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韩琦传
韩琦字稚至,相州安阳人。父亲韩国华,自有传。韩琦风骨秀异,刚成年就推举为进士,排名第二。正公布排名时,太史上奏说日落五色云彩出现,左右大臣都庆贺。韩琦被授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这时显贵之子和进士考中高科的,大多直接担任显要之职,韩琦独独留下来管理仓库,人们都认为不适宜,而韩琦却像没事一样。宫中需要金银布帛,都是内臣直接批准进入仓库自取,没有印章可检验,韩琦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设置传宣合同司,以便相互监督核察。每次纲运到时,一定要等到内臣前来监管,才接受,内臣往往许多天不来,于是纲云就暴露在屋檐下。衙校认为这样不好,韩琦上奏请求废除这一办法。
韩琦担任过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授职右司谏。这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在中书任职没有什么建树,韩琦不断上疏指出他们的过失,结果四人同一天被免职。又请求停止宫中降旨,抑制侥幸奸佞之人。只要事情有不方便之处,韩琦没有不上奏的,每次上奏都是将察明得失、端正纲纪、亲近忠诚正直、疏远邪恶奸佞作为重要内容,前前后后共上奏七十余次。王曾任宰相,对韩琦说:“如今上奏之人言辞不激烈,有许多担心和顾虑,对皇帝政德又有什么用呢?像你一样的上奏,可以说是切中时弊而又不迂腐啊。”这时王曾声望正高,很少表扬奖励别人,韩琦听了他的话后,更加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对朝廷有益。暂代知制诰。
益州、利州这年发生饥荒,韩琦任体量安抚使。过去郡县催促赋调频繁急迫,市上供给的丝织品等其他物品都不给钱,韩琦为了缓解赋调在这年免除了赋调并让老百姓自己拥有,驱逐不称职的官吏和贪婪残暴的官,减少数百种多余的劳役,救活饥民一百九十万。赵元昊叛乱,韩琦刚好从蜀州归来,论说西边军队的情形十分熟悉,当即被任命为陕西安抚使。刘平与敌贼交战,战败,被敌人俘获,这时宰相听信了别人对他的诬蔑,于是捉拿了刘平的家属,韩琦辩白了他蒙受的冤屈。
担任枢密直学士,辅助夏竦为经略安抚使、招讨使。诏令派遣人督促出兵,韩琦也打算发兵来制服敌贼,但枢密院坚决反对,赵元昊于是进攻镇戎。韩琦筹划了进攻和防守二套方案派人骑快马上奏朝廷,仁宗准备采用进攻的方案,但遭到了执政者的反对。韩琦说“:赵元昊虽然动用全部兵力进犯我们,但兵力不过四五万人,我们分路派兵各自把守的话,必然分散兵力削弱力量,遇到敌人就会无法抵抗。如果将所有兵力合并起来,形成一股,击鼓前行,趁敌人骄纵松懈之际,一定能打败敌人。”于是朝廷诏令。。延、泾原共同出兵征讨。回到军营后,赵元昊派人请求议和。韩琦说:“没有约定而请求讲和,这是一种计谋。”命令大将们严阵以待,敌人果然进犯山外。韩琦将兵力全部交付给大将任福,命令任福从怀远城直趋德胜砦绕到敌人背后,如果不能与敌人交战,就占据险要位置设下埋伏,拦截敌人的退路。到出发时,再三告诫他。又传递檄文申述规定,如果违背节度,即使有功,亦要被斩首。任福终因被敌人诱惑,在好水川全军覆没。夏竦派人收集散兵游勇,在任福的衣带间得到了韩琦签署的檄文,说过错不在韩琦。韩琦亦上疏自行检讨,还是被剥夺一官,任秦州知州,不久又官复原职。
正好四路设置将帅,以韩琦兼任秦凤经略安抚使、招讨使。庆历二年(1042),其他三帅都换职为观察使,范仲淹、庞籍、王沿都不肯接受,韩琦一个人接受了没有辞谢。不久,恢复原来的官职,任陕西四路经略安抚使、招讨使,驻扎泾州。韩琦与范仲淹在军中很长时间,名声显赫,人心归向,朝廷依靠他们作为重臣,因此天下人称之为“韩范”。东兵从宿卫来,不习惯劳苦,韩琦上奏增加士兵来代替戍守,设置德顺军来保护萧关、鸣沙通道。正计划夺取横山,谋划河南,而赵元昊称臣,韩琦奉召任枢密副使。
