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庸庵笔记 > 下卷 > 巨蚌咸精

庸庵笔记

庸庵笔记

庸庵笔记采录了不少宝贵的晚清政治、经济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资料,也记述了不少饶有风趣的遗闻轶事,既能供文史工作者参考,亦能使一般读者增加对晚清社会的了解。然而,作者作此书的宗旨在于“挽回世道人心”,“有裨经世之学”,因此书中夹杂着不少封建伦理说教、因果报应及荒诞不经之说。全书共分四类。卷一、卷二为史料,卷三为遗闻,卷四为述异,卷五、卷六为幽怪。凡例称冀是书以奖善惩恶,故书中有不少荒诞不经的因果报应类的说教故事。是书现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遗经楼刊巾箱本,六卷。

庸庵笔记章节目录:《上卷》 《下卷

巨蚌咸精

书籍:庸庵笔记章节:下卷更新时间:2017-02-20
上海萧家浜,水通黄浦。咸丰五六年间,土人往往于晦冥之夕,见河滨有光烛天,俨同月夜。河滨有大榆树,数百年物也。一日,有客向土人欲买此树,愿输钱百缗。土人异而诘之,客曰:“此树腹空已久,中有灵草一茎,而此河由黄浦通大海,汝等独不见夜有宝光如明月者乎?此巨蚌也。彼在海中修炼多年,来此欲食仙草,以成正果。吾所以买树者,将取草以钓蚌也。”

土人闻之,皆谓明月之珠乃无价之宝,吾辈何爱于百缗?乃谢客勿售,相与锯树取草。复筑坝截断河流,戽水使涸。河底果有两巨蚌,皆如百斛之舟,相对翕张,作欲裹人之状。上人既不敢近,乃悬仙草于长竿以诱之。蚌来逐草,其行如风,竿与草皆为所吸食。持竿人骇极,幸而跳免。

土人以为蚌不出坝,终当涸死,欲持久以困之。数日后,蚌忽不见,盖已腾跃而越坝矣。然每夜宝光仍见于黄浦,相去不过数十里耳。俄有两女子,美丽绝伦,赴县署投状,自称立愿出家修道,有恶少年邬生,强占为妻,不令得归母家,求县主速赐拯拔。问其居址,云在黄浦。既而一书生来诉状,自称邬姓,幼聘彭氏二女为妻,今欲赖婚,求县主速赐清理。问其居址,亦云黄浦。

既而县役持票拘人,则浦滨固无彭、邬二姓者。遍询舟人,亦皆无之。遂置之不理。越半月,两女子复来县催讯,并诉于道署。诘以邬生既难拘到,作何处治?女子称:但书黄纸声明邬某应按律惩办,钤以县印,以某日某时焚而投之黄浦,则可矣。县令如其言试之,忽见血涌水面,则一大黑鱼,长五六丈,巳浮水死矣,身似被刀斫者。是夜宝光遂不复见,后常见于海外之蛇山。始知蚌之久不出黄浦者,为黑鱼所阻也。而彼此赴诉’先得县印者胜,印之威灵亦赫矣哉。

巨蚌咸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