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代诗人 > 元好问的诗 > 读书山雪中 >注释译文的意思

读书山雪中注释译文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出自:读书山雪中 更新时间:2021-01-15
注释
⑴读书山:在忻州东南,原名系舟山。
⑵前年:蒙古太宗窝阔台九年(1237),诗人曾独自从冠氏(今山东冠县)回忻州,看一别二十余年的故乡,为携全家返故里作准备。因当时拘禁未得解除,不得自由行动,故说“归不得”。
⑶“去年”句:即蒙古太宗窝阔台九年(1238)秋八月自冠氏返山西忻州,中途留住济源过冬。脚无力,即旅途中太疲乏,无力继续往前赶路。
⑷残生:即人生的晚年,时间所剩无几了。
⑸突兀:突然之意,也用来形容高耸的样子。这里兼有这两种意义。家山:家乡的山,也泛指家乡。堕:掉下来。
⑹东家西家:即诗人家周围的邻居。
⑺“主人捧觞”句:用李贺《致酒行》原句,即举起酒杯向客人们表示感谢。觞,酒杯。
⑻先生:诗人自指。醉袖:即写酒兴正高,挥舞长袖。挽春回:把春天招回来了。
⑼落:人群聚居的地方,村落。满花柳:指飘飞的柳絮,喻雪花。
⑽山灵:山上的神灵。渠,他,诗里是诗人自指。放颠,放任自流,颠倒季节。
⑾兜罗绵:即木棉(佛经中称木棉树魏兜罗树)。有时也泛指草木的花絮,入柳絮、杨花等为兜罗绵。这里喻雪花。
⑿“似嫌”句:好像神灵不满意我太寒酸了。衣锦,穿锦绣衣裳,喻显贵。这里指自己国亡家破,沦为囚徒,不能衣锦还乡的惨象。
⒀玉屑:白玉的碎末,喻雪。
⒁少微:星座名,又称处士星,用以称隐士。这里是诗人自喻。
⒂黄云:喻金黄色的麦浪。
⒃陈莹中:陈瓘,字莹中,号了翁。宋徽宗即位,为左司谏,极论蔡卞、章惇、安惇、邢恕之罪。与曾布议事多不合。又因其子告蔡京动摇东宫得罪,屡被贬。
⒄先生:诗人自指。
白话译文
自前年便盼着返回家园,却一直回不了故乡,去年回家已走到半路,又腿脚无力再难前行。
这饱经丧乱的余生,哪想到还会有欢乐的今年,那高耸家乡的山岭,又突然落进了我的眼帘。
邻里乡亲,准备了很多甜美的醇酒,我高举酒杯,祝福宾客健康长寿。
我乘着醉意舞袖翩翩,像是要拉回春天的锦绣,仿佛见家乡的万落千村,到处是美丽的红花绿柳。
山神也为我纵情地狂颠,把世界都化入白皑皑的雪花。
仿佛是嫌它,穿着那锦绣还太过寒素,另磨了玉屑,用心地妆点迷人的山川。
如今,乡亲们都在纷纷地传说,少微星正照耀我的乡土,天公准备着来年的丰收,黄熟的菽麦三万来顷。
谁人拟做贬官的陈璀,来跟我同吃大个的炊饼?

