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
江右游日记十二
十八日 饭于其远处。上午起身,由夏朗之西、西华山之东小径北迂,五里西转,循西华之北西行,十里,富源。其西有三狮锁水口。又西二里为泷头,彭大魁教发迹处也,溪至此折而南入山。又五里为潇泷,溪束两山间,如冲崖破峡,两岸石骨壁立,有突出溪中者,为“瑞石飞霞”,峡中有八景焉。由泷溪三里,出百里贤关,谓杨救贫云“百里有贤人出也”。又西北二里为第二关,亦有崖石危亘溪左。又西北三里,出罗潭,为第三关。过是山始开,其溪北去,是为查埠。又西北五里后与溪遇,渡而北,宿于罗家埠。
十九日 昧爽行。十里,复循西岩山之南而行,三里为值夏。西八里,逾孟堂坳,〔则赣江南来,为浇洋入处。〕又二里,张家渡,乃趁小舟顺流北下。十里,有市在江左,曰永和,其北涯有道,可径往青原。乃令张氏送者一人,名其远,张侯之近支。随舟竟往白鹭;而余同张二巫及静闻,登北涯随山东北行。五里,入两山之间。又一里,有溪转峡而出。渡溪南转,石山当户,清涧抱壑,青原寺西向而峙。主僧本寂留饭于其寒,亦甚幽静。盖寺为七祖旧刹,而后沦于书院,本寂以立禅恢复,尽迁诸书院于山外,而中构杰阁,犹未毕工也。寺后为七祖塔,前有黄荆树甚古,乃七祖誓而为记者。初入山,不过东西两山之夹耳;至北坞转入而南,亦但觉水石清异,涧壑潆回;及登塔院,下瞰寺基,更觉中洋开整,四山凑合向中靠拢。其坞内外两重,内坞宽而密,外坞曲而长,外以移书院,内以供佛宇,若天造地设者。余以为从来已久,而本寂一晤,辄言其兴复之由,始自丙寅、丁卯之间。盖是寺久为书院,而〔邹〕南皋、〔郭〕青螺二老欲两存之,迎本寂主其事。本寂力言,禅刹与书院必不两立,持说甚坚,始得迁书院于外,而寺田之复遂如破竹矣。寺前有溪,由寺东南深壑中来,至寺前汇于翠屏之下。〔翠屏为水所蚀,山骨嶙峋,层叠耸出,老树悬缀其上,下映清流,景色万状。〕寺左循流而上,山夹甚峻,而坞曲甚长,曲折而入十里,抵黄鲇岭。坞中之田,皆寺僧所耕而有者。入口为寺之龙虎两砂,回锁隘甚,但知有寺,不复如寺后复有此坞也。余自翠屏下循流攀涧,宛转其间,进进不已,觉水舂菜圃,种种不复人间。久之,日渐西,乃登山逾岭,仍由五笑亭入寺。别立禅即本寂出山,渡溪桥,循外重案山之南五里,越而西,遂西北行十里,渡赣江,已暮烟横渚水中之小块陆地,不辨江城灯火矣。又三里,同二张宿于白鹭洲。
二十日 同张二巫、静闻过城西北二里,入白燕山。山本小垅,乃天华之余支,寺僧建竖,适恰逢有白燕来翔,故以为名。还由西门入,至北门,过黄御史园,门扃jiōng关闭不入。黄名宪卿,魏珰事废。又北入田中丞园。田名仰。园外旧坊巍然,即文襄周公即永乐进士周忱之所居也,鲁灵光尚复见此,令人有山斗即泰山北斗,意指仰慕之人之想。日暮寒烟,凭吊久之,乃出昌富门,入白鹭宿。
二十一日 张氏子有书办于郡上,房者曰启文,沽酒邀酌。遂与二巫、静闻由西城外南过铁佛桥,八里,南登神冈山顶。其山在吉安城南十五里,安福、永新之江所由入大江处。山之南旧有刘府君庙,刘名竺,陈、梁时以曲江侯为吉安郡守,保良疾奸,绰有神政,没而为神,故尊其庙曰神冈,宋封为利惠王。下临安、永小江。遂由庙左转神冈东麓,北随赣江十五里,至吉安南城之螺川驿。又三里,暮,入白鹭。
白鹭洲,首自南关之西,尾径东关,横亘江中,首伏而尾高。书院创于高处,前铸大铁犀以压水,连建三坊,一曰名臣,二曰忠节,三曰理学。坊内两旁排列号馆,为诸生肄业之所。九县与郡学共十所,每所楼六楹。其内由桥门而进,正堂曰正学堂,中楼曰明德堂;后阁三层,下列诸贤神位,中曰“天开紫气”,上曰“云章”。阁楼回环,而阁杰耸,较之白鹿,迥然大观也。是院创于宋,至世庙时郡守汪囗受始扩而大之。熹庙明熹宗朱由校时为魏珰指魏忠贤所毁,惟楼阁未尽撤。至崇祯初,郡守林一囗仍鼎复旧观焉。
