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
粤西游日记四
初二日 晨餐后,与静闻、顾仆裹蔬粮,携卧具,东出浮桥门。渡浮桥,又东渡花桥,从桥东即北转循山。花桥东涯有小石突临桥端,修溪缀村,东往殊逗人心目。山峙花桥东北,其嵯峨之势,反不若东南夹道之峰,而七星岩即峙焉,其去浮桥共里余耳。岩西向,其下有寿佛寺,即从寺左登山。先有亭翼然迎客,名曰摘星,则曹能始所构而书之。其上有崖横骞,仅可置足,然俯瞰城堞西山,则甚畅也。其左即为佛庐,当岩之口,入其内不知其为岩也。询寺僧岩所何在,僧推后扉导余入。历级而上约三丈,洞口为庐掩黑暗,忽转而西北,豁然中开,上穹下平,中多列笋悬柱,〔爽朗通漏〕,此上洞也,是为七星岩。从其右历级下,又入下洞,是为栖霞洞。其洞宏朗雄拓,门亦西北向,仰眺崇赫。洞顶横裂一隙,有〔石〕鲤鱼从隙悬跃下向,首尾鳞腮,使琢石为之,不能酷肖乃尔。其旁盘结蟠盖,五色灿烂。西北层台高叠,缘级而上,是为老君台。由台北向,洞若两界,西行高〔台〕之上,东循深壑之中。由台上行,入一门,直北至黑暗处,上穹无际,下陷成潭,澒hòng洞tóng弥漫无际峭裂,忽变夷为险。时余先觅导者,燃松明于洞底以入洞,不由台上,故不及从,而不知其处之亦不可明也。乃下台,仍至洞底。导者携灯前趋,循台东壑中行,始见台〔壁〕攒裂绣错,备诸灵幻,更记身之自上来也。直北入一天门,石楹垂立,仅度单人。既入,则复穹然高远,其左有石栏横列,下陷深黑,杳不见〔底〕,是为獭子潭。导者言其渊深通海,未必然也。盖即老君台北向下坠处,至此则高深易位,丛辟交关,又成一境矣。其内又连进两天门,路渐转而东北,内有“花瓶插竹”、“撤网”、“弈棋”、“八仙”、“馒头”诸石,两旁善财童子,中有观音诸像。导者行急,强留谛视,顾此失彼。然余所欲观者,不在此也。又逾崖而上,其右有潭,渊黑一如獭子潭,而宏广更过之,〔是名龙江,〕其盖与獭子相通焉。又北行东转,过红毡、白毡,委裘垂毯,纹缕若织。又东过凤凰戏水,始穿一门,阴风飕飗微风吹动的样子,卷灯冽肌,盖风自洞外入,至此则逼聚而势愈大也。叠彩风洞亦热。然叠彩昔无风洞之名,而今人称之;此中昔有风洞,今无知者。出此,忽见白光一圆,内映深壑,空濛若天之欲曙。遂东出后洞,有水自洞北环流,南入洞中,〔想下为龙江者,〕小石梁跨其上,则宋相曾公布所为也。度桥,拂洞口右崖,则曾公之记在焉。始知是洞昔名冷水岩,曾公帅桂今桂林,搜奇置桥,始易名曾公岩,与栖霞盖一洞潜通,两门各擅耳。
余伫立桥上,见涧中有浣而汲者,余询:“此水从东北来,可溯之以入否?”其人言:“由水穴之上可深入数里,其中名胜,较之外洞,路倍而奇亦倍之。若水穴则深浅莫测,惟冬月可涉,此非其时也。”余即觅其人为导。其人乃归取松明,余随之出洞而右,得庆林观焉。以所负囊裹寄之,且托其炊黄粱以待。遂同导者入,仍由隘口东门,过凤凰戏水,抵红、白二毡,始由岐北向行。其中有弄球之狮,卷鼻之象,长颈盎背之骆驼,有土冢之祭,则猪鬣鹅掌罗列于前;有罗汉之燕,则金盏银台排列于下。其高处有山神,长尺许,飞坐悬崖;其深处有佛像,仅七寸,端居半壁菩萨之侧。禅榻一龛,正可趺跏而坐;观音座之前,法藏一轮,若欲圆转而行。深处复有渊黑,当桥涧上流。至此导者亦不敢入,曰:“挑灯引炬,即数日不能竟,但此从无入者,况当水涨之后,其可尝不测乎?”乃返,循红白二毡、凤凰戏水而出。计前自栖霞达曾公岩,约径过者共二里,后自曾公岩入而出,约盘旋者共三里,然二洞之胜,几一网无遗矣。
出洞,饭于庆林观。望来时所见娘媳妇峰即在其东,从间道趋其下,则峰下西开一窍,种圃灌园者而聚庐焉。种金系草,为吃烟药者。其北复有岩洞种种,盖曾公岩之上下左右,不一而足也。于是循七星山之南麓,北向草莽中,连入三洞。计省春当在其北,可逾岭而达,遂北望岭坳行。始有微路,里半至山顶,石骨峻嶒céng高峻突兀,不容着足,而石隙少开处,则棘刺丛翳愈难跻;然石片之奇,峰瓣之异,远望则掩映,而愈披愈出,令人心目俱眩。又里半,逾岭而下,复得〔凿〕石之级,下级而省春岩在矣。
