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怀故园赏析
柳宗元于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生于长安。他家在长安城西南、渭水支流的沣川岸边,有一个“数顷田、树果数百株”的小庄园,规模虽然不大,但也有房屋、亭台楼阁、池塘和少数佃户。他的父亲柳镇,一生奔走仕途,长期沉于下僚,去世前一年才返回京城,任侍御史。柳宗元从小才华出众,勤奋博学,立志为国建功立业。长安是他步入政坛的地方,也是他参加革新、施展才干的地方,自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柳宗元的《春怀故园》,从眼前农村的春耕景物写起,延伸到记忆中的故园。前两句写实,后两句写虚;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写现在,后两句写过去。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移位对照,从而在情感方面,透露出强烈的反差与对比。记忆之中的故园,留下多少甜蜜的往事,而眼前的所见所闻,带来的是无穷的忧虑和烦恼。他想走,走不了;想躲,躲不掉,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永州。
诗中的“九扈”,用来借代“官吏们”。这首诗还用了不少的典故:于陵子辞掉卿相的职位,回老家去灌园;戴宏做过河间相,自己罢官而回,浇灌蔬菜;向秀与吕安在山阳灌园,将收获剩余下来的利润,作酒食费用的开支;范丹学通三经,曾经自己去租了菜园来浇灌。历史上的这些贤德人士,辞官不做,退隐山林,甘愿成为一个种地浇园的农夫,原因是他们已经看破了红尘,不愿与那些奸臣权贵们为伍罢了。柳宗元非常羡慕这些贤人志士,也产生了告别仕途,归隐庄园的念头,可惜身不由己,欲罢不能。柳宗元对故园的怀念之情,真是非同一般,在他同一时期所写的另一首诗《零陵早春》中,也可感受得到。“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意思为:春天从这里前去,几天才能到达关中平原?我想托春天寄一个回乡的梦,进入故园后会受到殷情的接待。
柳宗元刚到永州时,还抱着一些幻想,以为很快就会被朝廷重新起用,开始借住在龙兴寺。由于当时的南方,主要是竹木建筑,容易发生火灾。他的住处五年之内,遭过四次大火,有一次是从窗户里跳出来,好不容易才死里逃生。公元810年,他在潇水西边的一条支流冉溪旁,买了一块地,自己建造房屋,过上了与农民为邻居的乡村生活。从此心情才逐渐安定下来,开始集中精力从事论探讨,著书立说,终于成为唐代著名的理论大师和文学大师。
春怀故园: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4702.html
柳宗元: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1.html
《插田歌》是唐代刘禹锡的诗作。这首乐府体诗歌写于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期间。
《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然后以四句写景承上启下,使场景由水田转到村路,展现农民归来时村落宁静和平而微带骚动的气氛,引出计吏的登场。通过农民与计吏的对答,揭示了封建社会世态炎凉和官贵民贱的社会关系,也揭露了大官僚贪贿卖官的弊政。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二度被贬为连州刺史期间。元和年间白居易和元稹等人大力提倡并创作反映现实、关乎国计民生的新题乐府诗,史称“新乐府运动”。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但是又不入乐,而以新题反映时事,因此这些诗被称为“新乐府”。
刘禹锡出身于庶族地主家庭,从小生活在江南地区,对那里的农民生活是有所了解的。“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一贬再贬,长期沉于下僚,远居边荒,使他有了更多的接触社会下层的机会,使他对农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对农民的疾苦是比较关心的。在任地方官期间,每遇灾害他便上书请求救济和蠲免。他写了一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和劳动的诗篇,《插田歌》即其中之一。
作者柳宗元资料

柳宗元的诗词全集_柳宗元的诗集大全,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 查看详情>>
柳宗元古诗词作品: 《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与崔策登西山》 《登柳州峨山》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种柳戏题》 《叠前·小学新翻墨沼波》 《零陵春望》 《自衡阳移桂十余本植零陵所住精舍》 《闻籍田有感》
古诗《春怀故园》的名句翻译赏析
- 悠悠故池水,空待灌园人 - - 柳宗元 - - 《春怀故园》
- 九扈鸣已晚,楚乡农事春 - - 柳宗元 - - 《春怀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