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庵笔记
山东某生梦游地狱
山东某生者,老儒也,以授徒为业,博通古今,性鲠直,好任侠,见世间有不平事,则眦裂发指。少时读《左氏春秋》及《史记》,至楚穆王事,辄拍案呼曰:“嗟乎!商臣罪恶如此,而获保首领,子孙有楚国者数百年,尚得为有天道乎?”至为废食泣下。其后读史,至不平之事,辄郁郁不乐,搔首问天,或饮酒至醉,颓然就枕,鼾声如雷。一日方寝,忽见一吏役持柬来邀,不觉随之。
至一处,宫殿巍峨,门卒若已豫知,谓吏役曰:“王已坐殿相俟矣。”吏役引某生入殿,见一古衣冠者南面坐,白须颁颜。左右侍立者数十人,仪仗如王者。吏引某生行参谒礼,王者以手招之,使隅坐于旁,谓某生曰:“汝好善恶恶之心,诚属可嘉。然汝每读书辄呼天道无知,使汝徒见之,灰其为善之心,而长其为恶之胆。殊不知造物之理,因人善恶以为报施,铢两悉称。或前世有善恶,而今世报之。或今世有善恶,而来世报之。其它善恶,或本身受其报,或子孙受其报。变化万殊,不可执一。若夫汝所不平之事,固有罪大恶极,而身享荣富庆流子孙者,非特汝为之不平,即千古人心夕皆为之不平。今非借汝之口,不足以播告世人,故特召汝一游地狱。”某生惧曰:“某生平无大罪孽,应不至入地狱。惟遇愤激不平之事,每呼天道无知,则有之。请从此力改。”王者笑曰:“非欲汝常在地狱夕今遣判官导汝一观,即送还阳矣。”判官请曰:“地狱寒气惨烈‘销铄元神,非授以辟冷丹,恐遂不能还阳。”
王者付以二红丸,判官以一粒噙之子口,一粒授某生噙之。导至后园,地面有大石板,判官命鬼卒舁去之。俯视洞穴,黝黑如漆。穴有石磴,判官与某生抬级而下,高呼开门,则见两石门豁然洞开。阴风扑面如刀割,门内亦有光,与风雪阴晦之天相似。鬼卒倚门而立,皆突目獠牙,形状可怖。内有牢狱十余所,锁锢严密,某生欲入观之,判官曰:“此为第一层地狱,凡罪孽较轻者与下层地狱罪孽将满而减等者居之,数百年后便可出狱,不必观也。”导至空旷处,复有一石板,鬼卒仍舁去之。石磴、石门及监牢十余所,皆与前无异。如此旋绕而下,凡经十八层。愈下愈冷,渐不可耐,幸口噙红丸,勉强支持。某生瑟缩不前,谓判官曰:“吾不能复下矣。”判官曰:“此为最下一层地狱,无复有冷于此者,汝可放心。”因导观各狱,鬼卒以钥开狱门。其一日暴贼之狱。
入其中‘则裸身反接者数百人。鬼卒或锯其项,或剥其皮,或断其手足。一鬼卒提五首枭之长竿,判官曰:“此乃朱粲、黄巢、秦宗权、李自成、张献忠也。天道以人命为至重,凡杀一人者,必使饮刃一次,杀十人者使饮刃十次,其余皆各如所施于人者以报之。五贼杀人最多,今在此每日必斩首一次,明日合其尸首,灌以续命汤则复活,乃复斩之,每年斩首三百六十次。然巢贼杀人八百万,献贼杀人千余万,以一人一日抵之,其罪限正无穷期也。”某生曰:“白起自长平坑卒四十万外,节次杀人复不下四十余万,今其魂何在?”判官曰:“彼居此二千余年,罪孽甫满,今出狱不久耳。”复导观逆子之狱,则见铁架排列,数百人皆裸身反接,倒悬架上。鬼卒以驴粪杂秽水浇之,自踵至顶,淋漓腥臭,令人难耐。