其岩三洞排列,俱东北向。〔最西者骞云上飞,〕内深入,有石如垂肺中悬。西入南转,其洞渐黑,惜无居人,不能索炬以入,然闻内亦无奇,不必入也。洞右旁通一窍,以达中洞。居中者外深而中不能远入,洞前亦有垂槎倒龙之石。洞右又透一门以达东洞。最东者垂石愈繁,洞亦旁裂,中有清泉下注成潭,寒碧可鉴。余令顾仆守己行囊于中洞,与静闻由洞前循崖东行。洞上耸石如人,蹲石如兽。洞东则危石亘空,仰望如劈。其下清流潆之,曰拖剑江,即癸水也。〔源发尧山,〕自东北而抵山之北麓,乃西出葛老桥而西入漓水焉。时余转至山之东隅,仰见崖半裂窍层叠,若云嘘绡幕,连过三窍,意谓若窍内旁通,连三为一,正如叠蕊阁于中天,透琼楞于云表,此一奇也。然而未必可达,乃徘徊其下,披莽隙,梯悬崖,层累而上。既达一窍,则窍内果通中窍。第中窍卑伏,不能昂首,须从窍外横度,若台榭然,不由中奥也。既达第三窍,穿隙而入,从后有一龛,前辟一窗,窗中有玉柱中悬,柱左又有龛一圆,上有圆顶,下有平座,结跏而坐,四体恰适,即刮琢不能若此之妙。其前正对玉柱,有小乳下垂,珠泉时时一滴。余与静闻分踞柱前窗隙,下临危崖。行道者望之,无不回旋其下,有再三不能去者。已而有二村樵,仰眺久之,亦攀跻而登,谓余:“此处结庐甚便,余村近此,可以不时瞻仰也。”余谓:“此空中楼阁,第恨略浅而隘,若少宏深,便可停栖耳。”其人曰:“中窍之上尚有一洞甚宏。”欲为余攀跻而上,久之不能达。余乃下倚松阴,从二樵仰眺处,反眺二樵在上,攀枝觅级,终阻悬崖,无从上跻也。久之,仍西行入省春东洞内,穿入中洞,又从其西腋穿入西洞。洞多今人摩崖之刻。
出洞而西,又得一洞,洞门北向,约高五丈,内稍下,西转虽渐昏黑,而崇宏之势愈甚,以无炬莫入,此古洞也。左崖大书“五美四恶”章,乃张南轩笔,遒劲完美,惜无知者,并洞亦莫辨其名,或以为会仙岩,或以为弹丸岩。拂岩壁,宋莆田陈黼fǔ题,则清岩洞也,岂以洞在癸水之渚耶?洞西拖剑水目东北直逼崖下,崖愈穹削,高插霄而深嵌渊,甚雄壮也。石梁跨水西度,于是崖与水俱在路南矣。盖七星山之东北隅也,是名弹丸山,自省春来共一里矣。
由其西南渡各老桥,以各乡之老所建,故以为名。望崖巅有洞高悬穹,上下俱极峭削,以为即栖霞洞口也。而细谛其左,又有一崖展云架庐,与七星洞后门有异。亟东向登山,山下先有一刹,盖与寿佛寺、七星观南北鼎峙山前者也。〔南为七星观,东上即七星洞;中为寿佛寺,东上即栖霞洞;北为此刹,东上即朝云岩也。〕仰面局膝攀蹬,直上者数百级,遂入朝云岩,其岩西向,在栖霞之北,从各老桥又一里矣。洞口高悬,其内北转,高穹愈甚,徽僧太虚叠磴驾阁于洞口,飞临绝壁,下瞰江城,远挹yì作揖西山,甚畅。第时当返照入壁,竭蹶而登,喘汗交迫。甫投体叩佛,忽一僧前呼,则融止也。先是,与融止一遇于衡山太古坪,再遇于衡州绿竹庵,融止先归桂林,相期会于七星。比余至,逢人辄问,并无识者。过七星,谓已无从物色。至此忽外遇之,遂停宿其岩。因问其北上高岩之道,融止曰:“此岩虽高耸,虽近崖右,曾无可登之级。约其洞之南壁,与此洞之北底,相隔只丈许,若从洞内可凿窦以通,洞以外更无悬栻yì小木桩梯之处也”。凭栏北眺,洞为石掩,反不能近瞩,惟洒发抬头远望向西山,历数其诸峰耳。西山自北而南:极北为虞〔山〕,再南为东镇门山,再南为木龙风洞山,即桂山也,再南为伏波山。此城东一支也。虞山之西,极北为华景山,再南为马留山,再南为隐山,再南为侯山、广福王山。此城西一支也。伏波、隐山之中为独秀,其南对而踞于水口者,为漓山、穿山。〔皆漓江以西,故曰西山云。〕
初三日 留朝云岩阁上,对西追录数日游记。薄暮乃别融止下山,南过寿佛寺、七星观,共一里,西渡花桥,又西一里,渡浮桥,入东江门,南半里,至赵寓宿焉。
初四日 晨餐后,北一里,过靖江府东门,从东北角又一里,绕至北门。礼忏坛僧灵室,乃永州茶庵会源徒孙也,引余辈入藩城北门。门内即池水一湾,南绕独秀山之北麓,是为月牙池。由池西南经独秀西麓,有碑夹道。西为《太平岩记》,东为《大悲尊胜》两咒。又南,独秀之西,有洞曰西岩。即太平洞。对岩有重门东向,乃佛庐也。方扃jiōng关锁诸优于内,出入甚严,盖落场时恐其不净耳。寺内为灵室师绀谷所主。有须,即永州茶庵会源之徒,藩府之礼忏扃优皆俾主之。灵室敲门引客入,即出赴忏坛。绀谷瀹茗献客,为余言:“君欲登独秀,须先启禀告王,幸俟忏完,王撤宫后启之。”时王登峰时看忏坛戏台,诸宫人随之,故不便登。盖静闻先求之灵室,而灵室转言师者。期以十一日启,十二日登。乃复启打开重门,送客出。出门即独秀岩,乃西入岩焉。其岩南向,不甚高,岩内刻诗缕画甚多。其西裂一隙,下坠有圆洼,亦不甚深,分两重而已。岩左崖镌《西岩记》,乃元至顺间记顺帝潜邸于此。手刻佛像,缕石布崖,俱极精巧,时字为苔掩,不能认也。洞上篆方石,大书“太平岩”三字。夹道西碑言:西岩自元顺帝刻像,其内官镌记,后即为本朝藩封。其洞久塞,重坦闭之。嘉靖间,王见兽入其隙,逐而开之,始抉其闭而表扬焉,命曰太平岩。岩右有路,可盘崖而登,时无导者,姑听之异日。
