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宋濂的诗 > >注释译文的意思

看松庵记注释译文

朝代:明代 作者:宋濂 出自: 更新时间:2018-10-23
注释
1、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县。
2、窊(wā):地势陷下。
3、髯(rán)松:大松树。髯,大。《淮南子·精神训》:“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
4、弥望:满眼。
5、新翠:初绿。
6、濯(zhuó):洗涤。此指松树之绿如洗涤过一样。
7、薜(bì)萝:薜,指薜荔,亦称“木莲”,常绿藤。萝,指女萝,一种植物,一说为菟丝,一说松萝。
8、纷纷:茂盛的样子。
9、披披:枝叶交错的样子。
10、横敷(fū):横布。敷,扩展。
11、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12、咽:吞食。
13、茯苓(fúlíng):别名松腴,寄生于山林松根,状如块球。《淮南子·说山》:“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
14、黄精:又名黄芝、菟竹、鹿竹、救穷草、野生姜。道家以为其得坤土之精,故名黄精。东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多寿,意甚信之。”
15、前胡:叶似野菊花而细瘦,根可入药。
16、牡鞠(mǔjū):牡菊,《本草纲目·菊·集解》:“菊之无子者谓之牡菊,烧灰撒地中,能死蛙黾(即蛙)。说出《周礼》。”
17、茹(rú):食。
18、结:构造。
19、庵(ān)庐:简陋的茅屋。
20、深渊:深水。
21、英英:云起的样子。《诗经·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营茅。”
22、津涯:岸边峭。
23、峭刻:陡直。
24、霄汉:天际。
25、闽(mǐn)中:今福建省一带。
26、嘉树:材质优良的树木。
27、帖帖(tiētiē):帖伏,整齐的样子。
28、荠(jì):荠菜。
29、林樾(yuè):林荫。樾,树木交聚而成的树荫。
30、苍:深青色。
31、空翠:泛起的翠色。
32、沉沉:浓郁的样子。
33、阴飔(sī):阴凉的风。飔,凉风。
34、烈火流金之候:比喻极其炎热的季节。
35、翛翛(xiāo):象声词,犹言“萧萧”。本为羽毛凋零的样子,这里是感到寒冷的意思。
36、挟纩(jiākuàng):披棉衣。纩,丝棉絮。
37、明迥(jiǒng):明亮旷远。迥,远,这里是宽阔的意思。
38、献状:展现出各种姿态。
39、爱玩忘倦:欣赏、品味而忘了疲倦。
40、琴:弹琴。
41、奕(yì):下棋。
42、挈(qiè):提。
43、尊:酒杯。
44、罍(léi):酒壶。
45、环中:指超脱了世俗是非之境。《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46、被:通“披”。
47、鹤氅(chǎng):羽毛编织的外套。
48、九节筇(qióng):九节筇竹杖。筇,竹,可制杖,故杖也称为筇。
49、回睇(dì):回眼望。
50、元夫巨人:身躯魁伟的大汉。元,高大。
51、拱揖(gǒngyī):躬身作揖。
52、精神凝合,物我两忘:精神高度集中而与髯松合二而一,感到我即松、松即我,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物,外物。
53、恍:恍忽。
54、谢公屐(jī):南朝宋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为游山特制的一种木底鞋。《南史·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数十重,莫不尽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55、合节:合乎音乐的节拍。
56、唶(jiè):感叹。
57、负济世长才:怀抱造福社会的大才。
58、闽寇(kòu)压境:章溢曾集乡民为义兵,当福建盗贼包围台州,攻陷龙泉时,章溢与其师王毅帅壮士击走贼。闽寇,从福建来的盗寇。
59、树旗鼓,砺戈矛:指组织队伍,准备武器。砺,磨砺。
60、帅:率领。
61、捣退:打退。
62、植:树立。
63、自见:自我表现。见,通“现”。
64、将:表反诘意的副词。
65、胶扰:动乱不安。
66、不之狎:宾语前置,即“不狎之”,不接触他。狎,亲近。
67、抑:表选择意的副词。
68、不足与:不值得接近。与,相与,相处。
69、窃不谓然:私下想不是这样。窃,谦词。不谓然,不以此种议论为正确。
70、禀(bǐng):天然具有。
71、昧昧(mèi):深切。
72、一气方伸:刚刚得到舒展的时机。一气,指天地混然之气。王充《论衡·齐世》:“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73、荄(gāi):草根。
