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台应制鉴赏
此诗属应制诗。诗依应制体惯例,平稳展开。
首联记事,写明时间地点,交代御驾出行。元时帝王去上京一般是在夏季,起句既说“秋意多”,则当是从上京返回大都时驻跸龙虎台,诗人被文宗召见,故有“似鸾坡”语。
颔联是全诗精华所在。龙虎台离大都不远,这里的山水便成了大都的天然屏障,人在龙虎台就如入云霞之中,极言台之高,也见人之不凡。这一联写得颇有气势,景色壮丽,含有歌颂大元江山牢固,人才杰出之意。比况奇异,遐思高妙。
颈联以历史上的两位帝王反衬元文宗,诗人以周穆王的关心民瘼与元文宗相比应感到惭愧,又以《大风歌》比喻汉高祖的文治,认为与元文宗相比,简直不值得一提。刘邦虽以马上得天下,不好儒,但后来还是改变了马上治天下的做法,奠定了汉朝强大的基础。元文宗崇儒,其文治有一定成就,但他当政仅三年时间,不可能有大作为。因此,这是吹捧之语。此处的“故惭”“空奏”二词,斟酌而出,通过对古代帝王的抑贬,达到称扬当世帝王的目的,引出最后的赞叹。
尾联写元文宗在西京之间来往是在视察吏治民情,目的是使百姓乐享太平,意即颂扬元文宗,点出作诗的意旨。此联直述,学唐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结句“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一类应制诗写法。
昔人谓“宋人务离唐人以为高,而元人求合唐人以为法”,最能体现元人摹唐痕迹者,是这类以歌颂升平为内容的宫廷应制诗,恰可反映出元文人自知先天不足而力为掩饰的社会心理。此诗结尾模仿王维诗句,即是如此。不过全诗规橅元朝帝王气象,绘现巡幸龙虎台的本地风光,仍不失圆密清丽;“故惭”“空奏”本属应制诗忌讳字面,作者为抑古扬今,不惜破例,也运用得恰到好处。总之,全诗写得格调雄浑高亢,气势闳大,且开阖得法对仗工稳,得应制颂圣之正。
这首诗是作者离开元首都大都(今北京)登临长城时有感而发。
首联记事,写明时间地点,交代御驾出行。元时帝王去上京一般是在夏季,起句既说“秋意多”,则当是从上京返回大都时驻跸龙虎台,诗人被文宗召见,故有“似鸾坡”语。
颔联是全诗精华所在。龙虎台离大都不远,这里的山水便成了大都的天然屏障,人在龙虎台就如入云霞之中,极言台之高,也见人之不凡。这一联写得颇有气势,景色壮丽,含有歌颂大元江山牢固,人才杰出之意。比况奇异,遐思高妙。
颈联以历史上的两位帝王反衬元文宗,诗人以周穆王的关心民瘼与元文宗相比应感到惭愧,又以《大风歌》比喻汉高祖的文治,认为与元文宗相比,简直不值得一提。刘邦虽以马上得天下,不好儒,但后来还是改变了马上治天下的做法,奠定了汉朝强大的基础。元文宗崇儒,其文治有一定成就,但他当政仅三年时间,不可能有大作为。因此,这是吹捧之语。此处的“故惭”“空奏”二词,斟酌而出,通过对古代帝王的抑贬,达到称扬当世帝王的目的,引出最后的赞叹。
尾联写元文宗在西京之间来往是在视察吏治民情,目的是使百姓乐享太平,意即颂扬元文宗,点出作诗的意旨。此联直述,学唐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结句“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一类应制诗写法。
昔人谓“宋人务离唐人以为高,而元人求合唐人以为法”,最能体现元人摹唐痕迹者,是这类以歌颂升平为内容的宫廷应制诗,恰可反映出元文人自知先天不足而力为掩饰的社会心理。此诗结尾模仿王维诗句,即是如此。不过全诗规橅元朝帝王气象,绘现巡幸龙虎台的本地风光,仍不失圆密清丽;“故惭”“空奏”本属应制诗忌讳字面,作者为抑古扬今,不惜破例,也运用得恰到好处。总之,全诗写得格调雄浑高亢,气势闳大,且开阖得法对仗工稳,得应制颂圣之正。
龙虎台应制: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5202.html
马祖常: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143.html
《出都》是元代诗人马祖常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描写了诗人出都后登临长城时的感触,借眼前苍凉景色,表达了对古人的缅怀之情。全诗意境开阔,洒脱超远。这首诗是作者离开元首都大都(今北京)登临长城时有感而发。
作者马祖常资料
古诗《龙虎台应制》的名句翻译赏析
- 西京巡省非行幸,要使苍生乐至和 - - 马祖常 - - 《龙虎台应制》
- 周穆故惭黄竹赋,汉高空奏大风歌 - - 马祖常 - - 《龙虎台应制》
- 天将山海为城堑,人倚云霞作绮罗 - - 马祖常 - - 《龙虎台应制》
- 龙虎台高秋意多,翠华来日似鸾坡 - - 马祖常 - - 《龙虎台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