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阅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出自:成都大阅 更新时间:2021-05-23
作者状写练军声威,直有天宇变色、群山让道之势。末了,不无遗憾地喟叹自己“儒冠误身”的无奈之情。
第一联写大阅的时令和环境。“千步球场”,写阅兵校场的阔大,这里在练兵讲武之余,也作踢球用,故以球场称之。诗不明点“秋”字,“爽气”二字写出秋季特征,即是点秋。“新”字既接“爽气”,写其新鲜;从第六句看,又兼写雨后,因为雨后的秋气尤其新鲜。第一句从近处写,第二句转写远处。“碧嶙峋”写出山势峻峭,山色青碧。这一联用笔轻淡,却已把大阅的时令、环境写得鲜妍可爱,烘托出诗人参加大阅的愉快心情,远近俱到,景中有情。
中间两联写大阅的情况。颔联承第二句向远处开拓。“令传雪岭蓬婆外”,似是写实,因为这一带地区当时名义上属四川制置使统辖,而又带有理想和愿望,因为实际上地为吐蕃所占据。长安是汉、唐故都,当时被金人占据。陆游于乾道八年(1172年)到南郑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之后,时时向往于收复关中失地;同时他又认为收复长安与关中,是恢复中原的根本条件,愿望更为迫切。他诗中常提到这种愿望,如《山南行》:“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送范舍人还朝》:“公归上前勉画策,先取关中次河北。”诗中的“声震秦川渭水滨”,是用夸张手法抒写理想与愿望,因为成都阅兵的号令之声,根本无法传到这些地区。这一联用理想与激情,渲染阅兵声势的盛大,笔调雄壮,气势一扬。颈联则转入写实,写风吹而旗影闪动,用“倚”字、“弄”字,见风势不大。“马蹄”能“不沾尘”,一是明指“经雨”之故,即雨后尘埃不扬;一是暗指士兵训练有素,驰马轻捷。这一联从动态中反映校场中的宁静、整齐、严肃的气氛,是对大阅的赞美,笔调精细、疏淡。
结联抒情。“属囊缚裤”,写自己身着军装;“毋多恨”,写乐意为此。乐意的原因是诗人久抱从戎壮志,恨“儒冠”的“误此身”,这一句乃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儒冠多误身”句。这一联在喜悦中带有感慨余音。
这一首诗写诗人以戎装参加阅兵,是符合他的志趣的,故情主喜悦。但当时朝政腐败,军事废弛,阅兵场面,无法过事铺张,故喜悦之情又只能以闲淡、冷静的笔触来描写。阅兵事件触动了诗人的理想与愿望,故闲淡中又着一联富有激情的雄壮笔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最终在喜悦中又不免带出感慨。

成都大阅: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7319.html

陆游: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html

注释
①指能文能武,智勇双全。
②拱手礼,表示对人的尊敬,这里是指诗人与贵族们的平等的见面礼。
③贵族和大臣。
④形容多,气势大。
⑤彩虹,形容气势宏伟。
⑥浓密的,滚滚的。
⑦战争的尘土
⑧松漠,在今内蒙古;榆关,即山海关。松漠榆关指边疆战场。
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
⑩意气激昂奋发
参考译文
当年文武双全、能与贵族和大臣们平起平坐,谈吐间壮志凌云、气势如虹。
战场上战鼓雷鸣、烟尘遮天也毫不畏惧,现在却因时光流逝,自己也渐渐年迈,白发丛生。
梦中回到了当年守护的边疆战场,实际上自己现实却生活在乡野居中与田地山野为伴。
我的好友独孤策已经埋骨在远方,我也想与他一样,可是谁能和我一同前往?

作者陆游资料

陆游

陆游的诗词全集_陆游的诗集大全,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 查看详情>>

陆游古诗词作品: 《自述·古井无由浪》 《寄子虡·汝官南寿春》 《冬夜读书有感》 《夏日幽居·赤日黄尘一点无》 《醉中步月湖上》 《晨起偶得五字戏题稿後》 《雨中登安福寺塔》 《过修觉山不果登览》 《游鄞·晚雨初收旋作晴》 《小舟游近村

《成都大阅》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