74、振翘:茂盛。
75、舒荣:舒展开枝叶。
76、逞:显示
77、黄陨:枯黄凋落。陨,坠落。
78、凌:胜过。
79、易行改度:改变行为态度。度,意志。
80、自厉:自我勉励。厉,通“励”。
81、处:兼有居处、隐处义。
82、嶷(yí)然:道德高尚貌。
83、为时而出:顺应时势而出仕任事。
84、刚贞自持:刚毅贞洁自守。
85、物议:议论。
86、移夺:放弃改变(态度、志向等)。
87、立事功:建功立业。事功,事业功绩。
88、泽生民:泽惠百姓。
89、悖(bèi):背。
90、或者:不定代词,有的人。
91、忘世:忘去世事,喻指超然物外。
92、出处:做官与隐居。出,出仕。处,家居。
93、青萝山:在浙江省浦江县。宋濂曾居于此。
94、阳:南面。
95、度(duó):估计。
96、第兵:战火。
97、栖栖(xī):心不定的样子。
98、慨然:感慨叹息。
99、兴怀:伤感。
100、石鼎:以石制成的煎烹器具。
101、洞云:洞穴、云彩。
102、灵:神灵。
103、其:大概。
104、迟:等待。
白话译文
龙泉县里大山很多,它的西南一百多里处的各个山峰,尤其生得幽深可爱。有四周奋然突起,而中间忽然下陷的,形状很像撮箕竹筐,人们因此称它做匡山。山上髯松特别多,举目一望,满眼髯松峻峭挺拔,高入云霄,它们翠绿得光可照人,好像刚被水洗过似的。松林里薛荔与女萝长得枝叶交错,茂盛极了,旁枝斜出,横起铺开大约有几十尺远,嫩绿得像可以酌取一样,松根上长着茯苓,大的有斗那么大,黄精、前胡和牡菊的幼苗,杂生其间,把它们采摘起来,可供食用。
我的朋友章三益很喜欢这个地方,于是就在这儿建造新的草庐。在看松庵的西南面若干步远的地方,有两个深水潭,蛟龙就藏在潭水中。有时水气蒸发像云气上腾一般,眨眼间就遮盖了山谷,它的颜色是白的,好像一片茫茫云海,无边无际,一阵大风从东吹来,云气就飘走得无影无踪了。章三益又在这儿修建了一座烟云万顷亭。距看松庵的东北若干步远,山更高峻,峰峦越是陡峭笔直,好像要和天空相连接似的。朝南面看,可见闽中几百里,美丽的树木长得整整齐齐,像贴在地上的荠菜一样。章三益又在这儿修建了一座唯天在上亭。庵的东南面又若干步远,在林木相交的阴凉处,深青色的丛林,泛起一派翠色,繁茂得像要向人扑来似的,凉风吹来,即使在夏日炎炎,十分酷暑的时候,也使人顿生寒凉之感,产生要披棉衣的念头。章三益又在这儿修建清高亭。在庵的正南面又若干步远,地势宽阔开朗,令人感到凉爽干净,东西北几面的各个山峰,都在争着比赛它们的俊秀,呈献它们的壮美,这些风景令人爱玩得忘记了疲劳,加上在这儿可以弹琴,可以下棋,可以端起杯子喝酒,没有一点不适宜的地方,章三益又在这儿修建了环中亭。
章君作诗读书的闲暇,披着鹤氅衣,拄着九节竹手杖,游遍了三亭之间,回来后坐在庵庐中,回望髯松,就像元夫、巨人在左右拱手作揖。章君久久地注视着,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惚间就像和古代的豪杰跨越千载而一起交谈。章君高兴极了,起身穿上谢公木屐,每天在万松之间歌吟,木屐之声锵锵的声音合乎节拍,与歌声相应和。髯松好像也了解章君的想法,也轻轻地发出笙箫一般的声音来相互娱乐。章君感叹道:“这是我获得了看松的乐趣啊。”于是用“看松”二字为他的庐舍命名。
龙泉的人士,听到这件事怀疑地说:“章君具有救济世人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立起旗鼓,磨砺兵器,率领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现在竟然以“看松”来给房屋命名,和隐居的人做法一样,这是鄙弃世间的混乱而不与世人亲近吗?或者是世人不值得交往呢?”金华宋濂私下里认为不是这样。植物之中,具有贞刚之气的的,只有松树最多。曾经暗暗思索:春天一来,蓄藏或者收敛草根,没有不舒展叶子开出花朵在一时间卖弄自己的美丽;等到秋高气清,霜露降落以后,就枯黄陨落而什么都剩不下了。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就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君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章君所处之地,与松树为伍,就有高峻自立的办法;等到他因为时局而出世,以刚正贞烈自我克制,不因为外物和议论而有所改变,最终能建立功业又泽惠百姓,开始的时候也不曾和松柏的品格相悖离。有些人不了解章君,硬要说章君忘了世人,而在他的作官与隐居间有疑问,可不可以呢?
濂家青萝山的南边,山西的老松树如同战戟一样,估计与章君所居住的地方很近。但是在战火的波及下,这里山水风光都失去了以前的样子。在道路上孤寂不安地走着,总难免要感慨叹息而引起感触。章君什么时候归隐,宋濂应当拿着石鼎跟随,采集黄精、茯苓,在洞穴、云彩间烹煮,这也是一种乐趣。不知章君能不能让我跟从呢。即使这样,匡山的神灵大概也已经等了章君很久了吧。

