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
楚游日记一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十一日 是日立春,天色开霁。亟饭,托静闻随行李从舟顺流至衡州,期十七日会于衡之草桥塔下,命顾仆以轻装从陆探茶陵、攸县之山。及出门,雨霏霏下。渡溪南涯,随流西行。已而溪折西北,逾一冈,共三里,复与溪遇,是为高陇。于是仍逾溪北,再越两冈,共五里,至盘龙庵。有小溪北自龙头山来,越溪西去,是为巫江,乃茶陵大道;随山顺流转南去,是为小江口,乃云嵝山道。二道分于盘龙庵前。〔小江口即蟠龙、巫江二溪北自龙头至此,南入黄雩大溪者。〕云嵝山者,在茶陵东五十里沙江之上,其山深峭。神庙初,孤舟大师开山建刹,遂成丛林。今孤舟物故,两年前虎从寺侧攫jué抓取一僧去,于是僧徒星散,豺虎昼行,山田尽芜,佛宇空寂,人无入者。每从人问津,俱戒通“诫”莫入。〔且雨雾沉霾,莫为引导。〕余不为阻,从盘龙小路,〔南沿小溪二里,复与大溪遇。〕南渡小溪入山,雨沉沉益甚。从山夹小路西南二里,有大溪自北来,直逼山下,〔盘曲山峡,两旁石崖,水啮成矶。〕沿之二里,是为沙江,即云端溪入大溪处。途遇一人持伞将远〔出〕,见余问道,辄曰:“此路非多人不可入,余当返家为君前驱。”余感其意,因随至其家。其人为余觅三人,各持械赍jī携带火,冒雨入山。初随溪口东入〔一里〕,望〔一小溪自〕西峡〔透隙出〕,石崖层亘,外束如门。导者曰:“此虎窟山。从来烧采之夫俱不敢入。”时雨势渐盛,遂溯大溪入,宛转二里,〔溪底石峙如平台,中剖一道,水由石间下,甚为丽观。〕于是上山,转山嘴而下,得平畴一壑,名为和尚园。〔四面重峰环合。平畴尽,〕约一里,复逾一小山,循前溪上流宛转峡中,又一里而云嵝寺在焉。山深雾黑,寂无一人,殿上金仙云冷,厨中丹灶烟空。徘徊久之,雨愈催行,遂同导者出。出溪口,导者望见一舟,亟呼而附焉。顺流飞桨,舟行甚疾即急。余衣履沾湿、气寒砭肌,惟炙衣之不暇,无暇问两旁崖石也。山谿纡曲,下午登舟,约四十里而暮,舟人夜行三十里,泊于东江口。
十二日 晓寒甚。舟人由江口挽舟入酃líng水,遂循茶陵城过东城,泊于南关。入关,抵州前,将出大西门,寻紫云、云阳之胜。闻灵岩在南关外十五里,乃饮于市,复出南门,渡酃水。时微雨飘扬,朔风寒甚。东南行,陂陀高下五里,得平畴,是曰欧江。有溪自东南来,遂溯之行,雾中望见其东山石突兀,心觉其异。又五里,抵山嘴溪上,是曰沙陂,以溪中有陂也。〔溪源在东四十里百丈潭。〕陂之上,其山最高者,曰会仙寨,其内穹崖裂洞,曰学堂岩。再东,山峡盘亘,中曰石梁岩,即在沙陂之上,余不知也。又东一里,乃北入峡中。一里,得碧泉岩、对狮岩,俱南向。又东逾岭而下,转而北,则灵岩在焉。以东向,曾守名才汉又名为月到岩云。
自会仙岩而东,其山皆不甚高,俱石崖盘亘,堆环成壑,或三面回环如玦者,或两对叠如门者,或高峙成岩,或中空如洞者,每每而是。但石质粗而色赤,无透漏润泽之观,而石梁横跨,而下穹然,此中八景,当为第一。
灵岩者,其洞东向,前有亘崖,南北回环,其深数十丈,高数丈余,中有金仙,外列门户而不至于顶,洞形固不为洞揜yǎn即掩也,为唐陈光问读书处。陈居严塘,在洞北二十里。其后裔犹有读书岩中者。
观音现像,伏狮峰之东,回崖上万石迹成像,赭黄其色。
对狮岩者,一名小灵岩,在灵岩南岭之外。南对狮峰,上下两层,上层大而高穹,下层小而双峙。
碧泉岩者,在对狮之西,亦南向,洞深三丈,高一丈余。内有泉一缕,自洞壁半崖滴下,下有石盘承之,清冽异常,亦小洞间一名泉也。
伏虎岩,在清泉之后。
石梁岩,在沙陂会仙寨东谷。其谷乱崖分亘,攒列成坞,两转而东西横亘,下开一窦,中穹若梁,由梁下北望,别有天地,透梁而入,梁上复开崖一层,由东陂而上,直造梁中而止,登之如践层楼矣。
