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游金山寺鉴赏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出自:折桂令·游金山寺 更新时间:2021-01-24
小令入手擒题,以三句写出了金山寺宏伟的外观与富有宗教色彩的精神内质。“苍云”是实景,又暗用《宝雨经》“乘苍云来诣佛所”的佛教语言;“听法神龙”、“渡水胡僧”,则呈示了寺内的宗教气氛与巨大的感召力。龙、僧对举,当是受唐张祜《题润州金山寺》“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名联的启示,但在曲中更见形象。以下三句鼎足对,则度入了“游金山寺”的“游”。尽管与作者形象直接关联的仅出“人立冰壶”一句,但“诗留”、“塔语”,也间接反映出诗人观景、怀古乃至诗兴遄发的景象。而此三句中,又进一步表现了金山寺的风物特色与文化内涵。这一切都从“风神”落笔,自觉气象不凡。
“摇碎月”一联为细染,对象为“树影”与“江声”。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的写景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将眼前的实像都转移至夜间表现,这是为了取得更为完美、典型的艺术形象效果。从前文的“苍云”、“冰壶”来看,作者的游览已近黄昏,这就为他进一步驰骋想象提供了条件。树影中流、江声撼崖,置于夜半“碎月”之中,更添一种苍莽悲郁的风调。作者的襟怀茫远、心潮澎湃,也于此间反映了出来。
末三句的“误汲南泠”云云,看似无端,实为眺望南岸所见景观的联想。时值黄昏,南岸人家汲水回家,一片熙熙攘攘的生活情景。他们的“汲水”是为了应付日常的需要,自然“不记《茶经》”,曲中的这一笔便点出了这一实质。然而,金山寺的游览却激起了诗人的无穷雅兴,所以要“笑煞吴侬”了。这三句巧妙地借用典故,为这快游的满足心态画上了句号。
由此可见,借景见情、借物象见游兴,是该曲在内容表现上的特色。而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全曲锤炼字句,尤以活用典故、成句见长。这种活用,又表现在虚实相兼上。所谓实,即属于本地风光,如“听法神龙”、“诗留玉带”、“中流树影”、“误汲南泠”,其故实在注释中已予解释。所谓虚,即典故虽非金山寺所自有,而其意蕴却有助于实景的印证。如“渡水胡僧”,令人联想起达摩一苇渡江、杯渡和尚借杯渡水的宗教故事;“塔语金铃”,令人联想到《晋事·佛图澄传》中佛图澄闻塔铃而知寓意的典故。这一切,都有助于烘染金山寺作为释教胜地的氛围和气象。

折桂令·游金山寺: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11457272431079.html

张可久: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38.html

《醉太平·人皆嫌命窘》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的作品。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财迷心窍者不择手段聚敛金钱的无耻卑劣行径,对拜金主义进行了有力的抨击,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病态。全曲感情愤激,语言冷峭,全用口语,通篇比喻,寓庄于谐,泼辣尖锐,既通俗生动,又寓意深刻,讽刺性很强。
此曲当作于元朝末年,是张可久晚年的作品。张可久晚年迫于生计奔波于吏途,时吏时隐,对世风日下的社会看得愈加透彻。此曲主旨正合其彼时心境,而具体创作年份难以确证。

作者张可久资料

张可久

张可久的诗词全集_张可久的诗集大全,张可久(约1270-约1350),字小山,号小山;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庆元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 查看详情>>

张可久古诗词作品: 《太常引·乐府小云》 《落梅风·东风景》 《小桃红·一城秋雨豆花凉》 《霜角·楼观飞惊》 《霜角·初日沧凉》 《风入松·春晚泛舟碧澜湖上》 《人月圆·山中书事》 《凤栖梧·冉冉轻云随杖屦》 《迎仙客·括山道中》 《清江引·老王将军

《折桂令·游金山寺》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