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陶骥子骏佚老堂》 《侯滩·江边皎皎过侯滩》 《与顿起孙勉泛舟探韵得未字》 《和陶饮酒·哓哓六男子》 《送颜复兼寄王巩·》 《瑞金东明观》 《次韵表兄程正辅江行见桃花》 《再送蒋颖叔帅熙河》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 《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
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的相关诗句
- 《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 - 苏轼 - - 《》
- 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 - - 苏轼 - - 《》
- 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 - 苏轼 - - 《》
- 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 - 苏轼 - - 《》
-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 - - 苏轼 - - 《》
- 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 - 苏轼 - - 《》
-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 - - 苏轼 - - 《》
-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 - - 苏轼 - - 《》
- 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 - 苏轼 - - 《》
-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 - 苏轼 - - 《》
苏轼的名句
-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 苏轼 - - 《》
-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 - 苏轼 - - 《寒食雨·自我来黄州》
- 所好夫刚者,非好其刚也,好其仁也。所恶夫佞也,非恶其佞也,恶其不仁也 - - 苏轼 - - 《》
- 暖日下重帏。春睡香凝索起迟。曼倩风流缘底事,当时。爱被西真唤作儿 - - 苏轼 - - 《南乡子·有感》
-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 - 苏轼 - -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 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 - - 苏轼 - - 《》
- 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何在,心已誓江西 - - 苏轼 - - 《浣溪沙·几共查梨到雪霜》
-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 - 苏轼 - - 《》
-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 - - 苏轼 - - 《》
- 儿曹鞭人以为戏,公怒鞭人血流地 - - 苏轼 - - 《古意·儿童鞭笞学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