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虚白上人序注释译文
我当初不想跟佛教徒交往,曾经读苏东坡所写的《勤上人诗序》,看见他称赞惠勤的贤明说:“假如他能够排列在士大夫中而积极追求功名,他一定不会辜负欧阳公。”我于是悲叹士大夫的风气已经败坏很久,对有值得与之交往的佛教徒这件事感到高兴。
去年春天,我寄居在苏州城西,读书之余,就到虎丘山的云岩寺,寻找所说的值得与之交往的僧人,因而在那里遇见了虚白上人。
虚白形体消瘦,心神清朗,在众人之中不苟言笑。我最初在虎丘山的剑池边认识了他,当时在心里就坚定地认为他是位贤人。进入他住的房间,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只有破旧的竹席,断了腿的锅,异常简陋冷清。天冷也不求穿的暖和,只穿一件僧衣,饿了也不求吃饱,只喝一碗稀粥,却优游自得,安闲自在,快乐得很。有时候拿出他写的诗(来看),他的诗写得文辞委婉舒缓,表达出和悦愉快的心情,丝毫没有紧迫的不如意不得志的情感,正好和他这个人相似。
正当春天二三月的时候,云岩寺里游人众多,达官贵人,车马相连。寺中住持敲钟集合众僧送往迎来,唯恐招待不周,而虚白正关起门静坐像没听到一样。等我们到了,就穿着破鞋子起身陪着我们,在长林绝壁之下给我们介绍这儿的景观,一直到太阳下山才结束。我越发认为虚白是位贤士,为他叹息而有所感慨。现在的士大夫们,在路上追逐利益的接连不断,在家里谈论利益的兴高采烈,没有不厌恶贫困的,都希望财富充盈,聚在一起,不是轮流夸耀,就是相互诋毁,如果让虚白上人穿戴上冠袍,和士大夫们同列,那么虚白上人肯做那些士大夫所做的事吗?有人也许会认为,虚白是个佛教徒,而佛道是崇尚清静无私的,他这样做是很适宜的。我说,现今的佛教徒,难道就没有唠唠叨叨放纵地说着荒唐话的吗?难道就没有忙忙碌碌登门拜访巴结权贵的吗?难道就没有住着高楼大厦享用着美女丰食的吗?这样看来,虚白的贤能不只是超过我们这些人,而且又能超过那些人了。我所以很乐意跟他交往并且从不感到满足。
今年秋天,虚白将到东边游历,请我为他写些文字作为赠序。我认为虚白不是对世人有所求的人,哪里会想让我去宣扬他的名声呢?所以写下这样的感想,一方面用来讽劝世人,一方面用来反省自己,让自己无愧于虚白上人罢了。
一天,我和朋友前去看望他。进入他的静者居,青青翠竹深深掩映,庭院无人非常清静,静悄悄地没有喧嚣的声音。朋友赞叹说:“这个居所真美啊!让张君不经常在外活动,用来让自己快乐而成就这种安静的,不正是这个居所吗?”
我对朋友说:“你怎么说的这么偏激呢?现在有的人,身在空旷的山谷之中,住在幽深的树林之内,听不到兵器的声音,没有车马的痕迹,他的居所非常安静了。但心中却不忘追求功名和利禄的念头。对于穷困贫贱的忧虑,每每违背心中的理想,即使平静而镇定地前行,孤独地坐在那里,上下争夺,无异于奔忙追求于尘世,你说他是真的安静吗?还有的人,游走于大都市,在集市上建筑住宅,旁边有唱歌呼喊的吵闹之声,家门有拜访邀请之类的杂事,内心疲倦于应和酬答,身体劳累于迎来送往,他居住的地方不安静。却抱有谦让的思想,谨慎地对待进出和独处的事,虽然奔忙于人群中,但前进不急躁,不疏忽大意,看世上任意浪费财物,万事万物变化无常,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人和事,都像过眼云烟,淡泊处之,不为所动,你认为他真的不是静处的人吗?所以说,安静是和人有关系,而不是和居所有关系。人能够静心则到处都安静,这就是说居所安静不能给予人什么,而人的内心的安静也不依靠居所。虽然这样,也有依靠居所而使内心安静的,但不是这种说法。《传》说:‘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最宽广的住宅,就是仁。自己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仁”,主人恭敬地守护着它,至于看重它,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深邃沉静而不知其深浅,那么他是真正体查到了什么是静,所以说“仁者静”。张君的理想,大约就在于此,而借来命名他的居所,你难道没有思考这些吗?”