及水将滴净,则复浇之。架上皆有牌标姓名,某生多不省识,惟见楚商臣、匈奴冒顿单于、吴孙皓、宋元凶劭及其弟溶,皆在焉。判官曰:“凡人富贵皆前定。商臣即不弑父,亦可得楚国。阴律凡获罪而及身未受其报者,罚加倍焉。子孙未受其报者,罚又加倍焉。商臣为楚君时,尚无过恶。又在此年代久远,本可赦至第十七层狱,然彼得保首领,而子孙又昌炽数百年,兹所以罚愈久也。”问:“孙皓岂尝弒父母乎?”判官曰:“以弒其叔母朱太后也。”又遥望一小室,有铁栅,四面冰雪莹然,一人单衣踯躅于其中,口噤项缩,呼曰:“寒甚。”判官曰:“此隋炀帝也。凡曾为一统天子者,未便施之以刑,但使千百万年在此寒冷之中,其苦不减于受刑也。”
又导观逆臣之狱,多有三代以前姓名,某生不暇谛视,但就其可记忆者,则寒浞、陈乞、陈恒、华督、王莽、董卓、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石虎、萧道成、萧鸾、高澄、高洋、侯景、武三思、安禄山、李希烈、朱温、石敬瑭、吴升、吴俦、范琼、胡沙虎、崔立,皆在焉。每数十人共荷一长枷,复桎其乎,梏其足。钳其口,稍一转动,则互相牵掣。判官曰:“此辈生前皆喜专擅权势,故死后束缚拘困,使不得自由。”某生曰:“曹操之恶不减司马懿,胡不在此?”判官曰:“曹操罪恶甚多,然芟刈群雄,使生民不罹兵革,其功亦稍足相抵。且享国未久,其子孙为司马氏所鱼肉,受报巳惨,故在第七层地狱。若司马懿阴险过于曹操,专以狐媚得天下,而东西晋享国至一百六十年,虽其时变乱频生,仍觉便宜太甚,故受罚于死后倍酷也。”
又闻夷羿、赵鞅、田和、王凤、梁冀、孙绺、王敦、桓温、桓元、王世充、史思明,在此上一层,即第十七层狱也。又望见冰室两处,如隋炀帝所居,判官指之曰:“此为隋文帝。此明永乐皇帝也。夫隋文帝毫无功德,欺外孙以篡其国,而杀机深险,至尽灭宇文氏之族。明之燕王不过吴王濞、赵王伦之徒,侥幸篡夺,而屠戮忠良,用心惨刻,绝无人理。此二人自隋、明既亡之后,拘到此间。隋文帝阴毒尤甚,故使坐针棘之上,每一动则痛彻心骨,燕王罪孽尤重,故其冰室四旁,独置粪缸百余,俾万古熏蒸于恶臭之中,罚亦酷矣。”
言未已,陡遇腥风一阵,浊臭难忍,某生几至呕吐,亟掩鼻疾趋而过。忽闻冰室中呼曰:“某生救我!我往时一逞雄心,罪恶滔天,后悔无及。所尤难受者,此百畲缸皆系驴粪,臭气沁我心脾,于其为我遍告世人,世上多一人知,我亦得早一日离此也。”判官笑谓某生曰;“燕王至此方悔,已晚矣。”生未及答,忽闻左边呼痛声甚惨,则隋文帝也。遥视其室,则四周皆以赤棘为藩,针长数寸,令人心悸。又导观谗佞奸臣之狱,人数不下数千。
某生所记忆者,则潘崇、费无极、竖牛、伯讥、郭开、江充、主父偃、息夫躬、贾充、萧遥光、元韶、王伟、虞庆则、杨素、李义府、许敬宗、周兴、来俊臣、李林甫、高尚、严庄、卢杞、柳璨、吕惠卿、章惇、蔡确、蔡卞、邢恕、蔡京、王时雍、徐秉哲、黄潜善、汪伯彦、张俊、万俟岗、韩诧胄、贾似道、胡惟庸、陈瑛、石亨、焦芳、江彬、严嵩、严世蕃、赵文华、魏广微、顾秉谦、温体仁、崔呈秀、许显纯、杨嗣昌、马士英、阮大铖,皆在焉。大抵割舌断腕之罚为最多,以其好用笔舌陷入也。亦每日一次,鬼卒各执一气筒,以生气煦之,则复连续。某生问:“秦桧何在?”判官曰:“此人跪在岳坟前,使万目昭彰,众口唾骂,且日饮过客之溺数十百次,厥味无奇不有,使彼呕逆眩晕,奇苦万状,亦奸臣受罚之变格也。”
又导观淫妒悍逆妇人之狱,则园圃一大区,其中多毒蛇猛兽恶鸟,而人数不下万余。鬼卒皆褫其衣,以陈醋灌其背,诸鸟兽闻臭味即来,或吞或啄。明日随鸟兽粪溺而出,鬼卒复以气筒吹之,须臾,复变为人形,则复为鸟兽所食,循环不穷。闻妹喜、妲己、褒姒、赵合德等,皆在其中,而未及睹。有两妇匍匐阶下,忽有豹来恬破其腹,先食其肠胃脏腑,再食其身体。
