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鉴赏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出自: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更新时间:2020-04-18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仰慕之情。作者读其诗,思其人,感其遇,一方面感叹、同情李杜两人生不逢时,仕途多艰,浮世终生;另一方面又庆幸他们生当乱世,抱负不得施展,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坎坷的生活际遇,才创作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篇。全诗对造就李杜文学成就的原因进行了探索,为进一步继承与发扬李白、杜甫所奠定的优良传统提供了条件。
诗的首联“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记述李白和杜甫晚年流落异乡的悲惨状况。作者虽写李杜,实际也是写自己被贬一事。第二联“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是首联的进一步延伸,谓李杜二人生逢离乱时代,一生不得志,而且到处流离,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第三联“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以极精练的诗句,概括了李白、杜甫一生的不幸遭遇。出句言杜甫晚年深以流落江湖而无从报效国家为恨,对句言李白一生漂泊不定而理想抱负不得实现的悲哀。一个“恨”,一个“悲”,表现了李杜悲惨的遭际和痛苦的心情。第四联“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则是从另一面阐明,生活虽然悲惨,命运尽管不幸,但李杜二人都创作出不朽的诗篇。“吟咏”句谓二人的诗作可传至千秋万代,“声名”句谓二人的诗名传布天下四方。唐朝海外交通发达,李白、王维等诗人就和日本人阿部仲麻吕为好友,李白诗多有流传入国外者。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记李白曾被召上金銮殿,起草《答蕃书》,可见李白诗“声名动四夷”的称赞,并不过分。第五联“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在肯定李杜二人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地位之后,说明社会对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度期望。末联“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郑重地指出,就因为他们二人这样的不幸遭遇,才使他们创作出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忠实地表现广大人民愿望的“好诗”来,这也正是广大人民热爱这两位诗人、喜爱他们的“好诗”的缘故。这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文学发展的一个规律:人民最喜爱优秀诗篇,最热爱优秀作家,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愿望;而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的出现,也正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天意”,是上苍的安排。安史之乱是动乱时代,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培育了一代优秀的作家,培养和造就了李白、杜甫这样的文学家。
因为是采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写作方式,所以此诗并非为理性和全面地评价李杜诗歌成就与地位而作。全诗的立意在于感慨李杜两人人生遭遇的坎坷不平,揭示“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的诗人共同命运。诗称李杜,亦作者自称;吊慰古人,亦用以自勉。诗中提及的都是李杜两人命运坎坷的那些遭遇“节点”,与其说是为了比较和评价两人的诗歌成就与地位,还不如说是在重点感慨两人相似的不幸人生,表达白居易在遭遇贬谪处境中与之同病相怜的特殊情怀。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8043.html

白居易: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html

《建昌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前两句写等待渡河的场景,描绘出一幅“待渡图”。后两句写自己产生的联想,推出内心隐藏的思乡之情。这首诗出言平淡而造境含蓄深远。
白居易在长安作校书郎时,因母亲逝世而去职,在长安附近的渭村住了四年。他从风波险恶的官场,来到农村的自由天地,心情十分坦荡舒畅。丧服满了之后,他又被起用为太子左赞善大夫,还是卷进了宦海波涛。仅仅一年,就因开罪权贵而贬为江州司马。这首诗是元和十二年(817年)于江州创作的。白居易因公事到江州附近的建昌江去,以他在渡口的所见所感,于是写下这首绝句。

作者白居易资料

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词全集_白居易的诗集大全,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 查看详情>>

白居易古诗词作品: 《送令狐相公赴太原》 《自咏老身示诸家属》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和裴侍中南园静兴见示》 《春寒·今朝春气寒》 《城东闲游》 《重到华阳观旧居》 《饮散夜归赠诸客》 《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 《别行简·漠漠病眼花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