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柴桑人去已千年注释译文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出自:野菊·柴桑人去已千年 更新时间:2021-01-15
注释
①座主座主,旧时考中进士的文人对主考官的称呼。在元好问于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考中进士以及金哀宗正大元年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时,赵秉文分别为主考官和监试官,对元极为赏识,曾称元的诗是“少陵(杜甫)以来无此作也”。闲闲公:指金代文学家赵秉文,因其号闲闲居士故尊称。
②柴桑人:指东晋诗人陶渊明。柴桑,古县名,在今江西九江西南,是陶渊明的故乡。
③斑斑:原指斑点众多的样子,此处指菊花一点一点数量很多。
④共(gòng):相同,一样。
⑤争教:怎叫,怎能让。争,同“怎”。狼藉:杂乱的样子。踈(shū):通“疏”,稀疏。
⑥畦(qí):菜地。
⑦寒螀(jiāng):蝉的一种,又叫寒蝉、寒蜩(tiáo)。晚景:黄昏时的日影。景,通“影”。
⑧春丛:春天的花丛。
⑨端:真正,确实。发:阐发,表现。幽妍:幽深之美。
白话译文
隐逸柴桑的高士已经离去千年,斑斑点点的细菊依旧朵朵浑圆。
都爱那花色鲜明映照着秋天的景色,怎忍它蕊瓣零乱偃卧在疏淡的野烟。
在那荒废的园畦,残断的田垅,它盛开在初霜之后;伴着飞舞的瘦蝶,鸣唱的寒蝉,它怒放在夕阳之前。
我只恐春天的花丛高傲无知,竟嗤笑野菊的姗姗迟放,写下这咏菊的诗篇,实是为抒发它清幽的娇妍。

野菊·柴桑人去已千年: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10662633428443.html

元好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17.html

首联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起笔,在一种天地悠悠的岁月感中注人了古今爱菊的归隐者传承不息的精神意绪。同时,显示出今日归隐者高洁的志趣与理想。
颔联在一声感叹中点出了古今归隐士人的共同志趣。上句“鲜明”、“照”等暖色调的词语与下句“疏烟”、‘狼藉”等冷色调的词语对比强烈,在貌似矛盾的感情色彩中,隐含的却是古今爱菊之人共同的人生志趣。
颈联将上一句抒发的感慨进一步引申开来,菊花开放是在“荒畦断垅”的环境里,在西风落叶的“新霜后”,夕阳馀晖的“晚景前”,且有“瘦蝶寒盘”相伴。写景设色,处处突出一个“野”。这样不仅显示出菊花暗香幽发的野性美,而且借此表达出爱菊的归隐者孤傲脱俗的志趣与超然世外的风范。
尾联以拟人化手法点明了诗作意旨。菊花不是在鸟语花香、暖意融融的春天盛开,而是在寒蝉凄切、万物凋谢的秋日开放;也不是在丽苑名园里被人护养,而是在荒野僻壤中自在地成长,这种幽深傲岸、孤芳自赏的品格极其符合归隐者的志趣。同处乱世,东晋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的咏菊志趣中追求的是一种平淡自然、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而元好问在此诗中却是借咏野菊表达一种虽身处乱世但依然保全名节的人格操守。
该诗是一首咏物诗,笔法精工典丽、深细绵密,造境幽微婉曲、古朴朦胧,颇有李商隐咏物诗的情致。首联以爱菊的高士陶渊明写起,由人及物,柴桑人去,菊花依旧应时而发,紧扣题目。颔联紧承首联,又由物及人,在吟咏古今爱菊高士共同情趣的同时,注人诗人细腻深婉的情感。颈联笔法一转,从正面描述菊花开放的环境——荒畦断垅;菊花开放的时节——深秋新霜,瘦蝶寒蝉,处处突出一个“野”字,从而在其中寄寓着归隐士人的品行节操。尾联点明写作缘由,将上面开放的意绪收了回来,从而在这一放一收中,再次表达出归隐者的志趣。

作者元好问资料

元好问

元好问的诗词全集_元好问的诗集大全,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查看详情>>

元好问古诗词作品: 《从希颜觅笃耨香·自倚诗情合得消》 《太原·梦里乡关春复秋》 《浪淘沙令·杨柳日三眠》 《游天坛杂诗·仙坛倒影凤麟洲》 《西江月·物外神仙风骨》 《台山杂吟·山云吞吐翠微中》 《十二月六日·海内兵犹满》 《虞美人·花心苦被春摇荡》 《烛影摇红·红叶翻阶》 《梁园春·暖入金沟细浪添

《野菊·柴桑人去已千年》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