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方苞的诗 > >注释译文的意思

送左未生南归序注释译文

朝代:清代 作者:方苞 出自: 更新时间:2018-08-06
注释
1。左君未生:作者挚友。
2。志趋:志向和情趣。趋,同“趣”。
3。刘北固:作者挚友。古塘:刘捷,古塘,怀宁人,康熙时期举人。曾为年羹尧幕僚。为人重义气,轻财货。望溪先生因《南山集》案放逮,古塘相送北上,失去了会试机会,以后就不再应试。宋潜虚:方苞友人。生平未详。
4。游处:朋友往来相处。
5。客死:死在外乡。江夏:清湖北武昌府治,今属武昌县。
6。声利:名誉和利禄。
7。浮山:在安徽桐城县东。
8。恨:遗憾。
9。辛卯:康熙五十年(1711年)。
10。燕:今河北省一带地区。附漕(cáo)船:搭乘漕运的船。
11。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市。
12。北发:指从江宁县狱被解送北上京师。
13。怼(duì):怨恨。
14。已亥: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15。至自桐:自桐城来到。
16。沈阳:今辽宁省沈阳市。范恒庵:沈阳人,望溪先生朋友,生平不详。
17。附马孙公:指孙承运,辽东人。其先将军思克为国家干城,又平噶尔丹立功。承运少年尚公主,故称附马。生平未甚读书,然性朴实,待人宽厚,闻过则改。于康熙五十八年五月卒。
18。上营:地名。原属热河,今属河北省。孙:指孙承运。
19。祁君学圃:祁学圃,白山人。生平不祥。馆:使居住下来。
20。溪梁:溪上小桥。
21。令上:当今皇帝,指康熙帝。行宫:在京城以外的供皇帝出行时使用的宫殿。此指承德“避暑山庄”。
22。及暮齿:到晚年。齿,代指年岁。
23。三时:夏至后的半个月。头时,三日;中时,五日;三时,七日。
24。物色:指风景、人物、风俗、习惯等。
25。数(shuò):屡次,经常。
26。速:催促。
27。子美: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
28。退之:唐韩愈,字退之。工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有《昌黎先生文集》。永叔:宋欧阳修,字永叔。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集》。
29。敦率:指遵循古道。
30。修行:砥砺道德品行。自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语出司马迁《招任安书》:“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31。死而不亡:指把人的精神、志趋、形貌、辞气写入书中,传之后世,则人虽死亦犹不死。
32。戚戚:忧伤的样子。《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白话译文
左未生君,我最早没有与他见过面,但他的思想志向和爱好兴趣、身材长相和言谈风度,我早已从刘北固、刘古塘和宋潜虚那里得到充分的了解。我和未生见面结下友谊后,潜虚、北固各自分散在外地,我在京城。等到回桐城,我独独和未生交游相处了很长时间。北固客游在外,死于武昌。因此我经常劝戒潜虚,应该抛弃名誉功利,和未生一起回浮山养老,但潜虚不接受我的规劝。我对他非常气恼。
辛卯年秋天,左未生从燕山南方搭乘漕运的船向东,到淮河的南边,才知道《南山集》案发生了,我受牵连向北进发,平时自己怨恨说:“死了就死了,难道活着的就要互相对望永远分开么?”己亥年四月,我将去往塞上,而左未生自桐城来到,沈阳范恒庵赞赏他的道义,为他向驸马孙公进言,使他一同到我这儿来。到了上营八天孙公死了,祁学圃为他们安排住宿。每当傍晚共事做完,我就和左未生携手在溪流上的桥上散步。就想到这里到塞门二百里地,自从当今皇上向北巡游,建立行宫,始于二十年前,这里是人迹罕至的。我生长于东南方,到了晚年,每年到这地方度过一些时间,这里的山水景色,长时间与我互相依靠慰藉,很奇特啊!而左未生和我多次早晚到这里,更加特别啊!大概是上天借我们的缘分,让我和左未生有几个月的相聚,而孙公的死,又是用来警示左未生,催促他赶快回去的。
古来没有生而不死的人,也没有聚而不散的人。然而我经常看杜甫的诗,和柳宗元、欧阳修的文章,一时交游相处的,人的精神、志趣、外貌、谈吐就像在耳边听到眼睛看到。假使人没有死,交往没有离散,我年老多病,不能自我勉励做表率,左未生回去,和古塘先生各自修行著书,来流传后世,这样那么我所认为的死而不亡就有依靠了,又为何一定要为别离忧伤啊!