乃仍从月池西而北,出藩城。于是又西半里,过分巡。其西有宗藩,收罗诸巧石,环置户内外。余入观之,择其小者以定五枚,俟后日来取。乃从后按察司前南行大街一里,至樵楼。从楼北西向行半里,穿榕树门。其门北向,大树正跨其巅,巨本盘耸而上,虬根分跨而下,昔为唐、宋南门,元时拓城于外,其门久塞,嘉靖乙卯,总阃kǔn负责带兵守门的官员周于德抉壅闭而通焉。由门南出,前即有水汇为大池。后即门顶,以巨石叠级分东西上,亦有两大榕南向,东西夹之。上建关帝殿,南面临池,甚为雄畅。殿西下,总阃建牙。路从总阃西循城而南,一里,西出武胜门,乃北溯西江行,一里而达隐山。
其山北倚马留诸岫,西接侯山诸峰,东带城垣,南临西江,独峙坞中,不高而中空,故曰隐山。山四面有六洞环列:〔东为朝阳洞,寺在其下。洞口东向,下层通水,上层北辟一门,就石刻老君像,今称老君洞。山北麓下为北牖洞。洞东石池一方,水溢麓下,汇而不流,外窦卑伏,而内甚宏深。前有庵,由庵后披隙入,洞圆整危朗,后复上盘一龛,左有一窗西辟,石柱旁列,不通水窦。其北崖之上为白雀洞,在朝阳后洞西。门北向,入甚隘,前有线隙横列,上彻天光,渐南渐下,直通水。又西为嘉莲洞,亦北向,与白雀并列。洞分东西两隙,俱南向下坠,洞内时开小穴,彼此相望,数丈辄合,内坠渊黑,亦抵水。又西过一石隙,西北有石,平庋错萼中,绝胜琼台。乃南转为夕阳。洞西向,洞口飞石,中门为两。门左一侧壑汇水,由水窦东通于内,右有曲穴北转,内甚凄暗,下坠深潭,盖南北皆与水会焉。又南转西南山麓,为南华洞。洞南向,势渐下,汇水当门,可厉入。深入则六洞同流。五洞之底,皆交连中络,惟北牖则另辟一水窦,初不由洞中通云。闻昔〕唐宋时,西江之水东潆榕树门,其山汇于巨浸中,是名西湖。其诸纪游者,俱〔云〕“乘舟载酒而入”。今则西江南下,湖变成田,沧桑之感有余,荡漾之观不足矣。
余初至朝阳寺,为东洞僧月印导,由殿后入洞,穿老君之侧上,出山北,乃西过白雀、嘉莲,皆北隅之洞也。西南转平石台,是日甫照不能停,乃南过夕阳,此西隅之洞也。又南转而东,过南华,则南隅之洞云。余欲从此涉水而入,月印言:“秋〔冬〕水涸虫蛰,方可内涉;今水大,深处莫测,而蛇龙居焉,老僧不能导。请北游北牖,可炊焉。兹已逾午矣。”余从之,乃东过西湖神庙,又北转过朝阳,别月印,逾〔隐山〕东北隅。其处石片分裂,薄若裂绡,耸若伸掌,石质之异,不可名言。有一石峰,即石池一方,下浸北麓,其内水时滴沥,声如宏钟。西入北牖庵,令顾仆就炊于庵内,余与静闻分踞北牖洞西窗上,外揽群峰,内阚洞府。久之出,饭庵前松荫下。复由老君洞入,仍次第探焉。
南抵南华,遇一老叟曰:“此内水窦旁通,虽浅深不测,而余独熟经其内。君欲入,明当引炬以佐前驱。”余欲强其即入,曰:“此时不及,且未松明。”及以诘旦明早为期。余乃南随西江之东涯,仍一里,过武胜门,西门。又南循城西一里,过宁远门。南门。由正街南渡桥,行半里,复东入岐。路循西江南分之派,行一里,抵漓山。山之东即漓江也,南有千手观音庵。从山之西麓转其北,则漓水自北,西江自西,俱直捣山下,山怒崖鹏骞,上腾下裂,以厄其冲,置磴上盘山腰,得雉岩寺。时已薄暮,遂停囊岩寺。遇庠友杨子正,方读书其间,遂从其后跻石峡,同蹑青萝阁,谒玉皇像。余与子正倚阁暮谈至昏黑,乃饭岩寺而就枕焉。
初五日 是为端阳节。晨起,雨大注,念令节佳节名山,何不暂憩,乃令顾仆入城市蔬酒。余方凭槛看山,忽杨君之窗友郑君子英、朱君兄弟超凡、涤俱至,盖俱读书青萝阁。上午雨止,下雉岩寺,略纪连日游辙;而携饮者至,余让之,出坐雉岩寺亭,杨、郑四君复以柬来订约定。当午,余就亭中,以蒲酒、雄黄自酬节意。下午,四君携酒至,复就青萝饮之。朱君有家乐,效吴腔,以为此中盛事,不知余之厌闻也。时方禁龙舟,舟人各以小艇私棹于山下,鼍tuó扬子鳄鼓雷殷,回波雪涌,殊方同俗,聊资凭吊,不觉再热。〔既暮,〕复下山,西入一洞。洞〔在山足,〕门西向,高穹而中平,上镌“乐盛洞”三字,古甚,不知何人题。前有道宫,亦就荒圮。出洞,复东循雉岩崖麓,沿江而东。其东隅有石,上自山巅,下插江中,中剜而透明,〔深二丈,高三丈,〕若辟而成户,〔江流自北汇其中。涉其南透崖以上,即为千手大士庵。〕余因濯足弄水,抵暮乃上宿雉岩。
