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室南原注释译文
注释
少室:少室山,中岳嵩山的西峰,位于今河南登封北。南原:少室山南麓的平地。
地僻(pì):地势偏僻。烟断:指没有住户。
山深:山中的密林里。鸟语哗(huá):各种鸟儿鸣叫不停。
石齿:溪中突出如齿状的石块。
长:使……生长。
迷:迷乱,迷濛,使……分辨不清。
林间见鸡犬,直疑是仙家:暗用西汉淮南王刘安的典故。传说刘安得道成仙,他家的鸡犬舐了仙药,也一起升天而去。疑,一作“拟”。仙家,传说中仙人居住的房舍。
白话译文
地处幽僻,到人烟断绝的程度;荒山深邃,各种鸟叫显得喧哗。
溪水清冷,溅在齿状的石块上;太阳和煦,催发了藤萝的幼芽。
翠色欲滴,映衬着参差的野树;鲜红炫目,迷濛了远近的山花。
在山林间,忽然间见到了鸡犬;简直怀疑,已经到了仙人之家。
颔联继续点染山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清溪鸣石齿,暖日长藤芽。”这两句依然是工对,观察细腻,描写也生动形象,把一幅由清溪、石齿、暖日、藤芽等自然景物构成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山间清幽静雅之感,是首句“地僻”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为“人烟断”的深山平添了一份情趣。其中,“清溪鸣”与“藤芽长”相对,一动一静,一闻一见,在继续表现地僻山深的同时,于恬静中见出了一派勃勃的生机;“鸣”和“长”两个字更是化静为动,用得十分形象:前者写溪水,其淙淙流淌之声可闻;后者写山藤,其绕树环转之形可见。
颈联由声音转向色彩,通过写诗人所见来表现少室南原景色的优美,景物更见鲜明:“绿映高低树,红迷远近花。”出句状树,用“绿”加以概括,写出“山深”的特点。由于峰峦起伏,连绵不断,故有高有低,形成参差不齐之美。对句摹花,用“红”加以形容,写出了季节的特征。由于诗人是在行进中观赏,视点不同,故有远有近,形成错落有致之美。其中,“映”字和“迷”字本无生命的色彩变得活灵活现,具有了生命的力度;而树有“高低”,花有“远近”,纵横交错,空间变幻,使画面更有了立体的美。这联由树及花,红绿相间,彼此衬托,交相辉映,色彩感和画面感极强,令人神往。
此诗前三联写山野风景字字在写静,写出了“人烟断”的深山的静谧之美;句句在写静,写出了超出尘寰的僻地的清寂之美。尾联在此基础上笔锋突转,以情作结,韵味无穷:“林间见鸡犬,直疑是仙家。”地僻山深,清溪长流,藤芽漫长,虽有树绿花红,却是自为佳色,给人以一种少室南原真的是“人烟断”的感觉;而鸡犬意味着林间有人家,“人烟断”处而人烟乍见,与开篇的“人烟断”暗自呼应,于看似矛盾中写出了不是“仙家”胜似“仙家”的绝妙美境,写出了诗人的情思和向往,写出了诗人的超脱与飘逸,其意趣风生,令人叫绝;接以惊叹戛然收住,令人神往。但有鸡、有犬,却并没有鸡鸣狗吠的嘈杂;这一点烟火气也没有破坏少室南原的清静幽深,反而倒使得它与尘世离得更远,突出了少室南原荒僻幽深的特点。故虽有人烟,却依然不改“地僻”和“山深”的特有风景,保持着全诗清幽的格调,“直疑”二字则给少室南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全诗从视、听两个角度写诗人在深山僻静处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少室南原景色的清寂优美,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绘摹清幽的意境,隐隐透露出了诗人在兵荒马乱之际渴望和平环境、羡慕安定悠闲生活的心情,语言淳朴自然,句句写景,但又字字含情,画面真切秀美,颇有王维山水诗的风韵,表现了作者厌恶尘世的烦扰,向往大自然的宁静。
少室:少室山,中岳嵩山的西峰,位于今河南登封北。南原:少室山南麓的平地。
地僻(pì):地势偏僻。烟断:指没有住户。
山深:山中的密林里。鸟语哗(huá):各种鸟儿鸣叫不停。
石齿:溪中突出如齿状的石块。
长:使……生长。
迷:迷乱,迷濛,使……分辨不清。
林间见鸡犬,直疑是仙家:暗用西汉淮南王刘安的典故。传说刘安得道成仙,他家的鸡犬舐了仙药,也一起升天而去。疑,一作“拟”。仙家,传说中仙人居住的房舍。
白话译文
地处幽僻,到人烟断绝的程度;荒山深邃,各种鸟叫显得喧哗。
溪水清冷,溅在齿状的石块上;太阳和煦,催发了藤萝的幼芽。
翠色欲滴,映衬着参差的野树;鲜红炫目,迷濛了远近的山花。
在山林间,忽然间见到了鸡犬;简直怀疑,已经到了仙人之家。
少室南原: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0532.html