判官曰:“此晋之贾后,及明天启乳母客氏也。”复指一大酿瓮,有一入浸在酒中,掩面啜泣,腥臭难近。判官曰:“此唐之武后也。此瓮即彼浸死王皇后之瓮,阴司收其瓮与酒之余魄,积年愈久,酒愈臭败,今己隔千余年,故腥秽若此。武后常浸此中,每阅三日,有一蟒一虺一枭轮流食之。食而复生,终不离此瓮。”某生曰:“王皇后何在?”判官曰;“上帝怜其质直柔婉,惨遭残虐,巳列名仙籍矣。”导出狱门,历过酷吏之狱,逃将之狱、贪夫之狱、悍仆之狱、猾隶之狱、陋医之狱、奸商之狱,判官谓某生曰:“汝来此已久,恐不耐冷,无庸一一细观矣。”
又过淫贼之狱、凶僧之狱,某生曰:“此中最著名者何人?”判官曰:“淫贼以北齐主高湛、金主完颜亮受罚为最重;凶僧以杨琏真伽、姚广孝受罚为最重。”最后过奸阉之狱,闻内有呼号声甚厉,判官曰:“此魏忠贤方受炮烙之刑也。”问:“此中尚有何人?”则云:“赵高、曹节、李辅国、仇士良、王振、刘瑾,皆在焉。”于是周览既毕,判官导由原路旋绕而上。
至第三层,适过一逆子之狱,判官曰:“此中亦有一冰室。”某生问:“何人?”判宫曰:“唐宣宗皇帝也。”某生曰:“宣宗乃唐贤主,何以在此?”判宫曰;“以其弒嫡母郭太后也。且宣宗以琐屑治天下,不达人体,始兆衰乱,伺贤之有?”顷之,已至殿上,王者笑问:“汝来此颇增识见否?”某生曰:“某今始知天道之果不爽也。”王者命吏役送还其家,为吏所推,一跌而醒,则厥去已半日矣。觉寒冷特甚,亟煮姜汤饮之,数日始复常度。
某生常语门人:“妒妇之狱,未见吕后,或者在第十七层以上,惜未一问判官也。”
此篇大有功于名教。须看其用笔虚实繁简,精心营度处,文法故自井然。
至一处,宫殿巍峨,门卒若已豫知,谓吏役曰:“王已坐殿相俟矣。”吏役引某生入殿,见一古衣冠者南面坐,白须颁颜。左右侍立者数十人,仪仗如王者。吏引某生行参谒礼,王者以手招之,使隅坐于旁,谓某生曰:“汝好善恶恶之心,诚属可嘉。然汝每读书辄呼天道无知,使汝徒见之,灰其为善之心,而长其为恶之胆。殊不知造物之理,因人善恶以为报施,铢两悉称。或前世有善恶,而今世报之。或今世有善恶,而来世报之。其它善恶,或本身受其报,或子孙受其报。变化万殊,不可执一。若夫汝所不平之事,固有罪大恶极,而身享荣富庆流子孙者,非特汝为之不平,即千古人心夕皆为之不平。今非借汝之口,不足以播告世人,故特召汝一游地狱。”某生惧曰:“某生平无大罪孽,应不至入地狱。惟遇愤激不平之事,每呼天道无知,则有之。请从此力改。”王者笑曰:“非欲汝常在地狱夕今遣判官导汝一观,即送还阳矣。”判官请曰:“地狱寒气惨烈‘销铄元神,非授以辟冷丹,恐遂不能还阳。”
王者付以二红丸,判官以一粒噙之子口,一粒授某生噙之。导至后园,地面有大石板,判官命鬼卒舁去之。俯视洞穴,黝黑如漆。穴有石磴,判官与某生抬级而下,高呼开门,则见两石门豁然洞开。阴风扑面如刀割,门内亦有光,与风雪阴晦之天相似。鬼卒倚门而立,皆突目獠牙,形状可怖。内有牢狱十余所,锁锢严密,某生欲入观之,判官曰:“此为第一层地狱,凡罪孽较轻者与下层地狱罪孽将满而减等者居之,数百年后便可出狱,不必观也。”导至空旷处,复有一石板,鬼卒仍舁去之。石磴、石门及监牢十余所,皆与前无异。如此旋绕而下,凡经十八层。愈下愈冷,渐不可耐,幸口噙红丸,勉强支持。某生瑟缩不前,谓判官曰:“吾不能复下矣。”判官曰:“此为最下一层地狱,无复有冷于此者,汝可放心。”因导观各狱,鬼卒以钥开狱门。其一日暴贼之狱。