赵元昊依靠契丹作为外援,强行索要贪得无厌,宰相晏殊等讨厌战争,因此一切听从赵元昊。韩琦上疏陈述这样做的害处,逐条陈述应当先办的七件事:一是清政本,二是考虑边境之事,三是选拔贤才,四是在河北设防,五是固守河东,六是争取民心,七是经营洛邑。在此之后又上疏陈述补弊端的八件事,要选拔将帅,严明按察,使财利丰厚,遏制侥幸之徒,任用有才能的官吏,斥退没有才能的官吏,谨慎地选入官吏,除去多余的人。说“:这些举动,一定会有人反对,希望将计谋托付给辅佐大臣,让他们自行决定。”仁宗对此十分赞赏并全部采纳。于是韩琦宣抚陕西,讨伐平定群盗张海、郭邈山,禁卒老弱未被任用的,全部淘汰掉。将。。延城的屏障全部修复,一定要敌人将所有侵占之地全部归还才允许讲和。回来后陈述了防守西北的四条策略,认为:“如今应当以和好作为权宜之计,攻战和防守是重要事务,请求修缮兵器训练士兵,修建都城,暗中决定讨伐的计谋。”
这时二府合班上奏言事,韩琦一定言尽所知之事,虽然事情属于中书,也指陈其实情。同僚们有的不高兴,仁宗却偏偏赏识他,说:“韩琦性情率直。”韩琦与范仲淹、富弼都由于身孚众望,被朝廷同时任用,朝廷内外人士都仰慕他们的功业。范仲淹等人也把天下作为己任,一些小人认为对他们不方便,于是诋毁他们的言论一天天多起来。范仲淹、富弼相继被罢免,韩琦替他们辩解,没有得到答复。尹洙与刘扈互相争论在水洛筑城,韩琦偏袒尹洙,朝廷人士不以为然。韩琦于是请求离开京师,以资政殿学士知扬州,调往郓州、成德军、定州,兼任安抚使,进任大学士,又兼任观文殿学士。
起初,定州士兵贪平定贝州之功,索要赏赐,发出怨言,以至于打算到城下喧哗。韩琦听说了这件事,认为不治理将发生混乱,要运用军法进行约束,诛杀那些行为十分不良的人。士兵死于攻战,则奖赏资助他的家人,将其孤寡的姓名进行登记并提供救济,威严恩爱并重。又仿照古代三阵法,每日进行训练,这样中山军队的精锐强劲超过河朔。京师调遣龙猛卒戍守保州,沿途成为百姓的祸害,到定州,韩琦将他们全部留下不再派遣,让素有训练者到北方,又赈济救活饥民数百万。仁宗颁布诏书进行褒奖,其他各路都以此作为标准。
授职武康军节度使、知并州。承受廖浩然依仗有权势的太监贪婪不已,又诬蔑逐走前帅李昭亮,所作所为更加不守法度,韩琦上奏归回,仁宗指示韩琦在本省对廖浩然进行鞭责。契丹突然占领了天池庙地区,韩琦召见契丹首领和豪强,将他们以前所写的请求修建庙宇的文书拿给他们看,契丹无言以对,于是归还了所有侵占之地。不久又侵占阳武砦耕地,韩琦挖沟立石碑来进行限制。开始,潘美镇守河东,担心敌人掠夺,让老百姓全部内迁,将塞外之地空闲不耕种,这样沂州、代州、宁化、火山以北有许多废弃的土地。韩琦认为这些都是良田,如今弃置不耕种,刚好资助敌人,使这些土地都被敌人占有。于是请求距离北界十里作为禁地,南面则招募弓箭手驻扎,开垦田地达九千六百顷。很长一段时间后,请求任相州知州。
嘉。。元年(1056),奉召任三司使,未到任,又授职枢密使。嘉。。三年六月,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嘉。。六年闰八月,升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封为仪国公。仁宗已连续失去三王,到至和年间(1054~1056),仁宗患病,不能亲自上殿。朝廷内外都惶恐不安十分担忧,大臣们都争先上奏要选定继位人来固定朝廷命运,包拯、范镇的言论尤其激烈。过了五六年,犹豫不决没有选定继位人,上书言说此事的人也少了。到这时候,韩琦乘机进言说:“皇位的继承人,是天下安危之所在。以前祸乱的出现,都是由于决策没有早点决定下来。陛下年岁已高,还没有皇太子,为什么不选择宗族中的贤能者,来为国家考虑呢?”仁宗说:“后宫将有人分娩,暂且等等。”结果又生一女。
