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再和曾仲锡荔支》 《将官雷胜得过字代作》 《明日南禅和诗不到故重赋数珠篇以督之》 《次韵田国博部夫南京见寄二绝》 《出峡·入峡喜巉岩》 《江神子·恨别》 《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 《和吴安持使者迎驾》 《吴江岸·晓色兼秋色》 《东坡·昨夜醉归还独寝》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的相关诗句
-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 - 苏轼 - - 《》
-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 - 苏轼 - - 《》
-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 - 苏轼 - - 《》
-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 - 苏轼 - - 《》
-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 - 苏轼 - - 《》
- 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 苏轼 - - 《》
-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 - 苏轼 - - 《》
-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 - 苏轼 - - 《》
-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 - - 苏轼 - - 《》
苏轼的名句
-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 - 苏轼 - - 《南乡子·自述》
- 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 - 苏轼 - - 《》
- 衰病少情,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 - 苏轼 - - 《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 - 苏轼 - - 《》
-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 - - 苏轼 - - 《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 - 苏轼 - -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 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 - - 苏轼 - - 《病中游祖塔院》
-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 苏轼 - -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 - 苏轼 - - 《王维吴道子画》
-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 - - 苏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