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潼关怀远楼赏析

朝代:清代 作者:屈大均 出自:登潼关怀远楼 更新时间:2020-10-15
诗的首联“山挟洪河走,关临隘地开”,首先讲述潼关具体的地理形势,山、河、关皆集于笔端。
颔联“八州高仰屋,三辅迥当台”,简要介绍它的险要:东望八州、西顾三辅;可谓虚实呼应、远近错落,细致的描摹与宏阔的交代具备。
颈联“戍晚栖乌乱,城秋班马哀”,诗人将目光转到当时景色,傍晚时归鸦群集、人马远征出行。“乱”、“哀”两字既承“晚”、“秋”之节令时刻给人的特定心理印象,又渲染了整个的环境气氛基调。
尾联“茫茫王霸业,抚剑独徘徊”,诗人才结出主观的“徘徊”之意。关中自古为帝王之基,然在“王霸业”上冠之以“茫茫”语,自然是因为那昔日的汉唐煊赫早已成空、无从寻找踪迹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前明覆亡已成定局、入主中原的满清新朝正逐渐巩固,遗民故老多知恢复无望,这正是对未来前途的真切判断。明知如此又不甘于此,而独自登临,也只有“抚剑”踯躅,顾念今昔,慨然生哀了。
全诗以写景为主,尾联点出主旨,亦唯虚拟一笔,余意尽在言外,便生苍茫浑厚之致。

登潼关怀远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02743863409883.html

屈大均: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59.html

《摄山秋夕作》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诗。首联、颔联写在枕上所闻所感,把心理活动描写得曲折生动;颈联写破晓前开门所见,表面写松阴,写潭水,其实都是写月色;尾联写披衣而准备重上征途。该诗寄情于景,借景言情,运笔如行云流水,婉转自如,活泼疏朗。
清顺治十六年(1659),为逃避清兵迫害已削发为僧九年的屈大均在南京稽留时,曾至摄山游览,写下了这首山林五律。

作者屈大均资料

屈大均

屈大均的诗词全集_屈大均的诗集大全,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查看详情>>

屈大均古诗词作品: 《过泷·险绝过泷水》 《经铸浦·当年欧冶子》 《哭华姜·甘瓜苦蒂久相离》 《浮江作·浮玉天门上下标》 《一斛珠·乞某子作树》 《寿东莞周丈》 《赠张于归西泠·归泛西湖水渺茫》 《潭上作·鱼食白云影》 《六十二岁生日作·六十人流未有闻》 《初正沙亭作·鱼艓浮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