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漫题·燕语曾来客注释译文
注释
⑶催:指花开花谢。
白话译文
其三
燕子呢喃曾到这里做客,花开又谢将要离别故人。
不要忧愁春天已经过去,眼看着又到来一个新春。
退居漫题·燕语曾来客: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8548.html
司空图: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96.html
第三首诗写的还是春暮之感。开头两句也是对仗,别具一格。第一首前两句对仗一暗一明交相辉映,第三首却是利用两度时间来互为对衬。春燕归来,梁上作栖,呢喃细语,转眼都成往事。你看,“曾”字用得多么传神!春光烂漫,一阵阵催着百花开放,然而,这正是催着百花与春光同逝,终于与赏花人分别。花开是催,花谢是催。暮春催去了残花,而花谢则更带去春光。这里的“欲别”是说花正在被催走,亦即欲别而未别之时。这是使人非常难堪的。一边是回忆曾经带来过春天的燕子,一边却又悬想着即将来临的与春天的别离。这样一种时间的互衬,把春光渲染得来去匆匆,使人深感惋惜与忧心。
同前一首一样,这里“莫愁”一折,也有着峰回路转、洒落挺拔的情趣,使人看到希望和信心。“莫愁春已过,看着又新春”,这可以说是司空图诗论中“生气远出,不着死灰”(《诗品》)的实例。这两首小诗始终无颓萎之气,能使读者翛然远瞩,寄期望于前程,为迎接新的春天而更相信青春必能永葆。从司空图的大部分诗歌看来,他的情调经常倾向于消沉和抑郁,但也有一部分作品表现为“不堪寂寞对衰翁”的磊落之气;而这两首诗恰可以说是两种心情交织而亮色较为显著的典型。表面看来,这两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情调互不相同,然而从诗人感情变幻起伏的汇归来说,却又完全统一。惟其春暮,所以分外惜春,而惜春的最终目的却是期待“新春”的降临。
作者司空图资料

司空图的诗词全集_司空图的诗集大全,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 查看详情>>
司空图古诗词作品: 《光启丁未别山》 《南北史感遇·天风斡海怒长鲸》 《歌者·不似新声唱亦新》 《携仙箓·英名何用苦搜奇》 《故乡杏花》 《看杏花·此身衰病转堪嗟》 《僧舍贻友》 《寿杯词·池边影动散鸳鸯》 《丁巳重阳》 《纤秾·采采流水》
古诗《退居漫题·燕语曾来客》的名句翻译赏析
- 莫愁春又过,看著又新春 - - 司空图 - - 《退居漫题·燕语曾来客》
- 燕语曾来客,花催欲别人 - - 司空图 - - 《退居漫题·燕语曾来客》
《退居漫题·燕语曾来客》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退居漫题·燕语曾来客》- - 赏析 - - 司空图
- 古诗《退居漫题·燕语曾来客》- - 注释译文 - - 司空图
- 古诗《退居漫题·燕语曾来客》- - 创作背景 - - 司空图
- 古诗《华下·故国春归未有涯》- -创作背景 - - 司空图
- 古诗《退居漫题七首其一》- -赏析 - - 司空图
- 古诗《退栖·宦游萧索为无能》- -创作背景 - - 司空图
- 古诗《雨中》- -创作背景 - - 司空图
- 古诗《与伏牛长老偈》- -注释译文 - - 司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