一天,韩琦携带《汉书·孔光传》以进读,说:“成帝没有后代,立其弟之子。成帝并不是贤明的君主,还能如此做,何况陛下呢?希望陛下以太祖之心为心,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了。”又与曾公亮、张日弁、欧阳修极力进言,正好司马光、吕诲都有所请求,韩琦进读他们的上疏,还没有来得及开封,仁宗就说:“朕有这个意向很久了,谁能作为继承人呢?”韩琦惶恐地对答说“:这不是做臣下的所能议论的,应当由陛下自己选择决定。”仁宗说:“宫中曾收养二个男孩,小的很纯洁,但最近不太聪明,大的可以。”韩琦请问他的名字,仁宗告诉韩琦他的名字为宗实。宗实,是英宗的旧名。韩琦等极力称赞此事,于是议论决定了。
英宗为濮王守丧,建议起任知宗正。韩琦说“:决定了要办的事,不能中途停止,陛下决断不应怀疑,希望从宫中批出圣旨。”仁宗不打算让宫中人知道,说:“只要中书行文就足矣。”诏令下达后,英宗坚决辞谢。仁宗又问韩琦,韩琦应对说“:陛下既然知道英宗贤能而选为继承人,如今英宗不敢马上担当,是由于见识远大,贤能的缘故。希望坚决起用他。”英宗服丧完后,还坚决卧床不起。韩琦说“:知宗正的任命刚一发出,朝外人士都知道英宗一定成为皇太子,还不如正其名。”于是下诏立英宗为皇太子。第二年,英宗即位,以韩琦为仁宗山陵使,兼门下侍郎,进封卫国公。
韩琦已经辅佐策立英宗,门下亲戚宾客,有的闲谈中谈及策立之事,韩琦一定严肃地说:“这是仁宗的英明决断,为国家考虑,皇太后内助之力,臣子有什么参予呢?”英宗突然得病,太后垂帘听政。英宗病重,动作有时反常,对宦官尤其缺少恩爱。左右之人多不高兴,于是互相进谗言离间,两宫于是有了仇恨。韩琦与欧阳修在太后帘前上奏言事,太后痛哭流泪,具体地叙说事情的由来。韩琦说“:这病十分难治,病好,是不可能的。儿子患病,母亲能不宽容吗?”欧阳修也详细进言,太后意气逐渐缓和,过了一段时间就不再言说此事了。以后数天,韩琦单独进见英宗,英宗说:“太后对我无恩。”韩琦对答说:“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人数不少。但唯独说舜是大孝子,难道其余的全部不孝吗?父母慈爱而儿子孝顺,这是正常之事不足称道;惟父母不慈爱,儿子不失去孝顺,才值得称道。只担心陛下之事不能办到,父母岂有不慈爱的。”英宗大受感动并得到启发。到疾病痊愈时,韩琦请求皇帝乘车祈雨穿上白衣服出去,人心才安定,太后执政,授予韩琦右仆射,封为魏国公。
夏人进犯大顺,韩琦建议停止岁赐,断绝双方的和市,派遣使者向夏人问罪。枢密使文彦博责难他,有的列举宝元、康定之事,韩琦说:“谅祚,是一位狂童,没有元昊那样的智谋计略,但边防军队大大超过以前。严厉地责问夏人,一定折服。”不久谅祚上表致谢,英宗对韩琦说:“完全像所预料的一样。”英宗卧床不起,韩琦入宫询问起居情况,并上言说:“陛下很久不亲自上朝,希望尽早设立皇储,来安定社稷。”英宗点头称赞,立即召学士起草制定,立颍王。
神宗即位,韩琦授职司空兼侍中,为英宗山陵使。韩琦执政三朝,有人担忧他专权。御史中丞王陶弹劾韩琦不赴文德殿为跋扈。韩琦请求离职,神宗为此将王陶贬职。永厚陵复土,韩琦不再入中书任职,坚决辞去官位。授职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入朝言对,神宗流着泪说:“侍中一定要辞去,今天已经降制了。”赐予兴道坊住宅一区,提拔他的儿子韩忠彦为秘阁校理。韩琦辞去两镇之职,就只兼任淮南之职。