会仙寨,下临沙溪,上亘圆顶,如叠磨然,独出众山,罗洪山罗名其纶,琼司理。结净蓝于下,即六空上人所栖也。其师号涵虔。
学堂岩,在会仙之北,高崖间迸开一窦,云仙人授学之处。
此灵岩八景也。余至灵岩,风雨不收。先过碧泉、对狮二岩,而后入灵岩,晓霞留饭,已下午矣。适有一僧至,询为前山净侣六空也。时晓霞方理诸俗务,结茅、喂猪。饭罢,即托六空为导。回途至狮峰而睹观音现像,抵沙陂而入游石梁,入其庵,而乘暮登会仙,探学堂,八景惟伏虎未至。是日雨仍空濛,而竟不妨游,六空之力也。晚即宿其方丈。
十三日 晨餐后寒甚,阴翳如故。别六空,仍旧路西北行。三里至欧江,北入山,为茶陵向来道;南沿沙陂江西去,又一道也。过欧江,溪胜小舟,西北过二小岭,仍渡茶陵南关外,沿城溯江,经大西门,〔寻紫云、云阳诸胜。〕西行三里,过桥开陇,始见大江自东北来。于是越黄土坳,又三里,过新桥,雾中始露云阳半面。又三里,抵紫云山麓,是为沙江铺,大江至此直逼山下。由沙江铺西行,为攸县、安仁大道。南登山,是为紫云仙。上一里,至山半为真武殿,上有观音庵,俱东北瞰来水。观音庵松岩,老僧也。予询云阳道,松岩曰:“云阳山者,在紫云西十里。其顶为老君岩;云阳仙在其东峰之胁,去顶三里;赤松坛又在云阳仙之麓,去云阳仙三里。盖紫云为云阳尽处,而赤松为云阳正东之麓。由紫云之下,北顺江岸西行三里,为洪山庙,乃登顶之北道;由紫云之下,南循山麓西行四里,为赤松坛,乃登顶之东道;去顶各十里而近。二道之中有罗汉洞,在紫云之西,即由观音庵侧小径横过一里,可达其庵。由庵登顶,亦有间道可达,不必下紫云也。”余从之。遂由真武殿侧,西北度两小坳,一涧从西北来,则紫云与肯莲庵即罗汉仙。后山夹而成者。〔水北入大江,紫云为所界断。〕渡涧即青莲庵,东向而出,地幽而庵净。僧号六涧,亦依依近人,坚留余饭,余亟于登岭,遂从庵后西问登山。其时浓雾犹翳山半,余不顾,攀跻直上三里,逾峰脊二重,足之所上,雾亦旋开。又上二里,则峰脊冰块满枝,寒气所结,大者如拳,小者如蛋,依枝而成,遇风而坠,俱堆积满地。其时本峰雾气全消,山之南东二面,历历可睹,而北西二面,犹半为霾掩,〔酃江自东南,黄雩江自西北,盘曲甚远。〕始知云阳之峰,俱自西南走东北,排叠数重:紫云,其北面第一重也;青莲庵之后,余所由跻者,第二重也;云阳仙,第三重也;老君岩在其上,是为绝顶,所谓七十一峰之主也。云峰在南,余所登峰在北,两峰横列,脉从云阳仙之下度坳而起,峙为余所登第二重之顶,东走而下,由青莲庵而东,结为茶陵州治。余现登第二重绝顶,径路迷绝,西南望云峰绝顶,中隔一坞,而绝顶尚霾夙雾中。俯瞰过脊处,在峰下里许。其上隔山竹树一壑,两乳回环掩映,若天开洞府,即云阳仙无疑也。虽无路,亟直坠而下,度脊而上,共二里,逾一小坳,入云阳仙。其庵北向,登顶之路,由左上五里而至老君岩;下山之路,由右三里而至赤松坛。庵后有大石飞累,驾空透隙,竹树悬缀,极为倩叠,石间有止水一泓,澄碧迥异,名曰五雷池,雩祝甚灵;层岩上突,无可攀踄,其上则黑雾密翳矣。盖第二重之顶,当风无树,故冰止随枝堆积。而庵中山环峰夹,竹树蒙茸,萦雾成冰,玲珑满树,如琼花瑶谷,朔风摇之,如步摇玉珮。声叶金石。偶振坠地,如玉山之颓,有积高二三尺者,途为之阻。闻其上登踄更难。时日过下午,闻赤松坛尚在下,而庵僧〔楚〕音,误为“石洞”。余意欲登顶右后。遂从顶北下山,恐失石洞之奇,且谓稍迟可冀希望晴朗也。索饭于庵僧镜然,遂东下山。路侧涧流泻石间,僧指为“子房炼丹池”、“捣药槽”、“仙人指迹”诸胜,乃从赤松神话中之仙人,为道教所信奉而附会留侯也。直下三里抵赤松坛,始知赤松之非石洞也。遂宿庵中。殿颇古,中为赤松,左黄石,而右子房即张良。殿前有古树松一株,无他胜也。僧葛民亦近人。