雉岩,《一统志》以为即漓山,在城南三里。〔阳水南支经其北,漓水南下经其东,东有石门嵌江,西有穹洞深入,南有千手大士庵,俱列其足。雉岩寺高悬山半,北迎两江颓浪,飞槛缀崖,倒影澄碧。寺西为雉山亭,南为雉山洞。洞外即飞崖斗发,裂隙迸峡,直自巅下彻,旁有悬龙矫变,石色都异。前大石平涌为莲台。台右根与后峡相接处,下透小穴入,西向台隙,摩崖登台,则悬龙架峡,正出其上。昔有阁曰青萝,今移置台端,登之不知其为台也。然胜概麕jūn集,不以阁掩。是山正对城南,为城外第二重案山。北一里曰象鼻山水月洞,南三里曰崖头净瓶山荷叶洞,俱东逼漓江,而是山在中较高,《志》遂以此为漓山。〕范成大又以象鼻山水月洞为漓山,后人漫无适从。然二山形象颇相似。〔但雉岩石门,不若水月扩然巨观,故游者舍彼趋此。然以予权之,濒江午向南向三山,不特此二山相匹,崖头西北山脚,石亦剜空嵌水,跨成小门,其离立江水冲合中,三山俱可名漓也。〕
余伫立桥上,见涧中有浣而汲者,余询:“此水从东北来,可溯之以入否?”其人言:“由水穴之上可深入数里,其中名胜,较之外洞,路倍而奇亦倍之。若水穴则深浅莫测,惟冬月可涉,此非其时也。”余即觅其人为导。其人乃归取松明,余随之出洞而右,得庆林观焉。以所负囊裹寄之,且托其炊黄粱以待。遂同导者入,仍由隘口东门,过凤凰戏水,抵红、白二毡,始由岐北向行。其中有弄球之狮,卷鼻之象,长颈盎背之骆驼,有土冢之祭,则猪鬣鹅掌罗列于前;有罗汉之燕,则金盏银台排列于下。其高处有山神,长尺许,飞坐悬崖;其深处有佛像,仅七寸,端居半壁菩萨之侧。禅榻一龛,正可趺跏而坐;观音座之前,法藏一轮,若欲圆转而行。深处复有渊黑,当桥涧上流。至此导者亦不敢入,曰:“挑灯引炬,即数日不能竟,但此从无入者,况当水涨之后,其可尝不测乎?”乃返,循红白二毡、凤凰戏水而出。计前自栖霞达曾公岩,约径过者共二里,后自曾公岩入而出,约盘旋者共三里,然二洞之胜,几一网无遗矣。
出洞,饭于庆林观。望来时所见娘媳妇峰即在其东,从间道趋其下,则峰下西开一窍,种圃灌园者而聚庐焉。种金系草,为吃烟药者。其北复有岩洞种种,盖曾公岩之上下左右,不一而足也。于是循七星山之南麓,北向草莽中,连入三洞。计省春当在其北,可逾岭而达,遂北望岭坳行。始有微路,里半至山顶,石骨峻嶒céng高峻突兀,不容着足,而石隙少开处,则棘刺丛翳愈难跻;然石片之奇,峰瓣之异,远望则掩映,而愈披愈出,令人心目俱眩。又里半,逾岭而下,复得〔凿〕石之级,下级而省春岩在矣。
其岩三洞排列,俱东北向。〔最西者骞云上飞,〕内深入,有石如垂肺中悬。西入南转,其洞渐黑,惜无居人,不能索炬以入,然闻内亦无奇,不必入也。洞右旁通一窍,以达中洞。居中者外深而中不能远入,洞前亦有垂槎倒龙之石。洞右又透一门以达东洞。最东者垂石愈繁,洞亦旁裂,中有清泉下注成潭,寒碧可鉴。余令顾仆守己行囊于中洞,与静闻由洞前循崖东行。洞上耸石如人,蹲石如兽。洞东则危石亘空,仰望如劈。其下清流潆之,曰拖剑江,即癸水也。〔源发尧山,〕自东北而抵山之北麓,乃西出葛老桥而西入漓水焉。时余转至山之东隅,仰见崖半裂窍层叠,若云嘘绡幕,连过三窍,意谓若窍内旁通,连三为一,正如叠蕊阁于中天,透琼楞于云表,此一奇也。然而未必可达,乃徘徊其下,披莽隙,梯悬崖,层累而上。既达一窍,则窍内果通中窍。第中窍卑伏,不能昂首,须从窍外横度,若台榭然,不由中奥也。既达第三窍,穿隙而入,从后有一龛,前辟一窗,窗中有玉柱中悬,柱左又有龛一圆,上有圆顶,下有平座,结跏而坐,四体恰适,即刮琢不能若此之妙。其前正对玉柱,有小乳下垂,珠泉时时一滴。余与静闻分踞柱前窗隙,下临危崖。行道者望之,无不回旋其下,有再三不能去者。已而有二村樵,仰眺久之,亦攀跻而登,谓余:“此处结庐甚便,余村近此,可以不时瞻仰也。”余谓:“此空中楼阁,第恨略浅而隘,若少宏深,便可停栖耳。”其人曰:“中窍之上尚有一洞甚宏。”欲为余攀跻而上,久之不能达。余乃下倚松阴,从二樵仰眺处,反眺二樵在上,攀枝觅级,终阻悬崖,无从上跻也。久之,仍西行入省春东洞内,穿入中洞,又从其西腋穿入西洞。洞多今人摩崖之刻。
