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柴桑人去已千年创作背景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出自:野菊·柴桑人去已千年 更新时间:2021-01-15
《野菊》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用清新幽美的笔触,咏唱了野菊无意斗艳、悄然盛开的美德,抒发了诗人自已超脱于浊尘的情怀。全诗构思精妙,气脉贯通,笔法柔婉。
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元好问的座主,自号闲闲居士的礼部尚书赵秉文邀集元好问以及陈规(字正叔)、潘仲明、雷渊等人雅会赋诗,吟咏野菊。该诗就是当时所作。

野菊·柴桑人去已千年: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10662633428443.html

元好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17.html

注释
①座主座主,旧时考中进士的文人对主考官的称呼。在元好问于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考中进士以及金哀宗正大元年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时,赵秉文分别为主考官和监试官,对元极为赏识,曾称元的诗是“少陵(杜甫)以来无此作也”。闲闲公:指金代文学家赵秉文,因其号闲闲居士故尊称。
②柴桑人:指东晋诗人陶渊明。柴桑,古县名,在今江西九江西南,是陶渊明的故乡。
③斑斑:原指斑点众多的样子,此处指菊花一点一点数量很多。
④共(gòng):相同,一样。
⑤争教:怎叫,怎能让。争,同“怎”。狼藉:杂乱的样子。踈(shū):通“疏”,稀疏。
⑥畦(qí):菜地。
⑦寒螀(jiāng):蝉的一种,又叫寒蝉、寒蜩(tiáo)。晚景:黄昏时的日影。景,通“影”。
⑧春丛:春天的花丛。
⑨端:真正,确实。发:阐发,表现。幽妍:幽深之美。
白话译文
隐逸柴桑的高士已经离去千年,斑斑点点的细菊依旧朵朵浑圆。
都爱那花色鲜明映照着秋天的景色,怎忍它蕊瓣零乱偃卧在疏淡的野烟。
在那荒废的园畦,残断的田垅,它盛开在初霜之后;伴着飞舞的瘦蝶,鸣唱的寒蝉,它怒放在夕阳之前。
我只恐春天的花丛高傲无知,竟嗤笑野菊的姗姗迟放,写下这咏菊的诗篇,实是为抒发它清幽的娇妍。

作者元好问资料

元好问

元好问的诗词全集_元好问的诗集大全,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查看详情>>

元好问古诗词作品: 《江城子·草堂潇洒淅江头》 《论诗·坎井鸣蛙自一天》 《野谷道中怀昭禅师》 《江城子·寄德新丈》 《梁园春·双凤箫声隔綵霞》 《临江仙·夏馆秋林山水窟》 《丁未寒食归自三泉》 《发南楼度雁门关·棱磳石磴倚高梯》 《再到新卫·蝗旱相仍岁已荒》 《清平乐·太山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