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乡悲·踌蹰古塞关创作背景
《去乡悲》是唐代诗人元结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系乐府十二首》中的第七首。此诗写一群孤苦的老人离乡外奔的情景。开头一个“悲”字为全诗奠定了悲凄的感情基调。接着写老人搀扶而来的不正常现象,引起的诗人的询问和深思。老人的回答触及了社会现实,然后写老人的愿望。最后写诗人无话可说,揭露了现实的黑暗和残酷。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感情真挚。
这组《系乐府十二首》诗有序言曰“天宝辛末(疑辛卯之误)中,元子将前世尝可称叹者,为诗十二篇,为引其义以名之,总命曰系乐府。”可知这首诗很可能作于天宝十载(751年),时诗人三十三岁,见一群孤苦的老人离乡外奔有感而作此诗。
去乡悲·踌蹰古塞关: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399.html
元结: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20.html
注释
⑴去乡:离开家乡。
⑵踌蹰(chóu chú):一作“踟蹰”,犹疑,徘徊。
⑶长:增长,这里可理解为吟唱。
⑷孤老:孤苦的老人。
⑸羸(léi)弱:瘦弱。提将:搀扶。
⑹乃言:才说道。
⑺岂:怎么。
⑻仁惠:仁政,德政。
白话译文
我在古老的边塞关口徘徊,吟唱着悲伤的曲调。我在白天走路时遇见一群孤苦的老人,他们个个瘦弱不堪,互相搀扶着走来。听到他们的号呼和抱怨,我就走过去询问其中的原因。他们回答说要不是承受不了官患匪患,又怎么会这样背井离乡?他们虽然哀号抱怨,但心里还是非常渴望能有仁惠的政治的。我想到这些也无话可说,只能独自站在那里为他们的不幸而悲伤。
作者元结资料
古诗《去乡悲·踌蹰古塞关》的名句翻译赏析
- 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念之何可说,独立为凄伤 - - 元结 - - 《去乡悲·踌蹰古塞关》
- 闻其呼怨声,闻声问其方。方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 - - 元结 - - 《去乡悲·踌蹰古塞关》
- 踌蹰古塞关,悲歌为谁长。日行见孤老,羸弱相提将 - - 元结 - - 《去乡悲·踌蹰古塞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