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墨花·造物本无物》 《再次韵答完夫穆父》 《思成堂·宰树连山谷》 《次韵答钱穆父以轼得汝阴用杭越唱酬韵作诗见》 《遁轩·冠盖相望起隐沦》 《赵昌四季芍药》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臣闻天无言而四时》 《嘲子由·堆几盏埃简》 《次韵子由清汶老龙珠丹》 《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的相关诗句
- 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 - - 苏轼 - - 《》
-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 - 苏轼 - - 《》
-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 - - 苏轼 - - 《》
-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 - 苏轼 - - 《》
-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 - - 苏轼 - - 《》
-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 - - 苏轼 - - 《》
-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 - 苏轼 - - 《》
苏轼的名句
-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汗无声转玉盘 - - 苏轼 - - 《阳关曲·中秋作》
-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 - 苏轼 - - 《倦夜·倦枕厌长夜》
- 危柱哀弦,艳歌馀响,绕云萦水 - - 苏轼 - - 《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
- 相其口髯,尚克似之,先生遗民,之子往字 - - 苏轼 - - 《美哉一首送韦城主簿欧阳君》
- 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 - - 苏轼 - - 《次韵前篇》
- 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 - - 苏轼 - - 《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
-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 - - 苏轼 - - 《书韩干牧马图》
- 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恐异时、杯酒忽相思,云山隔 - - 苏轼 - -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
-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 - 苏轼 - - 《》
-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 - - 苏轼 - - 《》