出洞而西,又得一洞,洞门北向,约高五丈,内稍下,西转虽渐昏黑,而崇宏之势愈甚,以无炬莫入,此古洞也。左崖大书“五美四恶”章,乃张南轩笔,遒劲完美,惜无知者,并洞亦莫辨其名,或以为会仙岩,或以为弹丸岩。拂岩壁,宋莆田陈黼fǔ题,则清岩洞也,岂以洞在癸水之渚耶?洞西拖剑水目东北直逼崖下,崖愈穹削,高插霄而深嵌渊,甚雄壮也。石梁跨水西度,于是崖与水俱在路南矣。盖七星山之东北隅也,是名弹丸山,自省春来共一里矣。
由其西南渡各老桥,以各乡之老所建,故以为名。望崖巅有洞高悬穹,上下俱极峭削,以为即栖霞洞口也。而细谛其左,又有一崖展云架庐,与七星洞后门有异。亟东向登山,山下先有一刹,盖与寿佛寺、七星观南北鼎峙山前者也。〔南为七星观,东上即七星洞;中为寿佛寺,东上即栖霞洞;北为此刹,东上即朝云岩也。〕仰面局膝攀蹬,直上者数百级,遂入朝云岩,其岩西向,在栖霞之北,从各老桥又一里矣。洞口高悬,其内北转,高穹愈甚,徽僧太虚叠磴驾阁于洞口,飞临绝壁,下瞰江城,远挹yì作揖西山,甚畅。第时当返照入壁,竭蹶而登,喘汗交迫。甫投体叩佛,忽一僧前呼,则融止也。先是,与融止一遇于衡山太古坪,再遇于衡州绿竹庵,融止先归桂林,相期会于七星。比余至,逢人辄问,并无识者。过七星,谓已无从物色。至此忽外遇之,遂停宿其岩。因问其北上高岩之道,融止曰:“此岩虽高耸,虽近崖右,曾无可登之级。约其洞之南壁,与此洞之北底,相隔只丈许,若从洞内可凿窦以通,洞以外更无悬栻yì小木桩梯之处也”。凭栏北眺,洞为石掩,反不能近瞩,惟洒发抬头远望向西山,历数其诸峰耳。西山自北而南:极北为虞〔山〕,再南为东镇门山,再南为木龙风洞山,即桂山也,再南为伏波山。此城东一支也。虞山之西,极北为华景山,再南为马留山,再南为隐山,再南为侯山、广福王山。此城西一支也。伏波、隐山之中为独秀,其南对而踞于水口者,为漓山、穿山。〔皆漓江以西,故曰西山云。〕
初三日 留朝云岩阁上,对西追录数日游记。薄暮乃别融止下山,南过寿佛寺、七星观,共一里,西渡花桥,又西一里,渡浮桥,入东江门,南半里,至赵寓宿焉。
初四日 晨餐后,北一里,过靖江府东门,从东北角又一里,绕至北门。礼忏坛僧灵室,乃永州茶庵会源徒孙也,引余辈入藩城北门。门内即池水一湾,南绕独秀山之北麓,是为月牙池。由池西南经独秀西麓,有碑夹道。西为《太平岩记》,东为《大悲尊胜》两咒。又南,独秀之西,有洞曰西岩。即太平洞。对岩有重门东向,乃佛庐也。方扃jiōng关锁诸优于内,出入甚严,盖落场时恐其不净耳。寺内为灵室师绀谷所主。有须,即永州茶庵会源之徒,藩府之礼忏扃优皆俾主之。灵室敲门引客入,即出赴忏坛。绀谷瀹茗献客,为余言:“君欲登独秀,须先启禀告王,幸俟忏完,王撤宫后启之。”时王登峰时看忏坛戏台,诸宫人随之,故不便登。盖静闻先求之灵室,而灵室转言师者。期以十一日启,十二日登。乃复启打开重门,送客出。出门即独秀岩,乃西入岩焉。其岩南向,不甚高,岩内刻诗缕画甚多。其西裂一隙,下坠有圆洼,亦不甚深,分两重而已。岩左崖镌《西岩记》,乃元至顺间记顺帝潜邸于此。手刻佛像,缕石布崖,俱极精巧,时字为苔掩,不能认也。洞上篆方石,大书“太平岩”三字。夹道西碑言:西岩自元顺帝刻像,其内官镌记,后即为本朝藩封。其洞久塞,重坦闭之。嘉靖间,王见兽入其隙,逐而开之,始抉其闭而表扬焉,命曰太平岩。岩右有路,可盘崖而登,时无导者,姑听之异日。
乃仍从月池西而北,出藩城。于是又西半里,过分巡。其西有宗藩,收罗诸巧石,环置户内外。余入观之,择其小者以定五枚,俟后日来取。乃从后按察司前南行大街一里,至樵楼。从楼北西向行半里,穿榕树门。其门北向,大树正跨其巅,巨本盘耸而上,虬根分跨而下,昔为唐、宋南门,元时拓城于外,其门久塞,嘉靖乙卯,总阃kǔn负责带兵守门的官员周于德抉壅闭而通焉。由门南出,前即有水汇为大池。后即门顶,以巨石叠级分东西上,亦有两大榕南向,东西夹之。上建关帝殿,南面临池,甚为雄畅。殿西下,总阃建牙。路从总阃西循城而南,一里,西出武胜门,乃北溯西江行,一里而达隐山。