看松庵记: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3006.html

宋濂: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67.html

这是一篇理意深刻、情趣盎然的咏物寄志散文。以松喻志,自古已然,是个老题目,但宋濂笔下却写出了新文章,从“乐松”、“看松”、“以松为伍”,到髯松解意“相娱”、成为章君知遇,全是自己面目。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写章君结庐筐山的原因,紧扣“乐松”两字。筐山髯松弥望,新翠如濯,上有为隐者所尚服的薜荔、女萝,下有能安神和气的茯苓之属,环境特宜养生养性,蓄志律身,因而结庐其间。第二段写“看松庵”命名原由,围绕“看松”两字,先写庵之四周建有四亭,点明其地既有能生万顷烟云的深潭,又有高入霄汉、视野广远的峰峦,既有清寒空碧的林荫,又有众峰环翠、宛如仙人所居的虚静之区,庵庐就是结在这高、远、清、空的环境之中;继写“看松”之乐,从忘我入神而“看”到“行歌松间”自乐,再到髯松解意“相娱”,层次分明。在章君眼里,松树根深叶劲,寒暑不惊,是“元夫巨人”以及“古豪杰”品格的像征,因此敬慕不已,久视不舍,以致主观精神与客体之形凝合为一,“物我两忘”;而章君行歌松间,髯松奉笙箫之音以“相娱”,则是以拟人手法点出髯松对章君之知遇。第三段议论,就松树的“正刚之气”结合章君生平行实进行阐发,笔端饱含抒情。由于议论是针对“龙泉之人士”以为章君已经“忘世”而发,显得自然而顺理成章。第四段写作者邀章君同游青萝山,表示自己亦有与章君相同志趣,亦愿以松为友以自律。文末以“虽然”一词转折,以“筐山之灵,其亦迟君久矣”一语呼应前文,戛然结束全篇。
松树的“正刚之气”,历来为志士仁人自厉自立之榜样。撰作文章时,作者年已40多岁,又面对世乱,他不但不嗟老叹悲,反而能以髯松的正刚气质自厉自期,欲以此与章君共律共勉,其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可贵的。至正二十年庚子(1360),章三益与宋濂、刘基、叶琛四人同应朱元璋之召,为明初政权效力。洪武元年(1368),三益与刘基同拜御史中丞之职,证实了宋濂认为三益结庐筐山并非“忘世”的正确判断。
文中提到章君久视髯松,“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是指主体对髯松正刚之气的神会与融合,即客体特征向主体的入化。这也是儒家所一贯倡导的“养志待时”的涵养过程,在某种特定境况下,它确有助于主体精神的扩充与升华。庄子所主的“物我两忘”是“无我”,是消极弃世;而这里所说是要将自己扩展成“大我”、“新我”,两者是不同的,这一点要加以区别。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作者从山多髯松和结庐在此的原因,写到烟云万顷亭、唯天在上亭、清高亭、环中亭的历历景物。文章篇幅不长,由于紧扣了髯松这一特点,所以能把看松庵雄伟壮丽、幽美宜人的景色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读了令人有飘然忘返之感。

作者宋濂资料

宋濂

宋濂的诗词全集_宋濂的诗集大全,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仙华生、元贞子、元贞道士、仙华道士、幅子男子、无念居士、白牛生、南山樵者、南宫散史、禁林散史,汉族,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查看详情>>

宋濂古诗词作品: 《拟古·秋蝉啼枯枝》 《越歌·阿侬羞杀黄帽郎》 《和刘先辈忆山中韵》 《游览杂赋·幽厓不知日》 《题长白山居图》 《艳阳祠·九子金铃出九龙》 《越歌·恋郎思郎非一朝》 《为宜兴强如心题复初斋》 《和刘伯温秋怀韵》 《越歌·溪头送郎上兰舟

《看松庵记》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