入其中‘则裸身反接者数百人。鬼卒或锯其项,或剥其皮,或断其手足。一鬼卒提五首枭之长竿,判官曰:“此乃朱粲、黄巢、秦宗权、李自成、张献忠也。天道以人命为至重,凡杀一人者,必使饮刃一次,杀十人者使饮刃十次,其余皆各如所施于人者以报之。五贼杀人最多,今在此每日必斩首一次,明日合其尸首,灌以续命汤则复活,乃复斩之,每年斩首三百六十次。然巢贼杀人八百万,献贼杀人千余万,以一人一日抵之,其罪限正无穷期也。”某生曰:“白起自长平坑卒四十万外,节次杀人复不下四十余万,今其魂何在?”判官曰:“彼居此二千余年,罪孽甫满,今出狱不久耳。”复导观逆子之狱,则见铁架排列,数百人皆裸身反接,倒悬架上。鬼卒以驴粪杂秽水浇之,自踵至顶,淋漓腥臭,令人难耐。
及水将滴净,则复浇之。架上皆有牌标姓名,某生多不省识,惟见楚商臣、匈奴冒顿单于、吴孙皓、宋元凶劭及其弟溶,皆在焉。判官曰:“凡人富贵皆前定。商臣即不弑父,亦可得楚国。阴律凡获罪而及身未受其报者,罚加倍焉。子孙未受其报者,罚又加倍焉。商臣为楚君时,尚无过恶。又在此年代久远,本可赦至第十七层狱,然彼得保首领,而子孙又昌炽数百年,兹所以罚愈久也。”问:“孙皓岂尝弒父母乎?”判官曰:“以弒其叔母朱太后也。”又遥望一小室,有铁栅,四面冰雪莹然,一人单衣踯躅于其中,口噤项缩,呼曰:“寒甚。”判官曰:“此隋炀帝也。凡曾为一统天子者,未便施之以刑,但使千百万年在此寒冷之中,其苦不减于受刑也。”
又导观逆臣之狱,多有三代以前姓名,某生不暇谛视,但就其可记忆者,则寒浞、陈乞、陈恒、华督、王莽、董卓、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石虎、萧道成、萧鸾、高澄、高洋、侯景、武三思、安禄山、李希烈、朱温、石敬瑭、吴升、吴俦、范琼、胡沙虎、崔立,皆在焉。每数十人共荷一长枷,复桎其乎,梏其足。钳其口,稍一转动,则互相牵掣。判官曰:“此辈生前皆喜专擅权势,故死后束缚拘困,使不得自由。”某生曰:“曹操之恶不减司马懿,胡不在此?”判官曰:“曹操罪恶甚多,然芟刈群雄,使生民不罹兵革,其功亦稍足相抵。且享国未久,其子孙为司马氏所鱼肉,受报巳惨,故在第七层地狱。若司马懿阴险过于曹操,专以狐媚得天下,而东西晋享国至一百六十年,虽其时变乱频生,仍觉便宜太甚,故受罚于死后倍酷也。”
又闻夷羿、赵鞅、田和、王凤、梁冀、孙绺、王敦、桓温、桓元、王世充、史思明,在此上一层,即第十七层狱也。又望见冰室两处,如隋炀帝所居,判官指之曰:“此为隋文帝。此明永乐皇帝也。夫隋文帝毫无功德,欺外孙以篡其国,而杀机深险,至尽灭宇文氏之族。明之燕王不过吴王濞、赵王伦之徒,侥幸篡夺,而屠戮忠良,用心惨刻,绝无人理。此二人自隋、明既亡之后,拘到此间。隋文帝阴毒尤甚,故使坐针棘之上,每一动则痛彻心骨,燕王罪孽尤重,故其冰室四旁,独置粪缸百余,俾万古熏蒸于恶臭之中,罚亦酷矣。”
言未已,陡遇腥风一阵,浊臭难忍,某生几至呕吐,亟掩鼻疾趋而过。忽闻冰室中呼曰:“某生救我!我往时一逞雄心,罪恶滔天,后悔无及。所尤难受者,此百畲缸皆系驴粪,臭气沁我心脾,于其为我遍告世人,世上多一人知,我亦得早一日离此也。”判官笑谓某生曰;“燕王至此方悔,已晚矣。”生未及答,忽闻左边呼痛声甚惨,则隋文帝也。遥视其室,则四周皆以赤棘为藩,针长数寸,令人心悸。又导观谗佞奸臣之狱,人数不下数千。