其山北倚马留诸岫,西接侯山诸峰,东带城垣,南临西江,独峙坞中,不高而中空,故曰隐山。山四面有六洞环列:〔东为朝阳洞,寺在其下。洞口东向,下层通水,上层北辟一门,就石刻老君像,今称老君洞。山北麓下为北牖洞。洞东石池一方,水溢麓下,汇而不流,外窦卑伏,而内甚宏深。前有庵,由庵后披隙入,洞圆整危朗,后复上盘一龛,左有一窗西辟,石柱旁列,不通水窦。其北崖之上为白雀洞,在朝阳后洞西。门北向,入甚隘,前有线隙横列,上彻天光,渐南渐下,直通水。又西为嘉莲洞,亦北向,与白雀并列。洞分东西两隙,俱南向下坠,洞内时开小穴,彼此相望,数丈辄合,内坠渊黑,亦抵水。又西过一石隙,西北有石,平庋错萼中,绝胜琼台。乃南转为夕阳。洞西向,洞口飞石,中门为两。门左一侧壑汇水,由水窦东通于内,右有曲穴北转,内甚凄暗,下坠深潭,盖南北皆与水会焉。又南转西南山麓,为南华洞。洞南向,势渐下,汇水当门,可厉入。深入则六洞同流。五洞之底,皆交连中络,惟北牖则另辟一水窦,初不由洞中通云。闻昔〕唐宋时,西江之水东潆榕树门,其山汇于巨浸中,是名西湖。其诸纪游者,俱〔云〕“乘舟载酒而入”。今则西江南下,湖变成田,沧桑之感有余,荡漾之观不足矣。
余初至朝阳寺,为东洞僧月印导,由殿后入洞,穿老君之侧上,出山北,乃西过白雀、嘉莲,皆北隅之洞也。西南转平石台,是日甫照不能停,乃南过夕阳,此西隅之洞也。又南转而东,过南华,则南隅之洞云。余欲从此涉水而入,月印言:“秋〔冬〕水涸虫蛰,方可内涉;今水大,深处莫测,而蛇龙居焉,老僧不能导。请北游北牖,可炊焉。兹已逾午矣。”余从之,乃东过西湖神庙,又北转过朝阳,别月印,逾〔隐山〕东北隅。其处石片分裂,薄若裂绡,耸若伸掌,石质之异,不可名言。有一石峰,即石池一方,下浸北麓,其内水时滴沥,声如宏钟。西入北牖庵,令顾仆就炊于庵内,余与静闻分踞北牖洞西窗上,外揽群峰,内阚洞府。久之出,饭庵前松荫下。复由老君洞入,仍次第探焉。
南抵南华,遇一老叟曰:“此内水窦旁通,虽浅深不测,而余独熟经其内。君欲入,明当引炬以佐前驱。”余欲强其即入,曰:“此时不及,且未松明。”及以诘旦明早为期。余乃南随西江之东涯,仍一里,过武胜门,西门。又南循城西一里,过宁远门。南门。由正街南渡桥,行半里,复东入岐。路循西江南分之派,行一里,抵漓山。山之东即漓江也,南有千手观音庵。从山之西麓转其北,则漓水自北,西江自西,俱直捣山下,山怒崖鹏骞,上腾下裂,以厄其冲,置磴上盘山腰,得雉岩寺。时已薄暮,遂停囊岩寺。遇庠友杨子正,方读书其间,遂从其后跻石峡,同蹑青萝阁,谒玉皇像。余与子正倚阁暮谈至昏黑,乃饭岩寺而就枕焉。
初五日 是为端阳节。晨起,雨大注,念令节佳节名山,何不暂憩,乃令顾仆入城市蔬酒。余方凭槛看山,忽杨君之窗友郑君子英、朱君兄弟超凡、涤俱至,盖俱读书青萝阁。上午雨止,下雉岩寺,略纪连日游辙;而携饮者至,余让之,出坐雉岩寺亭,杨、郑四君复以柬来订约定。当午,余就亭中,以蒲酒、雄黄自酬节意。下午,四君携酒至,复就青萝饮之。朱君有家乐,效吴腔,以为此中盛事,不知余之厌闻也。时方禁龙舟,舟人各以小艇私棹于山下,鼍tuó扬子鳄鼓雷殷,回波雪涌,殊方同俗,聊资凭吊,不觉再热。〔既暮,〕复下山,西入一洞。洞〔在山足,〕门西向,高穹而中平,上镌“乐盛洞”三字,古甚,不知何人题。前有道宫,亦就荒圮。出洞,复东循雉岩崖麓,沿江而东。其东隅有石,上自山巅,下插江中,中剜而透明,〔深二丈,高三丈,〕若辟而成户,〔江流自北汇其中。涉其南透崖以上,即为千手大士庵。〕余因濯足弄水,抵暮乃上宿雉岩。
雉岩,《一统志》以为即漓山,在城南三里。〔阳水南支经其北,漓水南下经其东,东有石门嵌江,西有穹洞深入,南有千手大士庵,俱列其足。雉岩寺高悬山半,北迎两江颓浪,飞槛缀崖,倒影澄碧。寺西为雉山亭,南为雉山洞。洞外即飞崖斗发,裂隙迸峡,直自巅下彻,旁有悬龙矫变,石色都异。前大石平涌为莲台。台右根与后峡相接处,下透小穴入,西向台隙,摩崖登台,则悬龙架峡,正出其上。昔有阁曰青萝,今移置台端,登之不知其为台也。然胜概麕jūn集,不以阁掩。是山正对城南,为城外第二重案山。北一里曰象鼻山水月洞,南三里曰崖头净瓶山荷叶洞,俱东逼漓江,而是山在中较高,《志》遂以此为漓山。〕范成大又以象鼻山水月洞为漓山,后人漫无适从。然二山形象颇相似。〔但雉岩石门,不若水月扩然巨观,故游者舍彼趋此。然以予权之,濒江午向南向三山,不特此二山相匹,崖头西北山脚,石亦剜空嵌水,跨成小门,其离立江水冲合中,三山俱可名漓也。〕
上一篇:粤西游日记五
下一篇:粤西游日记三
粤西游日记四相关文章
- 《粤西游日记二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八日天色明丽,待夫,上午始行。周文韬、粱心谷与茂林师远送,订后期......
