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白居易的诗 > >注释译文的意思

有木诗八首其一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出自: 更新时间:2020-04-15
注释
1。《汉书》:东汉人班固撰,共一百二十卷,记述西汉时代的历史事实。是中国的“四史”之一。其中有列传七十篇。
2。佞(nìng)顺:馅媚、逢迎。媕娿(ānē):没有主见。
3。张禹:汉元帝时做光禄大夫,汉成帝时做宰相,封安昌侯。辈:同类的人。
4。江充:汉邯郸人,汉武帝见其状貌魁梧,拜为直指绣衣使者。曾诬害太子,被诛杀。
5。暴佷(hěn):暴虐毒狠。跋扈:骄傲专横。
6。壅(yōng):堵塞、蒙蔽。
7。梁冀:汉顺帝梁皇后的哥哥,非常凶暴。专权数十年,曾毒死质帝。
8。王莽:汉朝人,开始谦躬下士,后来杀汉平帝,篡位自立。
9。风人,指《国风》的作者。骚人:指《离骚》的作者。兴:指“风人”“骚人”惯用的表现手法。
10。儆(jǐng):警戒。尔:文言中的助词。
11。峨峨:高大的样子,这里形容柳花繁盛。
12。袅袅(niǎo):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的样子,这里形容柳丝飘荡。
13。阴自庇:自己的树阴能够遮庇它自己。
14。不自持:自己撑不起自己。
15。樊:做篱笆。圃:菜园。
16。信:的确。
17。金堤:坚固的水堤。
18。徒尔为:白费气力。
注释译文
有一种植物名叫弱柳,把根子扎在清水池旁。
风烟借给它迷人的颜色,雨露帮助它发荣滋长。
白雪似的花儿密密麻麻,青丝般的枝子飘剽荡荡。
渐长渐高,低垂着树梢,越来越密,遮住了太阳。
截它的枝子来作手杖,又软又弱,没有力量。
折它的条儿来编篱笆又嫩又脆,也不适当。
当作树木还可以赏玩,论其材料有什么用场?
可惜了坚固的水堤,栽种它实在冤枉!

有木诗八首其一: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7380.html

白居易: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html

《有木诗八首》是一组寓言诗,因为每一首都以“有木”二字开头,所以用《诗经》“首句标其目”的方式,以“有木”为题。这八首诗均为咏物诗。诗表面写的是植物,实际写的是人。八首依次写了柳树,樱桃,橘树,梨,野葛,水柽,凌霄,丹桂八种植物。通过这八种植物作者对某些人进行揭露贬斥或肯定赞扬。而且,作者在这里不仅是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而且是针对当时社会的。
关于这一组诗的创作动机、表现方法和主题思想,作者在序中已作了扼要的说明。动机是由读《汉书·列传》引起的,表现方法是“引风人骚人之兴”,主题思想是通过对引起他的创作动机的那些人和事的曲折反映,“讽前人”、特别是“儆后代”。
作者在这里所说的“引风人骚人之兴”,指的是用寓言形式写诗。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讲到“风人”如何写“风雪花草”时说:“‘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也就是借此喻彼、或托物言志。白居易另有一组寓言诗,题为《禽虫十二章》,在序中说:“庄、列寓言,风、骚比兴,多假鱼鸟以为筌蹄。”“筌”是捕鱼的工具,“蹄”是捕兔的工具。白居易认为《庄子》《列子》中的“寓言”和《国风》《离骚》中的“比兴”,多是借鱼鸟等等作为捕捉“义”的工具,即描绘的是鱼鸟之类的形象,其中寄托的却是另外的东西。这也就是他所说的“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
《有木诗八首》就是以八种植物为“筌蹄”,捕捉了八种人物的本质特点,用以警戒后人的。例如“有木名凌霄”一首,刻划了不能自立,偶然攀上一株大树,便骄傲自满,不可一世,而当大树一倒,便立刻变成一堆枯柴的凌霄的形象。这当然不是为写凌霄而写凌霄,而是“兴”发于凌霄,“义”归于讽谕类似凌霄的个人、民族、乃至国家。不论是个人、还是民族或国家,虽然都需要外力的帮助,但必须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前提、为根本。不然,那就有作者在序里指出的“附丽权势,随之覆亡”的危险。
只要抓住“假(借)鱼鸟以为筌蹄”、“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的艺术特点,这八首诗的“寓意”是不难体会的。

作者白居易资料

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词全集_白居易的诗集大全,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 查看详情>>

白居易古诗词作品: 《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 《酬吴七见寄》 《赠思黯·为怜清浅爱潺湲》 《和王十八蔷薇涧花时有怀萧侍御兼见赠》 《和杨尚书罢相后夏日游永安水亭兼招本曹杨侍郎同行》 《负春·病来道士教调气》 《衰病·老与病相仍》 《重到毓村宅有感》 《闲坐看书贻诸少年》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有木诗八首其一》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