二十三日 在复生署中自宴。
二十四日 复生婿吴基美设宴。基美即余甥。。
二十五日 张侯后裔以二像入署。上午,别复生,以舆车送入永新舟,即往觅静闻,已往大觉寺。及至已暮,遂泊螺川驿前。
二十六日 舟人市买菜,晨餐始行。十里,至神冈山下,乃西入小江。风色颇顺,又西二十五里,三江口。一江自西北来者,为安福江;一江自西南来者,为永新江。舟溯永新江西南行,至是始有滩。又十五里,泊于横江渡。是日行五十里。
二十七日 昧爽发舟。二十里,廖仙岩。有石崖瞰江,南面已为泰和界,其北俱庐陵境也。自是舟时转北向行,盖山溪虽自西来,而屈曲南北也。十里,永阳,庐陵大市也,在江之北;〔然江之南岸,犹十里而始属泰和,以舟曲而北耳。〕又十五里,北过狼湖,乃山坞村居,非湖也。居民尹姓,有舡百艘,俱捕鱼湖襄间为业。又十五里,泊于止阳渡,有村在江之北岸。是日行六十里,两日共行百里,永新之中也。先是复生以山溪多曲,欲以二骑、二担夫送至茶陵界;余自入署,见天辄酿雪,意欲从舟,复生乃索舟,并以二夫为操舟助。至是朔风劲甚,二夫纤荷屡从水中多次下水拉纤,余甚悯其寒,辄犒以酒资。下午,浓云渐开,日色亦朗,风之力也。
二十八日 昧爽,牵而行,寒甚。二十里,敖城,始转而南。挂篷五里,上黄坝滩。复北折,遂入两山峡间。五里,枕头石。转而西,仍挂帆行,三里,上黄牛滩,十八滩从此始矣。滩之上为纷丝潭,潭水深碧,两崖突束如门,至此始有夹峙之崖,激湍之石。又七里,上二滩,为周原,山中洋壑少开,村落倚之,皆以货即卖薪为业者也。又五里为画角滩,十八滩中之最长者。又五里为坪上,则庐陵、永新之界也。两县分界在坪上之东,舟泊于坪上之西。
二十九日 昧爽行。二十里,桥面上旧有桥跨溪南北,今已圮,惟乱石堆截溪流。又五里为还古。望溪南大山横亘,下有二小峰拔地兀立,心觉其奇。问之,舟人曰:“高山名义山,土人所谓上天梁也,虽大而无奇;小峰曰梅田洞,洞即在山之麓。”余夙慕梅田之胜,亟索饭登涯,令舟子随舟候于永新。余用静闻由还古南行五里,至梅田山下,则峰皆丛石耸叠,〔无纤土蒙翳其间,真亭亭出水莲也。〕山麓有龙姓者居之。东向者三洞,北向者一洞,惟东北一角山石完好,而东南洞尽处与西北诸面,俱为烧灰者。铁削火淬,玲珑之质,十去其七矣。
东向第一洞在穹崖下,洞左一突石障其侧。由洞门入,穹然而高,十数丈后,洞顶忽盘空而起,四围俱削壁下垂,如悬帛万丈,牵绡回幄形容石壁像牵拉缠绕的布慢一般,从天而下者。其上复嘘窦嵌空有洞穴在半壁敞开,结蜃成阁,中有一窍直透山顶,天光直落洞底,日影斜射上层,仰而望之,若有仙灵游戏其上者,恨无十丈梯,凌空置身其间也。由此北入,左右俱有旋螺之室,透瓣之门,伏兽垂幢,不可枚举。而正洞垂门五重,第三重有柱中擎,剖门为二:正门在左,直透洞光;旁门在右,暗中由别窦入,至第四门之内而合。再入至第五门,约已半里,而洞门穹直,光犹遥射。至此路忽转左,再入一门,黑暗一无所睹,但觉空洞之声,比明处更宏远耳。欲出索炬再入,既还步,所睹比入时更显,垂乳列柱,种种满前,应接不暇,不自觉其足之不前也。洞之南不十步,又得一洞,亦直北而入,最后亦转而左,即昏黑不可辨,较之第一洞,正具体而微,然洞中瑰异宏丽之状,十不及一二也。既出,见洞之右壁,一隙岈然若门。侧身而入,其门高五六尺,而阔仅尺五,上下二旁,方正如从绳挈矩指合规矩,而槛桔指洞门槛栏之形,宛然斫削而成者。其内石色亦与外洞殊异,圆窦如月,侧隙如圭,玲珑曲折,止可蛇游猿倒而入。有风蓬蓬然从圆窦出,而忽昏黑一无所见,乃蛇退而返。出洞而南不十步,再得第三洞,则穹然两门,一东向,一南向,名合掌洞。中亦穹然明朗。初直北入,既而转右。转处有石柱洁白如削玉,上垂而为宝盖,绡围珠络,形甚瑰异。从此东折渐昏黑,两旁壁亦渐狭,而其上甚高,亦以无火故,不能烛其上层,而下则狭者复渐低,不能容身而出。自是而南,凌空飞云之石,俱受大斧烈焰之剥肤矣。