元好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17.html
此诗首联先对少室南原风光作总的描绘,通过写诗人所闻来表现出少室南原的荒僻深幽:“地僻人烟断,山深鸟语哗。”起笔即用对仗,极尽形容之能事。出句先言“地僻”,再加上“人烟断”三字,将少室南原的幽静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对句则以“山深”相搭配,加深读者对“地僻”的印象,再行推进一层。“鸟语哗”三字与“人烟断”相照应,以动衬静,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一样,创造出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从而突出少室南原荒僻深幽的大自然本色,把读者带进了深山老林之中。颔联继续点染山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清溪鸣石齿,暖日长藤芽。”这两句依然是工对,观察细腻,描写也生动形象,把一幅由清溪、石齿、暖日、藤芽等自然景物构成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山间清幽静雅之感,是首句“地僻”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为“人烟断”的深山平添了一份情趣。其中,“清溪鸣”与“藤芽长”相对,一动一静,一闻一见,在继续表现地僻山深的同时,于恬静中见出了一派勃勃的生机;“鸣”和“长”两个字更是化静为动,用得十分形象:前者写溪水,其淙淙流淌之声可闻;后者写山藤,其绕树环转之形可见。
颈联由声音转向色彩,通过写诗人所见来表现少室南原景色的优美,景物更见鲜明:“绿映高低树,红迷远近花。”出句状树,用“绿”加以概括,写出“山深”的特点。由于峰峦起伏,连绵不断,故有高有低,形成参差不齐之美。对句摹花,用“红”加以形容,写出了季节的特征。由于诗人是在行进中观赏,视点不同,故有远有近,形成错落有致之美。其中,“映”字和“迷”字本无生命的色彩变得活灵活现,具有了生命的力度;而树有“高低”,花有“远近”,纵横交错,空间变幻,使画面更有了立体的美。这联由树及花,红绿相间,彼此衬托,交相辉映,色彩感和画面感极强,令人神往。
此诗前三联写山野风景字字在写静,写出了“人烟断”的深山的静谧之美;句句在写静,写出了超出尘寰的僻地的清寂之美。尾联在此基础上笔锋突转,以情作结,韵味无穷:“林间见鸡犬,直疑是仙家。”地僻山深,清溪长流,藤芽漫长,虽有树绿花红,却是自为佳色,给人以一种少室南原真的是“人烟断”的感觉;而鸡犬意味着林间有人家,“人烟断”处而人烟乍见,与开篇的“人烟断”暗自呼应,于看似矛盾中写出了不是“仙家”胜似“仙家”的绝妙美境,写出了诗人的情思和向往,写出了诗人的超脱与飘逸,其意趣风生,令人叫绝;接以惊叹戛然收住,令人神往。但有鸡、有犬,却并没有鸡鸣狗吠的嘈杂;这一点烟火气也没有破坏少室南原的清静幽深,反而倒使得它与尘世离得更远,突出了少室南原荒僻幽深的特点。故虽有人烟,却依然不改“地僻”和“山深”的特有风景,保持着全诗清幽的格调,“直疑”二字则给少室南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全诗从视、听两个角度写诗人在深山僻静处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少室南原景色的清寂优美,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绘摹清幽的意境,隐隐透露出了诗人在兵荒马乱之际渴望和平环境、羡慕安定悠闲生活的心情,语言淳朴自然,句句写景,但又字字含情,画面真切秀美,颇有王维山水诗的风韵,表现了作者厌恶尘世的烦扰,向往大自然的宁静。
作者元好问资料
元好问的诗词全集_元好问的诗集大全,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查看详情>>
元好问古诗词作品: 《鹧鸪天·玉立芙蓉镜里看》 《渔家傲·千醉醒来春欲去》 《王烈泉·日餐石髓旨如饴》 《太常引·东园歌管日相娱》 《婆罗门引·望月》 《望云谣·涉江采芙蓉》 《寒食·上苑春风盛物华》 《送奉先从军》 《浪淘沙令·金翠画屏山》 《鹧鸪天·好梦初惊百感新》
古诗《少室南原》的名句翻译赏析
- 绿映高低树,红迷远近花。林间见鸡犬,直拟是仙家 - - 元好问 - - 《少室南原》
- 地僻人烟断,山深鸟语哗。清溪鸣石齿,暖日长藤芽 - - 元好问 - - 《少室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