朋友没有什么来回答的,张君站起身道谢说:“居所安静而内心不安静的,我明白他所警示的内容;居所不安静而内心安静的,我明白他勉励的道理。像你所说居所体现了仁,而内心安静,虽然不是我所能达到的,却愿意学习。你的话非常全面了,难道不足以来给我的居所做一篇记吗?请写下来。”
只是我想要内心安静却没有能得到,姑且书写记下来,等待以后跟随张君追求安静。
去年春天,我寄居在苏州城西,读书之余,就到虎丘山的云岩寺,寻找所说的值得与之交往的僧人,因而在那里遇见了虚白上人。
虚白形体消瘦,心神清朗,在众人之中不苟言笑。我最初在虎丘山的剑池边认识了他,当时在心里就坚定地认为他是位贤人。进入他住的房间,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只有破旧的竹席,断了腿的锅,异常简陋冷清。天冷也不求穿的暖和,只穿一件僧衣,饿了也不求吃饱,只喝一碗稀粥,却优游自得,安闲自在,快乐得很。有时候拿出他写的诗(来看),他的诗写得文辞委婉舒缓,表达出和悦愉快的心情,丝毫没有紧迫的不如意不得志的情感,正好和他这个人相似。
正当春天二三月的时候,云岩寺里游人众多,达官贵人,车马相连。寺中住持敲钟集合众僧送往迎来,唯恐招待不周,而虚白正关起门静坐像没听到一样。等我们到了,就穿着破鞋子起身陪着我们,在长林绝壁之下给我们介绍这儿的景观,一直到太阳下山才结束。我越发认为虚白是位贤士,为他叹息而有所感慨。现在的士大夫们,在路上追逐利益的接连不断,在家里谈论利益的兴高采烈,没有不厌恶贫困的,都希望财富充盈,聚在一起,不是轮流夸耀,就是相互诋毁,如果让虚白上人穿戴上冠袍,和士大夫们同列,那么虚白上人肯做那些士大夫所做的事吗?有人也许会认为,虚白是个佛教徒,而佛道是崇尚清静无私的,他这样做是很适宜的。我说,现今的佛教徒,难道就没有唠唠叨叨放纵地说着荒唐话的吗?难道就没有忙忙碌碌登门拜访巴结权贵的吗?难道就没有住着高楼大厦享用着美女丰食的吗?这样看来,虚白的贤能不只是超过我们这些人,而且又能超过那些人了。我所以很乐意跟他交往并且从不感到满足。
今年秋天,虚白将到东边游历,请我为他写些文字作为赠序。我认为虚白不是对世人有所求的人,哪里会想让我去宣扬他的名声呢?所以写下这样的感想,一方面用来讽劝世人,一方面用来反省自己,让自己无愧于虚白上人罢了。
送虚白上人序: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3382.html
高启: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784.html
浔阳的张来仪君用“静者居”给他的住处命名,曾经嘱咐我给他的静者居写一篇记,因我长时间推辞而没有得到。一天,我和朋友前去看望他。进入他的静者居,青青翠竹深深掩映,庭院无人非常清静,静悄悄地没有喧嚣的声音。朋友赞叹说:“这个居所真美啊!让张君不经常在外活动,用来让自己快乐而成就这种安静的,不正是这个居所吗?”
我对朋友说:“你怎么说的这么偏激呢?现在有的人,身在空旷的山谷之中,住在幽深的树林之内,听不到兵器的声音,没有车马的痕迹,他的居所非常安静了。但心中却不忘追求功名和利禄的念头。对于穷困贫贱的忧虑,每每违背心中的理想,即使平静而镇定地前行,孤独地坐在那里,上下争夺,无异于奔忙追求于尘世,你说他是真的安静吗?还有的人,游走于大都市,在集市上建筑住宅,旁边有唱歌呼喊的吵闹之声,家门有拜访邀请之类的杂事,内心疲倦于应和酬答,身体劳累于迎来送往,他居住的地方不安静。却抱有谦让的思想,谨慎地对待进出和独处的事,虽然奔忙于人群中,但前进不急躁,不疏忽大意,看世上任意浪费财物,万事万物变化无常,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人和事,都像过眼云烟,淡泊处之,不为所动,你认为他真的不是静处的人吗?所以说,安静是和人有关系,而不是和居所有关系。人能够静心则到处都安静,这就是说居所安静不能给予人什么,而人的内心的安静也不依靠居所。虽然这样,也有依靠居所而使内心安静的,但不是这种说法。《传》说:‘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最宽广的住宅,就是仁。自己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仁”,主人恭敬地守护着它,至于看重它,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深邃沉静而不知其深浅,那么他是真正体查到了什么是静,所以说“仁者静”。张君的理想,大约就在于此,而借来命名他的居所,你难道没有思考这些吗?”
朋友没有什么来回答的,张君站起身道谢说:“居所安静而内心不安静的,我明白他所警示的内容;居所不安静而内心安静的,我明白他勉励的道理。像你所说居所体现了仁,而内心安静,虽然不是我所能达到的,却愿意学习。你的话非常全面了,难道不足以来给我的居所做一篇记吗?请写下来。”
只是我想要内心安静却没有能得到,姑且书写记下来,等待以后跟随张君追求安静。
作者高启资料
古诗《送虚白上人序》的名句翻译赏析
- 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 - - 高启 - - 《》
-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 - 高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