仍从山下转而北,见其耸峭之胜,而四顾俱无径路。仍过东北龙氏居,折而西,遇一人引入后洞。是洞在山之北,甫入洞,亦有一洞窍上透山顶,其内直南入,亦高穹明敞。当洞之中,一石柱斜骞于内,作曲折之状,曰石树。其下有石棋盘,上有数圆子如未收者。俗谓“棋残子未收”。后更有平突如牛心、如马肺者,有下昂首而上、上垂乳而下者,欲接而又不接者。其内西转,云可通前洞而出,以黑暗无灯,且无导者,姑出洞外。
时连游四洞,日已下舂,既不及觅炬再入,而洞外石片嶙峋,又觉空中浮动,益无暇俯幽抉閟bì闭矣此句意即无暇览那些幽闭的景色。遂与静闻由石瓣中攀崖蹈隙而上,下瞰诸悬石,若削若缀,静闻心动不能从,而山下居人亦群呼无路不可登;余犹宛转峰头,与静闻各踞一石,出所携胡饼啖之,度已日暮,不及觅炊所也。既而下山,则山之西北隅,其焚削之惨,与东南无异矣。乃西过一涧,五里,入西山。循水口而入,又二里登将军坳,又二里下至西岭角,遂从大道西南行。五里,则大溪自南而来,绕永新城东北而去,有浮桥横架其上,过桥即永新之东关矣。时余舟自还古转而北去,乃折而南,迂曲甚多,且溯流逆上,尚不能至,乃入游城中,抵暮乃出,舟已泊浮桥下矣。
永新东二十里高山曰义山,横亘而南,为泰和、龙泉界。西四十里高山曰禾山,为茶陵州界。南岭最高者曰岭背,名七姬岭,去城五十里,乃通永宁、龙泉道也。永新之溪西自麻田来,至城下,绕城之南,转绕其东而北去。麻田去城二十里,一水自路江东向来,一水自永宁北向来,〔合于麻田。〕
三十日 永新令闵及申以遏籴禁止买米闭浮桥,且以封印谩许假装承诺开关,而竟不至。上午,舟人代为觅轿不得,遂无志永宁,而谋迳趋路江。乃以二夫、一舟人分担行李,入东门,出南门,溯溪而西。七里,有小溪南自七姬岭来人。又西三里,大溪自西南破壁而出,路自西北沿山而入。又三里,西上草墅岭。三里,越岭而下为枫树,复与大溪遇。路由枫树西北越合口岭,八里至黄杨。溯溪而西,山径始大开,又七里,李田。去路江尚二十里。日才下午,以除夕恐居停不便,即早觅托宿处,而旅店俱不能容。予方徬徨路口,有儒服者过而问曰:“君且南都人耶?余亦将南往留都,岂可使贤者露处于我土地!”揖其族人,主囗其家。余问其姓,曰“刘。”且曰:“吾兄亦在南都,故吾欲往。”盖指肩吾刘礼部也,名元震。始知刘为永新人,而兹其里hàn乡里云。余以行李前往,遂同赴其族刘怀素家。其居甚宽整,乃村居之隐者,而非旅肆也。问肩吾所居,相去尚五里,遂不及与前所遇者晤。是日止行三十五里,因市酒肉犒所从三夫,而主人以村醪láo农村制的酒饮余,竟忘逆旅之苦。但彻夜不闻一炮爆竹声,山乡之寥寂,真另一天地也。晚看落日,北望高山甚近,问之,即禾山也。