正遇种谔擅自攻取绥州,西部边境开始骚扰,改任永兴军判官,经略陕西。韩琦说“:边境守臣随意妄为,抛弃盟约埋下动乱的祸根,希望召集二府立即决断此事。”韩琦入朝辞谢,曾公亮等正上奏言事,希望与韩琦一起言事。神宗召见他们,韩琦说:“臣下从前是朝中官员,应当与他们共同议事。如今,是守卫之臣,不敢再参预闻听。”又说:“王陶指责臣下跋扈,如今陛下将陕西用兵之权授予臣下,又有像王陶一样弹劾臣下的人,这样臣下将会成为灭族之人。”神宗说:“侍中还不明白我的意图吗?”韩琦起初说绥州不应当攻取,不久夏人诱杀杨定,韩琦又说:“敌人既然如此,绥州如今不能放弃。”枢密院用韩琦开始的言论责难他,韩琦具体地叙述了其中的理由,最后终于保住了绥州。
熙宁元年(1068)七月,再次请求从相州告归。河北地震,黄河决口,调任大名府,充任安抚使,允许自己决断事情。王安石任宰相时,派遣常平使散发青苗钱,韩琦极力上言此事。神宗拿出他的上疏给宰相大臣们看,说:“韩琦是真正的忠臣,虽然人在朝外,仍不忘记朝廷之事。朕起初认为对老百姓有利,没想到会这样祸害老百姓。况且坊郭怎能实行青苗,却也强行实施这一办法呢?”王安石气愤地上奏说“:如果是顺从他们的愿望,即使是坊郭又有什么害处。”第二天,声称有病不上朝。在这时,新法几乎废除,王安石又出任宰相,更加坚决地坚持自己的意见。韩琦又恳切地上奏,王安石将其上疏交给条例司,让其他官员上疏进行驳斥,刊石颁行天下。韩琦更加恳切地申辩,最后仍不依从。这样韩琦请求解除四路安抚使,只兼管一路,王安石想阻止韩琦,立即允许了他的要求。熙宁六年(1073),回到京师任相州知州。
契丹派遣使者要索求代北之地,神宗亲自书写诏书询问韩琦,韩琦上奏说:
“臣下观察近年以来,朝廷考虑事情,好像不以大敌为忧虑。契丹见此情形一定产生怀疑,一定会认为我们有图谋收复燕南的意图,因此引用先发制人的办法,来制造祸端。导致契丹怀疑的理由,大致有七个方面:高丽臣属北方,断绝朝贡很长时间,现在以商船引诱而使之前来,契丹知道此事后,一定认为将要图谋他们。这是第一个方面。强行夺取吐蕃的土地来建置熙河,契丹听说后,一定认为不久就要侵占他们的土地。这是第二个方面。在西山广泛种植榆柳,希望让这些榆柳成长起来,用来抵制敌人的骑兵行动。这是第三个方面。建立保甲制,这是第四方面。各州县修筑城池,这是第五方面。设置都作院,颁布弓刀新样式,大造战车,这是第六方面。在河北设置三十七将,这是第七方面。契丹一直是我们的敌对国家,由于这些事情而产生怀疑,不得不这样。
“臣下以前论说青苗钱事,谏官大肆诬蔑,如果不是陛下英明,几乎被砍头。从此以后,听说新法一天天颁行,不敢再论说。如今被陛下亲自召见询问,事情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论及此事而有所隐瞒,死有余辜。臣下曾经私自考虑,开始替陛下谋划时,必须说治国的根本,这个根本一定要首先积聚财富和谷物,在老百姓中招募士兵,这样就可以打击四方边境的少数民族。因此发散青苗钱,损失老百姓的利益,实行免役法,按照户等收取现钱;到设置市易务,小商小民,手足无措。新制每天都在颁行,不断更改没有常制,官吏茫然不知,不能详细记载,监司督察责难,以严峻刻薄作为英明。如今在农田中农民有埋怨,在商道上商人有感叹,官吏不安心本职,陛下不全部知道。想抗击四方边境的少数民族,来使国家出现太平,却首先使国家的根本动摇,众人埋怨离心离德,这是替陛下开始谋划的最大失误。
“臣下现在替陛下考虑,应该向契丹派遣使者友好往来,具体地说明以前所作的一切,都是平常的修防设备之举,没有其他的用意;疆界早就确定了,完全依照过去的边界,不能坚持这点来制造战乱,从而破坏多少代以来的友好关系。一些可疑的举动,如设置将官之类,都因此免掉。更加爱抚百姓,选择贤能之士,疏远奸佞谄谀之徒,任用忠诚耿直的大臣,使天下高兴服帖,边境防备一天比一天充实。如果契丹自己破坏盟约,这样就能够一举动用军队,收复原来的土地,发泄多少代以来的愤怒。”
