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代诗人 > 元好问的诗 > 梁县道中 >注释译文的意思

梁县道中注释译文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出自:梁县道中 更新时间:2021-01-16
注释
①梁县:在今河南临汝。
②簇(cù)簇:簇拥、聚集的样子。
③浩荡:本指水势的广阔壮大,这里借用来形容云涛的汹涌翻腾。
④也是:亦是。谓杏花与诗人自己一样地落失意。意况:意趣,情绪。
⑤残红:指落花。
白话译文
一座座青山一重重绿树春光多么烂漫,行人好像腾云驾雾行走在浩荡的春云之中。
还是杏花那副天然自在的姿态更为奇特,灿烂的晚霞照在贴水而卧的否花上格外迷人。

梁县道中: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0527.html

元好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17.html

“青山簇簇树重重”。首句虽未写人,但诗人一路观赏,缓步而行,沿途美景尽收眼底的情景如在目前,暗扣诗题“道中”。
“人在春云浩荡中”。次句写人行其中,“悠悠乎与浩气俱,而莫得其涯”(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诗人心旷神怡,神与物游之情态毕现。
“也是杏花无意况”。春景绚烂,春色撩人,诗人穿行山间,情思激越。该句却用“无意况”一转,就使前两句的美景与心旷神怡的愉悦气氛别有了一番滋味,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也是”二字以猜拟的口气,表露了诗人同杏花一样的情趣,说明了杏花同诗人一样的寥落失意。
“一枝临水卧残红”。此句紧承上句,写杏花的“无意况”。残红遍地,春将归去;流水潺潺,逝者如斯。此时此境,一枝偃卧,可见杏花的孤寂凄清。这里一枝偃卧的杏花,正是诗人自己落魄漂泊,流徙无所,寂寞无聊景况的写照,也是诗人“触目愁肠断”的情思的表露。该诗表现了诗人复杂矛盾的心境。在对大自然的欣赏赞美中,往往杂糅着无名的惆怅。看到残红满地,一枝杏花临水横卧,物与神契,马上便将自己的惆怅心情赋予了杏花。这和辛弃疾的“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一样,借物表现了自己无可排遣的愁思。
该诗以景映情,景随情异,轻倩流转,诗意盎然。诗的前两句,青山座座,绿树重重,彩云舒卷,游人信步,有景、有情、有人物,情调明朗,色彩清丽,令人神驰。然而后两句却又是一种境界。落英缤纷,残红遍地;山溪曲曲,水流溪缓,一枝杏花,偃卧其上。景碎花残,意气萧散。两种景况,两种情思,恰似《礼记·乐记》所云:“人心之动,感于物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景因情生,情因景异。另外这首诗过渡巧妙,递接无痕。山间杏花,本在景中,“也是”一转,轻倩自然。景移情转,顿挫抑扬,又显出了诗的曲折波澜。全诗如画。既见春光骀荡,又见残红萧疏,晚春景况,如在目前。诗人之情思,欣慰中杂惆怅,孤寂中含超然,悠悠绵绵,缕缕袅袅,不着一字,尽在画中。

作者元好问资料

元好问

元好问的诗词全集_元好问的诗集大全,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查看详情>>

元好问古诗词作品: 《满江红·往山中》 《自题中州集后·文章得失寸心知》 《浑源望湖川见百叶杏花》 《黄华峪十绝句·落峡飞流散不收》 《浪淘沙令·云外凤凰箫》 《减字木兰花·幕天度地》 《江城子·河山亭上酒如川》 《论诗·奇外无奇更出奇》 《南歌子·冬景》 《外家南寺·郁郁楸梧动晚烟

《梁县道中》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