十九日 昧爽行。十里,复循西岩山之南而行,三里为值夏。西八里,逾孟堂坳,〔则赣江南来,为浇洋入处。〕又二里,张家渡,乃趁小舟顺流北下。十里,有市在江左,曰永和,其北涯有道,可径往青原。乃令张氏送者一人,名其远,张侯之近支。随舟竟往白鹭;而余同张二巫及静闻,登北涯随山东北行。五里,入两山之间。又一里,有溪转峡而出。渡溪南转,石山当户,清涧抱壑,青原寺西向而峙。主僧本寂留饭于其寒,亦甚幽静。盖寺为七祖旧刹,而后沦于书院,本寂以立禅恢复,尽迁诸书院于山外,而中构杰阁,犹未毕工也。寺后为七祖塔,前有黄荆树甚古,乃七祖誓而为记者。初入山,不过东西两山之夹耳;至北坞转入而南,亦但觉水石清异,涧壑潆回;及登塔院,下瞰寺基,更觉中洋开整,四山凑合向中靠拢。其坞内外两重,内坞宽而密,外坞曲而长,外以移书院,内以供佛宇,若天造地设者。余以为从来已久,而本寂一晤,辄言其兴复之由,始自丙寅、丁卯之间。盖是寺久为书院,而〔邹〕南皋、〔郭〕青螺二老欲两存之,迎本寂主其事。本寂力言,禅刹与书院必不两立,持说甚坚,始得迁书院于外,而寺田之复遂如破竹矣。寺前有溪,由寺东南深壑中来,至寺前汇于翠屏之下。〔翠屏为水所蚀,山骨嶙峋,层叠耸出,老树悬缀其上,下映清流,景色万状。〕寺左循流而上,山夹甚峻,而坞曲甚长,曲折而入十里,抵黄鲇岭。坞中之田,皆寺僧所耕而有者。入口为寺之龙虎两砂,回锁隘甚,但知有寺,不复如寺后复有此坞也。余自翠屏下循流攀涧,宛转其间,进进不已,觉水舂菜圃,种种不复人间。久之,日渐西,乃登山逾岭,仍由五笑亭入寺。别立禅即本寂出山,渡溪桥,循外重案山之南五里,越而西,遂西北行十里,渡赣江,已暮烟横渚水中之小块陆地,不辨江城灯火矣。又三里,同二张宿于白鹭洲。
二十日 同张二巫、静闻过城西北二里,入白燕山。山本小垅,乃天华之余支,寺僧建竖,适恰逢有白燕来翔,故以为名。还由西门入,至北门,过黄御史园,门扃jiōng关闭不入。黄名宪卿,魏珰事废。又北入田中丞园。田名仰。园外旧坊巍然,即文襄周公即永乐进士周忱之所居也,鲁灵光尚复见此,令人有山斗即泰山北斗,意指仰慕之人之想。日暮寒烟,凭吊久之,乃出昌富门,入白鹭宿。
二十一日 张氏子有书办于郡上,房者曰启文,沽酒邀酌。遂与二巫、静闻由西城外南过铁佛桥,八里,南登神冈山顶。其山在吉安城南十五里,安福、永新之江所由入大江处。山之南旧有刘府君庙,刘名竺,陈、梁时以曲江侯为吉安郡守,保良疾奸,绰有神政,没而为神,故尊其庙曰神冈,宋封为利惠王。下临安、永小江。遂由庙左转神冈东麓,北随赣江十五里,至吉安南城之螺川驿。又三里,暮,入白鹭。
白鹭洲,首自南关之西,尾径东关,横亘江中,首伏而尾高。书院创于高处,前铸大铁犀以压水,连建三坊,一曰名臣,二曰忠节,三曰理学。坊内两旁排列号馆,为诸生肄业之所。九县与郡学共十所,每所楼六楹。其内由桥门而进,正堂曰正学堂,中楼曰明德堂;后阁三层,下列诸贤神位,中曰“天开紫气”,上曰“云章”。阁楼回环,而阁杰耸,较之白鹿,迥然大观也。是院创于宋,至世庙时郡守汪囗受始扩而大之。熹庙明熹宗朱由校时为魏珰指魏忠贤所毁,惟楼阁未尽撤。至崇祯初,郡守林一囗仍鼎复旧观焉。
二十三日 在复生署中自宴。
二十四日 复生婿吴基美设宴。基美即余甥。。
二十五日 张侯后裔以二像入署。上午,别复生,以舆车送入永新舟,即往觅静闻,已往大觉寺。及至已暮,遂泊螺川驿前。
二十六日 舟人市买菜,晨餐始行。十里,至神冈山下,乃西入小江。风色颇顺,又西二十五里,三江口。一江自西北来者,为安福江;一江自西南来者,为永新江。舟溯永新江西南行,至是始有滩。又十五里,泊于横江渡。是日行五十里。
二十七日 昧爽发舟。二十里,廖仙岩。有石崖瞰江,南面已为泰和界,其北俱庐陵境也。自是舟时转北向行,盖山溪虽自西来,而屈曲南北也。十里,永阳,庐陵大市也,在江之北;〔然江之南岸,犹十里而始属泰和,以舟曲而北耳。〕又十五里,北过狼湖,乃山坞村居,非湖也。居民尹姓,有舡百艘,俱捕鱼湖襄间为业。又十五里,泊于止阳渡,有村在江之北岸。是日行六十里,两日共行百里,永新之中也。先是复生以山溪多曲,欲以二骑、二担夫送至茶陵界;余自入署,见天辄酿雪,意欲从舟,复生乃索舟,并以二夫为操舟助。至是朔风劲甚,二夫纤荷屡从水中多次下水拉纤,余甚悯其寒,辄犒以酒资。下午,浓云渐开,日色亦朗,风之力也。