某生所记忆者,则潘崇、费无极、竖牛、伯讥、郭开、江充、主父偃、息夫躬、贾充、萧遥光、元韶、王伟、虞庆则、杨素、李义府、许敬宗、周兴、来俊臣、李林甫、高尚、严庄、卢杞、柳璨、吕惠卿、章惇、蔡确、蔡卞、邢恕、蔡京、王时雍、徐秉哲、黄潜善、汪伯彦、张俊、万俟岗、韩诧胄、贾似道、胡惟庸、陈瑛、石亨、焦芳、江彬、严嵩、严世蕃、赵文华、魏广微、顾秉谦、温体仁、崔呈秀、许显纯、杨嗣昌、马士英、阮大铖,皆在焉。大抵割舌断腕之罚为最多,以其好用笔舌陷入也。亦每日一次,鬼卒各执一气筒,以生气煦之,则复连续。某生问:“秦桧何在?”判官曰:“此人跪在岳坟前,使万目昭彰,众口唾骂,且日饮过客之溺数十百次,厥味无奇不有,使彼呕逆眩晕,奇苦万状,亦奸臣受罚之变格也。”
又导观淫妒悍逆妇人之狱,则园圃一大区,其中多毒蛇猛兽恶鸟,而人数不下万余。鬼卒皆褫其衣,以陈醋灌其背,诸鸟兽闻臭味即来,或吞或啄。明日随鸟兽粪溺而出,鬼卒复以气筒吹之,须臾,复变为人形,则复为鸟兽所食,循环不穷。闻妹喜、妲己、褒姒、赵合德等,皆在其中,而未及睹。有两妇匍匐阶下,忽有豹来恬破其腹,先食其肠胃脏腑,再食其身体。
判官曰:“此晋之贾后,及明天启乳母客氏也。”复指一大酿瓮,有一入浸在酒中,掩面啜泣,腥臭难近。判官曰:“此唐之武后也。此瓮即彼浸死王皇后之瓮,阴司收其瓮与酒之余魄,积年愈久,酒愈臭败,今己隔千余年,故腥秽若此。武后常浸此中,每阅三日,有一蟒一虺一枭轮流食之。食而复生,终不离此瓮。”某生曰:“王皇后何在?”判官曰;“上帝怜其质直柔婉,惨遭残虐,巳列名仙籍矣。”导出狱门,历过酷吏之狱,逃将之狱、贪夫之狱、悍仆之狱、猾隶之狱、陋医之狱、奸商之狱,判官谓某生曰:“汝来此已久,恐不耐冷,无庸一一细观矣。”
又过淫贼之狱、凶僧之狱,某生曰:“此中最著名者何人?”判官曰:“淫贼以北齐主高湛、金主完颜亮受罚为最重;凶僧以杨琏真伽、姚广孝受罚为最重。”最后过奸阉之狱,闻内有呼号声甚厉,判官曰:“此魏忠贤方受炮烙之刑也。”问:“此中尚有何人?”则云:“赵高、曹节、李辅国、仇士良、王振、刘瑾,皆在焉。”于是周览既毕,判官导由原路旋绕而上。
至第三层,适过一逆子之狱,判官曰:“此中亦有一冰室。”某生问:“何人?”判宫曰:“唐宣宗皇帝也。”某生曰:“宣宗乃唐贤主,何以在此?”判宫曰;“以其弒嫡母郭太后也。且宣宗以琐屑治天下,不达人体,始兆衰乱,伺贤之有?”顷之,已至殿上,王者笑问:“汝来此颇增识见否?”某生曰:“某今始知天道之果不爽也。”王者命吏役送还其家,为吏所推,一跌而醒,则厥去已半日矣。觉寒冷特甚,亟煮姜汤饮之,数日始复常度。
某生常语门人:“妒妇之狱,未见吕后,或者在第十七层以上,惜未一问判官也。”
此篇大有功于名教。须看其用笔虚实繁简,精心营度处,文法故自井然。
上一篇:江南某生神游兜率天宫
下一篇:玩视民瘼酷报
山东某生梦游地狱相关文章
- 《蔷薇祟人》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驻英二等参赞官黄遵宪公度之弟,名遵路,字公望者,嘉应州诸生也。年三......
