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十一月往镇州注释译文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出自:乙卯十一月往镇州 更新时间:2021-01-16
注释
①乙卯:蒙古宪宗五年(1255年)。
②滉(huàng)朗:浮动的样子。
③飘萧:飘洒。
④涉远:长途跋涉。
⑤冲寒:冒着风寒。
⑥红尘:佛家或道家称人世为红尘。
白话译文
静静的村庄鸟声和乐婉转,山影低低,雁影遥遥。
阴沉的原野不时变得明朗,凄凉的寒雨飘飘潇潇。
远征伊始,心情已倦,置身纷纭红尘世里。
忘却南北方向,远远地只见那滹沱河上中渡长桥静静地孤卧水上。

乙卯十一月往镇州: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0559.html

元好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17.html

首联写山中秋景,颇有王维诗空灵的意境,但却没有王诗的清新和洒脱,充满着低回的幽怨,色彩也没有那般的轻盈和明亮,多少有些黯淡灰涩,这和诗人的心境有关。寂静的村落人影稀少,高飞的鸟儿却兀自唱着欢乐的歌;远处是低矮的小山,时而掠过的大雁在天空中越飞越远。
颔联写原野开阔, 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溪水蜿蜓地从草丛中流过,时隐时现。天空有云彩飘过,在地上投下了巨大的阴影;缠绵的秋雨和着冷风飘洒下来。诗中村的“静”和鸟的“乐”相互映衬,静中有动,打破了画面的沉寂,从而显出了一线生机,但无法彻底改变这里郁闷静止的气氛:低矮的小山、遥远的雁影,低平的旷野、飘洒的冷雨,为表现人物的心理营造了一个整体的寥落的境界。
颈联出现了 诗人的形象。想要借出游来消散心中的郁气,然而未走多远,诗人就已经感到一丝疲倦,昔日壮游的豪兴早已不再,剩下的只是寂寥无奈的孤独和难以排遣的惆怅。“ 涉远心先倦”,形象地刻画出诗人少情无绪的心理状态。诗人冒寒赶路,饮酒带来的暖意也被消释了。
尾联无奈之中,诗人只有披衣出门,在无边的秋色中徘徊,暮色正在弥漫,遮住了诗人远眺的目光,就像滚滚的红尘,让诗人迷失在了时空的隧道。在无限的伤心和迷茫之中,诗人朦朦胧胧地望见远处的一座长桥,但是沿着它,是否能够找到回归故乡之路。诗人的心头又浮起了隐约而迷茫的希望。
这首诗除了情景交融,借景物表现人物复杂心境的特点之外,还善于描写人物微妙的情感变化。景色和人物的变化均被描写得层次分明。

作者元好问资料

元好问

元好问的诗词全集_元好问的诗集大全,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查看详情>>

元好问古诗词作品: 《玉楼春·风穿绣幕红波皱》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万里荆襄入战尘》 《浣溪沙·日射云间五色芝》 《留赠丹阳王鍊师》 《寄女严·鹳崖鱼窟路间关》 《水龙吟·旧家八月池台》 《自题中州集后》 《浣溪沙·芍药初开百步香》 《点绛唇·玉蕊轻明》 《木兰花慢·渺漳流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