二十八日 昧爽,牵而行,寒甚。二十里,敖城,始转而南。挂篷五里,上黄坝滩。复北折,遂入两山峡间。五里,枕头石。转而西,仍挂帆行,三里,上黄牛滩,十八滩从此始矣。滩之上为纷丝潭,潭水深碧,两崖突束如门,至此始有夹峙之崖,激湍之石。又七里,上二滩,为周原,山中洋壑少开,村落倚之,皆以货即卖薪为业者也。又五里为画角滩,十八滩中之最长者。又五里为坪上,则庐陵、永新之界也。两县分界在坪上之东,舟泊于坪上之西。
二十九日 昧爽行。二十里,桥面上旧有桥跨溪南北,今已圮,惟乱石堆截溪流。又五里为还古。望溪南大山横亘,下有二小峰拔地兀立,心觉其奇。问之,舟人曰:“高山名义山,土人所谓上天梁也,虽大而无奇;小峰曰梅田洞,洞即在山之麓。”余夙慕梅田之胜,亟索饭登涯,令舟子随舟候于永新。余用静闻由还古南行五里,至梅田山下,则峰皆丛石耸叠,〔无纤土蒙翳其间,真亭亭出水莲也。〕山麓有龙姓者居之。东向者三洞,北向者一洞,惟东北一角山石完好,而东南洞尽处与西北诸面,俱为烧灰者。铁削火淬,玲珑之质,十去其七矣。
东向第一洞在穹崖下,洞左一突石障其侧。由洞门入,穹然而高,十数丈后,洞顶忽盘空而起,四围俱削壁下垂,如悬帛万丈,牵绡回幄形容石壁像牵拉缠绕的布慢一般,从天而下者。其上复嘘窦嵌空有洞穴在半壁敞开,结蜃成阁,中有一窍直透山顶,天光直落洞底,日影斜射上层,仰而望之,若有仙灵游戏其上者,恨无十丈梯,凌空置身其间也。由此北入,左右俱有旋螺之室,透瓣之门,伏兽垂幢,不可枚举。而正洞垂门五重,第三重有柱中擎,剖门为二:正门在左,直透洞光;旁门在右,暗中由别窦入,至第四门之内而合。再入至第五门,约已半里,而洞门穹直,光犹遥射。至此路忽转左,再入一门,黑暗一无所睹,但觉空洞之声,比明处更宏远耳。欲出索炬再入,既还步,所睹比入时更显,垂乳列柱,种种满前,应接不暇,不自觉其足之不前也。洞之南不十步,又得一洞,亦直北而入,最后亦转而左,即昏黑不可辨,较之第一洞,正具体而微,然洞中瑰异宏丽之状,十不及一二也。既出,见洞之右壁,一隙岈然若门。侧身而入,其门高五六尺,而阔仅尺五,上下二旁,方正如从绳挈矩指合规矩,而槛桔指洞门槛栏之形,宛然斫削而成者。其内石色亦与外洞殊异,圆窦如月,侧隙如圭,玲珑曲折,止可蛇游猿倒而入。有风蓬蓬然从圆窦出,而忽昏黑一无所见,乃蛇退而返。出洞而南不十步,再得第三洞,则穹然两门,一东向,一南向,名合掌洞。中亦穹然明朗。初直北入,既而转右。转处有石柱洁白如削玉,上垂而为宝盖,绡围珠络,形甚瑰异。从此东折渐昏黑,两旁壁亦渐狭,而其上甚高,亦以无火故,不能烛其上层,而下则狭者复渐低,不能容身而出。自是而南,凌空飞云之石,俱受大斧烈焰之剥肤矣。
仍从山下转而北,见其耸峭之胜,而四顾俱无径路。仍过东北龙氏居,折而西,遇一人引入后洞。是洞在山之北,甫入洞,亦有一洞窍上透山顶,其内直南入,亦高穹明敞。当洞之中,一石柱斜骞于内,作曲折之状,曰石树。其下有石棋盘,上有数圆子如未收者。俗谓“棋残子未收”。后更有平突如牛心、如马肺者,有下昂首而上、上垂乳而下者,欲接而又不接者。其内西转,云可通前洞而出,以黑暗无灯,且无导者,姑出洞外。