- 《苏州瑞光塔蟒蛇》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苏州盘门有瑞光塔,乙亥之夏,大府筹费将重修之。届期,工匠缘梯至塔顶......
- 《李游戎遇魅》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广州有李游戎名承烈者,从军黔省,偶失道,天且暮矣。遥望里许,有寺隐约......
- 《孝子获福》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湖南宁乡农民谢上达,生不识字,而有至性。其母病,掌腕不能动作,上达佣......
- 《树炅报仇》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光绪辛巳三月初五日,天津府署附近,民居失火,烧死四人,其居主则盐运司......
- 《巨蚌咸精》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上海萧家浜,水通黄浦。咸丰五六年间,土人往往于晦冥之夕,见河滨有光......
- 《蛇死为祟》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无锡南门外,窑户甚多,俗呼之曰老窑头。同治丙寅,有某甲买一古窑,窑已......
- 《宁绍台道暑内狐蛇》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余将赴宁绍台道任时,即闻宁波有三将军之说,皆巨蛇也。其在提督署中......
- 《蒙阴狐报仇》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东蒙阴县之蒙山,向多狐,猎户以冬令入山,围而猎之。定例:蒙阴县令于一......
- 《怪物幻形》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忆余十一岁时,居西溪顾氏宅中,闻邻右秦氏言狐为祟。每至初更,举族健......
- 《厅署猫精》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外叔祖顾半厓先生,游幕河工,尝言道光年间,居南河某厅署内,屋上常有一......
- 《冤鬼鸣冤》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余弟诚伯之知汉川县也,去城三十里之蚌湖口,有劫盗数人,拒杀事主一案......
- 《东平州牧相尸遇鬼》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余友朱伟度太守(祖骏)之权知东平州也,颇有能名。一日,赴乡间相一老媪......
- 《鬼欺衰老》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吾锡北门外大桥,县令决死囚之地也。道光中,有顾君字云萼者,以书画名......
- 《鬼买糕晡子》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句容乡妇有以产死者,厝棺荒墟。其邻近卖糕店,每日见一妇人,来买糕两......
- 《旧鬼玩月》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无锡北乡有村曰胡家渡者,一塾师训蒙于其问。每曰暮,有一挑杂货担者......
- 《人鬼对谈》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无锡南乡人有过七者,以卖锅席为业,设肆宝应数代矣,因寓居焉。年近五......
- 《荒微人鬼杂处》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咸丰年间,有谒选得广西某上州州判者。是吋,广西有罹锋镝,而此州被祸......
- 《箔江府学署中鬼声》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余年十二三岁时,先大夫古镇江府学教授,余兄弟皆在署中读书。署乃数......
- 《旅鬼索路凭归费》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陈作梅观察(鼐)尝为余言,少时居山西学院幕,卜,同人有患疟疾者,往往作呓......
- 《鬼负坏墙》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道光年间,浙江臬署花厅屋倒。是时,某廉访方宴客,忽闻小儿在院中大哭......
- 《鬼魅现形》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道光季年,扬州盐商有家婢为魅所扰,设法驱之,皆不应。婢言魅有形质,夜......
- 《离婚酷报》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湖南某观察,以盐笑致富,卜居扬州。其长子娶某太守之女,憎其貌寝,纳妓......
- 《杨孝廉遇煞神》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俗称人死之时,皆有煞神,其气甚凶,而见之者亦往往不利。道光初年,吾锡......
- 《狎游客遇无常鬼》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嘉庆中,先祖芗圃府君,设帐无锡北门外。有施生者,年逾二十,荒废学业,为......
- 《村宣夜陪鬼饮》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距无锡数十里,有乡镇曰大墙门者,明季富室某氏居之,资雄一郡。其居址......
- 《庸医杀人有定数》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同治元年,京师大疫。有某部郎病后汗出不止,身热头晕,忽觉离其寝室,出......
- 《新鬼回家》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朱云甫观察(其昂)以光绪戊寅五月朔日病卒天津招商局。是时,天津疫气......
- 《鬼笑可畏》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梅伯官郎中有友某君,素以胭力自负。郎中与之戏,请必以实事为证。是......
