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语句赏析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目的就是要恢复自孟子后已“失其传”的儒家道统。正因为如此,他把“传道”视为教师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受业”“解惑”都与此有关。“业”即“道之文”,指以“六艺经传”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而“解惑”也是为了“明道”。由此可见,“师道”是贯穿全文的主线,“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个判断就是上述内容的高度概括。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有人认为这句话反映了韩愈轻视劳动人民的阶级偏见,但有人认为不能这样看,因为这句话所在的第2段,都是贬斥上层“士大夫之族”,褒扬“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古之圣人”的。“君子不齿”句的主语“君子”,是指韩愈贬斥的上层“士大夫之族”,而不是韩愈自己。韩愈在文章里一再用“君子”“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古之圣人”对比,贬前者,褒后者,当然不会把自己列入所谓的君子中,所以“君子不齿”只是对耻于从师的君子的讽刺,而没有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轻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劈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断,紧接着概括指出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做为全文立论的出发点和依据。然后句句顶接,推论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同时,一开头郑重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就隐然含有对“今之学者”不从师的批判意味,很自然地为第二段埋下了伏笔。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这一句是在前文已用老师的职能作出了理论论证和用孔子言行作了事实论证之后,顺理成章地得出了进一步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深化,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进一步批判。说明了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一句由“是故”引出,用“如是而已”结尾,化繁为简,既显见解的深辟透彻,又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气势。
师说: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99.html
韩愈: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93.html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等成语均出自本篇。
作者韩愈资料
古诗《师说》的名句翻译赏析
-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 韩愈 - - 《》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 韩愈 - - 《》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 - 韩愈 - - 《》
-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 - 韩愈 - - 《》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 韩愈 - - 《》
-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 韩愈 - - 《》
-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 韩愈 - - 《》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 韩愈 - - 《》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 韩愈 - - 《》
-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 韩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