奏疏进上,正好王安石再次任宰相,将所争夺的土地全部割让给契丹,东西七百里宽广,谏者认为十分可惜。熙宁八年(1075),改任节制永兴军,再次上任,没有授职就死了,终年六十八岁。在死前的一天傍晚,在官署附近落下了一颗大星,马槽里的马都被惊了。神宗在苑中致哀,哭得十分悲痛。停止上朝三天,赏赐银三千两,绢三千匹,分发给两河的士兵来建造坟墓,篆写墓碑叫作“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追赠尚书令,谥号叫作“忠献”,配享英宗庙庭。常年让其儿子以及孙子一人在相州任官,来保护他的坟墓。按以往的规定,三省的长官,只有尚书令尤其重要,追赠的人一定要兼任其他官职。到韩琦时,只单独追赠一职。后来,又发布诏令,虽然应当追加策用,不再加用师保,这是认为韩琦高贵的缘故。
韩琦早有盛名,见识气量远大,遇事喜怒不表现在脸面上,评论者认为他深沉稳重可与周勃相比,在政事方面可与姚崇相比。他成为学士戍守边关,才刚刚三十岁,天下人已将他称作韩公。嘉。。、治平年间,再次决定国家大事,来安定社稷。在这时,朝廷有许多变故,韩琦处在危难猜疑的时候,知道的无所不做。有人规劝他说:“您所做的确实是好事,万一有所差错,不但自身不能被保护,恐怕家人也无处生存。”韩琦感叹说“:这是什么话。作为人臣尽力服务于君主,生死都不计较。至于成功失败,是天意,怎能预先担忧不成功,而停止不干呢。”听到这话的人都感到惭愧叹服。在魏都很长时间,辽国使者每次经过,递交文书都写上姓名,说:“由于韩公在这里的缘故。”韩忠彦出使辽国,辽国君主询问得知他的相貌像他的父亲,就命令工匠画下来,韩琦在国外就是如此被看重。
韩琦天生朴实忠诚,礼贤下士,无论贵贱,都一样以礼相待。尤其以奖励提拔人才作为急务,如果舆论一致推举某人,即使心中不高兴,也接纳使用,因此深受众人爱戴。选举官员,都依靠法律遵循事理,他的建议请求,只要义理所在,从不迎合某人的心意。担任宰相时,王安石有盛名,有人认为可以使用他,唯独韩琦认为不可以。到任相州太守,向皇帝辞别,神宗说:“你离开了,谁可以主持国事,王安石怎么样?”韩琦说:“王安石任翰林学士力量有余,处在辅弼之臣的地位则不行。”神宗没有回答。他驻守大名时,魏人替他建立生祠。相州人像爱戴父母一样爱戴他,遇到争斗诉讼,互相劝止,说:“不要扰乱我们的侍中。”与富弼齐名,号称贤明之相,世人称之为“富韩”。徽宗追论韩琦定策功勋,追赠魏郡王。有子五人:韩忠彦、韩端彦、韩纯彦、韩粹彦、韩嘉彦。韩端彦为右赞善大夫。韩纯彦官至徽猷阁直学士。韩粹彦为吏部侍郎,终龙图阁学士。韩嘉彦与神宗之女齐国公主攀婚,拜职为驸马都尉,终瀛海军承宣使。
韩琦传相关文章
- 《薛向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薛向,字师正。以祖荫任太庙斋郎,又为永寿主簿,权京兆户曹。有一个胡......
- 《王厚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王厚字处道。小的时候即随父亲居于军中,因此对羌人的情况非常熟悉......
- 《王韶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王韶字子纯,江州德安人。中进士,调任新安主簿、建昌军司理参军。考......
- 《蔡挺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蔡挺字子政,宋城人。中进士,调任虔州推官。任期满,因其父亲希言该当......
- 《蒲宗孟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蒲宗孟,字传正,阆州新井人。中进士第,调任夔州观察推官。治平年间,发......
- 《王安国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王安国,字平甫,是王安礼的弟弟。幼小时即非常聪明,悟性极高,没有上过......