十四日 晨起寒甚,而浓雾复合。先是,晚至赤松,即嘿mò即默祷黄石、子房神位,求假半日晴霁,为登顶之胜。至是望顶浓霾,零雨四洒,遂无复登顶之望。饭后,遂别葛民下山。循山麓北行,逾小涧二重,共四里,过紫云之麓,江从东北来,从此入峡,路亦随之。绕出云阳北麓,又二里,为洪山庙。风雨交至,遂停庙中,市薪炙衣,煨榾柮gǚ duò木块者竟日。庙后有大道南登绝顶。时庙下江旁停舟数只,俱以石尤石头太多横甚,不能顺流下,屡招予为明日行,余犹不能恝jiá然淡忘不以为意于云阳之顶也。
十五日 晨起,泊舟将放,招余速下舟;予见四山雾霁,遂饭而决策登山。路由庙后南向而登,三里,复有高峰北峙,〔道分两岐:〕一岐从峰南,一岐从峰西南。余初由东南行,疑为前上罗汉峡中旧道,乃向云阳仙,非迳造老君岩者,乃复转从西南道。不一里,行高峰西峡,顾仆南望峡顶有石梁飞驾,余瞻眺不及。及西上岭侧,见大江已环其西,大路乃西北下,遂望岭头南跻而上。时岭头冰叶纷披,虽无径路,余意即使路讹错误,可得石梁胜,亦不以为恨,及至岭上遍觅,无有飞驾之石,第见是岭之脊,东南横属高顶,其为登顶之路无疑。遂东南度脊,仰首直上,又一里,再逾一脊,则下瞰脊南,云阳仙已在下方矣。盖是岭东西横亘,西为绝顶北尽处,东即属于前所登云阳东第二层之岭也。于是始得路,更南向登顶,其上冰雪层积,身若从玉树中行。又一里,连过两峰,始陟最高顶。是时虽旭日藏辉,而沉霾屏伏,远近诸峰尽露真形,惟西北远峰尚存雾痕一抹。乃从峰脊南下,又一里,复过两峰,有微路“十”字界峰坳间:南上复登山顶,东由半山直上,西由山半横下。然脊北之顶虽高,而纯土无石;脊南之峰较下,而东面石崖高穹,峰笋离立。乃与顾仆置行李坳中,从南岭之东,攀崖隙而踞石笋,下瞰坞中,有茅一龛,意即老君岩之静室,所云老主庵者。窃计直坠将及一里,下而复上,其路既遥,况既踞石崖之顶,仰瞩俯瞰,胜亦无殊,不若逾脊从西路下,便则为秦人洞之游,不便即北去江浒觅舟,顺流亦易。乃遂从西路行。山阴冰雪拥塞,茅棘交萦,举步渐艰。二里,路绝,四顾皆茅茨为冰冻所胶结,上不能举首,下无从投足,兼茅中自时有堰宕延误耽搁,疑为虎穴,而山中浓雾四起,瞰眺莫见,计难再下。乃复望山崩而上,冰滑草拥,随跻随坠。念岭峻草被,可脱虎口,益鼓勇直上。二里,复得登顶,北望前西下之脊,又隔二峰矣。其处岭东茅棘尽焚,岭西茅棘蔽山,皆以岭头路痕为限,若有分界者。是时岭西黑雾弥漫,岭东日影宣朗,雾欲腾冲而东,风辄驱逐而西,亦若以岭为界者。又南一里,再下二峰,岭忽乱石森列,片片若攒刃交戟,雾西攫其尖,风东捣其膊,人从其中溜足直下,强攀崖踞坐,益觉自豪。念前有路而忽无,既雾而复雾,欲下而转上,皆山灵未献此奇,故使浪游之踪,迂回其辙耳。既下石峰,坳中又得“十”字路,于是复西向下岭,俱从浓雾中行矣。始二里,冰霾而草中有路,又二里,路微而石树蒙翳;又二里,则石悬树密而路绝,盖前路之逾岭而西,皆茶陵人自东而来,烧山为炭,至此辄返。过此,崖穷树益深,上者不能下,下者不复上。余念所下既遥,再下三四里当及山麓,岂能复从前还跻?遂与顾仆挂石投崖,悬藤倒柯树干、树枝,坠空者数层,渐闻水声遥遥,而终不知去人世远近。已而雾影忽闪,露出眉峰峡谷,树色深沉。再一闪影,又见谷口两重外,有平坞可瞩。乃益揆kuí度量丛历级,若邓艾之下阴平,坠壑滚崖,技无不殚,然皆赤手,无从裹毡也。既而忽下一悬崖,忽得枯涧,遂得践石而行。盖前之攀枝悬坠者藉树,而兜衣挂履亦树,得涧而树梢为开。既而涧复生草,草复翳涧,靡草之下,不辨其孰为石,孰为水,既难着足。或草尽石出,又棘刺勾芒,兜衣挂履如故。如是三里,下一瀑崖,微见路影在草间,然时隐时现。又一里,涧从崖间破峡而出,两崖轰峙,而北尤危峭,始见路从南崖逾岭出。又一里,得北来大道,始有村居,询其处,为窑里,盖云阳之西坞也。