- 《粤西游日记二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三十日早寒甚。初雾旋霁,而夫终不来。盖此处铺司管理驿让的机构奸......
- 《粤西游日记二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五日候夫龙英,因往游飘岩。州治北向前数里外,有土山环绕,内有一......
- 《粤西游日记二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八日昧爽入城,取滕所作书。抵北关,站骑已至。余令顾仆与骑俱返候......
- 《粤西游日记二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四日自驮朴〔取道至太平。〕西南行一里,有石垣东起江岸,西属于山......
- 《粤西游日记二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七日鸡初鸣,自新宁西南行。已转西北,直逼西峰之下,乃南转,共八里......
- 《粤西游日记二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丁丑(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九月二十二日余往崇善寺别静闻,遂下〔太平〕舟......
- 《粤西游日记二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十日 未明发舟,晓霞映江,从篷底窥之,如行紫丝步帐中,彩色缤纷,又是......
- 《粤西游日记二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三日 饭勾漏,即东北行。由营房转山之东南角,过透石东出之泉,径草......
- 《粤西游日记二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九日 由上岩转入东北峡,过牛陇,共三里出峡,有岐焉。一直北循北......
- 《粤西游日记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四日 作诗与梁君别,各殷勤执手,订后期焉。西向下山,望罗丛岩在......
- 《粤西游日记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八日 晨餐后放舟。十里,石狗湾。有小山在江左,江稍曲而东北。小......
- 《粤西游日记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六日 洞中事完,余欲一探铁旗岩,遂为行计。而是日雨复沛然,余不顾......
- 《粤西游日记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八日 参慧束炬导游真仙后暗洞。始由天柱老君像后入,皆溪西崖......
- 《粤西游日记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五日 平明起饭,陆氏子仍为肩囊送行。先隔晚,望其北山,有岩洞剨......
- 《粤西游日记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五日 昧爽起,无梳具,乃亟趋入城寓,而静闻犹卧庙中。初拟令顾仆出......
- 《粤西游日记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丁丑(公元1637年)六月十二日 晨餐后登舟,顺流而南,曲折西转,二十里,小......
- 《粤西游日记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十日 早觅担夫,晨餐即行。出振武门,〔取柳州道。〕五里,西过茶庵......
- 《粤西游日记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三日 简通“检”,检查顾仆所促拓工《水月洞碑》,始见......
- 《粤西游日记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五日 自阳朔东南渡头发舟,溯流碧莲峰下。由城东而北,过龙头山......
- 《粤西游日记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三日 早索晨餐,从白沙随江东北行。一里,渡江而南,出东界书童山......
- 《粤西游日记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六日 余暂憩赵寓,作寄衡州金祥甫书,补纪游之未尽者。十七日 雨......
- 《粤西游日记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三日 早促饭,即出靖藩城北门,过独秀西庵,叩绀谷,已入内官礼忏矣。......
- 《粤西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一日 饭后出东江门,渡浮桥,共一里,过嘉熙桥,问龙隐路。龙隐岩即在......
- 《粤西游日记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六日 晨餐后,作二诗别郑、杨诸君。郑君复强少留,以一诗酬赠焉。......
- 《粤西游日记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二日 晨餐后,与静闻、顾仆裹蔬粮,携卧具,东出浮桥门。渡浮桥,又东......
- 《粤西游日记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八日 平明,饭而行。二里,西南出涧口,渡水,逾一小岭,又三里得平畴......
- 《粤西游日记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日 平明饭。溯湘江而西,五里,北向入塔儿铺,始离湘岸,已入桂林界......
- 《粤西游日记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丁丑(公元1637年)闰四月初八日 夜雨霏霏,四山叆叇àid&agrav......
- 《楚游日记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七日 平明行,舟多北向。二十里,抵祁阳东市,舟人复泊而市米,过午......
- 《楚游日记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六日 见明而炊,既饭犹久候而后明,盖以月光为晓也。十里至路口铺......
- 《楚游日记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十日 雨虽止而泞甚。自万岁桥北行十里,为新桥铺,有路自东南来合......