时连游四洞,日已下舂,既不及觅炬再入,而洞外石片嶙峋,又觉空中浮动,益无暇俯幽抉閟bì闭矣此句意即无暇览那些幽闭的景色。遂与静闻由石瓣中攀崖蹈隙而上,下瞰诸悬石,若削若缀,静闻心动不能从,而山下居人亦群呼无路不可登;余犹宛转峰头,与静闻各踞一石,出所携胡饼啖之,度已日暮,不及觅炊所也。既而下山,则山之西北隅,其焚削之惨,与东南无异矣。乃西过一涧,五里,入西山。循水口而入,又二里登将军坳,又二里下至西岭角,遂从大道西南行。五里,则大溪自南而来,绕永新城东北而去,有浮桥横架其上,过桥即永新之东关矣。时余舟自还古转而北去,乃折而南,迂曲甚多,且溯流逆上,尚不能至,乃入游城中,抵暮乃出,舟已泊浮桥下矣。
永新东二十里高山曰义山,横亘而南,为泰和、龙泉界。西四十里高山曰禾山,为茶陵州界。南岭最高者曰岭背,名七姬岭,去城五十里,乃通永宁、龙泉道也。永新之溪西自麻田来,至城下,绕城之南,转绕其东而北去。麻田去城二十里,一水自路江东向来,一水自永宁北向来,〔合于麻田。〕
三十日 永新令闵及申以遏籴禁止买米闭浮桥,且以封印谩许假装承诺开关,而竟不至。上午,舟人代为觅轿不得,遂无志永宁,而谋迳趋路江。乃以二夫、一舟人分担行李,入东门,出南门,溯溪而西。七里,有小溪南自七姬岭来人。又西三里,大溪自西南破壁而出,路自西北沿山而入。又三里,西上草墅岭。三里,越岭而下为枫树,复与大溪遇。路由枫树西北越合口岭,八里至黄杨。溯溪而西,山径始大开,又七里,李田。去路江尚二十里。日才下午,以除夕恐居停不便,即早觅托宿处,而旅店俱不能容。予方徬徨路口,有儒服者过而问曰:“君且南都人耶?余亦将南往留都,岂可使贤者露处于我土地!”揖其族人,主囗其家。余问其姓,曰“刘。”且曰:“吾兄亦在南都,故吾欲往。”盖指肩吾刘礼部也,名元震。始知刘为永新人,而兹其里hàn乡里云。余以行李前往,遂同赴其族刘怀素家。其居甚宽整,乃村居之隐者,而非旅肆也。问肩吾所居,相去尚五里,遂不及与前所遇者晤。是日止行三十五里,因市酒肉犒所从三夫,而主人以村醪láo农村制的酒饮余,竟忘逆旅之苦。但彻夜不闻一炮爆竹声,山乡之寥寂,真另一天地也。晚看落日,北望高山甚近,问之,即禾山也。
上一篇:江右游日记十三
下一篇:江右游日记十一
江右游日记十二相关文章
- 《粤西游日记二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八日天色明丽,待夫,上午始行。周文韬、粱心谷与茂林师远送,订后期......
- 《粤西游日记二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三十日早寒甚。初雾旋霁,而夫终不来。盖此处铺司管理驿让的机构奸......
- 《粤西游日记二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五日候夫龙英,因往游飘岩。州治北向前数里外,有土山环绕,内有一......
- 《粤西游日记二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八日昧爽入城,取滕所作书。抵北关,站骑已至。余令顾仆与骑俱返候......
- 《粤西游日记二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四日自驮朴〔取道至太平。〕西南行一里,有石垣东起江岸,西属于山......
- 《粤西游日记二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七日鸡初鸣,自新宁西南行。已转西北,直逼西峰之下,乃南转,共八里......
