岁被王莽立为皇太子,号孺子,不久王莽篡位,废婴为安定公。用此典故是为表示对梁敬帝萧方智(在位二年,公元555至556年)的悲悼,敬帝逊位于陈,陈受命,以敬帝为江阴王,死于外邸。史皇孙为汉武帝之孙,父为戾太子刘据,母号史良娣,妻王夫人,因巫蛊事而遇害。这里是喻指梁朝王室子孙多被戕害。“无因同武骑,归守灞陵园”,“武骑”,司马相如在汉景帝时曾为武骑常侍,“灞陵园”,汉文帝陵园,司马相如在汉武帝时被任命为孝文园令。这二句作者以司马相如自比,因庾信本是梁朝的文学之臣,说自己不能像司马相如那般守灞陵园,意思是不能回到故乡归守梁主的陵墓。
本诗头二句直抒胸臆,浅显易懂,但亦暗含“士为知己者死”之意。故三、四句说想报恩,岂料遭逢国变,唯有走豫让的道路了。五、六句又承接一、二句,进一步写自己眷遇之隆,一言千金。由此,七、八句很自然地过渡到悲悼梁朝王室的覆亡。结尾二句则说自己连想守梁故主的陵墓都做不到。全诗脉络连贯,承接自然。
庾信诗中爱用典故,《拟咏怀》尤为明显。本诗中用了好几个典故,这一方面是庾信才华丰赡,另外则可以做到用精约的语言包括更丰富的内容,如“刘孺子”、“史皇孙”,令人有史实而产生联想,作者的思想、感情寓于典故之间。结局说自己不能像司马相如那样归守霸陵,为什么呢?没有明言,因为北朝不仅不放他南归,而且屡被加官进爵。所以,诗中虽提到“炭可吞”,虽然“悲伤”、“凄怆”,但最后也只是想回到江南为故主守陵,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很微妙复杂的,这是由于诗人的内心也是很沉痛凄苦的,既屈仕于北朝,又怀念于故国,这种情怀贯穿于《拟咏怀》的组诗之间。本诗则是集中表达了对梁朝知遇之恩难报偿的痛苦心情。
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庾信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梁都城江陵,杀萧绎(即梁元帝);而他被留在长安。至此身居北朝的庾信与南朝友人遥遥相隔。后虽然南北通好,但庾信却羁留不遣。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日渐深切,且二人又都是垂暮之人。于是就写下了这首《寄徐陵》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这二句说自己要像蛇吐珠那样报答梁王朝的恩情,又要学豫让吞炭为梁室复仇。"“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顾”,眷念,眷顾,垂爱关注之意。这二句承接一、二句,意思是梁王朝对我的眷顾重于尺璧,而我的一言也使千金为轻,写自己知遇之隆。“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刘孺子指汉宣帝玄孙刘婴,平帝死,婴年二岁被王莽立为皇太子,号孺子,不久王莽篡位,废婴为安定公。用此典故是为表示对梁敬帝萧方智(在位二年,公元555至556年)的悲悼,敬帝逊位于陈,陈受命,以敬帝为江阴王,死于外邸。史皇孙为汉武帝之孙,父为戾太子刘据,母号史良娣,妻王夫人,因巫蛊事而遇害。这里是喻指梁朝王室子孙多被戕害。“无因同武骑,归守灞陵园”,“武骑”,司马相如在汉景帝时曾为武骑常侍,“灞陵园”,汉文帝陵园,司马相如在汉武帝时被任命为孝文园令。这二句作者以司马相如自比,因庾信本是梁朝的文学之臣,说自己不能像司马相如那般守灞陵园,意思是不能回到故乡归守梁主的陵墓。
本诗头二句直抒胸臆,浅显易懂,但亦暗含“士为知己者死”之意。故三、四句说想报恩,岂料遭逢国变,唯有走豫让的道路了。五、六句又承接一、二句,进一步写自己眷遇之隆,一言千金。由此,七、八句很自然地过渡到悲悼梁朝王室的覆亡。结尾二句则说自己连想守梁故主的陵墓都做不到。全诗脉络连贯,承接自然。
庾信诗中爱用典故,《拟咏怀》尤为明显。本诗中用了好几个典故,这一方面是庾信才华丰赡,另外则可以做到用精约的语言包括更丰富的内容,如“刘孺子”、“史皇孙”,令人有史实而产生联想,作者的思想、感情寓于典故之间。结局说自己不能像司马相如那样归守霸陵,为什么呢?没有明言,因为北朝不仅不放他南归,而且屡被加官进爵。所以,诗中虽提到“炭可吞”,虽然“悲伤”、“凄怆”,但最后也只是想回到江南为故主守陵,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很微妙复杂的,这是由于诗人的内心也是很沉痛凄苦的,既屈仕于北朝,又怀念于故国,这种情怀贯穿于《拟咏怀》的组诗之间。本诗则是集中表达了对梁朝知遇之恩难报偿的痛苦心情。
拟咏怀诗·畴昔国士遇: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0063.html
庾信: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74.html
《寄徐陵诗》,是南北朝诗人庾信旅北时写给友人徐陵的一首五言诗。全诗通过盼望对方思念,表达诗人思念对方的深沉情感和盼望重聚而又不得见的惆怅心情。诗作深刻坦诚,质朴有力,角度新颖,别开生面,词句简洁,含意隽永。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庾信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梁都城江陵,杀萧绎(即梁元帝);而他被留在长安。至此身居北朝的庾信与南朝友人遥遥相隔。后虽然南北通好,但庾信却羁留不遣。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日渐深切,且二人又都是垂暮之人。于是就写下了这首《寄徐陵》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作者庾信资料
古诗《拟咏怀诗·畴昔国士遇》的名句翻译赏析
- 无因同武骑,归守灞陵园 - - 庾信 - - 《拟咏怀诗·畴昔国士遇》
- 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 - - 庾信 - - 《拟咏怀诗·畴昔国士遇》
- 畴昔国士遇,生平知己恩。直言珠可吐,宁知炭欲吞 - - 庾信 - - 《拟咏怀诗·畴昔国士遇》
《拟咏怀诗·畴昔国士遇》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拟咏怀诗·畴昔国士遇》- - 赏析 - - 庾信
- 古诗《拟咏怀诗·畴昔国士遇》- - 白话译文 - - 庾信
- 古诗《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 -赏析 - - 庾信
- 古诗《拟咏怀诗·寻思万户侯》- -创作背景 - - 庾信
- 古诗《拟咏怀诗·悲歌度燕水》- -赏析 - - 庾信
- 古诗《怨歌行·家住金陵县前》- -创作背景 - - 庾信
- 古诗《拟咏怀诗·榆关断音信》- -赏析 - - 庾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