其地东北转洪山庙五里而遥,南至东岭十里而遥,东岭而南更五里,即秦人洞矣。时雾影渐开,遂南循山峡行。逾一小岭,五里,上枣核岭,〔岭俱云阳西向度而北转成峡者。〕下一里,渡涧,〔涧乃南自龙头岭下,出上清洞。〕傍西麓溯涧南上半里,为络丝潭,深碧无底,两崖多叠石。又半里,复度涧,傍东麓登山。是处东为云阳之南峰,西为大岭之东嶂。〔大岭高并云阳,龙头岭其过脊也,其东南尽西岭,东北抵麻叶洞,西北峙五凤楼,西南为古爽冲。〕一溪自大岭之东北来者,乃洪碧山之水;一溪自龙头岭北下者,乃大岭、云阳过脊处之水。二水合而北出把七铺名。龙头岭水分南北,其南下之水,由东岭坞合秦人洞水出大罗埠。共二里,越岭得平畴,是为东岭坞。坞内水田平衍连绵铺开,村居稠密,东为云阳,西为大岭,北即龙头岭过脊,南为东岭回环。余始至以为平地,即下东岭,而后知犹众山之上也。循坞东又一里,宿于新庵。
十二日 晓寒甚。舟人由江口挽舟入酃líng水,遂循茶陵城过东城,泊于南关。入关,抵州前,将出大西门,寻紫云、云阳之胜。闻灵岩在南关外十五里,乃饮于市,复出南门,渡酃水。时微雨飘扬,朔风寒甚。东南行,陂陀高下五里,得平畴,是曰欧江。有溪自东南来,遂溯之行,雾中望见其东山石突兀,心觉其异。又五里,抵山嘴溪上,是曰沙陂,以溪中有陂也。〔溪源在东四十里百丈潭。〕陂之上,其山最高者,曰会仙寨,其内穹崖裂洞,曰学堂岩。再东,山峡盘亘,中曰石梁岩,即在沙陂之上,余不知也。又东一里,乃北入峡中。一里,得碧泉岩、对狮岩,俱南向。又东逾岭而下,转而北,则灵岩在焉。以东向,曾守名才汉又名为月到岩云。
自会仙岩而东,其山皆不甚高,俱石崖盘亘,堆环成壑,或三面回环如玦者,或两对叠如门者,或高峙成岩,或中空如洞者,每每而是。但石质粗而色赤,无透漏润泽之观,而石梁横跨,而下穹然,此中八景,当为第一。
灵岩者,其洞东向,前有亘崖,南北回环,其深数十丈,高数丈余,中有金仙,外列门户而不至于顶,洞形固不为洞揜yǎn即掩也,为唐陈光问读书处。陈居严塘,在洞北二十里。其后裔犹有读书岩中者。
观音现像,伏狮峰之东,回崖上万石迹成像,赭黄其色。
对狮岩者,一名小灵岩,在灵岩南岭之外。南对狮峰,上下两层,上层大而高穹,下层小而双峙。
碧泉岩者,在对狮之西,亦南向,洞深三丈,高一丈余。内有泉一缕,自洞壁半崖滴下,下有石盘承之,清冽异常,亦小洞间一名泉也。
伏虎岩,在清泉之后。
石梁岩,在沙陂会仙寨东谷。其谷乱崖分亘,攒列成坞,两转而东西横亘,下开一窦,中穹若梁,由梁下北望,别有天地,透梁而入,梁上复开崖一层,由东陂而上,直造梁中而止,登之如践层楼矣。
会仙寨,下临沙溪,上亘圆顶,如叠磨然,独出众山,罗洪山罗名其纶,琼司理。结净蓝于下,即六空上人所栖也。其师号涵虔。
学堂岩,在会仙之北,高崖间迸开一窦,云仙人授学之处。
此灵岩八景也。余至灵岩,风雨不收。先过碧泉、对狮二岩,而后入灵岩,晓霞留饭,已下午矣。适有一僧至,询为前山净侣六空也。时晓霞方理诸俗务,结茅、喂猪。饭罢,即托六空为导。回途至狮峰而睹观音现像,抵沙陂而入游石梁,入其庵,而乘暮登会仙,探学堂,八景惟伏虎未至。是日雨仍空濛,而竟不妨游,六空之力也。晚即宿其方丈。
十三日 晨餐后寒甚,阴翳如故。别六空,仍旧路西北行。三里至欧江,北入山,为茶陵向来道;南沿沙陂江西去,又一道也。过欧江,溪胜小舟,西北过二小岭,仍渡茶陵南关外,沿城溯江,经大西门,〔寻紫云、云阳诸胜。〕西行三里,过桥开陇,始见大江自东北来。于是越黄土坳,又三里,过新桥,雾中始露云阳半面。又三里,抵紫云山麓,是为沙江铺,大江至此直逼山下。由沙江铺西行,为攸县、安仁大道。南登山,是为紫云仙。上一里,至山半为真武殿,上有观音庵,俱东北瞰来水。观音庵松岩,老僧也。予询云阳道,松岩曰:“云阳山者,在紫云西十里。