- 《粤西游日记二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丁丑(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九月二十二日余往崇善寺别静闻,遂下〔太平〕舟......
- 《粤西游日记二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十日 未明发舟,晓霞映江,从篷底窥之,如行紫丝步帐中,彩色缤纷,又是......
- 《粤西游日记二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三日 饭勾漏,即东北行。由营房转山之东南角,过透石东出之泉,径草......
- 《粤西游日记二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九日 由上岩转入东北峡,过牛陇,共三里出峡,有岐焉。一直北循北......
- 《粤西游日记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四日 作诗与梁君别,各殷勤执手,订后期焉。西向下山,望罗丛岩在......
- 《粤西游日记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八日 晨餐后放舟。十里,石狗湾。有小山在江左,江稍曲而东北。小......
- 《粤西游日记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六日 洞中事完,余欲一探铁旗岩,遂为行计。而是日雨复沛然,余不顾......
- 《粤西游日记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八日 参慧束炬导游真仙后暗洞。始由天柱老君像后入,皆溪西崖......
- 《粤西游日记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五日 平明起饭,陆氏子仍为肩囊送行。先隔晚,望其北山,有岩洞剨......
- 《粤西游日记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五日 昧爽起,无梳具,乃亟趋入城寓,而静闻犹卧庙中。初拟令顾仆出......
- 《粤西游日记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丁丑(公元1637年)六月十二日 晨餐后登舟,顺流而南,曲折西转,二十里,小......
- 《粤西游日记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十日 早觅担夫,晨餐即行。出振武门,〔取柳州道。〕五里,西过茶庵......
- 《粤西游日记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三日 简通“检”,检查顾仆所促拓工《水月洞碑》,始见......
- 《粤西游日记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五日 自阳朔东南渡头发舟,溯流碧莲峰下。由城东而北,过龙头山......
- 《粤西游日记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三日 早索晨餐,从白沙随江东北行。一里,渡江而南,出东界书童山......
- 《粤西游日记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六日 余暂憩赵寓,作寄衡州金祥甫书,补纪游之未尽者。十七日 雨......
- 《粤西游日记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三日 早促饭,即出靖藩城北门,过独秀西庵,叩绀谷,已入内官礼忏矣。......
- 《粤西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一日 饭后出东江门,渡浮桥,共一里,过嘉熙桥,问龙隐路。龙隐岩即在......
- 《粤西游日记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六日 晨餐后,作二诗别郑、杨诸君。郑君复强少留,以一诗酬赠焉。......
- 《粤西游日记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二日 晨餐后,与静闻、顾仆裹蔬粮,携卧具,东出浮桥门。渡浮桥,又东......
- 《粤西游日记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八日 平明,饭而行。二里,西南出涧口,渡水,逾一小岭,又三里得平畴......
- 《粤西游日记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日 平明饭。溯湘江而西,五里,北向入塔儿铺,始离湘岸,已入桂林界......
- 《粤西游日记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丁丑(公元1637年)闰四月初八日 夜雨霏霏,四山叆叇àid&agrav......
- 《楚游日记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七日 平明行,舟多北向。二十里,抵祁阳东市,舟人复泊而市米,过午......
- 《楚游日记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六日 见明而炊,既饭犹久候而后明,盖以月光为晓也。十里至路口铺......
- 《楚游日记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十日 雨虽止而泞甚。自万岁桥北行十里,为新桥铺,有路自东南来合......
- 《楚游日记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六日 饭而行。出东门,五里,一山突于路北,武水亦北向至,路由山南水......
- 《楚游日记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四月初一日 五鼓,雨大作,平明冒雨行。即从路亭岐而东北,随萧韶溪西......
- 《楚游日记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七日 雨色已止,而浓云稍开。亟饭,逾马蹄石岭,三里,抵玉琯岩之南......
- 《楚游日记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四日 雨止而云气蒙密。平明,由路亭西行,五里为太平营,而九疑司......
- 《楚游日记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六日 平明行,二十里,为麻潭驿,其地犹属零陵,而南即道州界矣。自入......
- 《楚游日记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一日 平明行,二十五里,过黄杨铺,其地有巡司。又四十里,泊于七里滩......
- 《楚游日记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三月初一日 桂王临朝,命承奉刘及王承奉之侄设斋桃花冲施僧。静闻......
- 《楚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三日 碧空晴朗,欲出南郊,先出铁楼门。过艾行可家,登堂见其母,则......
