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代诗人 > 萨都剌的诗 > 台山怀古 >注释译文的意思

台山怀古注释译文

朝代:元代 作者:萨都剌 出自:台山怀古 更新时间:2021-01-26
注释
1。越台:指越王山,是闽越王无诸旧都的遗址,在福州市北隅,东连冶山,形如屏风,又名屏山,亦称平山。无诸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后裔。越国被楚国并吞后,直到战国后期,诸越又纷起割据。无诸拥有闽中(相当今福建省之地),自立为闽越王。秦改为郡。汉兴,刘邦又立无诸为闽越王,置都东冶(今福建福州东北)。这首诗凭吊闽越旧都,抒写历史兴亡的感慨。
2。故国:指闽越旧都。
3。虎豹关:用《楚辞·招魂》“虎豹九关”的典故,指警卫森严的城关。
4。“铜兽”句: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歌中说金铜仙人“忆君清泪如铅水”。这里暗用其意,说宫门铜兽像是在思念故主,暗随着秋露而落泪。
5。背:背负。
6。一时人物:历史上叱咤一时、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
白话译文
越王古都四周环绕群山,祥云缭绕龙盘虎踞的雄关。
铜兽暗自随着秋露哭泣,海鸦背着夕阳返还。
一时人物风尘仆仆奔波在外,千古英雄埋没在草莽间。
日暮鹧鸪越叫越急,荒台丛竹的露水像泪滴斑斑。

台山怀古: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3378.html

萨都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51.html

诗的首联两句写出了越王山的地理特征,这里曾经被认为是建都的风水宝地,曾经有雄伟的军事关隘,如今山势仍然雄伟,云蒸霞蔚,依旧有旧时的都城气象。这段历史使眼前的自然景色更增添了几分凝重和沧桑。
颔联用了“铜兽”的典故。铜兽是王族宫殿才能使用的装饰,而这原来高阶层地位的象征,现在倾颓在荒山野草间,令人顿起“黍离”之思。铜兽暗泣是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其实铜兽没有什么悲喜之情,真正为朝代更替、万物沧桑而心生感慨的,分明是诗人自己。“海鸦”一句,化用唐温庭筠的“蝶翎朝粉尽,鸦背夕阳多”(《春日野行》),但在意境上,比温诗更为苍凉大气。
颈联中,诗人感叹曾名盛一时的大人物,现在沦落于茫茫风尘之外;自古以来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们,也隐藏在草莽之间。“草莽”有两重含义,一是其本意,指荒野乱草;一是与朝廷相对的称谓,即民间。理解成哪一种都可以,都是指英雄人物已经没落。风尘和草莽,既是暮色里诗人所看到的越王山的实景,又暗喻越王等“一时人物”最终走向末路,化为一缕烟尘、一抔黄土,或者是一蓬乱草。不论是“一时”,还是“千古”,终究都是过眼云烟。这种世事沧桑的悲凉气氛在越台景色的烘托下表达得淋漓尽致。
尾联中提到了鹧鸪,鹧鸪的啼叫声被认为类似于“行不得也哥哥”,经常被用来暗示旅人的愁思,也被用来表达抱负得不到施展的郁郁之情,如“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此时鹧鸪的啼声,也折射出萨都剌壮志难酬的愁闷心情。“斑竹”化用娥皇、女英泪洒清竹的典故,可以想像,丛竹上是斑斑雨痕,又或是斑斑泪痕。鹧鸪声声啼叫,荒台斑斑泪竹,这种景象深沉凄凉,油然而生浓郁的沧桑之感,并且沉缅其中,难以自拔。
萨都剌一生走南闯北,创作了大量怀古题材的诗词,为后人所关注。清人李佳《左庵词话》称:“雁门诸作,多感慨苍莽之音,是咏古正格。”《越台怀古》是萨都剌写景兼怀古诗作中较著名的一首。这首缅怀闽越王的诗歌,在遣词造句上既体现了萨都剌诗歌一贯的清丽风格,同时也体现出“磊落激昂”(明毛晋《雁门集》跋)、豪放奇崛的一面。题为“怀古”,而首联、颔联和尾联都在写景,看起来只有颈联发出了对“一时人物”、“千古英雄”的感慨;但是从一开始所写闽越王故国的山川王气,到最后所述荒台斑竹,种种景物,无一不紧扣“怀古”。字面没有明写,而实际上,无论是雄关、铜兽、荒台、草莽,还是秋露、暮鸦、鹧鸪、斑竹,都在感叹着历史的沧桑、世事的变化、现实的迷茫,由眼前之景引发无尽的抚今追昔之意。

作者萨都剌资料

萨都剌

萨都剌的诗词全集_萨都剌的诗集大全,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 查看详情>>

萨都剌古诗词作品: 《层楼晚眺》 《少年游·去年人在凤凰池》 《彭城杂咏》 《燕姬曲·燕京女儿十六七》 《次韵登凌歊台》 《用韵寄龙江》 《酹江月·短衣瘦马》 《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酹江月·题清溪白云图》 《上京即事·五更寒袭紫毛衫

《台山怀古》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