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启示
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这七篇。这段古文共有5句,有两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很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世称”亚圣“,后世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魏、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孔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现存7篇)一书传世。《孟子》善于用比喻说理,书中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学弈: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31.html
无名氏: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75.html
《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作者无名氏资料

无名氏的诗词全集_无名氏的诗集大全,佚名,亦称无名氏,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 查看详情>>
无名氏古诗词作品: 《回文·红手素丝千字锦》 《寄苏子由著作》 《咏古树·四围乔木尽儿孙》 《春·褭褭东风吹水国》 《江南》 《粉笺题诗》 《初过汉江》 《长安早春·杳霭三春色》 《嘲林洪·和靖当年不娶妻》 《曾子开吏部服阕赴召》
古诗《学弈》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 无名氏 - - 《》
-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 无名氏 - - 《》
-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无名氏 - - 《》
-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 - 无名氏 - - 《》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 无名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