- 《水鬼假冒舢板船》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余在曾文汇公幕府时,蜀人中往来较密者,曰李眉生廉访(鸿裔)、萧廉甫大......
- 《水鬼白昼拉人》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两江总督衙署,在金陵城北,粤贼踞金陵时,尝为伪天王府。内有花园,园内......
- 《淑炅呵护家人》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相传缢死之人,往往在其死所为厉,然亦有不尽然者。余闻外祖母陈太夫......
- 《缢鬼为祟》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余外家顾氏,居无锡城内西溪上,数百年旧族也。相传雍正初年,有一道士......
- 《蓬莱仙迹》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登州蓬莱阁,颇多仙迹,土人往往有所见闻。表弟杨墨卿尝以事至登州,适......
- 《死生前定》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李忠武公(续宾)三河之败,全军五千人,皆熠于贼。有勇丁某甲,匿积尸中以......
- 《生作城隍三日》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嘉兴石莲舫广文(中玉)于同治壬戌移居上海三林塘,病中梦有相迓者,出则......
- 《城隍神世故》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李幼泉都转(昭庆),相国肃毅伯之季弟也,常统刀余人剿贼,以功擢盐运使。......
- 《扶乩奇验》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曾文正公尝告幕客曰:“余向不信扶鸾等术,然亦有奇验者。李忠......
- 《扶乩问题》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道光甲午科江南乡试,题力执圭一节。合肥县诸生,有先期扶乩问题者,乩......
- 《麻姑缔姻》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乾隆年间,无锡陈翁游幕河南,隽雅拔俗,常为郡县上宾。晚岁倦游里居,室......
- 《立誓减寿游摩》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锡、金两县,于承平时童生应学院试者一千数百人,而学额仅三十人。世......
- 《明相沈文恭公故宅》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浙江提督驻宁波府城,其署乃明万历年间宰相沈文恭公(一贯)故宅也。有......
- 《嫁女争花轿酿人命》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雍正、乾隆间,吾锡颐持国先生(维)以工制举文名于世,然性情颇执拗,既久......
- 《牛太守前生为战马》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吾锡汪写园先生(士侃)以进士为四川县令,其本管知府牛姓,与先生乡榜同......
- 《狐仙谈历代丽人》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黔中某孝廉,以博学高才,主持风雅。道光壬辰会试,落第出都,每过名区,辄......
- 《神护汉陵》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光绪五年,河南巡抚涂宗瀛奏称:盂津县之铁谢镇,相距里许,有汉光武帝陵......
- 《后唐韩淑妃为真仙》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王生谒见李后之后,美人仍常至斋中,王生问:“太原城内何地最幽......
- 《北齐李后为地仙》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其后,美人复至斋中夜谈,王生问曰:“汝言李后为地仙,今果何在?&rd......
- 《北齐守宫老狐》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莫子偬大令(友芝)常为余言,其同年生有王君者,雅俊士也。会试后,就馆晋......
- 《汉宫老婢》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同治初年,群寇蔓延秦陇。江西某生以拔贡从戎。一日,随官军逐贼终南......
- 《江南某生神游兜率天宫》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相传前明万历年间,江南某生游幕山西,忽接家书,抱断弦之戚。某生固翩......
- 《山东某生梦游地狱》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山东某生者,老儒也,以授徒为业,博通古今,性鲠直,好任侠,见世间有不平事......
- 《玩视民瘼酷报》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光绪元年,伯相李公以直隶芦僧河淤塞,筹款浚筑,派某观察督办工役。卢......
- 《鬼骂陈尚书》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戊午科场之案,陈孚恩绐杀程庭桂之长子,余既已记之矣。孚恩将败之前......
- 《大臣某公转生为光州牧女》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钦差大臣某公,于咸丰同治年间督师剿贼。其初颇号能军,既而声望顿减......
- 《故相索命》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柏静涛中堂以戊午科场案伏法。其咎只在失察,予以褫革,巳觉情罪相当......
- 《浩劫前定》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姑苏顾杏园太守(鸿逵)自部郎出守浔州,由瓜州口浮江西上,舟泊蜗矶。矶......
- 《殉难知县显灵》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金匮华君元超,字螯峰,平生为人佚荡,不拘细行。咸丰七年,以拔贡授广西......
- 《宝应戚烈妇祠》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宝应城中有戚烈妇祠,殿宇轩敞,乾隆年间奉旨发帑特建者也。咸丰庚申......