读书山雪中: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10693387428705.html

元好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17.html

全诗十六句,可分四节。
前四句为第一节,追述返家的不易和抒发初归后的庆幸。诗人四十八岁(1238)秋八月间,曾自山东冠氏县独自先行回到家乡安置迁家事宜,冬天又去山东。“前年望归归不得”指的就是“归心江汉日东流”,“青山历历乡国梦”(《梦归》)的归心与尚被“絷维”,身不由己这一现实的矛盾。次年秋八月携全家十口自东平、冠氏抵济源(今河南济源),老小因不胜劳累在此休息,直至本年春才上太行,冬始归乡里。“去年中途脚无力”,指的就是这一情况。当诗人历尽艰险,携带全家终于安然回归故乡,真真切切地看到昔日魂萦梦绕的读书山就在眼前的时候,不禁欣喜万分。自二十七岁避乱南渡后,诗人就日夜渴望回归家乡,“别却并州已六年,眼中归路直于弦”,“何时石岭关头路,一望家山眼暂明”。然而国势日蹙,恢复无望;后又值宗社丘墟,九死一生。劫后余生,竟然全家安归,诗人怎能不感叹“残生何意有今年”。“突兀家山堕眼前”中遗山用忽然与高耸二义兼有的“突兀”与“堕”相呼应,真切地表现了惊喜之际那“疑梦复疑非”的心态。诗人开篇连用“前年”“去年”“今年”排比衬垫,气势磅礴,笔势纵放地将那乍见之后,欣喜万分的心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接下来四句为第二节,写乡邻道贺的场面和诗人谢客尽欢,以致酩酊的醉态。诗人用“东家西家”表明周围的乡邻并一再强调后,又用“百壶酒”显示道贺的乡邻之多及其情意之淳厚。乡亲们知道这一名闻天下的乡贤回乡后,从四处络绎而来,家家都拿出他们的美酒向诗人庆贺。诗人开怀畅饮,不辞尽醉,酒酣耳热之后,兴致大发,竟至在庭院中舒展长袖,手舞足蹈起来。诗人看到乡亲们个个醉颜通红,如春风拂面,在醉态朦陇中,遂发奇想:“先生醉袖挽春回,万落千村满花柳。”认为是他的醉袖把春天拉回,所以到处都呈现出了花红柳绿。于此表明诗人的性格是多么豪爽放纵,诗人的心情是多么的兴高采烈,诗人的想像是多么的丰富奇特,先生的醉态又是多么的笑容可掬了。
接下来四句为第三节,扣诗题“雪中”二字,写读书山的雪景。继上节酒醉心迷,把乡亲们红扑扑的醉颜看成春风满面,进而认为这是老天为诗人春回大地,远近山川都已红花绿柳之后,此节再由大雪漫山,银装素裹的物景触发狂想,觉得山神也因诗人自己的放情纵乐感染得疯癫起来,把整个世界都幻化进漫天飞舞的白蒙蒙的兜罗绵中。它好像嫌穿着花红柳绿的“锦衣”还太寒酸,索性挥洒玉屑再给山川加上一层高贵的外衣。诗人对漫天飞舞、山川一色的雪景,没有作寓情于景的细致描述,而是用“以我观物”“使物皆着我之色彩”的方法表现自己痛快淋漓的激情。诗人紧紧抓住“雪中”这一物象,神思飞扬,由雪联想到木棉,由木棉联想到衣裳,由衣裳联想到山神,而后推己及物,用移情的方式,推想山神的心态,从而营造出这幅神奇迷离、灵动飘逸的山中雪景图来。
最后四句为第四节,诗人以隐居乡里的有德之士自许,憧憬归乡后潇洒闲逸的生活。诗人由自己的归乡联想到少微星光照乡井,由少微星光冀时的明大黄润联想到来年乡里的大丰收,继而又因“瑞雪兆丰年”联想到古时陈莹中远离政治漩涡后只关心农事的典故,想像的翅膀由天上到地下,由古典及今事,由现在到将来,以“人言少微照乡井”表现自己才德上应于天的自信胸襟;以“准备黄云三万顷”表现吉星高照下乡里明年必将大获丰收的豪迈情怀。末三句关合归老故里、乡邻道贺、山中大雪三节,以戏谑的口吻询问乡邻,表现了诗人潇洒自足的隐逸神采。
诗人劫后余生,终归故里,其欣喜之情犹如火山爆发,可谓之“气旺”;对按捺不住的激情,诗人采用豪纵奔放的方式尽情展露,可谓之“神行”。神思所及,“物皆着我之色彩”,岿然不动的读书山,在诗人的心目中却是忽然而“堕”;乡邻道贺,春光挽回,山灵放颠,少微高照,黄云将现,好像大千世界的一切事物皆为诗人天造地设。纵览全诗,确有“峰峦高插、波澜动地之概”。在陈列系列意象时,全诗每四句一大转折,每节四句中又按起、承、转、合的笔法结构,围绕“读书山雪中”这一中轴思前想后、上下驰骋,这样就使全诗既具有了丰富开阔的思维空间,又具有了“构思育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隽”的往复曲折、幽深厚重的含蕴和奔放雄奇的风格。

作者元好问资料

元好问

元好问的诗词全集_元好问的诗集大全,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查看详情>>

元好问古诗词作品: 《定风波·何处如今更有诗》 《三奠子·上高城置酒》 《太常引·衣冠人物渺翩翩》 《俳体雪香亭杂咏·天上三郎玉不如》 《方城道中怀山中幽居》 《千秋岁·玳筵晨启》 《茗饮·宿酲未破厌觥船》 《青玉案·熙春台下花无数》 《征人怨·瀚海风烟扫易空》 《论诗·汉谣魏什久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