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重峰阮子敬南还赏析

朝代:明代 作者:张以宁 出自:送重峰阮子敬南还 更新时间:2019-01-16
作者家乡大溪有两条水流于此会合,其一便来自重峰方向。这种地理上的毗邻源流关系,在诗中自然而巧妙地被用来譬喻送行双方的亲密关系:“君家重峰下,我家大溪头。君家门前水,我家门前流。”这格调,这取喻,是化用了北宋李之仪名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卜算子》)诗人在化用的同时仍有创造,那就是“君家”、“我家”的两番重复,造成的那种近邻间的亲密感,含蓄表达着共饮一江之水,休戚相关的联系。语意俱佳。
诗人这时别家已十五年之久,远在六千里外的京城,不期见到来自故乡的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两种好事迭加起来,亲如之何,美如之何,乐如之何。诗人将此欣喜激动之情表达得平静含蓄:“我行久别家,思忆故乡水。况乃故乡水,相见六千里。”这里的“故乡水”非常轻灵地与上文“君家门前水,我家门前流”的“大溪”映带,使诗情摇漾。而“故乡”一辞,在这一解中又构成复叠。
整整十五年,“十年在扬州”,那时必定就归心日夜思故乡;不料接着“五年在京城”,想必却忆扬州是“故乡”。哪里会想到在京城还会遇见“故乡人”,而这故乡人还是老朋友呢。叫人难以相信,喜不自胜,这就是“见君难为情”的意思。这里的“故乡人”三字,又与前一解重复勾连,诗情又摇漾一次。而“十年”、“五年”,也是一种复叠形式。以下用顶针格起,接连两番运用加倍之法,渲染别情,使之醇浓。“见君情尚尔,别君奈何许?”这是一次加倍,从见面说到话别,容若不胜。殊不知接着又是:“送君遽不堪,忆君良独苦”第二次加倍,从话别想到别后相思。连同上一解末二句,诗人用了一种推波助澜的写法:“不见……见君;见君……别君;送君……忆君”,这感情的三次浪潮追逐而起,每两次间小有跌宕。读来回肠荡气之至。
最后的一解是别开生面的。诗人请朋友捎话给故乡的鱼“别时鱼尾赤,别后今何如?”它似乎是反用王维的《杂诗》“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的写法。从中却流露了别的信息。《诗经·周南·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诗意一般认为是说周室不太平,人民忧劳。诗人借此意谓当初离别家乡,民生困于虐政。诗中还暗含韦庄《菩萨蛮》“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义。这最后的寄语,使诗情超越了个人友谊,而指向对整个家乡的忧念,从而升华到较一般赠别诗更高的境界。结尾“为问水中鱼”,仍是紧扣“故乡水”的着想,这使诗情首尾环合,浑然一体。
南朝乐府如《西洲曲》就形成了一种四句为解、妙于重叠、音韵流转、一语百情的诗体,张以宁的这首赠别诗可谓尽得其秘传。它不仅以语言质朴,情意缠绵、风神摇曳而脍炙当时;而文人赠别诗用民歌体,这一做法本身就很有新意。

送重峰阮子敬南还: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52159.html

张以宁: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808.html

《过辛稼轩神道》是明代诗人张以宁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凭吊时的萧瑟情状;颔联和颈联回忆辛弃疾的北伐大计和皇帝的昏庸;尾联描写墓道旁的环境,英雄既逝,江水东流,杜鹃暮啼,表现了对民族英雄辛弃疾的景仰和对南宋小朝廷昏君佞臣的谴责。全诗沉郁苍凉,挥洒自如,笔致清雄。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死于铅山。《铅山县志·茔墓》:“辛忠敏弃疾墓,在七都虎头门。宋绍定间赠光禄大夫,敕葬于此。犹有金字碑立驿路旁,曰稼轩先生神道。”这首诗就是作者张以宁在一个秋天访古揽胜,凭吊英雄茔墓时所作。

作者张以宁资料

张以宁

张以宁的诗词全集_张以宁的诗集大全,张以宁(1301-1370)元末明初文学家。字志道,因家居翠屏峰下,自号翠屏山人,古田(今属福建宁德)人。有俊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灭元,复授侍讲学士。奉使安南,还,卒于道。..... 查看详情>>

张以宁古诗词作品: 《过崇安宿赤石水涩不下舟》 《题杨子第八港韩氏十景卷》 《丝瓜·黄花翠蔓子累累》 《题李白问月图》 《题赵子昂书杜少陵魏将军歌赠钱雪界万户》 《次翰林都事拜住春日见寄韵》 《喜丁仲容征君至》 《横阳草堂次谢叠山韵》 《题山水图山水坐来见》 《题牧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