其顶为老君岩;云阳仙在其东峰之胁,去顶三里;赤松坛又在云阳仙之麓,去云阳仙三里。盖紫云为云阳尽处,而赤松为云阳正东之麓。由紫云之下,北顺江岸西行三里,为洪山庙,乃登顶之北道;由紫云之下,南循山麓西行四里,为赤松坛,乃登顶之东道;去顶各十里而近。二道之中有罗汉洞,在紫云之西,即由观音庵侧小径横过一里,可达其庵。由庵登顶,亦有间道可达,不必下紫云也。”余从之。遂由真武殿侧,西北度两小坳,一涧从西北来,则紫云与肯莲庵即罗汉仙。后山夹而成者。〔水北入大江,紫云为所界断。〕渡涧即青莲庵,东向而出,地幽而庵净。僧号六涧,亦依依近人,坚留余饭,余亟于登岭,遂从庵后西问登山。其时浓雾犹翳山半,余不顾,攀跻直上三里,逾峰脊二重,足之所上,雾亦旋开。又上二里,则峰脊冰块满枝,寒气所结,大者如拳,小者如蛋,依枝而成,遇风而坠,俱堆积满地。其时本峰雾气全消,山之南东二面,历历可睹,而北西二面,犹半为霾掩,〔酃江自东南,黄雩江自西北,盘曲甚远。〕始知云阳之峰,俱自西南走东北,排叠数重:紫云,其北面第一重也;青莲庵之后,余所由跻者,第二重也;云阳仙,第三重也;老君岩在其上,是为绝顶,所谓七十一峰之主也。云峰在南,余所登峰在北,两峰横列,脉从云阳仙之下度坳而起,峙为余所登第二重之顶,东走而下,由青莲庵而东,结为茶陵州治。余现登第二重绝顶,径路迷绝,西南望云峰绝顶,中隔一坞,而绝顶尚霾夙雾中。俯瞰过脊处,在峰下里许。其上隔山竹树一壑,两乳回环掩映,若天开洞府,即云阳仙无疑也。虽无路,亟直坠而下,度脊而上,共二里,逾一小坳,入云阳仙。其庵北向,登顶之路,由左上五里而至老君岩;下山之路,由右三里而至赤松坛。庵后有大石飞累,驾空透隙,竹树悬缀,极为倩叠,石间有止水一泓,澄碧迥异,名曰五雷池,雩祝甚灵;层岩上突,无可攀踄,其上则黑雾密翳矣。盖第二重之顶,当风无树,故冰止随枝堆积。而庵中山环峰夹,竹树蒙茸,萦雾成冰,玲珑满树,如琼花瑶谷,朔风摇之,如步摇玉珮。声叶金石。偶振坠地,如玉山之颓,有积高二三尺者,途为之阻。闻其上登踄更难。时日过下午,闻赤松坛尚在下,而庵僧〔楚〕音,误为“石洞”。余意欲登顶右后。遂从顶北下山,恐失石洞之奇,且谓稍迟可冀希望晴朗也。索饭于庵僧镜然,遂东下山。路侧涧流泻石间,僧指为“子房炼丹池”、“捣药槽”、“仙人指迹”诸胜,乃从赤松神话中之仙人,为道教所信奉而附会留侯也。直下三里抵赤松坛,始知赤松之非石洞也。遂宿庵中。殿颇古,中为赤松,左黄石,而右子房即张良。殿前有古树松一株,无他胜也。僧葛民亦近人。
十四日 晨起寒甚,而浓雾复合。先是,晚至赤松,即嘿mò即默祷黄石、子房神位,求假半日晴霁,为登顶之胜。至是望顶浓霾,零雨四洒,遂无复登顶之望。饭后,遂别葛民下山。循山麓北行,逾小涧二重,共四里,过紫云之麓,江从东北来,从此入峡,路亦随之。绕出云阳北麓,又二里,为洪山庙。风雨交至,遂停庙中,市薪炙衣,煨榾柮gǚ duò木块者竟日。庙后有大道南登绝顶。时庙下江旁停舟数只,俱以石尤石头太多横甚,不能顺流下,屡招予为明日行,余犹不能恝jiá然淡忘不以为意于云阳之顶也。
十五日 晨起,泊舟将放,招余速下舟;予见四山雾霁,遂饭而决策登山。路由庙后南向而登,三里,复有高峰北峙,〔道分两岐:〕一岐从峰南,一岐从峰西南。余初由东南行,疑为前上罗汉峡中旧道,乃向云阳仙,非迳造老君岩者,乃复转从西南道。不一里,行高峰西峡,顾仆南望峡顶有石梁飞驾,余瞻眺不及。及西上岭侧,见大江已环其西,大路乃西北下,遂望岭头南跻而上。时岭头冰叶纷披,虽无径路,余意即使路讹错误,可得石梁胜,亦不以为恨,及至岭上遍觅,无有飞驾之石,第见是岭之脊,东南横属高顶,其为登顶之路无疑。遂东南度脊,仰首直上,又一里,再逾一脊,则下瞰脊南,云阳仙已在下方矣。