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上忆家鉴赏

朝代:清代 作者:王士祯 出自:嘉陵江上忆家 更新时间:2020-10-14
诗歌的前两句在叙述经历的过程中直抒恩家怀乡之情。诗人把“岁月迟”与“苦相思”对举,意在说明客居他乡时日愈久,乡愁旅思则愈为强烈,伴随着时光的流逝,怀乡之情会与日俱增。诗人由远在齐鲁平原的家乡来到那秦蜀腹地,经历了漫长的客居生涯,因而他面对“栈云陇树”等蜀秦风物的代丧性形象,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对家乡山川草木的怀念。诗中用一“苦”字真切地显示了诗人对家乡是那般魂牵梦绕,紫系在心而难以释怀。需要说明的是,诗中的“栈”是指古人在川陕一带险峻的悬崖陡壁上凿孔,支架木桩,铺上木板而修成的窄道,古称栈道。“栈云”即指川陕古栈道边上的云气。至于“陇”指甘肃陇山一带。诗人在此以栈云陇树来代表秦蜀之地的山川风物。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在静态中写思家怀乡之苦,那么,诗的后两句则是在动态中借景抒怀,诗人的审美眼光从记忆中的“栈云陇树”般的秦蜀景观转回现实环境中的千里嘉陵胜景,从而呼应了标题所交待的“忆家”的地点——舟行嘉陵江上。顺江而下,数千里行程,诗人于动态中饱览了“处处春山叫画眉”的自然景观之美。如此春色,更加触发了他落寞惆怅的思乡之情,于是才孕育出这首怀乡的佳作。
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在有意或者无意之中构成了前两句诗与后两句诗之间的对比映照关系:前者着力于静态的抒写,后者则诉之于动态的展示,前者侧重于直抒胸臆,后者则侧重于借景寄情,前者属于明写乡愁,后者则归于暗写旅思。这种富于变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将诗人的内在情思传达得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当诗人在作品结尾处以“处处春山”的有形景观来寄托那不绝如缕的无形乡愁之时,已经足以令读者心有所感而产生共鸣了。一首小诗的魅力如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诗人的艺术造诣。

嘉陵江上忆家: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02662356409638.html

王士祯: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53.html

《雨后观音门渡江》是清代诗人王士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上半部分写了诗人渡江时见到的晚景,下半部分写因景生情,抒发感慨,这首诗用词精炼真切、用典含蓄、耐人寻味,抒发了对南朝兴亡的感慨。
该诗创作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诗人在从扬州赶赴南京的路上,途径观音门渡江时看到眼前的晚景,逐写下此诗。

作者王士祯资料

王士祯

王士祯的诗词全集_王士祯的诗集大全,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 查看详情>>

王士祯古诗词作品: 《息斋夜宿即事怀故园》 《再过露筋祠》 《浣溪沙·红桥》 《秦淮杂诗·年来肠断秣陵舟》 《秋柳·东风作絮糁春衣》 《冶春·东风花事到江城》 《新滩·兵书峡口石横流》 《嘉陵江上忆家》 《秋柳·桃根桃叶镇相连》 《悼亡诗·陌上莺啼细草薰

《嘉陵江上忆家》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