- 《王安礼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王安礼字和甫,是王安石的弟弟。很年轻的时候即中进士,受到河东唐介......
- 《王安石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少年时喜好......
- 《李允则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李允则,字垂范,济州团练使李谦溥的儿子。小的时候因其才华出众而闻......
- 《郑侠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年间,其父在江宁做官,他随父前往,闭门苦......
- 《吕诲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父吕端,曾任太宗、真宗朝的宰相。吕诲性格纯......
- 《郑獬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郑獬,字毅夫,安州安陆人。小时就以才学闻名,诗词文章风格豪放、工整......
- 《余靖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少年时非常活泼,放荡不羁,因其富有文才而在......
- 《蔡襄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考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
- 《曾肇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曾肇,字子开,考取进士后,调任黄岩县主簿,被推荐任郑州教授,升任崇文校......
- 《曾巩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幼小时就机智敏锐,如几百字的文章,一......
- 《刘奉世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刘奉世字仲冯,天性沉稳,行为处事极有法度。中进士。熙宁三年,开始设......
- 《刘分攵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刘分攵字贡父,与刘敞同登进士科,之后在下面州县里为官二十年,才得为......
- 《欧阳修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
- 《胡宿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中举后任扬子县尉。县境水灾,老百姓死了不......
- 《王拱辰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原名拱寿,十九岁时考取进士第一名,仁宗赐......
- 《张方平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年时聪敏绝顶,家庭贫寒,买不起书,他就向别人......
- 《钱易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钱易,字希白。从前,其父钱亻宗即位为吴越王,被大将胡进思废,而改立钱......
- 《钱惟演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钱惟演,字希圣,吴越王钱亻叔的儿子。小的时候充任牙门将,随钱亻叔归......
- 《邵亢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邵亢,字兴宗,丹阳人。从小聪敏勤奋过人,十岁时就每天读书五千字。诗......
- 《唐介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父唐拱死于漳州时,众人知道唐家贫穷,想凑钱为他......
- 《赵扌卞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赵扌卞,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进士及第后,任武安军节度推官。有人在大......
- 《吴奎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记忆力强,博览群书。通过《五经》科贡举考......
- 《包拯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县人。当初考取进士后,拜官为大理评事,出任建......
- 《韩缜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韩缜字玉汝,开封雍丘人。考中进士,签书南京判官。仁宗由于发生水灾......
- 《韩维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韩维字持国,开封雍丘人。以进士奏名礼部,这时韩亿辅佐朝政,不肯试于......
- 《韩绛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韩绛字子华,开封雍丘人。推举为进士甲科,任陈州通判。直集贤院,为开......
- 《韩亿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韩亿字宗魏,先祖是真定灵寿人,迁移到开封府的雍丘。推举为进士,为大......
- 《范纯仁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范纯仁,字尧夫,苏州吴县人。在他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母亲李氏梦见一......
- 《范仲淹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他的祖先,原来是。。州人。后......
- 《文彦博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他的祖先本姓敬,因避晋高祖石敬塘和宋翼祖......
- 《富弼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起初,他的母亲韩氏身怀有孕,梦见旌旗鹤大雁降落......
- 《王硄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王王圭字禹玉,成都华阳人,后来迁移舒州。曾祖王永,事奉太后任右补阙......
- 《吴充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还未成年,就推举为进士,与其兄长吴育、吴京......
- 《陈升之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陈升之字硃叔,建州建阳人。推举为进士,历知封州、汉阳军,入京师任监......
- 《曾公亮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推举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
- 《韩琦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韩琦字稚至,相州安阳人。父亲韩国华,自有传。韩琦风骨秀异,刚成年就......
- 《章得象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章得象字希言,世代居住在泉州。高祖章仔钧,在闽任建州刺史,于是全家......
- 《庞籍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为黄州司理参军,知州夏竦认为庞籍......
- 《杜衍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父亲杜遂良,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杜衍束发......
- 《张知白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幼年酷爱学习,考中进士,经多次升迁河阳节......
- 《王曾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年少丧父,由其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向里人张......
- 《李迪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李迪字复古,先世为赵郡人,后来移住幽州。曾祖父李在钦,为躲避五代战......
- 《杨允恭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杨允恭,汉州绵竹人。家中世代都是豪族大户,杨允恭年轻时超群脱俗、......
- 《卢斌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卢斌,开封人。在晋王官邸任书记官,太宗即位,补任殿直。雍熙(984~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