盖是岭东西横亘,西为绝顶北尽处,东即属于前所登云阳东第二层之岭也。于是始得路,更南向登顶,其上冰雪层积,身若从玉树中行。又一里,连过两峰,始陟最高顶。是时虽旭日藏辉,而沉霾屏伏,远近诸峰尽露真形,惟西北远峰尚存雾痕一抹。乃从峰脊南下,又一里,复过两峰,有微路“十”字界峰坳间:南上复登山顶,东由半山直上,西由山半横下。然脊北之顶虽高,而纯土无石;脊南之峰较下,而东面石崖高穹,峰笋离立。乃与顾仆置行李坳中,从南岭之东,攀崖隙而踞石笋,下瞰坞中,有茅一龛,意即老君岩之静室,所云老主庵者。窃计直坠将及一里,下而复上,其路既遥,况既踞石崖之顶,仰瞩俯瞰,胜亦无殊,不若逾脊从西路下,便则为秦人洞之游,不便即北去江浒觅舟,顺流亦易。乃遂从西路行。山阴冰雪拥塞,茅棘交萦,举步渐艰。二里,路绝,四顾皆茅茨为冰冻所胶结,上不能举首,下无从投足,兼茅中自时有堰宕延误耽搁,疑为虎穴,而山中浓雾四起,瞰眺莫见,计难再下。乃复望山崩而上,冰滑草拥,随跻随坠。念岭峻草被,可脱虎口,益鼓勇直上。二里,复得登顶,北望前西下之脊,又隔二峰矣。其处岭东茅棘尽焚,岭西茅棘蔽山,皆以岭头路痕为限,若有分界者。是时岭西黑雾弥漫,岭东日影宣朗,雾欲腾冲而东,风辄驱逐而西,亦若以岭为界者。又南一里,再下二峰,岭忽乱石森列,片片若攒刃交戟,雾西攫其尖,风东捣其膊,人从其中溜足直下,强攀崖踞坐,益觉自豪。念前有路而忽无,既雾而复雾,欲下而转上,皆山灵未献此奇,故使浪游之踪,迂回其辙耳。既下石峰,坳中又得“十”字路,于是复西向下岭,俱从浓雾中行矣。始二里,冰霾而草中有路,又二里,路微而石树蒙翳;又二里,则石悬树密而路绝,盖前路之逾岭而西,皆茶陵人自东而来,烧山为炭,至此辄返。过此,崖穷树益深,上者不能下,下者不复上。余念所下既遥,再下三四里当及山麓,岂能复从前还跻?遂与顾仆挂石投崖,悬藤倒柯树干、树枝,坠空者数层,渐闻水声遥遥,而终不知去人世远近。已而雾影忽闪,露出眉峰峡谷,树色深沉。再一闪影,又见谷口两重外,有平坞可瞩。乃益揆kuí度量丛历级,若邓艾之下阴平,坠壑滚崖,技无不殚,然皆赤手,无从裹毡也。既而忽下一悬崖,忽得枯涧,遂得践石而行。盖前之攀枝悬坠者藉树,而兜衣挂履亦树,得涧而树梢为开。既而涧复生草,草复翳涧,靡草之下,不辨其孰为石,孰为水,既难着足。或草尽石出,又棘刺勾芒,兜衣挂履如故。如是三里,下一瀑崖,微见路影在草间,然时隐时现。又一里,涧从崖间破峡而出,两崖轰峙,而北尤危峭,始见路从南崖逾岭出。又一里,得北来大道,始有村居,询其处,为窑里,盖云阳之西坞也。其地东北转洪山庙五里而遥,南至东岭十里而遥,东岭而南更五里,即秦人洞矣。时雾影渐开,遂南循山峡行。逾一小岭,五里,上枣核岭,〔岭俱云阳西向度而北转成峡者。〕下一里,渡涧,〔涧乃南自龙头岭下,出上清洞。〕傍西麓溯涧南上半里,为络丝潭,深碧无底,两崖多叠石。又半里,复度涧,傍东麓登山。是处东为云阳之南峰,西为大岭之东嶂。〔大岭高并云阳,龙头岭其过脊也,其东南尽西岭,东北抵麻叶洞,西北峙五凤楼,西南为古爽冲。〕一溪自大岭之东北来者,乃洪碧山之水;一溪自龙头岭北下者,乃大岭、云阳过脊处之水。二水合而北出把七铺名。龙头岭水分南北,其南下之水,由东岭坞合秦人洞水出大罗埠。共二里,越岭得平畴,是为东岭坞。坞内水田平衍连绵铺开,村居稠密,东为云阳,西为大岭,北即龙头岭过脊,南为东岭回环。余始至以为平地,即下东岭,而后知犹众山之上也。循坞东又一里,宿于新庵。
上一篇:楚游日记二
下一篇:江右游日记十四
楚游日记一相关文章
- 《粤西游日记二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八日天色明丽,待夫,上午始行。周文韬、粱心谷与茂林师远送,订后期......