- 《楚游日记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十日 夜雨达旦。初涉潇湘指今湖南境内,遂得身历此景,亦不以为恶......
- 《楚游日记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月初一日 早饭于绿竹庵,以城市泥泞,不若山行。遂东南逾一小岭,至......
- 《楚游日记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二日 〔力疾急速登山。由岳庙西度将军桥,岳庙东西皆涧。北入......
- 《楚游日记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六日 东岭坞内居人段姓,引南行一里,登东岭,即从岭上西行。岭头多......
- 《楚游日记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十一日 是日立春,天色开霁。亟饭,托静闻随行李......
- 《江右游日记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六日 晨起,雾仍密翳。晨餐毕,别僧宝林出,而雨忽至;仍返庵中,坐久之......
- 《江右游日记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初一日 晓起,晴丽殊甚。问其地,西去路江二十里......
- 《江右游日记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八日 饭于其远处。上午起身,由夏朗之西、西华山之东小径北迂,五......
- 《江右游日记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二月初一日 先晚雨丝丝下,中夜愈甚,遂无意留吉水。入城问打听张......
- 《江右游日记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二日 由北城外历凤凰山北麓,经北门,二里,过黄备桥。桥架曹溪之......
- 《江右游日记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八日 别调御诸君。十五里,午至麻姑坛。又西二里,坞穷。循南山上......
- 《江右游日记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三日 (缺)白赤丸如轮,平升玉盘之上,遥望日下,白气平铺天末,上有翠尖......
- 《江右游日记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九日 写十二诗付崑即昆石上人,已上午矣。即从草塘左循崖南下,路......
- 《江右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五日 晨餐后,别丘、夏。二里,仍出大路南。十里,登一岭,曰杨源岭。......
- 《江右游日记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一月初二日 出建昌南门,西行二里至麻姑山足。上山二里,半山亭,有......
- 《江右游日记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四日 晨餐后,仍渡西南门大溪候车夫,久之发,已上午矣。南十里,新......
- 《江右游日记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三日 晨起,渡大溪之北,复西向行,八里,将至贵溪城,忽见溪南一桥门......
- 《江右游日记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一日 早起,寒甚,雨气渐收,众峰俱出,惟寺东南绝顶尚有云气。与贯......
- 《江右游日记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丙子(公元1636年)十月十七日 鸡鸣起饭,再鸣而行。五里,蒋莲铺,月色皎......
- 《浙游日记下》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九日 早起,天色如洗,与王敬川同人兰溪西门,即过县前。县前如水,盖......
- 《浙游日记上》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丙子(公元1636年)九月十九日 余久拟西游,迁延二载,老病将至,必难再迟......
- 《游恒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去北台七十里,山始豁然,曰东底山。台山北尽,即属繁峙界矣。初九日出......
- 《游五台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癸酉(1633年)七月二十八日出都(即今北京)为五台游。越八月初四日,抵阜平南......
- 《闽游日记后》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庚午(1630年)春,漳州司理叔促赴署。余拟是年暂止游屐,而漳南之使络绎......
- 《闽游日记前》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二日 二十里,登仙霞岭。三十五里,登丹枫岭,岭南即福建界。又七里......
- 《游太和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一日 登仙猿岭。十余里,有枯溪小桥,为郧县境,乃河南、湖广界。东......
- 《游太华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月晦 入潼关,三十五里,乃税驾停宿,税通“脱”西岳庙。......
- 《游嵩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余髫年tiáo幼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久拟历襄......
- 《游九鲤湖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浙、闽之游旧矣。余志在蜀之峨眉、粤之桂林,至太华、恒岳诸山;若罗......
- 《游庐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戊午(1618年),余同兄雷门、白夫,以八月十八日至九江。易小舟,沿江南入......
- 《游武彝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月二十一日(公元1616年),这是徐霞客游芜山后入闽游的时间 出崇安......
- 《游黄山日记后》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戊午(公元1618年)九月初三日 出白岳榔梅庵,至桃源桥。从小桥右下,陡......
- 《游黄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二日 自白岳下山,十里,循麓而西,抵南溪桥。渡大溪,循别溪,依山北行......
- 《游白岳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丙辰岁(1618年),余同浔阳叔翁,于正月二十六日,至微之休宁。出西门。其......
- 《游雁宕山日记后》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余与仲昭兄游天台,为壬申(1632年)三月。至四月二十八日,达黄岩,再访雁......
- 《游雁宕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自初九日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a&ogra......
- 《游天台山日记后》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壬申(1632年)三月十四日 自宁海发骑骑马出发,四十五里,宿岔路口。其......
- 《游天台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为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