- 《亡兵享关帝庙血食》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咸丰年间,贵州贵筑县一马兵,因事伏法。越一年,其同营一步兵,奉差道出......
- 《魁星为学徒换心》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无锡顾响泉廉访(光旭)以乾隆间名进士,由御史历官甘肃按察使,归而享林......
- 《永平古迹》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沪报云,永平府城内,三山不显,四门不对。有黑水井,一石柱巍然竖于井旁......
- 《蛇跌鳖》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世传蛇跌鳖,性最毒,食之能杀人。买鳖时,须以绳穿其尾,倒挂两吋许试之......
- 《生吞壁虎》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俗称壁虎在五毒中,亦日蜥蜴,亦曰守官,亦曰旋龙。恒在阴湿墙壁问,大者......
- 《雷击巨蝎》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咸丰乙卯之夏,京师暴风雨,咸见一绯衣小儿腾空南行,如有翼能飞者,迅雷......
- 《物性相制》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
- 《物性通炅》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北方人以狐、蛇、猬、鼠及黄鼠狼五物为财神。民家见此五者不敢触......
- 《巨蛇出游》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无锡西定桥,跨梁溪上,当溪水入五里湖之口,有桥洞五,俗称五环洞桥。由......
- 《发蛟》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湖北黄陂县之西有邝山者,层峦滴翠,高矗云霄,与木兰山对峙。山之麓有......
- 《白龙朝山》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浙江上虞县之西门外,居民多遵海而处。海之石塘西自夏盖山而止,山巅......
- 《蛟龙利害悬殊》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余弟诚伯知兴国州年余,告我曰:“凡有泉水之地,其下皆有伏龙。......
- 《湄洲大鱼献灯油》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天后威灵显赫,佑庇生民,其神力着于南北海面者二三万里,盖近千年矣。......
- 《徐州府暑中苏姑墓》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余以乙丑八月,随曾文正公驻营徐州。太守汪君(尧辰)招幕府同人饮于府......
- 《中泠泉真迹》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中泠泉在金山下,金山本在江南岸,故过客皆得汲水烹茶,所由品为第一泉......
- 《轮船失火》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呜呼!生民之厄,惟水火为无情,无妄之灾,惟焚溺为尤惨。故知命者,恒有戒......
- 《福星轮船沉没》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八日,招商局福星轮船放洋北上,将至黑水洋,逢大雾,为......
- 《太平火药局灾》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自枪炮兴,而各省各郡之火药局林立,然必择空旷僻静之区,俾离城市稍远......
- 《己丑八月祈年殿灾》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京师天坛,在正阳门外之左隅,缭以长垣,周九里十三步。圜丘在坛中,形圆......
- 《龙阵风之灾》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同治十年三月二十二日,湖州有龙阵风,自西方起至于南浔,约及百里。同......
- 《火药之灾》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同治六年四月初五日,河南荥阳县城中忽闻轰声,震空迅厉,似从东来。县......
- 《长沙火药局灾》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同治九年二月某日,长沙城中火药局不戒于火。其骤发也,十里之内,忽闻......
- 《宁远府城地震》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道光季年,四川宁远府地震,环府城数十里,城垣房屋倾陷尤甚,人民牲畜死......
- 《一日中雷殛三人一死二活》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光绪十五年五月十七日,武进戚氏堰田陇中,有一人被雷击死。须臾,又一......
- 《雷击水缸》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宁波,水国也。然甬江与海潮相吞吐,厥水皆咸,故凡取淡水者,必上溯鄞江......
- 《雷殛学徒》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光绪四年七月十三日,无锡贾人计氏子,年十六,在塾中忽被震雷击死。方......
- 《雷疑》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蔡子方司马(家矩)语余云:甲戌之夏,尝读书金陵清凉山之阳惜阴书院,用老......
- 《剧盗婉言辞雷击》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吾锡东乡有巨盗曰林增嬉,常只身行劫江湖间,血案累累。尤善采花,常自......
- 《雷救人命》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无锡北乡有农家养一童媳,其姑遇之甚虐,督使拈棉放纱,每日以十索为度......
- 《雷殛恶人》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同治戊辰岁杪,合肥东南乡地名府大圩者,有一贫人,无以度岁,步行二十余......
- 《雷震总兵》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同治五年二月初六日,有皖南镇总兵张志邦赴金陵拜年,将返,乘船由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