- 《粤西游日记二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三十日早寒甚。初雾旋霁,而夫终不来。盖此处铺司管理驿让的机构奸......
- 《粤西游日记二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五日候夫龙英,因往游飘岩。州治北向前数里外,有土山环绕,内有一......
- 《粤西游日记二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八日昧爽入城,取滕所作书。抵北关,站骑已至。余令顾仆与骑俱返候......
- 《粤西游日记二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四日自驮朴〔取道至太平。〕西南行一里,有石垣东起江岸,西属于山......
- 《粤西游日记二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七日鸡初鸣,自新宁西南行。已转西北,直逼西峰之下,乃南转,共八里......
- 《粤西游日记二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丁丑(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九月二十二日余往崇善寺别静闻,遂下〔太平〕舟......
- 《粤西游日记二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十日 未明发舟,晓霞映江,从篷底窥之,如行紫丝步帐中,彩色缤纷,又是......
- 《粤西游日记二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三日 饭勾漏,即东北行。由营房转山之东南角,过透石东出之泉,径草......
- 《粤西游日记二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九日 由上岩转入东北峡,过牛陇,共三里出峡,有岐焉。一直北循北......
- 《粤西游日记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四日 作诗与梁君别,各殷勤执手,订后期焉。西向下山,望罗丛岩在......
- 《粤西游日记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八日 晨餐后放舟。十里,石狗湾。有小山在江左,江稍曲而东北。小......
- 《粤西游日记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六日 洞中事完,余欲一探铁旗岩,遂为行计。而是日雨复沛然,余不顾......
- 《粤西游日记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八日 参慧束炬导游真仙后暗洞。始由天柱老君像后入,皆溪西崖......
- 《粤西游日记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五日 平明起饭,陆氏子仍为肩囊送行。先隔晚,望其北山,有岩洞剨......
- 《粤西游日记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五日 昧爽起,无梳具,乃亟趋入城寓,而静闻犹卧庙中。初拟令顾仆出......
- 《粤西游日记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丁丑(公元1637年)六月十二日 晨餐后登舟,顺流而南,曲折西转,二十里,小......
- 《粤西游日记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十日 早觅担夫,晨餐即行。出振武门,〔取柳州道。〕五里,西过茶庵......
- 《粤西游日记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三日 简通“检”,检查顾仆所促拓工《水月洞碑》,始见......
- 《粤西游日记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五日 自阳朔东南渡头发舟,溯流碧莲峰下。由城东而北,过龙头山......
- 《粤西游日记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三日 早索晨餐,从白沙随江东北行。一里,渡江而南,出东界书童山......
- 《粤西游日记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六日 余暂憩赵寓,作寄衡州金祥甫书,补纪游之未尽者。十七日 雨......
- 《粤西游日记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三日 早促饭,即出靖藩城北门,过独秀西庵,叩绀谷,已入内官礼忏矣。......
- 《粤西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一日 饭后出东江门,渡浮桥,共一里,过嘉熙桥,问龙隐路。龙隐岩即在......
- 《粤西游日记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六日 晨餐后,作二诗别郑、杨诸君。郑君复强少留,以一诗酬赠焉。......
- 《粤西游日记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二日 晨餐后,与静闻、顾仆裹蔬粮,携卧具,东出浮桥门。渡浮桥,又东......
- 《粤西游日记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八日 平明,饭而行。二里,西南出涧口,渡水,逾一小岭,又三里得平畴......
- 《粤西游日记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日 平明饭。溯湘江而西,五里,北向入塔儿铺,始离湘岸,已入桂林界......
- 《粤西游日记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丁丑(公元1637年)闰四月初八日 夜雨霏霏,四山叆叇àid&agrav......
- 《楚游日记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七日 平明行,舟多北向。二十里,抵祁阳东市,舟人复泊而市米,过午......
- 《楚游日记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六日 见明而炊,既饭犹久候而后明,盖以月光为晓也。十里至路口铺......
- 《楚游日记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十日 雨虽止而泞甚。自万岁桥北行十里,为新桥铺,有路自东南来合......
- 《楚游日记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六日 饭而行。出东门,五里,一山突于路北,武水亦北向至,路由山南水......
- 《楚游日记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四月初一日 五鼓,雨大作,平明冒雨行。即从路亭岐而东北,随萧韶溪西......
- 《楚游日记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七日 雨色已止,而浓云稍开。亟饭,逾马蹄石岭,三里,抵玉琯岩之南......
- 《楚游日记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四日 雨止而云气蒙密。平明,由路亭西行,五里为太平营,而九疑司......
- 《楚游日记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六日 平明行,二十里,为麻潭驿,其地犹属零陵,而南即道州界矣。自入......