- 《楚游日记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六日 饭而行。出东门,五里,一山突于路北,武水亦北向至,路由山南水......
- 《楚游日记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四月初一日 五鼓,雨大作,平明冒雨行。即从路亭岐而东北,随萧韶溪西......
- 《楚游日记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七日 雨色已止,而浓云稍开。亟饭,逾马蹄石岭,三里,抵玉琯岩之南......
- 《楚游日记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四日 雨止而云气蒙密。平明,由路亭西行,五里为太平营,而九疑司......
- 《楚游日记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六日 平明行,二十里,为麻潭驿,其地犹属零陵,而南即道州界矣。自入......
- 《楚游日记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一日 平明行,二十五里,过黄杨铺,其地有巡司。又四十里,泊于七里滩......
- 《楚游日记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三月初一日 桂王临朝,命承奉刘及王承奉之侄设斋桃花冲施僧。静闻......
- 《楚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三日 碧空晴朗,欲出南郊,先出铁楼门。过艾行可家,登堂见其母,则......
- 《楚游日记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十日 夜雨达旦。初涉潇湘指今湖南境内,遂得身历此景,亦不以为恶......
- 《楚游日记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月初一日 早饭于绿竹庵,以城市泥泞,不若山行。遂东南逾一小岭,至......
- 《楚游日记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二日 〔力疾急速登山。由岳庙西度将军桥,岳庙东西皆涧。北入......
- 《楚游日记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六日 东岭坞内居人段姓,引南行一里,登东岭,即从岭上西行。岭头多......
- 《楚游日记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十一日 是日立春,天色开霁。亟饭,托静闻随行李......
- 《江右游日记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六日 晨起,雾仍密翳。晨餐毕,别僧宝林出,而雨忽至;仍返庵中,坐久之......
- 《江右游日记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初一日 晓起,晴丽殊甚。问其地,西去路江二十里......
- 《江右游日记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八日 饭于其远处。上午起身,由夏朗之西、西华山之东小径北迂,五......
- 《江右游日记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二月初一日 先晚雨丝丝下,中夜愈甚,遂无意留吉水。入城问打听张......
- 《江右游日记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二日 由北城外历凤凰山北麓,经北门,二里,过黄备桥。桥架曹溪之......
- 《江右游日记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八日 别调御诸君。十五里,午至麻姑坛。又西二里,坞穷。循南山上......
- 《江右游日记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三日 (缺)白赤丸如轮,平升玉盘之上,遥望日下,白气平铺天末,上有翠尖......
- 《江右游日记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九日 写十二诗付崑即昆石上人,已上午矣。即从草塘左循崖南下,路......
- 《江右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五日 晨餐后,别丘、夏。二里,仍出大路南。十里,登一岭,曰杨源岭。......
- 《江右游日记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一月初二日 出建昌南门,西行二里至麻姑山足。上山二里,半山亭,有......
- 《江右游日记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四日 晨餐后,仍渡西南门大溪候车夫,久之发,已上午矣。南十里,新......
- 《江右游日记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三日 晨起,渡大溪之北,复西向行,八里,将至贵溪城,忽见溪南一桥门......
- 《江右游日记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一日 早起,寒甚,雨气渐收,众峰俱出,惟寺东南绝顶尚有云气。与贯......
- 《江右游日记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丙子(公元1636年)十月十七日 鸡鸣起饭,再鸣而行。五里,蒋莲铺,月色皎......
- 《浙游日记下》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九日 早起,天色如洗,与王敬川同人兰溪西门,即过县前。县前如水,盖......
- 《浙游日记上》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丙子(公元1636年)九月十九日 余久拟西游,迁延二载,老病将至,必难再迟......
- 《游恒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去北台七十里,山始豁然,曰东底山。台山北尽,即属繁峙界矣。初九日出......
- 《游五台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癸酉(1633年)七月二十八日出都(即今北京)为五台游。越八月初四日,抵阜平南......
- 《闽游日记后》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庚午(1630年)春,漳州司理叔促赴署。余拟是年暂止游屐,而漳南之使络绎......
- 《闽游日记前》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二日 二十里,登仙霞岭。三十五里,登丹枫岭,岭南即福建界。又七里......
- 《游太和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一日 登仙猿岭。十余里,有枯溪小桥,为郧县境,乃河南、湖广界。东......
- 《游太华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月晦 入潼关,三十五里,乃税驾停宿,税通“脱”西岳庙。......
- 《游嵩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余髫年tiáo幼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久拟历襄......
- 《游九鲤湖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浙、闽之游旧矣。余志在蜀之峨眉、粤之桂林,至太华、恒岳诸山;若罗......
- 《游庐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戊午(1618年),余同兄雷门、白夫,以八月十八日至九江。易小舟,沿江南入......
- 《游武彝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月二十一日(公元1616年),这是徐霞客游芜山后入闽游的时间 出崇安......
- 《游黄山日记后》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戊午(公元1618年)九月初三日 出白岳榔梅庵,至桃源桥。从小桥右下,陡......
- 《游黄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二日 自白岳下山,十里,循麓而西,抵南溪桥。渡大溪,循别溪,依山北行......
- 《游白岳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丙辰岁(1618年),余同浔阳叔翁,于正月二十六日,至微之休宁。出西门。其......
- 《游雁宕山日记后》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余与仲昭兄游天台,为壬申(1632年)三月。至四月二十八日,达黄岩,再访雁......
- 《游雁宕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自初九日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a&ogra......
- 《游天台山日记后》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壬申(1632年)三月十四日 自宁海发骑骑马出发,四十五里,宿岔路口。其......
- 《游天台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为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