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 作者:李益 出自: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 更新时间:2020-03-19
注释
1。夏州: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横山县西。晋时赫连勃勃称夏王,筑统万城都之,后北魏灭其国,置夏州,治岩绿县。隋改置朔方郡于此,唐复为夏州,为夏、绥、银节度使理所。胡儿:对突厥等西、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2。六蕃:唐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
3。沙鼠:中国特有的短耳沙鼠,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甘肃省西部,因栖息于干旱的荒漠地区而得名。
4。汉军:代指唐军。游骑:担任巡逻突击的骑兵。
5。无定河:又名朔水、奢延水,黄河一级支流。上源红柳河,源于陕西省定边县东南的长春梁东麓,向东南流经毛乌素沙漠南侧和鄂尔多斯市境内,称沙拉乌苏河、萨拉乌苏河或乌苏河,在清涧县河口注入黄河。因含泥沙很多,常常改道而得名。
6。本蕃歌:使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歌。
7。垂手:古舞名,又为乐府《杂曲歌辞》名,有《大垂手》《小垂手》之别。
8。旧国:故乡。
9。胡天:胡人地域的天空,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10。蕃音虏曲:用西北少数民族语言演唱的歌曲。
11。边情:边人思乡之情。
12。汉昭君:即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官,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白话译文
六个州的胡人说着六种不同的语言,十来岁的小胡儿正骑着羊在野地里追赶沙鼠。
在河边沙滩上,穿着貂皮锦衣的汉军游骑正在牧马,空中飞过失群的孤雁。
到这遥远的边地驻守的汉军征人,不知要到何年才能回归内地的故乡啊!
在无定河边的柳荫下,人们正在为即将回乡的汉军征人饯行,劝酒。
胡儿也深受感动,齐声用“蕃语”唱起呜呜的歌,还跳起垂手舞来。
跳唱时,他们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久久凝望着遥远的故乡西州。
并且转身用家乡的方音,同乡友们诉说起思乡之念。
那曲曲“虏歌”全然变成了诉说乡情的“蕃音”,散在空间,飘向塞云。
故国关山万里,风沙满眼,他们不可能回得去,只有徒然望乡断魂罢了。
汉昭帝时王昭君出塞,客死异国,已看不见边地长满青草的墓冢。

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1693.html

李益: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54.html

诗的核心是要表现流徙到夏州居住的“胡儿”对遥远的家乡的深切思念,作者浓墨重彩描写欢送征人回乡的情景,通过汉族征人的有家可回,来衬托“胡儿”的无家可归,使无尽的乡思被表现得相当婉转、深沉而又凄苦。
首先,是渲染环境,酝酿情绪。从“六州胡儿六蕃语”到“今日征行何岁归”六句,写出了夏州边地蕃、汉杂居的独特风情,引出汉族征人思家之念。开始二句就给人以十分新奇有趣之感。这是诗人在城上所听到的说话声。再放眼一望,那就更新奇了:十来岁的小“胡儿”正骑着羊在野地里追赶“沙鼠”(兔子一类的小动物),那机灵可爱、欢呼呐喊的情景,别具情趣,令人叫绝。再看远处,在河边沙滩上,穿着貂皮锦衣的汉军游骑正在牧马,空中飞过失群的孤雁,时而传来凄厉的叫声。这时,诗人不禁想到:到这遥远的边地驻守的汉军征人,不知要到何年才能回归内地的故乡啊!这六句,写景生动活泼,形象鲜明,中间用“孤雁飞”这个富有特定含义的意象巧妙过渡,使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引发得十分自然,这就为下文的送行场面作了环境和情绪的铺垫、烘染。
其次,是刻划形象,反衬对比。从“无定河边数株柳”到“一声回尽征人首”,写城下送行场面,通过对比,反衬出“胡儿”的望乡深情。诗人看到,在河边柳荫下,人们正在为即将回乡的汉军征人饯行,有的折柳相送,有的正一杯一杯地劝酒;那朝思暮想,“今日征行何岁归”的征人,竟然有了回乡的机会,高兴万分,饯行的场面十分欢快、热闹。“胡儿”也深受感动,齐声用“蕃语”唱起呜呜的歌,还跳起“垂手舞”来,使饯行的热烈情绪达到高潮。但就在“胡儿”们唱歌、跳舞时,他们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不禁伫足停口,久久凝望着遥远的故乡“西州”(在新疆),并且转身用家乡的方音同乡友们诉说起思乡之念。这时,饯行的场面突然从热烈转为悲伤,那兴高采烈地等待回乡的汉军行人也回过头来,陷入凄苦的沉思之中。这一段,作者通过场面的渲染,通过一连串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先是刻划汉军行人和“胡儿”欢天喜地的形象,然后中间陡然一跌,用汉军行人的兴奋引出“胡儿”内心的痛苦,用热闹的送行场面来反衬“胡儿”们望乡的凄切,由此形造成强烈的对比,把“胡儿”们有乡归不得的更为深切的思念,表现得异常沉痛。
再次,深层挖掘,抒发感慨。从“蕃音虏曲一难分”到最后“古来愁杀汉昭君”,紧接第二段,深入揭示了“胡儿”们向往故乡的情思,表示了作者悠长的感叹。在上一段“一声回尽征人首”的戛然而止之后,送行的歌舞还是重新开始了,“胡儿”们又唱起歌来,那突然中断的热烈情绪,终于恢复起来,但“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白居易《琵琶行》),那曲曲“虏歌”全然变成了诉说乡情的“蕃音”,散在空间,飘向塞云。然而,关山万里,风沙满眼,他们不可能回得去,只有徒然望乡断魂罢了。这当中,表现出诗人对他们的无限同情。最后,作者用西汉王昭君出塞客死异邦,死后坟上长满青草,以表示对故乡的思念的故事,来表示感慨,诗人在这样如此深沉的感叹中,表现了对少数民族人民亲切友好之意,对他们长期飘流异乡生发出由衷的同情。
这首诗就是真实地记录了夏州边地征戍队伍临行前送别时的景象。他们唱着本民族的歌曲,跳着自已传统的舞蹈,送别征人去边关,这些有浓厚民族色彩的歌舞,勾起征人们强烈的思念故乡的情绪,使整个送别场面充满了悲凉忧伤的气氛。诗人以其细致的观察力和朴实的笔触对这些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活动场面进行了真切的描述,是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比较宝贵的历史资料。诗的形象鲜明突出,基调苍凉凄怆,至为感人。

作者李益资料

李益

李益的诗词全集_李益的诗集大全,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查看详情>>

李益古诗词作品: 《来从窦车骑行》 《与王楚同登青龙寺上方》 《塞下曲·黄河东流流九折》 《校书郎杨凝往年以古镜贶别今追赠以诗》 《立秋前一日览镜》 《乞宽禅师瘿山罍呈宣供奉》 《上汝州郡楼》 《城西竹园送裴佶王达》 《华山南庙》 《水亭夜坐赋得晓雾

《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