- 《楚游日记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一日 平明行,二十五里,过黄杨铺,其地有巡司。又四十里,泊于七里滩......
- 《楚游日记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三月初一日 桂王临朝,命承奉刘及王承奉之侄设斋桃花冲施僧。静闻......
- 《楚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三日 碧空晴朗,欲出南郊,先出铁楼门。过艾行可家,登堂见其母,则......
- 《楚游日记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十日 夜雨达旦。初涉潇湘指今湖南境内,遂得身历此景,亦不以为恶......
- 《楚游日记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月初一日 早饭于绿竹庵,以城市泥泞,不若山行。遂东南逾一小岭,至......
- 《楚游日记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二日 〔力疾急速登山。由岳庙西度将军桥,岳庙东西皆涧。北入......
- 《楚游日记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六日 东岭坞内居人段姓,引南行一里,登东岭,即从岭上西行。岭头多......
- 《楚游日记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十一日 是日立春,天色开霁。亟饭,托静闻随行李......
- 《江右游日记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六日 晨起,雾仍密翳。晨餐毕,别僧宝林出,而雨忽至;仍返庵中,坐久之......
- 《江右游日记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初一日 晓起,晴丽殊甚。问其地,西去路江二十里......
- 《江右游日记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八日 饭于其远处。上午起身,由夏朗之西、西华山之东小径北迂,五......
- 《江右游日记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二月初一日 先晚雨丝丝下,中夜愈甚,遂无意留吉水。入城问打听张......
- 《江右游日记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二日 由北城外历凤凰山北麓,经北门,二里,过黄备桥。桥架曹溪之......
- 《江右游日记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八日 别调御诸君。十五里,午至麻姑坛。又西二里,坞穷。循南山上......
- 《江右游日记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三日 (缺)白赤丸如轮,平升玉盘之上,遥望日下,白气平铺天末,上有翠尖......
- 《江右游日记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九日 写十二诗付崑即昆石上人,已上午矣。即从草塘左循崖南下,路......
- 《江右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五日 晨餐后,别丘、夏。二里,仍出大路南。十里,登一岭,曰杨源岭。......
- 《江右游日记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一月初二日 出建昌南门,西行二里至麻姑山足。上山二里,半山亭,有......
- 《江右游日记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四日 晨餐后,仍渡西南门大溪候车夫,久之发,已上午矣。南十里,新......
- 《江右游日记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三日 晨起,渡大溪之北,复西向行,八里,将至贵溪城,忽见溪南一桥门......
- 《江右游日记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十一日 早起,寒甚,雨气渐收,众峰俱出,惟寺东南绝顶尚有云气。与贯......
- 《江右游日记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丙子(公元1636年)十月十七日 鸡鸣起饭,再鸣而行。五里,蒋莲铺,月色皎......
- 《浙游日记下》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九日 早起,天色如洗,与王敬川同人兰溪西门,即过县前。县前如水,盖......
- 《浙游日记上》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丙子(公元1636年)九月十九日 余久拟西游,迁延二载,老病将至,必难再迟......
- 《游恒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去北台七十里,山始豁然,曰东底山。台山北尽,即属繁峙界矣。初九日出......
- 《游五台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癸酉(1633年)七月二十八日出都(即今北京)为五台游。越八月初四日,抵阜平南......
- 《闽游日记后》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庚午(1630年)春,漳州司理叔促赴署。余拟是年暂止游屐,而漳南之使络绎......
- 《闽游日记前》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二日 二十里,登仙霞岭。三十五里,登丹枫岭,岭南即福建界。又七里......
- 《游太和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十一日 登仙猿岭。十余里,有枯溪小桥,为郧县境,乃河南、湖广界。东......
- 《游太华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月晦 入潼关,三十五里,乃税驾停宿,税通“脱”西岳庙。......
- 《游嵩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余髫年tiáo幼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久拟历襄......
- 《游九鲤湖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浙、闽之游旧矣。余志在蜀之峨眉、粤之桂林,至太华、恒岳诸山;若罗......
- 《游庐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戊午(1618年),余同兄雷门、白夫,以八月十八日至九江。易小舟,沿江南入......
- 《游武彝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二月二十一日(公元1616年),这是徐霞客游芜山后入闽游的时间 出崇安......
- 《游黄山日记后》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戊午(公元1618年)九月初三日 出白岳榔梅庵,至桃源桥。从小桥右下,陡......
- 《游黄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二日 自白岳下山,十里,循麓而西,抵南溪桥。渡大溪,循别溪,依山北行......
- 《游白岳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丙辰岁(1618年),余同浔阳叔翁,于正月二十六日,至微之休宁。出西门。其......
- 《游雁宕山日记后》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余与仲昭兄游天台,为壬申(1632年)三月。至四月二十八日,达黄岩,再访雁......
- 《游雁宕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自初九日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a&ogra......
- 《游天台山日记后》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壬申(1632年)三月十四日 自宁海发骑骑马出发,四十五里,宿岔路口。其......
- 《游天台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为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