送左未生南归序: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735.html

方苞: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355.html

这篇序旨在规劝韩氏兄弟不要做“忘世自得”的人。但话又须说得委婉,因而也取了一种由远及近、婉曲纡徐的结构形式,但较之早年的刻意摹仿欧、曾,却要自然圆美得多。
作者既不赞同对方的处世态度,便要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张,而在封建社会里“父为子纲”,父亲的言谈对后人有不可抗拒的指导与约束作用,这时韩贫早已去世,作者便别出心裁地举出当年韩怦和自己的一段对话人手,借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韩平位列九卿时,一些有益的政见却得不到同僚的支持,也得不到皇帝的称许,在左右掣肘中,他曾感到一种进退维谷的矛盾,“欲告归,则上负吾君,而终亦莫能遂也;欲留,则内负吾心,而外赧于友朋。”于是,也曾十分向往“告然有以自得”的家居生活。他分析朝廷官僚们的腐败无能、习于苟且的原因,认为就在于社会上“人材之衰”,来往于自己及公卿门庭的,都是“钓名之人”而“无贤士”。并同时指出,韩祖昭兄弟“皆奸文术”,很有教养,且诚笃忠实的气质相同,祖昭又长期追随韩怦身边。对父亲的处世态度和勤劳国事的精神当最为了解。这既是为下文对韩氏兄弟的批评、规劝作铺垫,同时也是一个过渡。
文章在娓娓的追述中不露痕迹地渐次接近全文的主旨后,便直接切入,简叙韩祖昭两度出山又两度告归的经历,先称赞他“爵禄不入于心,视人人信有间”的品格,同时也提出劝勉:“君子之志事,更有大且远者”,这便是韩荑曾为之苦心追求的事业:“振起人材,为国家树根本”。作者殷切期望韩祖昭“能奉此意”,“学古人之学以成其身,以陶铸乡之后进”。正说之后,再行反说,委婉地表示出自己对娱情山水、无益国事的否定态度:“若惟逍遥山水间,为忘世自得之人,则非吾之所望于子也。”最后,又荡开一笔,请祖昭也将此意转达给他那位“闭门而不出者亦二十年”的哥哥,收束全篇。这节议论,软语叮咛,显得语重心长,极有说服力;同时也使读者豁然醒悟,前文之所言实际上都是为后面的劝勉预作铺垫,无一闲笔。而末尾旁逸斜出的一句话,看去略不经意,不费丝毫气力,却使人觉得纡徐从容,烟波不尽,收柬精采。

作者方苞资料

方苞

方苞的诗词全集_方苞的诗集大全,方苞,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江南桐城人,生于江宁府。桐城桂林方氏十六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方苞官至礼部右侍郎。苞生于江苏六合留稼村。高祖方大美,明神宗..... 查看详情>>

方苞古诗词作品: 《裴晋公·不去为无耻》 《展断事公墓·不拜称元诏》 《川姑墓·欲践曹娥迹》 《赴热河晚憩溪梁》 《挽李馀·金门同载笔》 《挽李馀·公既为邦伯》 《挽李馀三方伯》 《别叶尔翔·四海故人尽》 《薄暮自枞阳渡江赴九华》 《明妃·汉帝惜艳色

《送左未生南归序》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